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日常不日常 Day72:異地辦公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葉子,你和賢慧,哪一個要去隔壁?」

一日,課長問我。

「啊?」沒頭沒尾的問題讓我疑惑了一下。走到課長的位置旁,看見他正在整理異地辦公的名單,才恍然大悟。

目前課裡的農業正職人員剩我和賢慧,假如要異地辦公,我們兩人勢必要拆開。

公所隔壁還有一棟矮樓,一樓的會議室目前是空閒狀態,似乎就是要在那邊設置第二辦公室。

「當然是賢慧要去隔壁啊!」我想也不想直接回答。拜託,我的辦公物品那邊多,一點都不想搬過去啊啊!

「不過賢慧的工作比較常接觸農民,加上第二辦公室要有可以獨立運作的農業人員……」課長沉吟道,「你還是去第二辦公室吧。」

「……其實你根本沒有要問我吧?你只是在找我聊天吧?」我看課長這樣自言自語,似乎懂了什麼。

課長無視我的懷疑,瀟灑的揮手把我趕走。

不久後,名單出爐,包含我在內,還有一名工程人員及數名臨時人員被分配到隔壁棟。

當時疫情還未擴散,這只是一個方案,我從未想過有實行的一天。


「緊急通知,週一開始正式啟動異地辦公。請第二辦公室的同仁明日上午進公所搬物品,另由人事做加班時數補登。」

週六晚上,群組跳出訊息,區長如此指示著。

什麼,也太趕!

這個週末我正在受理農損,原本週日就預計要進所加班,所以倒是不太影響。

等等,難不成這是傳說中的……雙重加班?

趕緊看了一下隔天負責申報的同仁,幸好都是第一辦公室的,看來他們可以專心受理,而我專心搬家。

隨著疫情越來越嚴峻,異地辦公的消息時有所聞,也被叫去隔壁演練了幾次。雖說是演練,也不過就是搬張椅子坐著,讓行政課可以拍照交代罷了。

沒想到上頭一聲令下,全部的單位都統一開始異地辦公。


隔天一早,抵達公所時,已經有好幾位同事忙碌的進進出出。有人將文件堆在椅子上,慢慢推過去,還有人直接將車子開過來,後車廂打開,開始塞進電腦主機之類的用具。

欸不是,在隔壁而已你們是有多懶啊!

我走到座位,跟來支援申報的同事打招呼。

審視了一會自己的辦公桌,我思考著哪些東西要搬過去。

當然是能少則少。電腦是最重要的,一些業務相關的文件也需要。櫃子裡的陳年舊案就不必了。

差不多決定方向,掄起衣袖開始收拾。但還不到數分鐘,我就被同事叫住。

「葉子葉子,有人來報災害了,要怎麼做啊?」兩個同事無助的轉頭看我。

啊!仔細想想,這兩位從來沒有受理過災害……

我真是會排人手啊啊啊!

好不容易將他們兩人教到會,我繼續手邊的工作。受理期間,同事不斷呼救,我則要趕緊解決他們的問題。畢竟是第一次,對系統還不熟。

話說明天開始,如果我不在這裡,要怎麼運作才好啊?

瞥見課長走進辦公室,我叫住他,提出我的疑問。

「你是主辦,當然是改在第二辦公室申報囉!」課長理所當然的說,「申報的農民很多,會和其他民眾混在一起,引導他們去第二辦公室申報,才能促進分流。」

喔,好喔。

欸等等,今天剛學會的同事會留在所本部……那不就表示我明天又要教新的同事了?到底要教幾次啊!

「但是上山申報的時候,會由所本部的同仁上去。所以你也教我怎麼登打吧。」課長說。他同樣會留在所本部坐鎮,看來也會一起上山申報。

有點驚訝的望著他,我一時不敢相信這是由課長的口裡說出來。要知道我們課長是不上第一線的,能閃則閃、能躲則躲。

原來這就是有課長的感覺?

「你去問XXX,他們剛學會。」我指向櫃臺前正手忙腳亂的兩位同事,絲毫沒有親自指導課長的打算。

感動歸感動,沒空啦沒空!


