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祺的養蜂路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近年來都市養蜂、陽台養蜂成為一種潮流,剛好認識一位家住竹東的郭文祺在竹東社大授課:「養蜂學與生態永續農業」。透過養蜂的角度,反而讓人得以更重視生態環境,注意到飲食的取捨。從中發現許多人都對環境議題十分關心,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法努力著。請一起來了解他的理念及養蜂的歷程。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陳哲緯

raw-image

意外的養蜂之路

文祺興趣廣泛,身兼數職。2014年他參加了由農委會舉辦的養蜂課程,一開始並沒打算養蜂。在課程中,因為缺少實作,許多內容無法理解,覺得不養看看就浪費了這3天的課程,一方面也想要近距離觀察蜜蜂的生態,因此開始在自家陽台養蜂,就近觀察,也在郊區農場放養。

漸漸地,產出了許多蜂蜜,朋友詢問是否可以購買,便開始了蜂蜜的銷售,因為對生態永續的堅持,採用友善環境的飼養方法,一律不使用化學藥物,所以無法大量養殖。數年後養出了心得,加上想要傳遞生態永續的觀念,於是也開始了在社大的教學活動。

raw-image
raw-image
神奇的蜜蜂
小小的一隻蜜蜂,卻有許多令人驚奇的地方。大家都知道蜜蜂是群體社會性的生物,依照不同的身分分工合作,缺一不可,也無法獨自生存。
你知道雄蜂怎麼來的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我們常吃的雞蛋,因為是未受精的所以不會變成小雞;但蜂王(蜂后)產下未受精的卵,就會變成雄蜂,所以蜂王可以無性生殖,但只能生出雄蜂。有了雄蜂後,就可以和牠交配,生出工蜂,有了工蜂就可以幫忙做很多事了,而雄蜂也會在交配(完成了牠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後,立即死亡。
3天內蜂王與雄蜂交配,精液儲存在蜂王體內的儲精囊,可以生產5年,每天可以生出相當於牠體重的卵,大約是2,000隻的工蜂。在蜂群的繁殖季節,族群裡會產生新的蜂王,之後老蜂王會帶著一些工蜂離開另謀生路,將原本的蜂巢留給新蜂王。
那蜂王又是怎麼來的呢?蜂王與工蜂其實只在出生時有小小的差別。只吃3天蜂王漿的幼蟲,就會變成工蜂;持續被餵食蜂王漿的幼蟲就會變成蜂王。難怪有人愛喝蜂王漿啊!
raw-image

關心環境勝過蜜蜂 蜂群消失帶來的警訊

養蜂最怕遇到農藥,對於環境用藥最是敏感。蜜蜂可以飛到2、3公里外去採藥,若其中有人施灑農藥,蜜蜂採到施藥的花蜜就會造成蜂群的死亡。

文祺表示,對他來說重視生態永續比養蜂更重要。如果農作物不使用除草劑、不用化學農藥、不用化學肥料、不翻土,讓土壤的有機質增加,只要每年土壤能夠增加0.4%的有機質,就能把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總合的75%存到土壤裡,實作上可以用厚土種植法及使用KKF採菌法、養菌法等,都可以讓土壤在不用化肥之下變的更肥沃,長出更健康的食物。

近年來蜂群的大量消失,帶給世界各國農民一個大警訊。文祺指出:「化學藥物諸如除草劑是很方便的東西,但它對於生態影響也很大,蛙類最易受除草劑的影響。美國一位除草人員,長期在校園裡使用除草劑,結果得到癌症。這些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在以往我們只研究致死劑量的影響,卻沒研究微量且長期使用所造成的影響。當環境及人體一直累積微量的毒素,總有一天也會出問題的。很遺憾的,直到大量蜂群的消失,導致人類的農產品無法透過蜜蜂授粉,科學家才著手進行相關的研究。」

在台灣,這幾年還面臨另一個可怕的事件──東方蜂(台灣野蜂)的消失。文祺表示這是由於檢疫上的漏洞,使得「東方蜂囊狀幼蟲病毒」經由福建傳到了台灣,造成大量東方蜂死亡。由於大部分農作依靠野蜂授粉,因此造成農作物的經濟損失,所幸從去年開始,東方蜂族群漸漸地回復了。

raw-image

有機養蜂 難以大量飼養

相對於東方蜂,一般蜂農大多飼養西洋蜂,主因是它經過長期的馴化,容易飼養。文祺養蜂與他人有幾個不同點:

1. 不用農藥:因西洋蜂會有寄生性的蜂蟹蟎危害,因此1年需要2次的除蟎。大部分蜂農使用農藥除蟎,簡單方便又便宜;而文祺是採用歐盟有機蜜蜂養殖法中的「草酸除螨」,需要將草酸糖液噴灑在巢箱的每片巢脾上,費工費時。

