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科技|【綠色飲食】昆蟲肉、培養肉、3D 列印肉…那些可能取代動物肉的「特殊肉」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raw-image

綠色飲食已是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飲食選擇方式,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加永續的方式,打造綠色生活。而除了常見的植物肉、植物奶,還有更多的專家跟科技公司在尋找更多可以取代動物肉的食品,追求口感相似、營養價值更高的食材。不只要吃的永續,也要吃得健康。

繼上篇《【綠色飲食】取代動物肉,更環保的植物肉、植物魚肉誕生!》,植物性原料省去了飼養動物所需的大量土地、水與能源,不僅節能,也可以避免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甲烷。而除了植物肉之外,還有許多人在尋找其他種帶白質來源,成為替代肉的新興選擇。

昆蟲——優秀的蛋白質來源,你敢吃嗎?

在《美味的原理:食物與科學的親密關係》一書中,以科學的角度,介紹食物烹煮過程中的化學、物理與生物反應。該書也提到了非傳統的食物來源,其中之一,便是昆蟲。

或許大家的第一個反應會是:噁心?沒錯,書中也提到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在 2013 年就寫了一份關於「食蟲(entomophagy)」的報告,其中也提到以昆蟲作為食物的困難處:「覺得要人吞下昆蟲很噁心」正是主因

然而,相信許多人都有聽過一個說法:「昆蟲的蛋白質很多」。(尤其在飯菜裡發現有死掉的蟲子時)

昆蟲有一項優點跟合成肉很像,就是不需要太多資源就能培養。以生產每公斤蛋白質來計算的話,養殖昆蟲所需的空間少得多。昆蟲所需的水和熱量也較少,釋放的溫室氣體也最少。針對昆蟲,確實有過敏和對野生昆蟲種類造成影響等少數擔憂,但整體而言,將昆蟲當作蛋白質來源的前景看好。」《美味的原理》書中描述。

根據《泛科學》報導,昆蟲富含動物性蛋白質,含有人類必須的完整氨基酸;此外,與傳統肉品相比,昆蟲的熱量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昆蟲常見的外骨骼、甲殼還可以做為膳食纖維幫助腸道蠕動。整體而言,是相當優秀的營養來源。

撇除掉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問題,如何讓大眾吃下昆蟲呢?

要讓大眾接受吃下昆蟲,若真實呈現相當可能降低大眾的接受度,因此把昆蟲磨成粉、萃取、製成油,先行加工後再加入食品中,就可以大大增加大家吃下昆蟲食品的可能性。那昆蟲可以製成什麼呢?

根據《泛科學》整理,市面上已經有許多加入昆蟲成分的食品了。最常見的是含有昆蟲粉的高蛋白粉、蛋白能量棒、堅果棒,其他也有大型經銷商或新創廠商,研發出義大利麵、餅乾、巧克力、酒精飲料、漢堡肉等等,選擇相當多元。

回頭想想,其實亞洲原本就有許多地區有食蟲的文化,就連在台灣也偶爾會看到販賣炸蠶蛹、炸蟋蟀的攤販。在可以接受含有昆蟲的食品後,或許可以再進一步嘗試看看完整的調味昆蟲,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此外,泛科學也列出了部分可食用昆蟲與相應的味道,提供大家參考。

raw-image

昆蟲肉還不夠看!科學家培養的人造肉,以色列餐廳開放試吃

昆蟲肉還屬於生物範圍,但人類就是不斷挑戰極限的生物,不只可以從昆蟲身上攝取蛋白質,科學家打算自己製造。

超級肉類(SuperMeat)是一家位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市的食品科技公司,結合食品技術工程師、生物學家和廚師,研發出「直接從雞肉細胞培養出來的人造雞肉」,並在一家名為「雞肉(The Chicken)」的餐廳,供應人造雞肉製做的漢堡和肉捲。

raw-image

根據《中央社》報導,「要生產人造雞肉,必須先從受精雞蛋內取出細胞,並放入以植物為基底,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礦物質、維生素的培養液中。用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雞肉,生長速度很快,半天體積就會加倍。」根據 SuperMeat 執行長 Ido Savir 表示,人造肉每週至少可以有數百公斤的產量。公司也表示,培養出來的人造肉 100% 可食用,不會產生多餘的資源浪費,而且由專家全程監督,也能確保雞肉品質。

SuperMeat 在官網上提到了公司的願景,他們表示,期望能以永續、動物友善的方式,為世界提供優質雞肉;SuperMeat 也相信,人造肉將強化人類的飲食結構、提供營養安全、大幅減少碳排放、並提高全球食品安全。執行長也在訪問中表示,人造肉與傳統雞肉產業相比,可以在生產過程中減少土地、水及其他資源的消耗,也可以避免養殖場可能有的傳染病風險。

