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老闆心中的分割與反分割,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分割(Stock Split)與反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
這兩個名詞對於台灣的投資人而言
想必是十分陌生的
反而是有關注美國股市的投資朋友
三不五時就會聽到這個名詞
那這兩個名詞, 到底所指為何?

經我觀察
國外(英文為主)討論的文章十分的多
惟中文的討論卻經常有偏頗
認為分割=公司看好未來, 反分割=公司保守看待未來
這樣稍嫌偏頗, 且有使投資朋友誤解之疑
因此有了這篇文章的討論

Q1:分割與反分割,是什麼?
投資朋友們千萬別被這兩個新穎的名詞嚇到
其實這很好理解的
各一句話就能解釋完畢
「分割, 就是將1股分成N股(N代表任意數)」
「反分割(在台灣的法律名詞通常是合併), 就是將N股合併成1股」
這樣就講完了嗎?

是, 也不是
從上述的文字, 可以看出是對流通在外的籌碼總數造成影響
這樣的影響, 感覺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
假設原本公司有100股在外、一股50元、EPS5元
1股分割成2股(1:2)後
變成公司有200股在外、一股25元、EPS2.5元
若反過來, 是2股合併成1股(2:1)
則變成公司有50股在外、一股100元、EPS10元
這樣只是數學上的換算
會對投資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老實說, 會有影響, 但更多是籌碼與心理面的思考
下個段落將詳細談談

Q2:深入探討分割與反分割對投資的意義
分割與反分割
實際對投資人關注的公司價值(enterprise value, EV) 本質上是沒有影響的
真要說的話
分割與反分割涉及到面額變更(後面會解釋)
會有修改公司章程的流程
並無股票股利有投資人稅務上的影響
以及對會計帳上科目認列的影響

既然對EV從根本上毫無影響
那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

分割, 1股變成N股, 直接將高價股變成相對低價股
因此可參與的投資人變多
除了創造流通性之外
也代表了因為市場對公司未來經營情況持續看好
股價不斷攀升
但攀升的過程中, 因為受到股價過高導致可參與人數變少
此舉會壓抑股價的上漲動能
因此公司會透過股票分割, 讓更多人能參與
以維持股價持續上揚的動能

從這段應該能看出
分割的好處
並不是全然如同坊間所謂的「公司看好未來」
真要看好未來
為什麼是選擇股票分割
而不選擇大股東增持之類更有效的訊號發射?

反分割就更有問題了
反分割絕對不是「公司保守看待未來」

原因之一, 在去年美股USO、UCO反分割時就很明顯
因為疫情影響, 造成股價持續探低
會有下市的可能性, 或是變成penny股
真的出現這樣的情況, 對公司是很不利的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 做反分割是合理的
當然通常是因為股價不斷探低才造成需要做反分割的情況
因此反分割後股價繼續往下是正常的
這時很有趣, 我曾看到針對2020年UCO的反分割時的一個說法
表示UCO25單位合併成1單位
儘管合併後股價回升至10多元
但股數只剩原有的1/25, 認為該筆投資回不去了
經過上面數學的換算說明
投資朋友應該能理解, 合併後回升至10多元
假設是10元好了
表示合併前股價為0.4元
單純的這樣轉換, 並不會造成該筆投資回不去
回不回的去, 還是要看標的背後的本質 (eg. 原油市場的未來情況)

另一個理由是為了壓抑空方
假設一檔股票50元/股, 空方空了1張(即1,000股)
依台灣的權利金是9:1
即放空當下的權利金為45,000元
反分割(假設10:1)之後, 股價將變成500元/股
這時放空1張的成本將變成45萬元
資金相對薄弱的散戶
會因為權利金太高而不願意做放空
讓不斷下探的股價能回穩
(所以最近航海王真的不打算反分割一下嗎XD)

Q3:台灣法律可以允許公司做分割與反分割嗎?
這塊涉及到面額的問題
分割與反分割的討論, 與股票股利一個明顯的差異是
分割與反分割, 涉及到每股面額的問題
事實上, 每股面額是台灣法律界在制定公司法的同時
為了法律上的方便而創造的名詞
進而影響了所謂的實收資本額、會計帳上的股本、資本公積等
實質上並沒有特別的經濟意涵
反而還因為這樣的規定, 造成了新創事業的募資困難
這是後話

