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 那個媽媽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願陪伴他一起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源自經歷的發現

去年在導遊受訓的時候,認識一位媽媽,稍微有一點年紀,他的小孩國高中,跟我勉強算同一個世代,所以跟這位媽媽聊過不少教育,但沒有聊到家庭方面的事情,這段話是聽另一位同期的朋友所轉述,她跟這位媽媽聊天提到的。

放下理想,陪你成長

她問這位媽媽,妳怎麼會想當導遊呀? 這位媽媽說:她一直都很喜歡出遊,家庭旅遊也都是她在辦,很早就有這樣的理想,但是,孩子出生了,她覺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她願意先放下理想,來陪伴孩子們成長,孩子長大後,她再來實現理想。

雖然是聽別人轉述,但聽到這段話的當下,我說不出話來,我從沒有想過,原來當媽媽會是這麼想的。在那之後,我回到家,問爸媽,你們有什麼樣的理想? 我得到的答案是:希望你跟阿弟,平安健康快樂。 爾後,我又問了幾次,都得到類似的答案,我跟他們說,我不是要這種啦,是你們年輕時候的理想,但他們總是沒有多回答。

誰的年輕沒理想?

每個人一定都有過理想,兒時理想、剛出社會的理想,不相信有任何一人,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有過理想,唯一有可能的是已經放下,但會願意放下,一定有他的理由。我認識的那位媽媽,是為了孩子而暫時放下,但不曉得爸媽是為了什麼而放下。

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後來發現自己只是草

這是源自電影艋舺的一句話 - 「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只是草」。終究被這個現實的風,壓在地上,求生存。

這是一種放下的可能原因,曾想過,也許有一天,歷經滄桑之後,發現自己很難達成心中的理想,再怎麼努力,現實總是告訴我們:別傻了,這是幾乎不可能的,那可能會因此而放下,或者改成身邊較易實現的,像是小孩好好地長大。

我們都是歲月造出來的明珠

另一種可能的原因,就像那位媽媽,是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而放下理想。

她的話,總讓我想到 《82年生的金智英》,一個為了家庭和小孩,被迫放棄自己理想的媽媽。一直記得,金智英模仿外婆,對她媽媽講的那段話:「美淑啊,想當年你正值青春年華,卻為了供哥哥們讀書,在清溪川給人家踩縫紉機,人也日漸消瘦,每月按時拿著工資回來,媽媽都心如心如刀割。手被縫紉機弄成那個樣子,媽媽的心別提有多痛了。當時沒能好好抱抱你、也沒能和你說句感謝的話,我的美淑啊,對不起。智英她就算再辛苦,也會自己看著辦的。你把她培養得很堅強。」

還有金智英媽媽,跟小時候的金智英說:「媽媽本來也想當老師,但是為了賺錢供哥哥們讀書,所以沒有去當老師」。小智英說:「那現在去當就好啦」。媽媽說:「現在要照顧你們了啊」。小智英回答:「是因為我才當不成嗎?」

金智英媽媽為家庭,放棄大好的青春年華,而今她同樣也為家庭,放下人生的理想。電影的媽媽是出於世俗壓力,我認識的那位媽媽是出於內心的意願。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無論家人放下理想的原因是什麼,他們已經為我們失去很多東西,曾經的理想,近20年的自由,青壯年的時光,我們都是家人用歲月造出來的那顆明珠。

好一陣子在想,5年,甚至10年後,如果有了小孩,我會怎麼做? 以前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想法,但已經多少能有點體悟,也許真的得等到那時,才能真正體會,才知道會怎麼做吧?

