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痛悼興大中文系徐照華教授

浮生漫錄|痛悼興大中文系徐照華教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驚聞照華往生的消息,使我老淚縱橫,萬分不捨!

我與徐照華教授在興大中文系誼屬師姊弟,僅僅差兩屆,她是我最好的學姊,雖然我不曾當面叫他「阿姊」,但她確實二十年待我如親弟,這種親近感,真的有逾骨肉。好比說,當她初任講師時,就經常帶孩子來我的研究室聊天、聊論文寫作;當時她的長女游茱棱綽號「黑妞」,長子游景雲綽號「吐圖」,姊弟倆就在我的書桌上下跳來跳去!很喜歡我這個李叔叔!

如今游茱棱已成為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名醫、能嫻熟操作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精細的心臟手術;游景雲也成為台灣大學土木系極具學術分量的教授。記得照華還有一隻博美狗名叫「球球」,照華對這隻狗疼愛有加,狗兒臨終時,她哭成淚人…,我們幾個同事急忙擁著她,極力哄著她、安慰她,可見她是一個性情中人!照華愛家、愛同事、愛學弟妹,而且外型亮麗、精明幹練。

我們有著相同的求學歷程,都曾經歷東海大學碩士班、文化大學博士班,其後,我重考就讀台師大時,仍一同在台師大修課。我們不僅同在古典文學領域懷有志趣,而且都以古典詩學作為論文議題。當她以清代詞學大師厲鶚為議題獲得博士學位時,我們的開心真是難以言喻!因為當時各大學開設博士班非常稀少,我們都是每週北上,共同經歷過攻讀學位的旅途勞頓。所以我們有很深很深的「革命感情」!

她初任講師時,夫妻不諧,為了養大孩子,她決定敞開胸懷、努力馳騁在清代文學研究領域,長期開設清代文學專題、詞學專題,成為一個國內外知名的清代文學專家。

民國87年02月至民國90年07月底,她擔任本系第九屆系主任。本系最具代表性的「通俗與雅正文學研討會」正是她召聚我與器文學姊想破頭才想出來的名稱。還有,還曾經為了向李登輝總統要「惠蓀堂」三個題字,我們姊弟仨也是想破頭才完成一篇四平八穩的信函,寄到總統府!

「三娘教子」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徐照華教授身上。當時我因婚姻生變,她聞訊替我主持公道,常常與賴芳伶、石美玲三個女教授同事邀我去吃麵,安慰我。因為當時破壞我婚姻的局外人正是照華高中時期國文老師的兒子!她提供我老師的地址,讓我去她府上陳述我的狀況。老天有眼啊!那一位破壞我婚姻的某教授,在六十多歲就突然過世。但照華的義氣與義行,使我終身感激不已!

我們出身東海的教師原有一個定期的聚餐,其後照華生病,也就星散了。年前在人文大樓八樓某教室見到照華在上課,我趨前聊聊,才知她已生病,而且病得不輕。去年景雲結婚時,我們一批老友相見,看到照華已經病得很重,真有不勝唏噓之感!當時我們都各自默默禱求上蒼,切望照華要挺住!因為她的夫君游老師也身體不佳,必須坐輪椅。

