我不認為子女有義務奉養父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太他媽佩服我自己了嗷嗷嗷嗷。

之前在一些文章裡面提到人生規劃,滿多都有提到我媽這個角色,不論是我是否要出國工作、還是關於我買保險的配置、資金的配置,很大程度上考慮了一個前提:我媽的退休生活由我全權負責。

現在的能耐頂多是出門吃飯負責買單、逢年過節包個紅包,以及每個月撥一點錢買 0050 放到獨立的證券帳戶,充作老媽退休後的資金罷了。

到她退休後自己的勞保勞退、我幫忙存的 ETF 慢慢脫手換現金,加上屆時她六十五歲我就年滿四十的收入水平,應該就夠退休生活在物質上與精神上無虞。

然,每次寫到我媽的時候,總有人喜歡「誇獎」我很孝順,對我來說這不是誇獎,是羞辱。看了都有點不舒服,真的孝死。

你真的懂什麼是孝順嗎?

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所以要明確定義,「儒家經典」推崇的孝才是孝,人類甚至其他動物對養育者的本能感恩,那便是本能而已,別擅自幫牠安上禮教的毒。也不是你自由心證出來的才是孝,這便是華人喜歡搞的,孩子順你意了你就說孝,不順你意你就說不孝。

老子也曾言:「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 道德經第十八章 )

什麼時候才要強調孝呢?人心淪喪,把老人通通打死跟吃掉的年代,如孔子的那個年代。

不然對於養育自己的父母有所感恩,那便是自然而已。

因此我一點都不孝順

來來來,按照孝道的觀點,你遇到父母冥頑不靈,甚而根本就是個垃圾,導致拖累全家人的時候該怎麼處理?比如自己欠很多債要你幫忙還,要你當保人,要你犧牲自己一輩子來幫他善後的時候。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論語·為政》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

其實孔子是很靈活的,若我這樣問他,他應該也是叫我把這種父母扔了。但沒辦法,哲人已逝,而且儒家經過董仲舒雜揉出來的「外儒內法」 ( 我戲稱為儒家 2.0 版 ) 及朱熹的「理學」 ( 我戲稱為儒家 3.0 版 ) 演繹後,就是那迂腐的樣子。

故我不認同,你自己爛你就自己承擔,會欠一堆債還拖累家人的垃圾就該自己去付出代價,憑什麼要把家人的一輩子也給賠上呢?

我父母兩位,好壞各占其一,你看我從來只提其中一位就知道了,一位我早已斷除完全不想再有瓜葛,一位我把其後半生視為我的重大責任。

這不是孝,是恩。

子女沒有奉養父母的義務

在先天上注定:沒有任何一個子女是在自己的自由意志下做出決定而出生的。

對於配偶有契約義務、對於客戶也是契約義務、甚而對於子女,因為是你自己惹出來的,而他無辜地被生下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所以對未成年子女也有扶養義務。

唯獨子女對父母沒有義務,他是無辜的,說不定他不想被你生,也不想被你養,但他沒得選擇。

那麼在該子女長大之後,你得讓他自主決定要不要養你,某種程度上就是你在他「從小到大所有成長過程所做的行為」的綜合評價,讓該子女──這位親身體驗過的、已經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成人──幫你打下一個分數。

若他不願意養、沒能力養、有錢但還是不想養....收起你那個「我養你這麼大!」、「你不孝順!」的念頭吧,這種狀況若不是你這個父母當得失敗,是不會發生的。

他的前半生被你害得夠慘了,自己檢討,然後放手吧。

圖源:雷丘律師就決定是你了(臉書粉專)