2. 不用抗生素。

3. 繼箱養殖:這等於是2層樓的設計,繼箱在原本蜂箱的上方,蜂王無法到上層的繼箱產卵,所以繼箱內沒有幼蟲,因此從這裡採收蜂蜜不會傷害到幼蟲,對蜜蜂更為友善,目前台灣也很少人這樣做。

raw-image

4. 封蓋蜜,沒濃縮的蜜:由蜜蜂自行封蓋的蜜。一般蜜蜂採回的花蜜水分為70-80%,經過蜜蜂釀造直到水分降到20%時,蜜蜂會將其用臘封起來保存,這就是文祺所賣的蜂蜜來源。而一般蜂農在高水量時就先行採收,並送入工廠加溫濃縮,原本酵素就較少,加熱時酵素又易被破壞,營養成份、風味、色澤也會有變化。

5. 生態導覧:透過親子參觀,連結消費者和生產者。


raw-image

陽台養蜂注意事項

  1. 社區及鄰居是否認同:都市人對蜜蜂不了解,易心生恐懼,沒安全感。若未得到認同容易引起糾紛。
  2. 環境四周是否有蜜源植物。
  3. 冬季不宜直接面對東北季風吹拂,最好可以避風。
  4. 夏季不直直接曝曬太陽,最好有樹蔭或人工遮陽設施。

由於文祺的養蜂方法,在時間及成本上相對花費較大,因此難以大量養殖,目前他只養20箱,產量較少,無法靠養蜂來養活家人;然而生態永續的觀念更是無法放下的,所以他不會為了大量生產而使用非有機的方式養蜂。除了養蜂外,他也教學、種植茶葉及手作清潔用品,以蜂臘製作相關產品,例如蜂蠟筆、蜂蠟燭、蜂蠟布保鮮膜、護唇膏,也做手工皂、洗髮精、防蚊液、牙膏等產品。商品都是在同樣具有友善環境概念的朋友的場所寄售,例如燒炭窩竹風樂境、新村小商號(裸裝店)、樹匠素食、清大水木咖啡x 小客廳、新竹市千甲農場、盧駿逸&阿虎的好朋友取貨站、苗栗洪箱大姐的萬寶驛站等。

raw-image

文祺說:「對於小農夫來說,由於政府或者市場的操作,使得農產品價格太低,因此只能兼差打工才能求溫飽。」原來我們享有的便宜食物,是來自於農夫們的犧牲或者是犧牲環境所換來的,因此對於食物我們應該更加珍惜及感謝地享用,也感謝農人的付出,期望將來他們的生活能夠更加有保障。同時也要思考只想比價購買便宜的物品,是否無形中傷害了台灣人的生存空間。

