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加拿大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帶頭狙擊新疆議題,宣讀由美國、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40餘國起草的聯合聲明,指控中共在新疆大肆監控、任意拘留超過100萬以上的維吾爾人與其他少數民族,並要求讓聯合國人權事務高階專員前往調查。
然而如此行動看似眾志成城,正義相隨,實則不過是為反華服務的外交手段之一,且所謂團結聯盟也非絕對多數。首先,加拿大等屢將人權議題玩成比人頭遊戲,彷佛人多勢大便是真理,中國自不會永遠沉默捱打,故此次亦讓白羅斯(前譯白俄羅斯)在會上代表65國共同發言,強調香港、新疆、西藏乃中國內政事務,他國不該出於政治動機,以虛假訊息、雙重標準無端干涉。
此外,同在40國聲明內的烏克蘭亦開始了令人意外的「叛逆」。6月24日晚間,烏克蘭外交部發表聲明,強調重視與中國的戰略伙伴關係、無意干涉中國內政,願繼續奉行相互尊重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努力推動兩國關係向前發展。6月25日,烏克蘭採取實際行動,在其常駐日內瓦代表團的官方網站上發表告示,宣佈撤出加拿大在人權理事會上的共同聲明。
面對烏克蘭這般「背刺」,美國雖有些錯愕,卻仍設法在顏面上扳回一城。6月25日起,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等媒體紛紛「披露」:烏克蘭曾向中國訂購191.3萬劑科興疫苗,後者便以此為把柄,強迫烏克蘭退出聲明。如此「劇本」極其詭異,卻仍在各大媒體廣傳,台灣媒體尤其興奮,諸如「中國逼烏克蘭閉嘴」等標題漫天飛舞,彷佛平日裡報導明星八卦般。
「疫苗勒索」並不存在
然而,所謂「疫苗勒索」當真能宰制烏克蘭嗎?
細究資料,截至6月27日,烏克蘭已經歷第三波新冠疫情大流行,卻只有4.3%的民眾接種第一劑疫苗,完整接種的比率更是低至1.3%,如此成績放眼全歐,可謂慘不忍睹、敬陪末座。而之所以會有這般現象,關鍵便是疫苗的短缺,以及人民極其低落的接種意願。
根據烏克蘭非政府組織Research & Branding Group於2021年3月的調查結果顯示,即便相關費用全免,仍有高達60%的民眾不願接種新冠疫苗,當中有41%是擔憂疫苗副作用,33%不信任現有疫苗,13%認為烏克蘭政府提供的訊息不可信,且全烏克蘭約有10%民眾相信,接種新冠疫苗是未知勢力操弄的「大型人體實驗」。
而在對疫苗的信任度中,阿斯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與科興皆相對落後,唯有輝瑞(Pfizer)勉強能獲些許信任。換言之,中國疫苗在烏克蘭並非炙手可熱的存在,至少對一般公民而言乃是如此。
此外由烏克蘭的疫苗取得管道觀之,中國科興亦非唯一來源。雖說烏克蘭出於政治因素,堅持不使用俄羅斯的「Sputnik V」,但諸如「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畫」(COVAX)、美歐各國的捐贈、向廠商自行洽購等,皆為烏克蘭獲取疫苗的途徑。截至6月28日,烏克蘭已陸續收到COVAX的23.9萬劑輝瑞疫苗、36.7萬劑AZ疫苗,以及印度生產的50萬劑AZ,更在4月6日同輝瑞簽訂了1,000萬劑的採購計畫,美國也已在6月的疫苗援助計畫中,宣佈初步援助烏克蘭90萬劑疫苗。
而在科興的交貨進度上,眼下已有約120萬劑運抵烏克蘭,並在4月4日正式投入施打,「春苗行動」亦在4月13日開展,為在烏中國人提供接種服務。平心而論,烏克蘭政壇雖明顯親近歐美,卻向來不似捷克與立陶宛,會在反華行動中高調站隊。此次伴隨加拿大表態,不過是遵循政治正確集體行動,中國既已在會上有所反制,用人海戰術賞了加拿大耳光,又怎需於會後個別狙擊烏克蘭?
