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台灣|陸地上固碳不夠快,學者呼籲保護海裡的「藍碳」生態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提到固碳、儲碳,人們往往會想到森林、樹木,紛紛對於林地砍伐、雨林保育等環境議題祭出法規進行規範。而近年來,開始有專家將注意力轉移到海洋,發現海洋的固碳能力甚至勝過陸上的森林,還有潛力能形成一個巨大的藍碳經濟系統。
然而,由於海洋的固碳能力長期被低估,海洋環境的保護不足導致可以協助固碳的生態系大量被破壞,嚴重危及全球氣候行動的目標。

「藍碳」是什麼?

海洋的沿岸生態系中,紅樹林、潮間帶與海草床等環境,其每單位面積可以固的碳量比森林還多,並且只要沈積在海底不受破壞,也能將碳封存得更久。相較於陸上的森林被稱為「綠碳」,海洋這些可以封存碳的生態則被稱為「藍碳」
沿岸生態系的面積不大,但這些藍碳分佈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極洲其他地方都可以見到。根據學者統計,整個沿岸生態系僅佔全球面積的 2%,但它的每單位固碳效率比熱帶、溫帶到寒帶的森林加總還高出 10 倍
若僅計算海草床,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估計,全球的海草床面積超過 30 萬平方公里,每年可封存 10% 海洋沈積物的碳,根據《衛報》報導,這相當於這些海草每年可捕獲超過 6 億噸的二氧化碳
曾研究台灣藍碳生態系的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也表示,紅樹林是熱帶雨林中含碳量最高的生態系,全球紅樹林雖然僅佔陸地面積 0.1%,「是其碳儲存量卻比鹽沼、海草床、泥炭土及其他主要森林還要多」。沿岸生態系對全球碳儲存能力的重要程度不容忽視,也有越來越多科學家呼籲政府重視海洋環境的保護,並著手進行海草床、紅樹林等環境的復育,讓海洋可以幫助儲存更多碳。

海洋固碳潛力大,全球各地搶救海草床

由於過去海洋不被認為是儲碳的目標之一,因此在海洋環境的保育上並無特別積極,然而不夠完善的環境保護規範,不僅導致海洋生態系被破壞,更讓原本被封存在海底的碳,重新被釋放出來。一篇刊登在科學研究平台 SienceDirect 的研究指出,在人類活動、沿海淤積、海平面上升等自然與人為因素共同干擾下,過去海洋封存的藍碳每年以 1.5-10.2 億噸的數量被釋放回大氣中
此外,海草床更是調節海洋環境的重要角色。除了固碳,海草床也可以減緩「海洋因吸收二氧化碳而酸化」的現象、保護海岸不受侵蝕、淨化海水,甚至是幫忙捕捉塑膠微粒,對沿岸社會的經濟穩定相當重要,而功能如此多元的海草床也正面臨快速減少的狀況。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在 2009 年的海草普查中就指出,全球的海草床以每年 7% 的速度減少中,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 2021 年的最新調查發現,全球的海草床消失的速度變得更快,每 30 分鐘就會消失一個足球場的面積,其中消失速度加快的原因正是:人類活動。
在全球開始注意到藍碳的重要性時,其中澳洲最為積極,根據《工商時報》報導,澳洲是全球藍碳生態系的重點地帶,「澳洲海草、紅樹林、潮汐沼澤占全球的 32%」,這些沿岸生態系每年吸收約 2000 萬噸二氧化碳,更促使澳洲政府與專家積極研擬保護、復育沿岸生態資源。今年稍早,澳洲的研究人員也在澳洲南岸投擲沙土,期望能在近 10 萬平方公尺(24 英畝)的海床上成功復育海草床,也宣布將提撥超過 2000 萬美元的預算發展藍碳計畫。
圖片來源:Photo by Timothy K on Unsplash
除了澳洲,其他各國也積極在調查國內沿海生態系的固碳能力,並嘗試規範保護。美國已在維吉尼亞州的 Chesapeake Bay 種植各式不同種類的海草,也預計在國會推動藍碳相關的計劃;巴基斯坦則是打算進行超過 800 平方英里的紅樹林復育計畫。
而除了復育海洋環境,也有很多地方嘗試將藍碳列入碳交易的規範中。以哥倫比亞為例,美國負責核准碳標準的非營利組織 Verra 近日通過了哥倫比亞的紅樹林相關環境保護計畫,讓哥倫比亞政府可以透過紅樹林資源發行碳額度;國際組織則是與在地組織接洽,致力在肯亞、印度、越南、馬達加斯加等地推動「藍碳認證」,讓該地能夠透過發行碳額度進入碳交易市場,在維持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更多資源保護沿海生態。

台灣紅樹林儲碳能力高於全球平均,學者建議列入碳交易