據傳人造肉的外觀與口都與傳統雞肉差不多,不過由雞肉細胞、植物基底的培養液生長出來的人造雞肉,究竟是葷食還是素食,就有待消費者與相關人士自行判斷了。

3D 列印肉:只要有原料跟一台列印機,自己的食物自己印

其實 3D 列印食品的概念已經存在許久,據《經理人》報導,2006 年康乃爾大學的科學家就已經用「食品級列印機」列印出巧克力、餅乾麵團等食物了,之後就不斷有企業在發展 3D 列印肉,不過要擴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定難度。

raw-image

2020 年,肯德基宣布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 VIVAX BIO 的 3D 生物列印子公司 3D Bioprinting Solutions 合作,研發出口感、味道、與外觀相似的 3D 列印雞塊。製作方式,就是將可食用的墨水跟其他材料放進列印機裡,等機器印出來即可。3D 列印機可以模仿肉類的肌肉、脂肪與組織等不同質感,因此印出來的肉可與真肉的口感接近;而原料則可以選擇植物性蛋白質或是動物性蛋白質,印出植物肉或動物肉。

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食品科學教授 David Julian McClements 專門研究食品生物聚合物、食品奈米技術等新興食品科學,也相當重視全球的永續飲食議題。他曾表示「永續食品革命」已經開始,就如同現在市面上已有越來越多的植物肉產品,而在未來結合現代生物醫學、更永續、健康的新型食物也將會陸續被發明出來。「你可以吃肉而不造成任何牲畜死亡」,McClements 說。

3D 列印肉不僅對動物友善,也可以減少全球的食物浪費問題、以及運送食物、原料所產生的碳足跡,也預計將成為未來永續、健康的綠色飲食選擇之一。

近年來,人們對「健康生活」、「環境保護」、「動物權益」等議題越來越重視,因此開始有意識地選擇更加環保、永續的生活方式;再加上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地球上的資源也將越來越稀少,兩者皆迫使人類加速去尋找新的方式,花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並避免資源的浪費。無論是植物肉、昆蟲肉、人造肉、3D 列印肉,都是解決全球人口暴增、資源減少的解決方案之一,未來人們的飲食習慣將會如何改變,有待我們繼續觀察。

參考資料

關鍵評論網》《美味的原理》:昆蟲作為蛋白質來源的前景看好,但要如何說服一個人咬下多汁的毛蟲呢?
泛科學》以後月底不吃土,吃蟲?——以蟲為食(上)
泛科學》吃蟲進行式:昆蟲食品的新奇之路——以蟲為食(下)
中央社》以色列研發人造雞肉 盼推動環保食品革命
SuperMeat》Official Site
經理人》雞笑了!為何肯德基、星巴克都用合成肉?談「3D 生物列印肉」的未來
環境資訊中心》食品科學革新趨勢:培養肉、蟲肉、3D食物列印的未來

