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1/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raw-image

林宏文先生在〈一文讀懂國產疫苗的4大疑問〉這篇文章中寫到:

……台灣先打國際第一代疫苗,讓台灣趕快脫離染疫及死亡威脅,至於國產疫苗則按照程序來,一步步完成該有的審查程序,未來可以積極爭取與其他國家的臨床實驗,搶攻國際大廠照顧不到的市場。

我和林宏文很熟,也支持他的這個說法。此外,我的看法是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

  1. 短期要先求「可控可管」,三級警戒壓不下來的話,就必須進入四級,實施封城;一定要把疫情的勢頭壓下來,並且養成老百姓的正確健康習慣。
  2. 中期以施打疫苗為主,讓施打率超過人口的50%以上,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加上可控可管,則可以解封,回復正常生活。
  3. 長期要做三件事:
  • 疫苗方面,由於病毒不斷變異,會有三代、四代、N代疫苗出現,要長期維持群體免疫,必須定期施打新一代疫苗。
  • 新疫苗的取得和施打速度,也會成為國安問題,如同台灣的國防工業一樣,必須不斷的自主研發、製造。
  • 經濟成長不可或缺,國門也要開放,外國人要能夠進來,台灣人要能夠出去。到時候一定會有疫苗護照的出現,而且護照上的疫苗必須不斷更新。

要達到醫療、國安、經濟兼顧的長期目標,一定要有台灣自主研發疫苗的能力,才跟得上病毒變異的速度;而且要做三期試驗,依照國際標準,取得國際的認可,成為疫苗護照上認可的疫苗。

而短中長期的三個規劃,缺一不可,否則事倍功半。

如果只做到「可控可管」的短期規劃,而沒有中期的疫苗接種和群體免疫,則新的疫情會持續爆發。

如果只做到短中期目標,沒有長期規劃的話,則台灣即使安全了,也會成為孤島,無法與世界連結,經濟必然會崩盤;這個情況,也不允許持續發生。

如果大家認同這個短中期的策略規劃,那麼政府和專家們應該集中精力、資源,討論執行方案和攻關的方法,而不是批評。

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以上是我的簡單想法,至於短中長期規劃的細節,就靠政府和專家去討論實施了。我們作為小老百姓,只能支持、配合政府的政策,管好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
Thumbnail
「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
Thumbnail
高端疫苗並未進行完整的三期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來取代第三期實驗上市,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尚未接受以免疫橋接實驗出來的疫苗,去申請美國EUA,高端疫苗未來恐怕難以通過國際認證?而造成許多爭議…
Thumbnail
高端疫苗並未進行完整的三期試驗,而是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來取代第三期實驗上市,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尚未接受以免疫橋接實驗出來的疫苗,去申請美國EUA,高端疫苗未來恐怕難以通過國際認證?而造成許多爭議…
Thumbnail
疫情尚未結束,百姓防疫仍需努力 ──不可轉移的疫情焦點篇 台灣疫情趨勢趨緩,隨著奧運賽事開始進行,許多人的焦點轉移到每日的運動競賽上。雖然防疫政策上「降級不解封」,但路上可以看見百姓們開始疏於戴口罩。有些店家開始開放內用,有些仍是外帶,台灣內部仍然是各種不協調的光景。 現今疫苗仍是眾所焦慮之事。疫苗
Thumbnail
疫情尚未結束,百姓防疫仍需努力 ──不可轉移的疫情焦點篇 台灣疫情趨勢趨緩,隨著奧運賽事開始進行,許多人的焦點轉移到每日的運動競賽上。雖然防疫政策上「降級不解封」,但路上可以看見百姓們開始疏於戴口罩。有些店家開始開放內用,有些仍是外帶,台灣內部仍然是各種不協調的光景。 現今疫苗仍是眾所焦慮之事。疫苗
Thumbnail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首先,以下是關於政治的判斷,先放下你對於防疫的看法。即是說,你還是可以站在防疫的立場上,接受去打疫苗,甚至向其他人去推廣打疫苗。沒關係,但我現在談的不是一個醫學或健康問題,我以非人性或個人利益,純戰略的角度去看事情。
Thumbnail
鏡像世界的水母   台灣目前需要解決防疫檢驗與疫苗施打問題,更深的隱憂是民生問題、解封社會重組問題、後疫情社會結構調整、產業改變等問題。一場疫苗震出了所有問題,也像是照妖鏡映射出許多台灣醜陋面(特權、自私、不理性、非公民的奴性、政治朝野攻防、混淆視聽造謠者、不接納防疫規範者、濫用醫療資源等之人),社
Thumbnail
鏡像世界的水母   台灣目前需要解決防疫檢驗與疫苗施打問題,更深的隱憂是民生問題、解封社會重組問題、後疫情社會結構調整、產業改變等問題。一場疫苗震出了所有問題,也像是照妖鏡映射出許多台灣醜陋面(特權、自私、不理性、非公民的奴性、政治朝野攻防、混淆視聽造謠者、不接納防疫規範者、濫用醫療資源等之人),社
Thumbnail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Thumbnail
疫情的解決必須依照重要性,而有短中長期的規劃;這三個階段的規劃缺一不可,否則將會事倍功半。台灣現在不缺提出問題的人,需要的是提出解決方法的人。
Thumbnail
國產疫苗就算只考慮台灣本地的市場,你怎麼知道不會有新的病毒變種,甚至於出現第二支病毒、第三支病毒來呢? 疫情肯定有機會常態化,我們的國產疫苗的研發與生產能力肯定不會只應付這一次的新冠病毒而已…
Thumbnail
國產疫苗就算只考慮台灣本地的市場,你怎麼知道不會有新的病毒變種,甚至於出現第二支病毒、第三支病毒來呢? 疫情肯定有機會常態化,我們的國產疫苗的研發與生產能力肯定不會只應付這一次的新冠病毒而已…
Thumbnail
國產疫苗就算只考慮台灣本地的市場,你怎麼知道不會有新的病毒變種,甚至於出現第二支病毒、第三支病毒來呢? 疫情肯定有機會常態化,我們的國產疫苗的研發與生產能力肯定不會只應付這一次的新冠病毒而已…
Thumbnail
國產疫苗就算只考慮台灣本地的市場,你怎麼知道不會有新的病毒變種,甚至於出現第二支病毒、第三支病毒來呢? 疫情肯定有機會常態化,我們的國產疫苗的研發與生產能力肯定不會只應付這一次的新冠病毒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