身為四面環海的海島台灣,沿岸生態也相當豐富。中興大學的林幸助教授在 2018 年調查了台灣的紅樹林生態系,發現台灣的樹種「每年每公頃可吸收高達 100 公噸的二氧化碳」,不過台灣的環境吸收快、分解也快,因此只有 7% 的碳會被封存在紅樹林的底土裡
林幸助教授也指出,隨著水污染、人類活動開發,也影響到紅樹林的儲碳功能。以淡水河為例,淡水河由於污染嚴重,使得河水中的有機物質過高,大大降低了紅樹林的吸碳能力。
林幸助教授也盤點出台灣的藍碳生態資源,其中海草床與紅樹林相當豐富。他表示台灣的海草床從本島到離島至少有 18 處,東沙環礁區域更是有高達 5000 公頃的海草床;此外,台灣的海草種類相當多元,擁有世界 1/6 的海草種類。而紅樹林則是多分布在台北關渡、桃園新屋、台中大安、高雄茄萣等地,本島加離島共約有 680.7 公頃。
隨著碳交易越發成為政府與企業重視的市場,台灣政府也正在進行《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的修法,教授便建議,應有更多完整的紅樹林、海草床研究,確定沿岸生態系的碳權數量,並在修法階段將藍碳列入台灣的碳交易範圍。若能加入藍碳於碳交易市場,不僅能夠增加台灣的碳權額度,也能透過市場機制將碳權利益回饋地方,增加在地居民加入沿海生態保護行動的意願,減少政府在生態保育上的負擔。
然而,儘管藍碳的潛力相當大,也有學者指出,人們不能指望僅靠沿岸生態就能挽救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專家表示,藍碳的吸碳能力也有限,最終仍回到人類在減排、氣候行動上的努力,才能真的有效減緩氣候變遷的問題。
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Cloud spraying and hurricane slaying: how ocean geoengineering became the frontier of the climate crisis
The Guardian》Australia’s vast carbon sink releasing millions of tonnes of CO2 back into atmospher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World Oceans Day: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Blue Carbon’ in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新頭殼》西海岸有珍貴「藍碳」!台灣紅樹林儲碳能力高於全球平均
CSRone》大洋洲|澳洲藍碳抗暖化
環境資訊中心》深藏不露的減碳大將 台灣藍碳潛力待發掘 學者籲納入碳交易
環境資訊中心》儲碳能力勝過森林 卻不斷消失 科學家急調查剩餘海草床
(首圖來源:Photo by Silas Baisch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住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綠色飲食已是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飲食選擇方式,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加永續的方式,打造綠色生活。而除了常見的植物肉、植物奶,還有更多的專家跟科技公司在尋找更多可以取代動物肉的食品,追求口感相似、營養價值更高的食材。不只要吃的永續,也要吃得健康。 繼上篇《【綠色飲食】取代動物肉,更環保的植物肉、植物魚肉
全球暖化持續加劇,各地科學家都在警告,不僅是地球越來越吸熱,就連北極的冰層都加速融化,全球氣候可能面臨無法逆轉的「臨界點」。科學家表示,許多氣候災難已無法避免,但仍須控制住災難擴大的範圍,敦促各國政府採取更嚴格的氣候應變措施,提供更具體的氣候行動計畫。 NASA:地球吸收的熱能愈來愈多 美國國家航
坊間許多營養健康食品、藥膳補品常常強調能幫助「增強免疫力」,但免疫力越強,對身體真的就越好嗎?從現代免疫學的觀點,如果隨意「加強」免疫力,長期下來有可能不小心矯枉過正,反而誘發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組織! 免疫力,是人體排除外來異物的自我防禦機制 根據現代免疫學,免疫力被定義為:人體
有鑒於年輕學子對於環保愛地球的意識缺乏,本住愛地球學院與線上美語學習平台 OiKID 合作,打造出全台第一個提倡「環境永續」的線上英文教學平台,課程預計於今年 7 月 7 日上線,讓孩子在學英文的同時也能愛地球。 環境永續教材缺乏,新生代對氣候變遷議題無感 綠色和平組織過去曾針對全台各縣市高中教師
