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到》巴奈 —「 給那些不曾離去的愛」

《愛,不到》巴奈 —「 給那些不曾離去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提到巴奈,我想多數人應該很難不將她和社運形象掛上聯想。無論是過往她在二二八公園的駐留身影、或是面對政策不公而站上街頭,或經常為自己、為她愛的人所發出的反抗聲音。因此,相較起她在音樂上的說話比例,她堅勇的形象似乎更加根深蒂固地建立在大眾的印象裡。

巴奈的音樂形象長期以來和社運脫離不了關係,最新專輯是否吐露出不一樣的心聲?

巴奈的音樂形象長期以來和社運脫離不了關係,最新專輯是否吐露出不一樣的心聲?

進入第三個時代

從 1990 年簽入滾石唱片旗下的音樂公司,巴奈出道至今邁入第三個時代。而於 2020 年所推出的《愛,不到》,作為她第二張全個人創作專輯,則紀錄了她在過去這 20 年的成長歷程,用音符去表達了生活的種種淬煉。而當中收錄了過往未曾發表的創作,就像是如今的巴奈,重新詮釋和對話 90 年代的自己。

然而讓人較為驚喜的,是她在這一張專輯裡,用了「愛」作為整個架構的主題貫穿。身兼歌手與環境保護者等多重身分的她,年輕時面對城市、原住民的身分認同於焦慮,往後也經常可見她透過音樂創作,去直指寂寞和自我反覆的質疑。

而這一次的專輯主題卻難得呈現了她在情感呈面上,較為正向的流露。讓人不禁好奇,這 20 年間她經歷了什麼?

《愛,不到》收錄了不少早期創作的音樂作品。 攝影 / KRIS KANG

《愛,不到》收錄了不少早期創作的音樂作品。 攝影 / KRIS KANG

專輯曲目

專輯開場,<難題> 僅用了木吉他聲音劃開序幕,巴奈在當中道出對「愛情」的無奈,似乎在最開始就直接對 “愛,不到” 的難題進行叩問。「只能緊握你的手 / 只能親吻你的臉 / 沒有明天的愛情」,深沈的低吟,在乾淨的編曲上勾勒出蔡琴味道。

<錯以為了嗎?> 以探戈和電子的元素混搭,組合出一種驚喜的聲音,這首創作於 1993 年的作品,蘊藏了 “巴奈式” 的叛逆。然而在這一首之後,才赫然發現這一張專輯是以此音樂調性作為主軸,探戈和電子音樂的組合,在這首歌的後半部逐漸濃郁,無形中掀起一層浪,撲向接下來的曲目中。

<怪自己太特別> 與 <小小的乞求> 皆出現了鮮明的古典樂器獨奏。<怪自己太特別> 前奏裡的小提琴渲染出濃厚的巴洛克旋律,尾段不斷重複的 “太特別” 呢喃,在聲效的堆疊下更顯張力。<小小的乞求> 則有古典鋼琴開場,有趣的是,巴奈用了“乞求”而非“祈求”,將個人的視角往更低的位置試探,在高貴的華爾滋伴隨下,凸顯出更哀傷的調性。

<那一夜在曼哈頓> 在最後段落,隨著一個電子低音的下沉,營造出進入另一種時空的錯覺。<戰爭> 在磅礴的鼓擊聲下開場,並穿插許多咆哮爵士的小號片段式吹奏,「男生跟女生是一場不停的戰爭 / 而我就好像敗了仗的俘虜」豐富的樂器編排貫徹整首曲目,在情緒上表現出飽滿的堆疊。這是一首會不停在內心「哇...」,然後還是「哇......」,不斷讚嘆,繼續讚嘆編曲設計的作品。

<愛是什麼?> 則回到專輯最核心,主歌和尾段連續的疑問,拋出對於愛情的不確定,到底,這些「是真的愛嗎?」

愛不愛得到?