圖源:雷丘律師就決定是你了(臉書粉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只覺得父母不要抱有養兒防老的這種觀念
鄭書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14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讚,而且以現代的總體低薪化跟物價來看,養兒真的防不了老了。
beau-avatar-img
2023/05/16
寫得好
蔡熊兒-avatar-img
2023/05/14
這個標題夠聳動!啊我覺得不要有孩子長大一定要養我的觀念。
鄭書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14
蔡熊兒 下標能力一直練習並持續進化中,但我自己還是保持格調的好,對比一下可以去風傳媒的網站搜我的名字,看看他們怎麼幫我的文章下標的,就是簡單粗暴有用但沒格調的操作法XD
不能認同更多。生孩子有照顧義務,畢竟人命是自己搞出來的。認同你子女會根據童年經驗決定對父母報恩程度。有些父母從小親職外包,到老了才討報恩,何來有恩?
鄭書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14
茹(MS. Leona) 你好棒(´・Д・)」
飲冰室-avatar-img
2023/05/15
書羽大這篇寫得好!但我認為還有一點需要關注,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想法觀念已經迅速變遷了,有時候還真不是父母的問題,是同儕彼此之間的潛移默化造成的。養兒防老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真的感覺年輕人很多想法自己已經跟不上了。
鄭書羽-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15
飲冰室 我也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的想法了
avatar-img
鄭書羽
7.3K會員
312內容數
愛情、職場、社會、親情、理財等事中的黑暗面,不能講的現實,有能者看了懷疑自己,無能者看了罵我社會亂源。
鄭書羽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客戶文字版諮詢提問: 老師救命,我先前貸款投資朋友公司60萬,最近出了點問題我該趕快把本金領出來嗎? 去年年中左右我這位朋友就一直在跟我講投資這件事,後來也因為信任他貸款79萬投資60萬到他朋友公司,然後每個月有3%的回饋可以拿。也確實從去年八月開始到這個月每個月領18000。但昨天他突然跟
2025/04/11
客戶文字版諮詢提問: 老師救命,我先前貸款投資朋友公司60萬,最近出了點問題我該趕快把本金領出來嗎? 去年年中左右我這位朋友就一直在跟我講投資這件事,後來也因為信任他貸款79萬投資60萬到他朋友公司,然後每個月有3%的回饋可以拿。也確實從去年八月開始到這個月每個月領18000。但昨天他突然跟
2025/01/13
兩則故事,今天的主角很具代表性,我媽。 女生相對的不會傾向把話明講,習慣講潛臺詞,也更容易聽懂別人的潛臺詞,然後在腦中自動轉譯。 男性尤其是最被詬病的直男,也就是「線性思維」。 然而線性思維有錯嗎? 我認為沒有錯,就是各有各的演化策略。 故事一:樓梯口的洗衣精 一日,回家後上樓洗
Thumbnail
2025/01/13
兩則故事,今天的主角很具代表性,我媽。 女生相對的不會傾向把話明講,習慣講潛臺詞,也更容易聽懂別人的潛臺詞,然後在腦中自動轉譯。 男性尤其是最被詬病的直男,也就是「線性思維」。 然而線性思維有錯嗎? 我認為沒有錯,就是各有各的演化策略。 故事一:樓梯口的洗衣精 一日,回家後上樓洗
Thumbnail
2025/01/02
客戶提問: 一直有想要準備考試的念頭,但之前的經驗告訴我當全職考生,我也不能專心讀書,但現在的工作又非常忙碌,也沒有時間讀書,想請問我是不是應該把工作辭掉呢? 背景補充: 法律系畢,每次想要定下心準備國考時反而會半途而廢,於是先去當了檢察官助理,但普遍工時偏長,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讀
Thumbnail
2025/01/02
客戶提問: 一直有想要準備考試的念頭,但之前的經驗告訴我當全職考生,我也不能專心讀書,但現在的工作又非常忙碌,也沒有時間讀書,想請問我是不是應該把工作辭掉呢? 背景補充: 法律系畢,每次想要定下心準備國考時反而會半途而廢,於是先去當了檢察官助理,但普遍工時偏長,而且不知道為什麼,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  言偃,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孔子晚年弟子,擅文學。   子游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孔子回答,『今天人們以為,孝就是贍養照料父母。其實不然。那人也會照料狗呀馬呀。