台灣身為珍珠奶茶的發明地,多數人都很喜歡買一杯手搖杯邊走邊喝,尤其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隨手一杯手搖飲更是消暑好選擇。然而,手搖杯的普及也使得飲料的飲料杯、吸管這些一次性塑膠產品用量越來越大,造成更嚴重的塑膠污染。 在飲料需求不減反升的狀況下,如何在手搖飲品上塑膠垃圾減量呢? 手搖杯、超商咖啡需求大
睡不著就吃安眠藥、經痛就吃止痛藥、焦慮就吃抗焦慮的藥…這些症狀似乎當下得到了緩解,從西醫思維來看,目的也確實達成——身體哪裡疼痛,就先解除那裡的疼痛。西醫的藥品多用於「抑制症狀」,卻無法有效根除病因。當然,這些治標不治本的「速效藥」所伴隨的副作用更不在話下。儘管如此,對於急症的處理,西醫藥品可以說
綠色飲食已是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飲食選擇方式,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加永續的方式,打造綠色生活。而除了常見的植物肉、植物奶,還有更多的專家跟科技公司在尋找更多可以取代動物肉的食品,追求口感相似、營養價值更高的食材。不只要吃的永續,也要吃得健康。 繼上篇《【綠色飲食】取代動物肉,更環保的植物肉、植物魚肉
全球暖化持續加劇,各地科學家都在警告,不僅是地球越來越吸熱,就連北極的冰層都加速融化,全球氣候可能面臨無法逆轉的「臨界點」。科學家表示,許多氣候災難已無法避免,但仍須控制住災難擴大的範圍,敦促各國政府採取更嚴格的氣候應變措施,提供更具體的氣候行動計畫。 NASA:地球吸收的熱能愈來愈多 美國國家航
坊間許多營養健康食品、藥膳補品常常強調能幫助「增強免疫力」,但免疫力越強,對身體真的就越好嗎?從現代免疫學的觀點,如果隨意「加強」免疫力,長期下來有可能不小心矯枉過正,反而誘發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攻擊自身的正常細胞組織! 免疫力,是人體排除外來異物的自我防禦機制 根據現代免疫學,免疫力被定義為:人體
有鑒於年輕學子對於環保愛地球的意識缺乏,本住愛地球學院與線上美語學習平台 OiKID 合作,打造出全台第一個提倡「環境永續」的線上英文教學平台,課程預計於今年 7 月 7 日上線,讓孩子在學英文的同時也能愛地球。 環境永續教材缺乏,新生代對氣候變遷議題無感 綠色和平組織過去曾針對全台各縣市高中教師
台灣身為珍珠奶茶的發明地,多數人都很喜歡買一杯手搖杯邊走邊喝,尤其近年來夏天越來越熱,隨手一杯手搖飲更是消暑好選擇。然而,手搖杯的普及也使得飲料的飲料杯、吸管這些一次性塑膠產品用量越來越大,造成更嚴重的塑膠污染。 在飲料需求不減反升的狀況下,如何在手搖飲品上塑膠垃圾減量呢? 手搖杯、超商咖啡需求大
睡不著就吃安眠藥、經痛就吃止痛藥、焦慮就吃抗焦慮的藥…這些症狀似乎當下得到了緩解,從西醫思維來看,目的也確實達成——身體哪裡疼痛,就先解除那裡的疼痛。西醫的藥品多用於「抑制症狀」,卻無法有效根除病因。當然,這些治標不治本的「速效藥」所伴隨的副作用更不在話下。儘管如此,對於急症的處理,西醫藥品可以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從氣候變遷談起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並且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海洋在減緩氣候變遷的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海洋不僅吸收了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還在緩解全球暖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珊瑚礁作為海洋的碳匯,更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元素之一。 一、珊瑚礁:海洋的碳儲存庫 珊瑚
Thumbnail