美好的未來是兼顧工作 理想 家庭,但也許真的很難,先把疑惑和感謝放心中,帶著繼續思考,繼續前行,未來有一天會揭曉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enry的沙龍
9會員
14內容數
人們經常只看到眼前的現實,但在現實的背後,有很多可以好奇,可以思考的事物,進一步發覺,並把發現,記錄下來。Logo的靈感來自《楚門的世界》,從樓梯,開門走出去,就可以發現外面,是個更廣闊的世界,找到那扇門吧 ! 別只接受眼前的現實。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孩子的教養,絕對取決於父母本身;想改變小孩,先從父母自身的觀念改起。近幾年的薩提爾等教養模式,都在強調「安定的父母,才能接納小孩的不安定。」如果希望孩子能終生學習,在未來有競爭力,「如何自我成長」是父母首先該面對的自我挑戰。
Thumbnail
世俗存在很多規範,要我們去遵守,家庭規範、男女性規範、人生選擇的規範,規範是一道高牆,可以保護我們,也遮擋我們的視野,限制我們的思想。我們可能曾習以為常,但隨著增長,勢必也質疑過規範,當試圖翻牆,就會被立即導正回來,指指點點的告訴我們,怎樣做才是對的...
Thumbnail
世俗存在很多規範,要我們去遵守,家庭規範、男女性規範、人生選擇的規範,規範是一道高牆,可以保護我們,也遮擋我們的視野,限制我們的思想。我們可能曾習以為常,但隨著增長,勢必也質疑過規範,當試圖翻牆,就會被立即導正回來,指指點點的告訴我們,怎樣做才是對的...
Thumbnail
去年我在導遊受訓的時候,認識一位媽媽,稍微有一點年紀,他的小孩國高中,跟我勉強算同一個世代,所以跟這位媽媽聊過不少教育,但沒有聊到家庭方面的事情,這段話是我聽人轉述的,是另一位同期的朋友說,她跟這位媽媽聊天提到的。
Thumbnail
去年我在導遊受訓的時候,認識一位媽媽,稍微有一點年紀,他的小孩國高中,跟我勉強算同一個世代,所以跟這位媽媽聊過不少教育,但沒有聊到家庭方面的事情,這段話是我聽人轉述的,是另一位同期的朋友說,她跟這位媽媽聊天提到的。
Thumbnail
成為母親之後,儘管在婚姻裡孤獨,還是能找回媽媽的自由。 《成為母親之後》 還記得,自己在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根本無法想像成為媽媽的模樣,現在的我納悶著,怎麼學校都沒有告訴我們成為母親之後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我讀了6年的女校,我為我是女生感到自豪,我們什麼都能做,只要我們想要的,老師總是鼓勵我們去面對
Thumbnail
成為母親之後,儘管在婚姻裡孤獨,還是能找回媽媽的自由。 《成為母親之後》 還記得,自己在驗到兩條線的那一刻,根本無法想像成為媽媽的模樣,現在的我納悶著,怎麼學校都沒有告訴我們成為母親之後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我讀了6年的女校,我為我是女生感到自豪,我們什麼都能做,只要我們想要的,老師總是鼓勵我們去面對
Thumbnail
終放看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劇情只是描述金智英那平凡不過的半生,從小時候到結婚成為媽媽,但我還是感同身受的邊看邊落淚了。 多少位少女成為媽媽,在兒女出生後,在育兒、家庭、工作等問題中掙扎著求存,那些困擾心酸痛苦不為人知。但願她們都可以找到出口,找回自己。
Thumbnail
終放看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劇情只是描述金智英那平凡不過的半生,從小時候到結婚成為媽媽,但我還是感同身受的邊看邊落淚了。 多少位少女成為媽媽,在兒女出生後,在育兒、家庭、工作等問題中掙扎著求存,那些困擾心酸痛苦不為人知。但願她們都可以找到出口,找回自己。
Thumbnail
《82年生的金智英》從去年小說在韓國上市後即引起瘋狂的討論,無論是韓國的女性在成長過程、家庭、職場甚至婚後家務分工跟個人發展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也引起了厭女情節的討論。這樣共感跟同理,在東亞文化中甚至是台灣似乎都看得到類似的影子。
Thumbnail
《82年生的金智英》從去年小說在韓國上市後即引起瘋狂的討論,無論是韓國的女性在成長過程、家庭、職場甚至婚後家務分工跟個人發展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也引起了厭女情節的討論。這樣共感跟同理,在東亞文化中甚至是台灣似乎都看得到類似的影子。
Thumbnail
要說遺憾太沉重,要說犧牲也言過其實,不如說是覺得可惜,沒能更早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電影中刻畫了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社會氛圍的性別不平等,也蜻蜓點水地點出了亞洲社會(育嬰假回歸困難的狀況我想應該不單只存在於韓國)對於父母休假在家(不事生產)照顧家庭的不諒解。
Thumbnail
要說遺憾太沉重,要說犧牲也言過其實,不如說是覺得可惜,沒能更早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電影中刻畫了女性在職場中的困境、社會氛圍的性別不平等,也蜻蜓點水地點出了亞洲社會(育嬰假回歸困難的狀況我想應該不單只存在於韓國)對於父母休假在家(不事生產)照顧家庭的不諒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