原本預計幾個小時就能完成的搬遷工作,一直到快下班才處理好。來來回回走了無數趟,終於將座位安置完畢。

第二辦公室的空間不大,幾張長桌區隔出各課的空間。桌面明顯變得狹窄,電腦和鍵盤就佔了大部分的空間。隔壁的電腦螢幕幾乎貼著我的位置,毫無個人隱私可言。剛坐下,就開始懷念原本寬敞的環境。

唉,不知道搬來這邊要多久才能回去。

回到所本部做最後收尾,課長正準備離開。

「三年後見!」他向我揮手,瀟灑的轉身。

等等,三年是怎樣!

下班時分,我在所本部刷了最後一次下班卡,向同事們道別。

接著,在第二辦公室的生活正式開始。


週一,走進不同的辦公室、與不同的人道早,往門口一看,已經有幾位農民等待申報。聽說有許多農民跑去所本部再被趕過來,跑來跑去的看起來頗有怨言。

我趕緊讓兩位新手同仁上陣,再次教導了一番。放他們自生自滅,我回到座位,開始辦理其他業務。

啊!有個資料夾忘記拿過來了。

馬上就遇到困境,可是不能回去拿怎麼辦?

我只好拿起電話,撥給隔壁棟的同事。

「你幫我找一下我位置後面的鐵櫃……」

「看到了!白色的資料夾嗎?」

「不是,你開到左邊那個櫃子了,我說的是後面,正後面。」

「喔喔,這裡嗎?可是我只看到一大堆公文夾。」

「……」那個是右邊櫃子啊啊啊!

「冷靜、冷靜。」坐在隔壁的工程同事看我快冒火,出聲安撫。

折騰片刻,最後用視訊才解決溝通障礙,總算找到我要的東西。我請她幫我放公文交換箱,結束這回合。

「公文什麼時候會交換過來?」我問工程同事。

現在兩邊人員不能接觸,會以交換箱的方式,將需要核章的公文文件來回運送。

「一天交換兩次,錯過的話明天請早。」同事指著門口,前一班交換箱似乎剛發車,負責運送的同事推著推車離去了。

欸欸,那我需要的資料不就下午才會過來了!

「我在思考一件事情。」同事望著手中的簽呈,「課長和區長在本部、主秘在二辦,假如我這份簽要一層層到區長那邊,表示要交換四次才會回來呢。」

有夠久!

「佛系辦公囉。」同事面不改色的說,繼續處理他的公文。

唔,跟成哥不太一樣的風格。但佛系的感覺倒是蠻像的。


才剛提到主秘,就看到他默默經過我們身旁,環顧一圈在埋首辦公的同仁們,又默默走回小房間。

主秘是第二辦公室唯一的主管,辦公室在會議室旁的隔間裡。這天,我看他常常走出來,似乎想加入大家的話題,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參與。怎麼感覺有點孤單?

至於其他課室的同事,都是平常不太會接觸到的人。

「中午要吃什麼?」接近訂午餐時間,社會課的同事率先發問。之前在所本部都由服務台統一訂餐,現在只能靠自己張羅。

「鍋燒意麵?」

「最近常常吃,已經吃膩了……幸好我有記得拿菜單過來。」一位同事站起來,從架子上抽出一疊菜單。

等等,原來這才是搬家最重要的文件嗎!

再等等,那份是服務台收集的菜單嗎!

腦海中浮現了服務台姐姐找不到菜單的驚恐表情,嗯。

「我想吃這個!」年輕妹子指著泰式料理。

「那家在市區,要湊到千元才能外送,我們二辦的人應該不夠吧。」

「嗚嗚嗚……」妹子失落的將菜單放下。

我懂、我懂,偏鄉的外食選項實在太少,早就吃過無數輪,已經膩了。

屈服於現實的考量,我們還是訂了平常的店家。

然而過了幾天,菜單的資料夾似乎厚了一點。

「我最近問了市區的店家,疫情期間很多店都有外送,而且滿五百就送喔喔!」妹子開心的說。

欸欸欸?

因此,接下來的日子,我們每天都在嘗試不同的食物。

「我怎麼覺得,最近午餐的價位越來越高了?」某日,吃著火鍋的同事沉思道。

「錯覺啦。對了,明天是早午餐的沙拉盒,後天吃披薩喔!」妹子已經把菜單準備好了。

這個超前部署速度太誇張了吧!