英國的新研究報告指出海床蘊藏的碳匯效能遠超森林,淺層海床每年可捕捉到約2.44億噸有機碳。研究中強調保護海床棲息地對碳匯至關重要,若減少人為干擾,每年可額外捕捉1300萬噸有機碳。此外,報告呼籲限制破壞性活動,以保障海床環境的健康發展。這項研究不僅對英國,有助於全球認識海洋碳匯的潛力。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近年ESG興起對「藍碳」、「固碳」等討論,紅樹林復育也成為熱議選項。紅樹林作為藍碳生態系統的價值,包括高效的碳吸收和儲存、廣泛的地理分佈和跨世代的碳儲存效益。然,提及復育過程中仍需要更完善的方法學評估,避免過度影響既有生態環境、海岸陸域化等問題。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近年植樹造林成效顯著,但養護與再利用方面仍有困難。文中談到修枝料源應避免棄置焚燒,而應進一步進行分級分類,並尋求合適應用。建議可透過公私部門與地方林業充分合作,培育新生代力量參與養護工作,並規劃與建構設備與環境場域,讓身心障礙夥伴能參與其中。此外,應用過程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本題從時事碳匯出發,衍伸到園藝領域中相當重要的根系生長問題,如何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是本題的重點,藉由施予氮肥、施用植物生長促進根系細菌(PGPR)、給予適當的栽培介質三種方法進行解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言:從氣候變遷談起 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並且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海洋在減緩氣候變遷的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海洋不僅吸收了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還在緩解全球暖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而珊瑚礁作為海洋的碳匯,更是對抗氣候變遷的關鍵元素之一。 一、珊瑚礁:海洋的碳儲存庫 珊瑚
Thumbnail
英國的新研究報告指出海床蘊藏的碳匯效能遠超森林,淺層海床每年可捕捉到約2.44億噸有機碳。研究中強調保護海床棲息地對碳匯至關重要,若減少人為干擾,每年可額外捕捉1300萬噸有機碳。此外,報告呼籲限制破壞性活動,以保障海床環境的健康發展。這項研究不僅對英國,有助於全球認識海洋碳匯的潛力。
Thumbnail
(北亞利桑那大學新聞稿 2024年7月24日)近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活在樹皮中的微生物能從大氣中吸收溫室氣體,這使得樹木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的作用,比科學家先前想像的更加重要。 當研究發現氣候變遷的速度加劇超過預期時,這項新發現為全球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只要他們願意採取必
Thumbnail
近年ESG興起對「藍碳」、「固碳」等討論,紅樹林復育也成為熱議選項。紅樹林作為藍碳生態系統的價值,包括高效的碳吸收和儲存、廣泛的地理分佈和跨世代的碳儲存效益。然,提及復育過程中仍需要更完善的方法學評估,避免過度影響既有生態環境、海岸陸域化等問題。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近年植樹造林成效顯著,但養護與再利用方面仍有困難。文中談到修枝料源應避免棄置焚燒,而應進一步進行分級分類,並尋求合適應用。建議可透過公私部門與地方林業充分合作,培育新生代力量參與養護工作,並規劃與建構設備與環境場域,讓身心障礙夥伴能參與其中。此外,應用過程需建立永續的商業模式,創造永續發展的可能性。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積極響應海洋保育,可以避免海洋酸化造成的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觀音山與專業機構合作,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保育放流,維繫海洋生態系的完整,愛護海洋保育放流從你我做起!
Thumbnail
本題從時事碳匯出發,衍伸到園藝領域中相當重要的根系生長問題,如何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是本題的重點,藉由施予氮肥、施用植物生長促進根系細菌(PGPR)、給予適當的栽培介質三種方法進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