Thumbnail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  言偃,字子游,吳國人。小孔子四十五歲,孔子晚年弟子,擅文學。   子游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孔子回答,『今天人們以為,孝就是贍養照料父母。其實不然。那人也會照料狗呀馬呀。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東方人注重家庭關係和孝道,總覺得到了某個節日就該作某事,行禮如儀,該有的要有,心意重要,但儀式感也很重要,寫卡片、吃蛋糕、上館子、送花送禮物,三百六十五天,在這天總要表示一下對母親的感謝,雖然媽媽嘴上總是說不在意,但是孩子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表示,內心還是會覺得失落,最少也能打通電話回家問候一下吧!
Thumbnail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Thumbnail
今天剛好發這篇真的是太應景,又很有我風格,一如既往地逆風,不能把對長輩好、對父母好就當作「孝順」。那你太看得起這個儒家文化中的最大糟粕了,西洋人也沒有孝順的概念,照樣不會把父母打死然後吃掉;慈烏都還會反哺呢!你說牠是讀過《論語》還是《孝經》?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生,應如春花的絢麗 前言 華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看韓劇,似乎比華人更甚)。有此觀念後,當然就會有意無意的表現出來,而子女會從你的言行或交談中得知此點…。觀看某視頻,受訪者以身作則照顧自己的母親,希望女兒在她年老時也能仿效此舉。沒想到德籍女兒直接又明白的告訴她:妳老了之後要自己負責喔,我是不會照
Thumbnail
二十年過去了,我以為宣揚孝道這類比賽已經絕跡,直到前陣子一位學生的爸爸把「孝道故事徵文比賽」的實施計畫以及兒子預備參賽的文章傳給我看,我才赫然發現這個題目原來生命力如此的頑強!讀孩子的文章,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篇大人從網路上找來資料,要求孩子填進起承轉合的架構中的「科學怪文」……
Thumbnail
二十年過去了,我以為宣揚孝道這類比賽已經絕跡,直到前陣子一位學生的爸爸把「孝道故事徵文比賽」的實施計畫以及兒子預備參賽的文章傳給我看,我才赫然發現這個題目原來生命力如此的頑強!讀孩子的文章,一眼就看出這是一篇大人從網路上找來資料,要求孩子填進起承轉合的架構中的「科學怪文」……
Thumbnail
孝順,在時代潮流之下,逐漸不被那麼重視、甚至帶有貶義。孝,到底是什麼?是情緒勒索的理由嗎?是一種束縛嗎?為何華人社會如此看重?在現代的意義為何?筆者試用孝經來一同認識,孝的真義。 一、最基本的孝,從愛惜自己身體開始 相比之下,若是父母親先離世,孩子固然會感到哀戚,但他的痛,較不會像父母那樣的持久。
Thumbnail
孝順,在時代潮流之下,逐漸不被那麼重視、甚至帶有貶義。孝,到底是什麼?是情緒勒索的理由嗎?是一種束縛嗎?為何華人社會如此看重?在現代的意義為何?筆者試用孝經來一同認識,孝的真義。 一、最基本的孝,從愛惜自己身體開始 相比之下,若是父母親先離世,孩子固然會感到哀戚,但他的痛,較不會像父母那樣的持久。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
Thumbnail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如何跳脫身分角色、權利義務責任、道德規範、集體意識信念……種種框架,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本真純粹的關係,只是純然而平等地相處? 一份真誠而平等的關係,並非基於道德規範、社會信念體系,或出於角色及責任義務,而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在相互磨合及坦率溝通中,釐清彼此需求,盡可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間,如何跳脫身分角色、權利義務責任、道德規範、集體意識信念……種種框架,回歸到人與人之間本真純粹的關係,只是純然而平等地相處? 一份真誠而平等的關係,並非基於道德規範、社會信念體系,或出於角色及責任義務,而是尊重彼此的想法,在相互磨合及坦率溝通中,釐清彼此需求,盡可能達成共識。
Thumbnail
要孝順,不要愚孝。 盡孝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不過,現代社會,出現了孝道對子女的綁架,道德對人情的綁架,這也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孔子講孝的時候,都講到父慈子孝,沒有說讓子女一味地盡孝。 我們縱觀《論語》或者任何經典,實際上沒有任何關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類話。究其原因是因為
Thumbnail
要孝順,不要愚孝。 盡孝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不過,現代社會,出現了孝道對子女的綁架,道德對人情的綁架,這也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孔子講孝的時候,都講到父慈子孝,沒有說讓子女一味地盡孝。 我們縱觀《論語》或者任何經典,實際上沒有任何關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類話。究其原因是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