【原刊於《東咚鏘8‧農特輯:你農我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咚鏘的沙龍
8會員
46內容數
東咚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23
芬享木作的王明芬是個溫柔氣質美人,她的作品中充滿獨特性與童趣,而且擅長使用複合媒材,譬如琉璃、漂流木、銅線、五金配件,甚至是資源回收來的寶特瓶蓋或路邊撿來的哩哩叩叩。一到明芬之手,廢材都可以當人才囉!
Thumbnail
2021/08/23
芬享木作的王明芬是個溫柔氣質美人,她的作品中充滿獨特性與童趣,而且擅長使用複合媒材,譬如琉璃、漂流木、銅線、五金配件,甚至是資源回收來的寶特瓶蓋或路邊撿來的哩哩叩叩。一到明芬之手,廢材都可以當人才囉!
Thumbnail
2021/08/22
溫暖的秋日午後,來至彭春吉先生的宅第──大同路29號,外表看似一般的住宅,踏入其中方覺別有洞天。彭春吉熱情風趣,以為不過五十來歲,沒想到竟已過古稀之年,令人驚訝不已!他笑稱:「有自己的興趣目標,每天開心改造家具,自然不覺得老囉!」
Thumbnail
2021/08/22
溫暖的秋日午後,來至彭春吉先生的宅第──大同路29號,外表看似一般的住宅,踏入其中方覺別有洞天。彭春吉熱情風趣,以為不過五十來歲,沒想到竟已過古稀之年,令人驚訝不已!他笑稱:「有自己的興趣目標,每天開心改造家具,自然不覺得老囉!」
Thumbnail
2021/08/21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2021/08/21
尋常的街道上,不經意間,也許便錯過了精彩的人事物。一回午後漫步,在竹東通往新竹的幹道上,忽然瞥見路旁有一小桶疑似廢棄的紅磚,就扔在某民宅前,湊近瞧,驚喜發現竟然是我尋覓多時的紅磚窗花!想跟主人家割愛,不料,找不到門鈴也罷,一訪、二訪、三訪……終於遇到了屋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吃蜂蜜的你認識蜜蜂多少呢?| 蜜蜂的世界非常社會化你知道嗎? 每一種蜜蜂都會主動攻擊嗎? 你吃過蜂巢嗎?它跟蜂蠟有甚麼關係?
Thumbnail
🐝|吃蜂蜜的你認識蜜蜂多少呢?| 蜜蜂的世界非常社會化你知道嗎? 每一種蜜蜂都會主動攻擊嗎? 你吃過蜂巢嗎?它跟蜂蠟有甚麼關係?
Thumbnail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根本,以前的農民會自家留種,現在的農民卻要靠買種苗來進行耕作生產,不只喪失了自主權,只種植商業種子也導致很多原生種類的消失、多樣性減少,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
Thumbnail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根本,以前的農民會自家留種,現在的農民卻要靠買種苗來進行耕作生產,不只喪失了自主權,只種植商業種子也導致很多原生種類的消失、多樣性減少,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
Thumbnail
〈蜂巢取蜜〉 一文刊登在今天的金門日報,我還有加了自己畫的蜜峰採蜜圖.這是之前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蜂巢取蜜〉 一文刊登在今天的金門日報,我還有加了自己畫的蜜峰採蜜圖.這是之前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嗡嗡嗡 嗡嗡嗡  大家一起勤做工  來匆匆 去匆匆  做工興味濃 天暖花好不做工  將來哪裏好過冬  嗡嗡嗡 嗡嗡嗡  別學懶惰蟲 小時候朗朗上口的兒歌小蜜蜂是許多六年級生甜蜜的回憶。 小蜜蜂卡通連續劇也是當時小朋友的「心頭好」。 長大後才知道,小小的蜜蜂對於地球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 (可染品
Thumbnail
嗡嗡嗡 嗡嗡嗡  大家一起勤做工  來匆匆 去匆匆  做工興味濃 天暖花好不做工  將來哪裏好過冬  嗡嗡嗡 嗡嗡嗡  別學懶惰蟲 小時候朗朗上口的兒歌小蜜蜂是許多六年級生甜蜜的回憶。 小蜜蜂卡通連續劇也是當時小朋友的「心頭好」。 長大後才知道,小小的蜜蜂對於地球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腳色, (可染品
Thumbnail
近年來都市養蜂、陽台養蜂成為一種潮流,剛好認識一位家住竹東的郭文祺在竹東社大授課:「養蜂學與生態永續農業」。透過養蜂的角度,反而讓人得以更重視生態環境,注意到飲食的取捨。從中發現許多人都對環境議題十分關心,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法努力著。請一起來了解他的理念及養蜂的歷程。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
Thumbnail
近年來都市養蜂、陽台養蜂成為一種潮流,剛好認識一位家住竹東的郭文祺在竹東社大授課:「養蜂學與生態永續農業」。透過養蜂的角度,反而讓人得以更重視生態環境,注意到飲食的取捨。從中發現許多人都對環境議題十分關心,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方法努力著。請一起來了解他的理念及養蜂的歷程。  採訪‧撰文/林建同 攝影
Thumbnail
從蜜蜂身上可以學到甚麼?- 花樂蜜蜂園 自然界昆蟲中的蜜蜂,雖然沒有像人類般的高超智商與記憶卻具有渾然天成的天賦。  藉由照顧蜂群的經驗積累與觀察,可以發現以下幾點:
Thumbnail
從蜜蜂身上可以學到甚麼?- 花樂蜜蜂園 自然界昆蟲中的蜜蜂,雖然沒有像人類般的高超智商與記憶卻具有渾然天成的天賦。  藉由照顧蜂群的經驗積累與觀察,可以發現以下幾點:
Thumbnail
繼『都市「人來蜂」(一):台灣都市養蜂如何興起?』道出了都市養蜂的優勢,本篇文章將爬梳在追尋蜜蜂增量、「自己的蜂蜜自己產」,以及城市綠化的目標之下,是誰在城市養蜂?城市養蜂又面臨著甚麼樣的難題與限制?與鄉村傳統蜂蜜產業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繼『都市「人來蜂」(一):台灣都市養蜂如何興起?』道出了都市養蜂的優勢,本篇文章將爬梳在追尋蜜蜂增量、「自己的蜂蜜自己產」,以及城市綠化的目標之下,是誰在城市養蜂?城市養蜂又面臨著甚麼樣的難題與限制?與鄉村傳統蜂蜜產業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近十年來養蜂業發展出另一條新路線,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養蜂熱潮,那麼,是甚麼全球大尺度的因素引起世界一級都市的養蜂熱潮?為何選擇在都市養蜂而不是鄉村?然而,此熱潮如何又在台灣脈絡之下成立都市養蜂的動機與條件?
Thumbnail
近十年來養蜂業發展出另一條新路線,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養蜂熱潮,那麼,是甚麼全球大尺度的因素引起世界一級都市的養蜂熱潮?為何選擇在都市養蜂而不是鄉村?然而,此熱潮如何又在台灣脈絡之下成立都市養蜂的動機與條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