此外,2021年3月的馬達西奇(Motor Sich)國有化爭議,牽涉中國產業規劃藍圖,中烏一度為此齟齬,卻依舊未阻3月25日的首批科興交貨計畫;反觀新疆爭議,已是西方年年必炒的政治冷飯,雖說侮辱性較強,但到底不是中烏關係裡的重點議題,中國自然無須為此大動肝火,懲戒並不活躍的烏克蘭。
烏克蘭用意何在
歸根結柢,此次「中國疫苗勒索」爭議,乃是美國繼「新疆種族滅絕」後,又一超現實主義「大作」,且華盛頓也明顯亂了陣腳,慌忙之中撿起疫苗議題,便想把石頭當炮彈用。而細究箇中關鍵,還是烏克蘭的舉措確令美國臉上無光,方令其寧可杜撰荒謬故事,也要為自己找台階下。
但美國或許從未想過,其視烏克蘭為牽制俄羅斯的「地緣忠犬」,烏克蘭卻偏偏不是無眼心盲的人偶,更不是台灣這般狂熱親美的自我殖民。近期美歐在北約議題上的系列舉措,屢屢擊打了烏克蘭的痛處,後者縱使再能忍耐,也不得不「咬上一口」才甘心。
論及加入北約的議題,這既是烏克蘭長期的外交目標,也是美歐用以操弄烏克蘭的誘餌,烏克蘭更在2016年將此願景明確寫入憲法中。然而西方諸國雖給出華麗承諾,卻始終不願替烏克蘭開道,一來普京(Vladimir Putin)已於2014年強制武統了克里米亞,二來烏東分裂之勢大致底定,烏克蘭縱使加入北約,也無法成為純然的反俄橋頭堡。且眼下圍堵中國是戰略主軸,美俄的高強度對峙無以為續,烏克蘭的向北之路自然更加無望,取而代之的,便是無盡的閉門羹與軟釘子。
6月14日的北約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對烏克蘭加入北約「表示支持」,卻沒有給出加入的時間表;此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法國外長、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更是接連表示,「烏克蘭暫時不適合加入北約」,理由不外乎是「與俄羅斯的領土爭議尚未解決」、「烏克蘭政治腐敗有待改善」等搪塞之言。
6月21日美俄峰會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便曾提議,盼與拜登(Joe Biden)面談論加入北約的問題。雖未心想事成,卻還是獲美國國防部承諾,表示將提供1.5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協助烏方維護領土完整並完善與北約的協同能力;然而美俄峰會後,美國凍結了對烏克蘭一項總額達1億美元的軍援計畫,此計畫本是用以強化烏克蘭與克里米亞的邊防。
6月23日,英國軍艦出於虛應故事,迫近了克里米亞半島海域,一來是要續寫西方仍關注此議題的假象,二來是料想俄羅斯不會有大動作,沒想到卻遭俄方開火驅離,導致新聞鬧上國際版面,不僅英國臉上無光,更加深了北約的「靠不住」形象。
上述事件接連發生,烏克蘭已然無法安坐。其雖不能操作親俄槓桿,爭取對美要價,卻可以玩弄中美競爭的表態籌碼,引發美國焦慮。倘若美國依舊無動於衷,則此次對中示好,亦可化作地緣轉向的投資之始。換句話說,烏克蘭的秋波既送向中國,也回望美國,是其仍想做棋子,卻又不願做棄子的「地緣保險」。
而由結果觀之,此舉也確實引發美國焦慮,但美國除了氣急敗壞杜撰「中國疫苗勒索」等天方夜譚外,眼下仍未有明顯嘉惠烏克蘭的動作,不僅北約之門依舊緊閉,就連其念茲在茲的疫苗外交,也未有加碼援助烏克蘭的消息。
而台灣雖說看戲看得入迷,卻遮掩不了島內的疫苗荒慘境,且這般慘境還更多是權錢所鑄的人為困境,民進黨官員雖為烏克蘭叫屈,聲聲「作賊心虛」、「泯滅良心」罵向中國,但這些疾言厲色當中究竟有多少真意,又到底是說予對岸或「意外自況」,當是一目瞭然、不言而喻。
原文發表於2021/6/29《多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