(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By User:Takoradee – Own work, CC BY-SA 3.0)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本住人的沙龍
25會員
112內容數
本住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3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2021/09/13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2021/09/11
鋼鐵,是建築的基本架構,是支撐起現代社會的重要材料。鋼鐵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鋼鐵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一大原因。 佔全球碳排放 9%,專家預測:鋼鐵業需在 2050 年前減碳 90% 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的調查,全球的鋼鐵產
Thumbnail
2021/09/11
鋼鐵,是建築的基本架構,是支撐起現代社會的重要材料。鋼鐵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鋼鐵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一大原因。 佔全球碳排放 9%,專家預測:鋼鐵業需在 2050 年前減碳 90% 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的調查,全球的鋼鐵產
Thumbnail
2021/09/1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年 8 月底宣布,在聯合國的「乾淨燃料與車輛行動(Partnership for Clean Fuels and Vehicles, PCFV)」推動近 20 年的努力下,全球正式停售含鉛汽油,含鉛汽油時代走入歷史,人類與地球的健康少了一大威脅。 使用近一世紀走入歷
Thumbnail
2021/09/1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年 8 月底宣布,在聯合國的「乾淨燃料與車輛行動(Partnership for Clean Fuels and Vehicles, PCFV)」推動近 20 年的努力下,全球正式停售含鉛汽油,含鉛汽油時代走入歷史,人類與地球的健康少了一大威脅。 使用近一世紀走入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類進沒進化,邱穎熙不太確定,但知道有種在野地存活的吸血蝙蝠,生命週期只有約九年。假設有研究機構,研究該物種數百年,是有機會能看到『該物種』的『進化』。還有,這次她學聰明,不做無謂的思考,不懂就問。就問三件事,人類可有進化實例、反例與實證。 這次她一樣很快收到回覆,答案也簡單,是諺語、俗語。『
Thumbnail
人類進沒進化,邱穎熙不太確定,但知道有種在野地存活的吸血蝙蝠,生命週期只有約九年。假設有研究機構,研究該物種數百年,是有機會能看到『該物種』的『進化』。還有,這次她學聰明,不做無謂的思考,不懂就問。就問三件事,人類可有進化實例、反例與實證。 這次她一樣很快收到回覆,答案也簡單,是諺語、俗語。『
Thumbnail
竹蟲,望文生義是長在竹子裡面的蟲蟲,形狀是紡錘型,胖嘟嘟的。一般食用竹蟲都是川燙後油炸後上桌,愛吃的人譽其有奶油味,不過我覺得比較像蝦味先,因為台灣的滇緬菜館讓椒鹽香氣較為凸顯,酥脆酥脆,如果下酒應該很棒。
Thumbnail
竹蟲,望文生義是長在竹子裡面的蟲蟲,形狀是紡錘型,胖嘟嘟的。一般食用竹蟲都是川燙後油炸後上桌,愛吃的人譽其有奶油味,不過我覺得比較像蝦味先,因為台灣的滇緬菜館讓椒鹽香氣較為凸顯,酥脆酥脆,如果下酒應該很棒。
Thumbnail
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菜脯蛋 變成 小強蛋!!! 吃起來很脆 像帶殼的蝦子 毫無怪味 還一口接一口 真"涮嘴" ( 愈食愈紲喙 ) 如果不喜歡吃帶殼蝦口感的, 就不推薦了! 可以先炸酥一點嗎? 建議可以先裹粉再炸 視覺上可能會較親和一點! 因為他吃的都是自己養殖的杜比亞蟑螂 , 都吃乾淨飼料長大
Thumbnail
我到底看到了什麼? 菜脯蛋 變成 小強蛋!!! 吃起來很脆 像帶殼的蝦子 毫無怪味 還一口接一口 真"涮嘴" ( 愈食愈紲喙 ) 如果不喜歡吃帶殼蝦口感的, 就不推薦了! 可以先炸酥一點嗎? 建議可以先裹粉再炸 視覺上可能會較親和一點! 因為他吃的都是自己養殖的杜比亞蟑螂 , 都吃乾淨飼料長大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世界即將面臨糧食危機,到頭來不都是因大家的浪費。使用底拖網、流刺網捕魚,海洋資源總會用盡;生在福中不知福,明明世界還有其他人正餓著肚子,另一端的人卻在捨棄美食,公平嗎... 不管是氣候變遷還是資源耗盡,人類為了活下去,依然會設想出方法,就像:「昆蟲食」!從小害怕昆蟲,看都不敢看,碰都不敢碰,叫我用吃
Thumbnail
世界即將面臨糧食危機,到頭來不都是因大家的浪費。使用底拖網、流刺網捕魚,海洋資源總會用盡;生在福中不知福,明明世界還有其他人正餓著肚子,另一端的人卻在捨棄美食,公平嗎... 不管是氣候變遷還是資源耗盡,人類為了活下去,依然會設想出方法,就像:「昆蟲食」!從小害怕昆蟲,看都不敢看,碰都不敢碰,叫我用吃
Thumbnail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
Thumbnail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種咖啡的五色鳥 參考文獻
Thumbnail
大家會不會一聽到昆蟲就會覺得害怕呢?但是從以前就有些地方會以昆蟲為食,有蚱蜢、蜜蜂的幼蟲或蛹(例如胡蜂等),現在甚至還會把昆蟲作為鄉土料理。 東南亞及中國等地還會在市場及各地販賣昆蟲作為食材。
Thumbnail
大家會不會一聽到昆蟲就會覺得害怕呢?但是從以前就有些地方會以昆蟲為食,有蚱蜢、蜜蜂的幼蟲或蛹(例如胡蜂等),現在甚至還會把昆蟲作為鄉土料理。 東南亞及中國等地還會在市場及各地販賣昆蟲作為食材。
Thumbnail
南非新創公司Gourmet Grubb專門製作精緻高級的冰淇淋產品。倡導環保的他們所使用的原料不是陽光乳牛的有機牛奶,而是叫做「昆蟲奶」(EntoMilk)的乳製品....如果蟲蟲冰淇淋看不出其昆蟲原型,養殖、製作過程乾淨,對環境又有好的影響,我應是願意嘗試的。
Thumbnail
南非新創公司Gourmet Grubb專門製作精緻高級的冰淇淋產品。倡導環保的他們所使用的原料不是陽光乳牛的有機牛奶,而是叫做「昆蟲奶」(EntoMilk)的乳製品....如果蟲蟲冰淇淋看不出其昆蟲原型,養殖、製作過程乾淨,對環境又有好的影響,我應是願意嘗試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