實務上, 分割與反分割
會讓台灣資本市場習以為常的每股10元面額發生變化
假設是1:2分割, 則每股面額變成5元
假設是2:1反分割, 則每股面額變成20元
這看起來好像沒啥大問題, 但在台灣公司法與金管會未開放之前
是無法將每股面額降到10元以下的

那, 到底是哪個法律規定每股面額要10元?
在公司法中並沒有規定
主要是在「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股務處理準則」修法前
規定公發公司面額必須每股10元
這樣看起來, 好像沒啥大不了, 不就只是股東會修公司章程而已?
實務操作上, 其實挺麻煩的
假設A公司公發前每股面額1元好了
則公發前為了調整至每股10元
除了前述提起的, 要在股東會提起修改公司章程外
所有涉及到股數的數據
例如EPS、每股淨值、ROE等全數都要修正
此涉及到財報修正, 任何使用到財報的受眾都要被通知修正
言下之意, 十分麻煩
為了避免公發前還要額外處理這種事物
因此一開始就乾脆設定每股10元

然為鼓勵國內新創事業發展
金管會於2013年底公告修正「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股務處理準則」
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及上市櫃、興櫃股票每股面額不以10元為限
得採彈性面額
自此, 台灣市場可以開始做分割與反分割業務了

但資本市場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每股10元面額
猛然可以用彈性面額
反而造成承銷商的麻煩, 不知該如何處理
證券主管機關的承辦人員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加上資本市場會用同業比較
此時EPS、ROE、每股淨值等數據的基礎跟其他同業不一致
恐會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因此長久以來沒人開第一槍
直到長華集團於2020/7/19股東會決議修改公司章程
將面額由10元改為1元
成為全台首例, 備受關注

Q4:投資操作上該如何看待分割與反分割?
我想, 這個段落才是各位投資朋友最關注的事情
這也是最不易回答的問題
如同前述, 分割與反分割只是數字上轉換而已
對於公司本質上並沒有實質的影響

因此, 如果手中持有即將分割與反分割的股票的投資朋友
建議回歸本質, 觀察公司未來的經營情況是否有發生改變
股票並不會因為分割前用10倍本益比交易
分割後就會改用12倍本益比交易

但如果是手上沒有持股的朋友
觀察國外股票分割後有較高機率股價會上揚、有意搶短線
因股價能漲多少、能漲多久
需端看個案的情況, 以及當時的市場氛圍
所以會需要長時間盯盤, 以避免一時疏忽而錯失良機
建議投資朋友仍需審視自身情況評估是否要承擔此風險

