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我離開電台工作,成了失業 DJ。很多朋友替我出主意:現在 podcast 正紅,你該轉戰 podcast 平台呀,或者上 YouTube 做直播呀,經營自媒體呀。我總是感謝他們的好意,並且耐心解釋:要以「個體戶自媒體」的身分做一個「音樂節目」,是無法處理音樂授權問題的。
自媒體可以做美食、旅遊、政治、健康、閱讀、投資理財、星座運勢......,就是不能放版權音樂。若是一定要做,只能是「沒有音樂的音樂節目」,若我轉換跑道,卻只能做一個「不能放音樂的音樂節目」,實在難為無米之炊。
那你可以轉型做美食節目、閱讀節目呀──也有朋友這樣說。我想了想,先不說這些領域比我厲害的人太多,就算做了,心情也會比較接近「調劑」吧。總覺得「音樂節目」這件事,我做了三十多年,還沒做過癮,還不到「退出江湖」的時候。
音樂串流平台
KKBOX 的老朋友來找我,邀我在他們的平台做 podcast。老友說:他們已經克服了版權問題,可以在 podcast 放音樂了:主持人把人聲檔案上傳,再嵌入 KKBOX 音樂資料庫的播歌節點,聽眾就可以在口白中間聽到一首一首歌,就像 playlist 一樣。
這樣做節目,每首歌都是從頭到尾完整播出,讓我想到古早時候廣播人為了讓聽眾準備好錄音機錄下完整的新歌,會刻意在前奏開始之前留一秒,尾奏也一定放完。這算是某種形式的「公共服務」吧?
自從離開電台工作,我一直在朝「獨立廣播人」這條路努力,也就是獨力製播節目,平台取得播出節目的授權,但著作權仍歸「乙方」,也就是我自己所有。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時間慢慢整合、溝通。KKBOX 倒是很乾脆:他們挪出一筆資源,爭取新節目一年期的獨家授權,卻願意保留所有著作權給「乙方」,這是我朝向「獨立廣播人」身分踏出的一大步。
KKBOX 是台灣創立的品牌,近年在串流音樂領域面對國際品牌大軍壓境,備嘗艱辛。但我願意作證:他們對台灣音樂場景,包括獨立音樂領域的耕耘,是下了真工夫的。另外, 他們這幾年和公部門、唱片公司、版權經紀公司反覆協調,奮力爭取更彈性、更多元、更能促成彼此利益的音樂利用方式,我也深知其中各種困難挫折。能用「嵌入歌曲播放」的方式做 podcast 節目,也是他們和唱片公司、版權集管單位費盡心力斡旋,爭取得來的階段性成果。
做廣播三十多年,腦中一直有這樣一個節目:不用太長,每集專心探討一個題目,從「聲音」、「聲響」的角度出發,來聊聊流行音樂這件事情。一方面介紹我自己衷心喜歡的厲害作品,一方面也可以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聽音樂的」──那些音樂、那些聲響,曾經如何啟發、感動、震撼我這麼一個始終好奇的,聽音樂的人?
我一直很想弄清楚「科技」和「文化」如何塑造出每個時代獨特的音樂聲響。希望能讓跟我一樣好奇的樂迷,不只「知其然」,也能夠「知其所以然」。
沒想到,離開了電台,我居然真的可以在串流平台做這樣的節目了。
我的感覺,就像守著唱片行的老闆:生意清閒的時候,放音樂給自己聽。這時候顧客推門而入,問我可不可以推薦些好玩好聽的。我會問這位客人:音樂怪怪的沒關係嗎?很久以前的音樂也可以嗎?客人說:沒問題。於是我從店裡各個角落精挑細選,抱回一疊唱片,一首接一首扭大音量放出來聽,一面興奮地和客人講起這些歌的故事:
「你聽這裡,有沒有?多少人拚命模仿,還是只有這個人能做出這樣的聲音。」
「這一段,他原本覺得搞砸了,非重錄不可,沒想到大家都說千萬不要改。你聽,是不是還好留下來了?」
「啊,錄這首歌的時候,歌者正發高燒,好不容易錄完,筋疲力竭昏倒在錄音室。你聽,感覺到那種淒涼和悲壯嗎?」
這樣的故事,我攢了很多。我並沒有一間唱片行,卻可以用一檔節目,和更多好奇的耳朵談談這些故事。
一年五十集節目,我信手列出想做的主題,算一算居然有一百多個。若是大致分類,大概有這幾種:
科技如何改變流行音樂
麥克風和電力如何改變人類唱歌的方式 / 原本失誤搞砸,卻變成千萬樂手追求的特效 / 多軌錄音與「音牆」/ 回聲效果的緣起 / 橫掃樂壇的發聲機:從808鼓機到Yamaha DX-7 / 吉他效果器探源 / Auto-tune的正邪之辯......
歌樂探微,兼談時代文化
被後人取樣最多次的節拍和歌詞 / 有著最棒留白的歌 / 沒有副歌的歌 / 只有節奏的歌 / 模仿、取樣、挪用與致敬的區別 / 一曲定情,一曲分手 / 現場實況見證的奇妙瞬間......
天外飛來的奇聲怪響
在歌裡打哈欠、吐痰、狂笑 / 喝太醉撞到麥克風 / 太用力的吸氣聲 / 貨真價實的哭聲 / 倒逆的聲音與魔鬼密碼......
非典型樂器:牛鈴 / 鋸琴 / 阿帕拉契揚琴 / autoharp 自鳴箏 / hurdy-gurdy 手搖琴 / theremin 特雷門琴......
不是樂器的樂器:腳踏車 / 電鑽 / 噴罐 / 星際輻射波......
在奇怪地點錄製的歌曲:井底 / 衣櫥 / 地下隧道 / 泳池水裡 / 一口棺材......
個人聆樂人生的震撼和啟發
最酷的「A面第一首」 / 最厲害的洗腦前奏 / 最棒的 riff......
語言窮盡之處的吟哦和呼喊 / 最令人心碎融化的歌唱 / 彷彿包含整個世界的歌......
還有很多很多。我應該會一面錄,一面又想到更多好玩的題目。
對我來說,做這個節目,也是重新認識流行音樂、重新耙梳歷史的一趟旅程。
「耳邊風」第一、二集已經上架,
第一集的主題是「這些歌,一腳踢開我腦中那扇門」:美國搖滾巨星"The Boss" Bruce Springsteen 形容他少年時代第一次聽到 Bob Dylan 的 Like a Rolling Stone,「就像踢開我腦中一扇門」。我想,每個樂迷都有過那樣的經驗,哪怕歌詞都聽不懂,也會被那聲響深深震撼,彷彿一個全新的世界,在腦中豁然洞開。這集節目,就要從非常私人的角度,分享幾首曾經給過我這種震撼的歌(而且沒有要放 Like a Rolling Stone)。
衷心企盼「耳邊風」播的歌,也能狠狠踢開你腦中那扇門。我們空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