ㄆㄌ不專業觀察日記 #03 │逛河道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噗浪這個社群平台有一個特色,它的電腦版卷軸方式是橫向的。

相對於一般社群平台(臉書、推特等)上下滑動,噗浪的橫向卷軸被稱之為「河道」(官方正式名稱為時間軸,但官方QA也常直接寫河道)。
延伸出來則有自己的河道、朋友的河道、旅人的河道、私人河道、公開河道⋯⋯等各種說法。

raw-image

噗浪佈景設定可以使用CSS語法修改、客製化自己的河道,能將自己的圖放上去當背景、能將小動圖放在頭貼旁邊、能在日期軸上裝飾、能把噗文的框框變成圓角、能改文字顏色等等,自由度極高。
甚至,許多使用者亦不吝分享自行開發出來的語法。在噗浪上搜尋 「#css」 便會得到一長串資源噗文,從裝飾用途、小工具、排版、隱私用途到更改滑鼠圖案,甚至還出現了程式文盲也能用的語法產生器──可以說,只要你想改,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人的河道會跟你一模一樣。

這樣強大的功能不只令使用者們花盡心思布置屬於自己的河道,也讓每一條河道各有特色,如百花齊放,爭奇鬥艷。就是單純逛河道都覺得有趣。

(請用電腦觀看)
噗浪辦公室官方河道參觀路線→
另外方格子也有噗浪官方帳號→
順便安麗一下一木工作室(出版社)的簡約美感河道→
用了不少語法的深空出版(出版社)花式河道→

