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一反過去關注美中勢力角力,法國〈世界報〉近期密切注意「中俄聯盟」產生的嚴重影響-專制體制如何處心積慮,試圖與民主勢力抗衡,而烏克蘭戰爭正是關鍵轉折點,中國或明或暗支持俄國,危及其長期經營的大國形象。
【分析】
「中國傳播俄式謊言,習近平作繭自縛。」研究中國、香港政治之學者,菲利浦·勒·克赫(Philippe Le Corre),投書〈世界報〉表示。「中國可以做個負責任的國家嗎?」以這個問題出發,這篇〈世界報〉專文認為,烏克蘭戰爭可說為中國於世界角色的試金石。

與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中俄領導人宣布「堅如磐石」、「無止境」的雙方友誼,即是意圖建立北京、莫斯科兩極的「專制體制」,用以對抗美國單極的「民主體制」;為此,俄國向前蘇聯國家軍事擴展其意識形態,中國更以「一路一帶」的金權外交,支持多個專制政權,如巴基斯坦、埃及或黑非洲國家。
然而,中國「一路一帶」的經濟影響勢力,於「四邊安全對話」-日本、印度、澳洲和美國四國合作,其曠世野心踢到強大鐵板。俄國方面,「攻擊烏克蘭,讓普丁發現其沙皇夢想一去不返。」中俄「堅如磐石」的聯盟產生出乎意料的後果,「中國對烏克蘭戰爭下注,北京卻發現戰略影響比預期還險峻。」因為「缺乏公共辯論與支持極權,中國以自我中心與自私的語言,不斷減損其長期建立的形象,於世界將更加孤立。」以「製造錯誤資訊」,「中國作繭自縛」,烏克蘭戰爭更將中國地位,置於不確定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