和大家越來越熟稔,隨著三級警戒的延長,我們已經有在這裡過夏令營的心理準備了。

這間辦公室很小,說話的聲音都很清楚,不同課室之間的交流越發緊密起來。

「關於那塊田,上頭的墳墓已經遷走了,沒有問題!」我跟打電話過來的稅務局承辦說道,剛掛上電話,負責公墓業務的民政課同事馬上轉頭過來。

「剛剛有人提到墳墓嗎?」

「……跟你沒關係啦!」


「吼,我們課長又來了,一直派工作過來!」某課的同事憤怒的說。

「哎哎,他每次都這樣,再繼續下去真的沒人挺他。」另一位同事附和道。

欸?我一直以為他們跟課長感情很好,原來是假象嗎?


「我等等會去街上,要幫你帶杯喝的嗎?」正要出差的我,問隔壁的同事。

「剛剛有人提到飲料嗎?」第一排的同仁幾乎是馬上轉頭。

「那家店的翡翠檸檬很好喝!我要一杯!」第二排的大哥直接開始點餐了。

於是我,扛了十二杯飲料回來。


要不是此時是農損工作量暴增的時期,來第二辦公室似乎蠻愉悅的。

同事的年齡層都偏年輕,偶爾中午還會互相揪一揪來玩桌遊。在這裡沒有各自的主管盯著,大家都顯得輕鬆愉快。

逐漸適應了第二辦公室的生活,等之後搬回所本部,或許會開始懷念自由自在的這段日子也說不定?