(布置得更華麗的河道通常都是私人使用者的,就留給大家自行上噗浪探索囉X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子館西區分館
5會員
64內容數
一些閒聊記事。
文子館西區分館的其他內容
2021/07/22
噗浪有一個特殊且使用者超愛的功能,叫做偷偷說。
Thumbnail
2021/07/22
噗浪有一個特殊且使用者超愛的功能,叫做偷偷說。
Thumbnail
2021/07/19
臉書的朋友叫臉友,推特的朋友叫推友,噗浪的朋友叫噗友── 不,等等,為什麼噗浪裡一堆人在那邊自稱什麼旅人、旅鵝、旅狐?
Thumbnail
2021/07/19
臉書的朋友叫臉友,推特的朋友叫推友,噗浪的朋友叫噗友── 不,等等,為什麼噗浪裡一堆人在那邊自稱什麼旅人、旅鵝、旅狐?
Thumbnail
2021/07/17
ㄆㄌ,意指噗浪(Plurk),是一個主打「分享真心話的祕密花園」的社群平台,雖然支援多國語言,不過目前主要使用者多為台灣人,自2008創立至今,已累積不少忠實用戶,並衍伸出許多圈內特色文化。 這系列預計寫一些在噗浪內觀察到的有趣現象或是噗文(文章),以輕鬆紀錄為主,順便也會分享一點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2021/07/17
ㄆㄌ,意指噗浪(Plurk),是一個主打「分享真心話的祕密花園」的社群平台,雖然支援多國語言,不過目前主要使用者多為台灣人,自2008創立至今,已累積不少忠實用戶,並衍伸出許多圈內特色文化。 這系列預計寫一些在噗浪內觀察到的有趣現象或是噗文(文章),以輕鬆紀錄為主,順便也會分享一點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從 Web 2.0 到 Web 3.0,為了提供使用者與閱聽眾更良好、更舒適的內容體驗,我將我經營的平台網站和社群媒體整合起來!讓人一目瞭然!
Thumbnail
從 Web 2.0 到 Web 3.0,為了提供使用者與閱聽眾更良好、更舒適的內容體驗,我將我經營的平台網站和社群媒體整合起來!讓人一目瞭然!
Thumbnail
前言   因為電腦維修結束,在今天恢復更新,我決定在這段時間中重新思考瓶裝雪的更新時間和社群定位,讓瓶裝雪這個品牌更加有品質,創作更加有效率並減輕就學期間維持更新的負擔。 更新時間 程式設計:每周一、三、五。 戀愛生活:每天,負擔最輕。 粒子特效:每天,負擔普通。 遊戲專案:每天,負擔最重。 社群
Thumbnail
前言   因為電腦維修結束,在今天恢復更新,我決定在這段時間中重新思考瓶裝雪的更新時間和社群定位,讓瓶裝雪這個品牌更加有品質,創作更加有效率並減輕就學期間維持更新的負擔。 更新時間 程式設計:每周一、三、五。 戀愛生活:每天,負擔最輕。 粒子特效:每天,負擔普通。 遊戲專案:每天,負擔最重。 社群
Thumbnail
一切始於迭代 舊版個人區在時間的淬煉與服務的發展下,已經越來越多、越來越長,以讓大家更清楚查找使用優先,下階段也能擴充其他功能為目的,因此我們著手改造,接著來看看本次改動的範圍吧!
Thumbnail
一切始於迭代 舊版個人區在時間的淬煉與服務的發展下,已經越來越多、越來越長,以讓大家更清楚查找使用優先,下階段也能擴充其他功能為目的,因此我們著手改造,接著來看看本次改動的範圍吧!
Thumbnail
噗浪這個社群平台有一個特色,它的電腦版卷軸方式是橫向的。 相對於一般社群平台(臉書、推特等)上下滑動,噗浪的橫向卷軸被稱之為「河道」。
Thumbnail
噗浪這個社群平台有一個特色,它的電腦版卷軸方式是橫向的。 相對於一般社群平台(臉書、推特等)上下滑動,噗浪的橫向卷軸被稱之為「河道」。
Thumbnail
ㄆㄌ,意指噗浪(Plurk),是一個主打「分享真心話的祕密花園」的社群平台,雖然支援多國語言,不過目前主要使用者多為台灣人,自2008創立至今,已累積不少忠實用戶,並衍伸出許多圈內特色文化。 這系列預計寫一些在噗浪內觀察到的有趣現象或是噗文(文章),以輕鬆紀錄為主,順便也會分享一點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ㄆㄌ,意指噗浪(Plurk),是一個主打「分享真心話的祕密花園」的社群平台,雖然支援多國語言,不過目前主要使用者多為台灣人,自2008創立至今,已累積不少忠實用戶,並衍伸出許多圈內特色文化。 這系列預計寫一些在噗浪內觀察到的有趣現象或是噗文(文章),以輕鬆紀錄為主,順便也會分享一點自己的看法。
Thumbnail
或許這只是老出版人的私心偏好,不過我認為確實可以從這些介面元件的細節,看出不同線上寫作/閱讀平台的設計背景和理念。
Thumbnail
或許這只是老出版人的私心偏好,不過我認為確實可以從這些介面元件的細節,看出不同線上寫作/閱讀平台的設計背景和理念。
Thumbnail
分享 #RoamEdit 這是我建立 #個人知識體系 的工具之一。​ 如大家所知,我是個扎實的「筆記俠」。即使盡量使用活頁本,便於筆記的補充與調整階層,但手寫筆記在查找上並不便利... 科技時代還是要用科技方法輔助。  先前偶然發現了黑科技線上工具,它可以以 #大綱式的記錄,又可以層層遞進的記錄資訊
Thumbnail
分享 #RoamEdit 這是我建立 #個人知識體系 的工具之一。​ 如大家所知,我是個扎實的「筆記俠」。即使盡量使用活頁本,便於筆記的補充與調整階層,但手寫筆記在查找上並不便利... 科技時代還是要用科技方法輔助。  先前偶然發現了黑科技線上工具,它可以以 #大綱式的記錄,又可以層層遞進的記錄資訊
Thumbnail
日前平台推出許多新內容,包括首頁分類的調整、三個垂直類別的社群、以及同步進行更多徵文題目,還有每週至少一篇的專題導讀。不論是編輯,或作者多少都在流量的無奈下,嘗試找到分眾的讀者群們,在這之中作為書寫者,土炮但真誠地產出內容,大概也是在各種分眾的閱讀市場裡,必需要有的堅持。一起來讀讀八月的趨勢報告~
Thumbnail
日前平台推出許多新內容,包括首頁分類的調整、三個垂直類別的社群、以及同步進行更多徵文題目,還有每週至少一篇的專題導讀。不論是編輯,或作者多少都在流量的無奈下,嘗試找到分眾的讀者群們,在這之中作為書寫者,土炮但真誠地產出內容,大概也是在各種分眾的閱讀市場裡,必需要有的堅持。一起來讀讀八月的趨勢報告~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結合興趣做個人品牌,這篇就跟你說我怎麼導流 這一次借勢跟風,讓我整個網站的曝光和點擊在三個月內翻倍成長! 我的自然搜尋流量,你可以看到圈套連載期間有很長一段曝光 請注意這個是說我沒有更新文章的狀態,這有大概75%是Google搜尋的自然流量,剩下的一部分是噗浪tag……
Thumbnail
如果你想要結合興趣做個人品牌,這篇就跟你說我怎麼導流 這一次借勢跟風,讓我整個網站的曝光和點擊在三個月內翻倍成長! 我的自然搜尋流量,你可以看到圈套連載期間有很長一段曝光 請注意這個是說我沒有更新文章的狀態,這有大概75%是Google搜尋的自然流量,剩下的一部分是噗浪tag……
Thumbnail
出入是無張無持,予城市常在無定無著。
Thumbnail
出入是無張無持,予城市常在無定無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