好友作古的哀痛,真的不是尋常常言語所能表達於萬一,照華去矣,她畢生篤信佛法,我們也一心誠敬、甚願照華的英靈,息了世間勞苦,得到安息…。20201130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4K會員
813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寧靜可以致遠,淡定之心,真的很不容易維持。海量的信息,每天迎面而來,不使人心生浮躁都難!     如何「心有徵知」?荀子提示了「虛壹而靜」的辦法,真的很不錯。如其不然,持守著信仰也很好。信仰佛法的在家居士、禪和子或許採取的是禪家晏坐的辦法;信靠基督的弟兄姊妹或者用禱告、敬拜、等候神的辦法;至於沒有固
    古人有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是魏晋之交文人的「憂生之嗟」。而今天台灣社會的隱憂,則是悄悄邁入超高齡的社會,「老人照顧更老的」正在成爲普遍的現象。主政者根本無心、無力,也還沒準備好如何去應對,因此整個社會無論老少,心頭都是沉重的。    有位大陸老友,他的豪情是:爲國工作70年。
      與王美玥認識近三十年,本來是興大中文系學兄妹的關係,因緣際會成為師生,並擔任她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26年來的互動,雖非十分頻繁,但重要的展覽,美玥一定會送邀請函,所以,我親眼見證她在畫藝的造就與成長。由高中國文教師、業餘水墨畫愛好者,成功轉型為國際知名的專業畫家。而且,在國外的知名度遠遠
    音樂實在是一種微妙的時間藝術,隨著音符的流動,一些已經遺忘的情境,無論時間的暌隔有多久、事情的性質多微細,總是能夠重新喚起一些新鮮的記憶;隨著旋律的前進,應、和、思、感,神奇地療治創傷、產生心靈的力量。         每次聆聽莫札特《第一號長笛協奏曲》的第二樂章,總會產生一種泫然欲涕的感
   健祥出身政大中文研究所,任教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三十多年退休。我們曾一起應中醫大之邀,擔任91學年度學士後中醫系國文科命題委員,在闈場裡作了四天鄰居。為了向所有入闈的命題委員澄清:「李健」與「李建」之不同,我們起先的說法是:「一個是健康的『健』,一個不是健康的『建』。」後來發現大家的表情..
    孟瑤師(揚宗珍教授)去世多年了,至今仍然深深感念這位引領我走入學術殿堂的恩師。      民國六十年九月,我還是個興大中文系學生,雖早已聽聞孟瑤師在小說創作上的名聲,卻直到大二,才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記得開學那天,她一頭短髮,身穿寶藍細花旗袍,神情愉快地進入教室。班上的同學,個個豎起耳朵,充
寧靜可以致遠,淡定之心,真的很不容易維持。海量的信息,每天迎面而來,不使人心生浮躁都難!     如何「心有徵知」?荀子提示了「虛壹而靜」的辦法,真的很不錯。如其不然,持守著信仰也很好。信仰佛法的在家居士、禪和子或許採取的是禪家晏坐的辦法;信靠基督的弟兄姊妹或者用禱告、敬拜、等候神的辦法;至於沒有固
    古人有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是魏晋之交文人的「憂生之嗟」。而今天台灣社會的隱憂,則是悄悄邁入超高齡的社會,「老人照顧更老的」正在成爲普遍的現象。主政者根本無心、無力,也還沒準備好如何去應對,因此整個社會無論老少,心頭都是沉重的。    有位大陸老友,他的豪情是:爲國工作70年。
      與王美玥認識近三十年,本來是興大中文系學兄妹的關係,因緣際會成為師生,並擔任她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26年來的互動,雖非十分頻繁,但重要的展覽,美玥一定會送邀請函,所以,我親眼見證她在畫藝的造就與成長。由高中國文教師、業餘水墨畫愛好者,成功轉型為國際知名的專業畫家。而且,在國外的知名度遠遠
    音樂實在是一種微妙的時間藝術,隨著音符的流動,一些已經遺忘的情境,無論時間的暌隔有多久、事情的性質多微細,總是能夠重新喚起一些新鮮的記憶;隨著旋律的前進,應、和、思、感,神奇地療治創傷、產生心靈的力量。         每次聆聽莫札特《第一號長笛協奏曲》的第二樂章,總會產生一種泫然欲涕的感
   健祥出身政大中文研究所,任教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三十多年退休。我們曾一起應中醫大之邀,擔任91學年度學士後中醫系國文科命題委員,在闈場裡作了四天鄰居。為了向所有入闈的命題委員澄清:「李健」與「李建」之不同,我們起先的說法是:「一個是健康的『健』,一個不是健康的『建』。」後來發現大家的表情..
    孟瑤師(揚宗珍教授)去世多年了,至今仍然深深感念這位引領我走入學術殿堂的恩師。      民國六十年九月,我還是個興大中文系學生,雖早已聽聞孟瑤師在小說創作上的名聲,卻直到大二,才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記得開學那天,她一頭短髮,身穿寶藍細花旗袍,神情愉快地進入教室。班上的同學,個個豎起耳朵,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