要好好把握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農業公務員日常小角落
508會員
192內容數
農業公務員一枚,曾於地方公所農業課服務數年,目前任職於農業署轄下某辦事處,過著每天爬穀倉、思考人生的日子。在這裡紀錄生活,但是很怕被主管抓包。如果哪一天不再更新,可能是被抓去政風室泡茶聊天了。
2025/04/27
預購數量超乎預期,感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已於4/24全數出貨完畢。錯過預購的朋友,這邊有少量現貨掉落(賣貨便),售完為止。 接著是許多朋友敲碗的新篇預告!
Thumbnail
2025/04/27
預購數量超乎預期,感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已於4/24全數出貨完畢。錯過預購的朋友,這邊有少量現貨掉落(賣貨便),售完為止。 接著是許多朋友敲碗的新篇預告!
Thumbnail
2025/02/25
寫下這些故事很快樂。這一個又一個的文章,提醒我這段日子沒有白白度過。忘記的細節都能從文章中尋回,一點一滴記錄在字裡行間,隨時可以回憶。 還有許多讀者陪我一起經歷日常,每個點閱跟留言我都很珍惜。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 未來,一起繼續努力吧!
Thumbnail
2025/02/25
寫下這些故事很快樂。這一個又一個的文章,提醒我這段日子沒有白白度過。忘記的細節都能從文章中尋回,一點一滴記錄在字裡行間,隨時可以回憶。 還有許多讀者陪我一起經歷日常,每個點閱跟留言我都很珍惜。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 未來,一起繼續努力吧!
Thumbnail
2025/02/25
道別的話語已經說得太多,在最後踏出公所門口,倒是顯得平平淡淡。 彷彿自己只是一如往常的出差一般,我跨上機車,騎車離去。一直到此時,都沒特別想起這是最後一次的公所下班路。
Thumbnail
2025/02/25
道別的話語已經說得太多,在最後踏出公所門口,倒是顯得平平淡淡。 彷彿自己只是一如往常的出差一般,我跨上機車,騎車離去。一直到此時,都沒特別想起這是最後一次的公所下班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著想著,忍不住感慨年代的差異。 啊不對,又沒差幾歲,我也很年輕。 有些我認為是常識的事情,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是新知。就當互相切磋學習了。 就在如此指揮使喚、吵吵鬧鬧的日子之中,本就不長的籌備期結束,活動日將至。
Thumbnail
想著想著,忍不住感慨年代的差異。 啊不對,又沒差幾歲,我也很年輕。 有些我認為是常識的事情,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是新知。就當互相切磋學習了。 就在如此指揮使喚、吵吵鬧鬧的日子之中,本就不長的籌備期結束,活動日將至。
Thumbnail
接手請長假的同事的業務後,我迎來第一次的休耕轉作申報。 「葉子,要安排二期作下鄉申報的期程了。」 一日,在災害依舊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負責休耕轉作的單工姐姐說。 啊啊啊,好像有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接手請長假的同事的業務後,我迎來第一次的休耕轉作申報。 「葉子,要安排二期作下鄉申報的期程了。」 一日,在災害依舊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負責休耕轉作的單工姐姐說。 啊啊啊,好像有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新人報到的那天,前一個災害勘查剛告一段落,我正忙著整理大家回傳的勘查資料,準備報送抽查。 「葉子,新人就交給你了。」人事主任走過來,將一名少女帶到我身邊的座位。 她的年紀比我略小,看上去木訥沉穩,有種新鮮青春的氣息。 嗯嗯嗯,還沒被摧殘就是不一樣。
Thumbnail
新人報到的那天,前一個災害勘查剛告一段落,我正忙著整理大家回傳的勘查資料,準備報送抽查。 「葉子,新人就交給你了。」人事主任走過來,將一名少女帶到我身邊的座位。 她的年紀比我略小,看上去木訥沉穩,有種新鮮青春的氣息。 嗯嗯嗯,還沒被摧殘就是不一樣。
Thumbnail
「葉子,你來接一下電話。」忽然,工程同事喊了我一聲。 轉過頭去,只見他站在課長的座位旁,握著話筒。 「好像是上榜來問缺的。他要找課長,但課長不在,給你接。」當我走近時,同事掩著話筒,低聲說。 什麼!
Thumbnail
「葉子,你來接一下電話。」忽然,工程同事喊了我一聲。 轉過頭去,只見他站在課長的座位旁,握著話筒。 「好像是上榜來問缺的。他要找課長,但課長不在,給你接。」當我走近時,同事掩著話筒,低聲說。 什麼!
Thumbnail
經歷同事成哥的離開、一人半的業務加上大型農業災害的摧殘,職代終於來報到了! 總算來了,在災害補助到尾聲的時候來了嗚嗚嗚…… 這個時機點如此剛好,我合理懷疑那位職代根本算準時間才來的。 但無論如何,有人來分攤工作就該謝天寫地。
Thumbnail
經歷同事成哥的離開、一人半的業務加上大型農業災害的摧殘,職代終於來報到了! 總算來了,在災害補助到尾聲的時候來了嗚嗚嗚…… 這個時機點如此剛好,我合理懷疑那位職代根本算準時間才來的。 但無論如何,有人來分攤工作就該謝天寫地。
Thumbnail
在成哥調走之後,我和賢慧最盼望的就是有人來分擔工作。 可惜事與願違,該來的一直沒有來。
Thumbnail
在成哥調走之後,我和賢慧最盼望的就是有人來分擔工作。 可惜事與願違,該來的一直沒有來。
Thumbnail
「葉子,你和賢慧,哪一個要去隔壁?」 一日,課長問我。 「啊?」沒頭沒尾的問題讓我疑惑了一下。走到課長的位置旁,看見他正在整理異地辦公的名單,才恍然大悟。 目前課裡的農業正職人員剩我和賢慧,假如要異地辦公,我們兩人勢必要拆開。
Thumbnail
「葉子,你和賢慧,哪一個要去隔壁?」 一日,課長問我。 「啊?」沒頭沒尾的問題讓我疑惑了一下。走到課長的位置旁,看見他正在整理異地辦公的名單,才恍然大悟。 目前課裡的農業正職人員剩我和賢慧,假如要異地辦公,我們兩人勢必要拆開。
Thumbnail
比賽規則擬出來後,我吆喝行政課的妹子來試玩,看她們拿著道具--筷子叉子之類的東西--試圖將水果勾起來,那畫面怎麼看怎麼有趣。 嗯嗯,似乎蠻有效果的喔! 我終於找回了一點辦活動的樂趣,重新振作起來。
Thumbnail
比賽規則擬出來後,我吆喝行政課的妹子來試玩,看她們拿著道具--筷子叉子之類的東西--試圖將水果勾起來,那畫面怎麼看怎麼有趣。 嗯嗯,似乎蠻有效果的喔! 我終於找回了一點辦活動的樂趣,重新振作起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