愛,不到》絕對是一張大開眼界之作。她將個人私密的青春經歷,在面對社會的壓迫下形塑的狀態,交付給由金曲、金音獎音樂人蕭賀碩、李承宗(Circo Ensemble)、鄭各均(音速死馬、三牲獻藝)所組成的製作團隊,透過不一般的聲音去發出巨響。

而編曲中不斷湧現意想不到的元素,最初可能會有一種應接不暇的震撼。但一次次的愣住以後,是索性放棄在聽覺上專注地去感受什麼,而徜徉於巴奈在聲音中釋放情感的自由。

《愛,不到》精裝版專輯裝幀由楊士慶操刀設計。

《愛,不到》精裝版專輯裝幀由楊士慶操刀設計。

探戈和電音的組合意義?

咀嚼著如此新鮮的樂風組合,自己不斷湧現出片段的思緒。探戈作為一個傳統,源自非洲,並於拉丁美洲流行的樂風,與電音這種新興、且席捲世界的活力樂風的搭配,有什麼組合意義?我想這可能除了表現巴奈在這二十年來的心境轉變,也透過這兩者迴異的元素,表現出愛情當中的撲朔迷離。

確實,有時候過於突出的編曲設計會讓聽覺期待上,遭到像一個巴掌的打擊。然而那樣突破性的設計,就是讓這張專輯有別於一般的地方。之前曾聽聞某樂評人對於這張作品的好奇:「不知道金曲評審要怎麼去評這這張專輯?」,我想這樣的疑惑確實存在。

巴奈透過《愛,不到》,到底能在這一次的金曲獎上,用有別於其他入圍者的視角和歌聲,收穫什麼樣的肯定?是相當值得期待。不過,這一把不同凡響的聲音,比起讓更多人聽見,我想她已經做到讓人無法忘記。

透過《愛,不到》,用聲音感受巴奈和巴奈的對話。 攝影 / KRIS KANG

透過《愛,不到》,用聲音感受巴奈和巴奈的對話。 攝影 / KRIS KANG

-

文:Tom Phan,經營 FB 粉專「有一點唱片故事



avatar-img
有一點唱片故事的沙龍
20會員
22內容數
聽一些台灣音樂,寫一些聆聽心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幾年不時聽身邊人說「金曲獎離自己越來越遠」。自己好像也有過這樣一段時間。不過近兩年似乎是反過來了。那到底是「自己離金曲獎越來越近」,還是「金曲獎越來越靠近我」?我也不清楚。 從去年暑假開始,開始偶爾寫寫樂評。這次剛好是一年時間,也適逢 金曲32 的頒獎,決定也來寫一篇預測。​ ​
「漂流出口」是一個成立於 2011 年,來自台東阿美族的民謠搖滾樂隊,曲風融合原住民古調與龐克,而電吉他在作品中一般佔據主導位置,加上堅定有力的鼓聲與高亢嗓音,形塑了樂團的標誌形象。「漂流出口」則團名取自樂團對於自身族群的文化與身份認同,在四處漂流尋找落腳的情境下,藉由音樂的創作抒發而回歸家鄉。
而睽違三年時間,在《畫話》這一張專輯上,開始出現了個人以外的不同合作,像是最為人知的《拋》、《自戀的自虐》、《另個時空的你》,都拓展了她在音樂上更大面向的發展,從熟悉的 “被動” 習慣、轉為更 “主動” 的探索。
這幾年不時聽身邊人說「金曲獎離自己越來越遠」。自己好像也有過這樣一段時間。不過近兩年似乎是反過來了。那到底是「自己離金曲獎越來越近」,還是「金曲獎越來越靠近我」?我也不清楚。 從去年暑假開始,開始偶爾寫寫樂評。這次剛好是一年時間,也適逢 金曲32 的頒獎,決定也來寫一篇預測。​ ​
「漂流出口」是一個成立於 2011 年,來自台東阿美族的民謠搖滾樂隊,曲風融合原住民古調與龐克,而電吉他在作品中一般佔據主導位置,加上堅定有力的鼓聲與高亢嗓音,形塑了樂團的標誌形象。「漂流出口」則團名取自樂團對於自身族群的文化與身份認同,在四處漂流尋找落腳的情境下,藉由音樂的創作抒發而回歸家鄉。
而睽違三年時間,在《畫話》這一張專輯上,開始出現了個人以外的不同合作,像是最為人知的《拋》、《自戀的自虐》、《另個時空的你》,都拓展了她在音樂上更大面向的發展,從熟悉的 “被動” 習慣、轉為更 “主動” 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