善意提醒:
市場上有欺騙投資人反分割之後股價會上漲=公司未來前景看好的割韭菜話術
請投資朋友注意

結論
經過長達約10分鐘的閱讀時間
相信投資朋友對於分割與反分割的理論與實務已有相當的理解
然因台灣案例還很新, 新制度仍待後續發酵
建議投資朋友可持續關注後續的發展
但無論如何
在台灣主管機關不斷朝向國際制度靠攏的前提下
投資朋友對成熟資本市場已十分熟悉的名詞
仍有完整了解的必要性
希望有志在投資上有所建樹的投資朋友
能對這些財金術語有相對健全的認識
不要被各種錯誤資訊混淆視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傑克碎碎念的沙龍
6會員
24內容數
2021/11/09
HBR Case Study: 擁抱比特幣就是前瞻布局? 文章內容簡述: 1.一間新創公司的CFO被CEO指派研究公司接受加密貨幣的支付+投資 2.CEO希望公司部分現金儲備改為持有加密貨幣 3.CEO為強人領導風格, 不太能接受NO這個答案 3.會計長認為或許可以接受支付, 但加密貨幣有先天上的法
2021/11/09
HBR Case Study: 擁抱比特幣就是前瞻布局? 文章內容簡述: 1.一間新創公司的CFO被CEO指派研究公司接受加密貨幣的支付+投資 2.CEO希望公司部分現金儲備改為持有加密貨幣 3.CEO為強人領導風格, 不太能接受NO這個答案 3.會計長認為或許可以接受支付, 但加密貨幣有先天上的法
2021/10/14
會興起寫這篇的念頭,主要是來自於多年來在公司與主管溝通轉投資企業表現時 經常發現對一些指標上的認知差異 追根究柢,是因為教科書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比較 尤其是分子分母的定義更是眾說紛紜 因此起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希望能幫助對此仍困惑的朋友。 看到這裡一定會產生疑惑 ROIC和ROCE這兩個名詞確實是
Thumbnail
2021/10/14
會興起寫這篇的念頭,主要是來自於多年來在公司與主管溝通轉投資企業表現時 經常發現對一些指標上的認知差異 追根究柢,是因為教科書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與比較 尤其是分子分母的定義更是眾說紛紜 因此起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希望能幫助對此仍困惑的朋友。 看到這裡一定會產生疑惑 ROIC和ROCE這兩個名詞確實是
Thumbnail
2021/09/13
【背景知識】 1. 書名: 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暢銷增訂版》 2. 作者: 羅澤鈺 會計師 3. 作者背景: 誠鈺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 4. 出版: 商周出版 5. 出版日期: 2015.08 6. ISBN: 978-986-272-848-2 【讀書心得】 會計,真的會快快忘記。 會計並非一個
Thumbnail
2021/09/13
【背景知識】 1. 書名: 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暢銷增訂版》 2. 作者: 羅澤鈺 會計師 3. 作者背景: 誠鈺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 4. 出版: 商周出版 5. 出版日期: 2015.08 6. ISBN: 978-986-272-848-2 【讀書心得】 會計,真的會快快忘記。 會計並非一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市場是一直有個說法是,當一支股票散戶越多,它的股價越不會漲,反之如果大戶穩定收籌碼,這支股票後市將看漲。 但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背後有什麼理論依據?
Thumbnail
市場是一直有個說法是,當一支股票散戶越多,它的股價越不會漲,反之如果大戶穩定收籌碼,這支股票後市將看漲。 但是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正確的,背後有什麼理論依據?
Thumbnail
可轉債是近年來蠻流行的投資標的,研究顯示,有大約10%的可轉債會有嚴重折價的情況,可以藉由投資嚴重折價的可轉換公司債來獲得超額報酬。不過,可轉債除了在債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以外,可轉債的發行以及其可轉換日的到來皆會影響發行公司的股價
Thumbnail
可轉債是近年來蠻流行的投資標的,研究顯示,有大約10%的可轉債會有嚴重折價的情況,可以藉由投資嚴重折價的可轉換公司債來獲得超額報酬。不過,可轉債除了在債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以外,可轉債的發行以及其可轉換日的到來皆會影響發行公司的股價
Thumbnail
高股息→現金流→再投入→更多股息→更多現金流......聽起來是個完美正向循環。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就會發現其中的文字遊戲。
Thumbnail
高股息→現金流→再投入→更多股息→更多現金流......聽起來是個完美正向循環。 可是我們再仔細想,就會發現其中的文字遊戲。
Thumbnail
投資人總期待能有一個規則,若A則B,見到訊號就買進或賣出,這使投資變得簡單,若是如此,市場上那些大戶、法人還有甚麼存在的優勢?實際投資的簡單邏輯規則並不存在
Thumbnail
投資人總期待能有一個規則,若A則B,見到訊號就買進或賣出,這使投資變得簡單,若是如此,市場上那些大戶、法人還有甚麼存在的優勢?實際投資的簡單邏輯規則並不存在
Thumbnail
我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是在教投資者如何透過EPS的漲跌來判斷股票的賣出時機。首先要先解釋EPS是甚麼,EPS(Earning Per Share)等於公司的「稅後淨利」除以「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數字代表公司為股東手上的每一股獲利多少錢。 本益比 = 股價 / EPS
Thumbnail
我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是在教投資者如何透過EPS的漲跌來判斷股票的賣出時機。首先要先解釋EPS是甚麼,EPS(Earning Per Share)等於公司的「稅後淨利」除以「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數字代表公司為股東手上的每一股獲利多少錢。 本益比 = 股價 / EPS
Thumbnail
其實長期投資人關注市場估值是沒有意義的。 .
Thumbnail
其實長期投資人關注市場估值是沒有意義的。 .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看到有人在問,$請問,以存股的角度每年獲利有5%, 但是現在已經獲利到50%你們會繼續存股,還是獲利出單$ 討論很熱烈,有人說獲利了結,賣了,有人說繼續放著,不要賣,那你覺得呢? 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問題,首先,發問者,是以存股的角度 來化解這種不安,否則就無法操作了。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看到有人在問,$請問,以存股的角度每年獲利有5%, 但是現在已經獲利到50%你們會繼續存股,還是獲利出單$ 討論很熱烈,有人說獲利了結,賣了,有人說繼續放著,不要賣,那你覺得呢? 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問題,首先,發問者,是以存股的角度 來化解這種不安,否則就無法操作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