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客家老文物新生的藏家──彭春吉

2021/08/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溫暖的秋日午後,來至彭春吉先生的宅第──大同路29號,外表看似一般的住宅,踏入其中方覺別有洞天。彭春吉熱情風趣,以為不過五十來歲,沒想到竟已過古稀之年,令人驚訝不已!他笑稱:「有自己的興趣目標,每天開心改造家具,自然不覺得老囉!」
採訪‧撰文/小宜 攝影/小榛

與木藝的淵源

早期盛裝稻穀的大木桶改造成展示架,原是日治時期的產物,彭春吉帶回改造迄今已逾十幾年,是擁有超過半世紀歷史的文物。中間架子與抽屜部分巧用其他木料拼湊而 成,整個作品渾然一體。底座是完整檜木,經打磨潤適,變成了美觀實用的座椅。              
屋內隨處陳設彭春吉親手改造的老家具,如刻意斑駁營造復古風的彩漆木椅、耐用耐看的實木餐桌、細緻光滑的檜木椅、日治時代置於榻榻米的樟木圓環擺設,或是等待改造的老抽屜、老木櫃、老床板……牆上掛的、桌上擺的、地上放的,無一不是彭先生精心收藏改造的老家具。
談起與木藝的淵源,彭春吉說自己屬於巨蟹座,帶有懷舊性格,對這些具有古老歷史的生活器物,總是懷有特別情感,不忍見其棄置毀壞,故而收集改造賦予新生命。說起改造的手藝也是一絕,彭先生未曾拜師學藝,全憑興趣摸索,可謂「無師自通」,十分神奇!


收存老家具 保藏客家文物

彭先生以收藏「客家文物」為主,而非一般骨董藝品,他注重的是「文化」與「內涵」,認為這些客家文物真實記錄下先民的生活點滴與創意巧思,蘊含民族智慧的啟發與融合,是文化之寶,卻因工商乃至數位時代的快速變遷而逐漸沒落是多麼可惜!「老家具用的都是實木,好好保養用個幾十年都不成問題,經過歲月洗禮而能留存,表示質地穩定不易毀壞,不像現在以雜木、貼皮,速成的方式製作,卡榫換成螺絲釘,剛買時外觀亮麗新穎,用過一段時間就會開始膨脹變形。
上面的蓋菜餚防蚊蟲的竹製桌介。下面是早期的檜木衣櫃,修補了損壞部分,還以物品原貌。       
彭先生惋惜道:「老家具不僅質好耐用,冬暖夏涼也是老家具帶來的舒適氛圍。起初家人不認同,認為我收了一堆破爛沒事找事做。老家具剛買回時的確又髒又舊,需要花時間細心整理才能恢復原貌。經過時光沉潛的老家具,反而煥發出一種獨特的古樸風韻,就像美酒,愈陳愈香。所以當我改造一張實木桌取代冰冷的大理石桌後,我的家人也發現了這不可思議的美,不再否定我的想法。」
不改變家具原有風貌、依樣修補,是彭先生的原則。若一時沒有相同材質可供修補便是等待,總是會有合適的。彭春吉說:「剛開始不熟悉木材特性,力道角度拿捏不當時常掛彩;但也因為他的持續摸索與努力,功力越來越進步!」

讓傳教士忘了傳教

向來與人為善的他說起一件趣譚,有一天他正準備出門,恰巧門外來了一群傳教士,5、6位,有男有女,都是很年輕的大學生,詢問可否耽誤1分鐘?結果這群年輕人一進屋就到處看他的改造家具,大約20分鐘後,彭春吉到了非得出門的時間,這群傳教士才突然驚覺:噢!我們只顧著看家具,忘了傳教!
也是稻穀桶改造的展示架。底座是一塊樹頭,使用兩根插榫固定展示架。

讓自己與老家具都重獲生命意義

彭春吉說,老件可遇不可求,沒想,它可偏偏來了;一昧苦求,反倒難有斬獲。所以彭先生的收集心法只講求一個「緣」字,一切隨緣。不過彭先生保留文物的真誠發心,奇妙的使來自不同地方、擁有不同經歷的老家具,以不同原因、管道來到他身邊,等待改造新生。
30多年來,他經營電器之餘,隨興改造老家具已廣為左鄰右舍所知,也令許多骨董家具的愛好者趨之若鶩。不願老家具再次流離,他堅持純粹收藏,日後傳承則考慮捐贈博物館,做為後代子孫認識先民生活的媒介,讓客家文物曾經的美好亦得以再次展現。
每一個老家具,彭春吉都一視同仁,經由時間毅力悉心打造後,由內而外透出的內斂沉靜,都深深感動了我們。他說:「親手改造的老家具早已成為家人,也讓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它們每一個,都是我的珍寶。」
飾有龍的浮雕大鼓,用整塊木頭挖空,細緻打磨後加以浮雕刻飾,非常具有藝術價 值,是彭春吉鍾愛的早期文物收藏品,未經改造。大鼓上方是一隻豬八戒小木雕。旁邊的木製品皆由彭春吉改造而成,擺放其收層品,又能裝飾空間,別有一番韻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東咚鏘
東咚鏘
自竹東出發,尋訪挖掘在地故事,從現存、現有的人、事、物開始,猶如拼圖般逐步將觸角蔓生向過往的歷史。 一面介紹今日正在發生的事,一面發掘過往的曾經,讓我們與大家重新認識竹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