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過是隨遇而安:《正經好人》

2021/07/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非常喜歡柯恩兄弟。
世人對柯恩兄弟作品的評價多半是古怪、天馬行空、情節曲折的,確實,在觀影過程中,這類情節會定時出現,往往顯得並不「合理」,但當觀影結束回頭細細咀嚼之時,又會發現這些情節如此環環相扣,一氣呵成,以至那些不合理實際上是合理的必要。換句話說,柯恩兄弟電影的主題一直都只有一個:命運,尤其是命運的荒誕性,所謂命運,不只是一連串的巧合,而是一連串必要的巧合。
柯恩兄弟是猶太人,但其作品多不包含其猶太背景,據我所知,《正經好人》是唯一一個例外。但這裡所說的猶太背景,其實也不過是柯恩兄弟藉猶太先賢之口描述所謂「人生無常」的基調,如海灘場景女子對賴瑞所說:「上帝的旨意總是難以捉摸,但你不用一個人苦苦思索。我們是猶太人,我們有著歷史的泉源可作為參考,當我們迷失時,我們有許多故事,由有著同樣煩惱的人們流傳下來。」
主角賴瑞只是一個一般人,過著一般人的生活,遭遇一般人會遭遇的鳥事——
「離婚?我做了什麼?我啥都沒做。」
「少幼稚了,你什麼都沒做。我也什麼都沒做。」
「對,對,我們什麼都沒做,而且我快要升終身教授了!」
柯恩兄弟作品著名的「荒謬性」正體現於此,賴瑞什麼都沒做,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他什麼事都做得蠻好的,至少是從沒做過什麼壞事。工作上兢兢業業、對家人雖一絲不苟但也算有求必應、會關心屋外的草坪、會調整屋頂的天線⋯⋯這樣一個正經好人(serious man),卻沒有一件事是在他掌控中的:妻子想離婚、女兒整天洗頭跑夜店而且討厭借住的亞瑟叔叔、兒子吵著收不到第四台追劇要他修天線、亞瑟整天埋頭寫那本《心靈微論》不去找房子、賽的來訪讓他不知所措而只能被動聽對方練肖話、在辦公室因為懷疑克萊夫為了成績向自己行賄的會談、最後甚至被賽與老婆話術到只能與亞瑟住進附近的旅館⋯⋯
賴瑞是一名物理學教授,我們可以看到他在課堂黑板上寫著幾乎像是無字天書的「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測不準定理」的推導公式,他的生活也處處充滿著種種「偶然」,當韓裔學生克萊夫來找賴瑞要求讓他及格時,克萊夫說:
「我不知道這堂課要考數學。」
「不懂數學,要怎樣理解物理學?數學才是真槍實彈,數學是物理學的根基。」
這反映了賴瑞的人生觀:「事出必有因。」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片中,賴瑞總是在為了尋求「解答」而奔波。他不是單純抱怨,他意欲看到表象背後的真實,照這個世界運作的邏輯,我只要參透了這些連鎖,不就代表這些糟糕的事是有解方的嗎?災難一個接一個出現,理性潰散的賴瑞,求助於睿智的三位拉比,好笑的是,賴瑞最終也只見到了兩位,最後一位拉比是小兒子在成年禮常規的會面上見的,而這三位拉比所言,又一位比一位還荒謬:
第一位教士跟他說他看什麼都帶著疲憊的雙眼,看世界、看妻子,好像把妻子當作某種事物、某種問題。這就是生活,你必須視其為上帝的旨意。看啊!這停車場,你只需要看看這停車場,沒什麼特別的,但如果我是一個從沒見過汽車的人呢?賴瑞顯然跟觀眾一樣不被說服,他又求見第二位拉比。在此期間,焦躁不堪的賴瑞出了車禍。巧合的是,妻子的外遇對象賽也在同時不同地出了車禍並身亡了。
第二位教士告訴賴瑞蘇士曼牙醫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蘇士曼牙醫在幫一名病人做齒模的時候,無意間發現這名病人下排牙齒後方被刻了字,翻譯過後是「救救我。」蘇士曼自此成天思索這件事的含義,對每個病人都細細檢查,也檢查了自己的牙齒,甚至趁妻子熟睡時將檢查鏡伸進妻子的嘴裡確認,但都一無所獲。他不能吃不能睡,是誰在向我求助?上帝在對我暗示什麼?第二位教士說完,好像很滿意自己剛剛的演講。
「所以呢?你怎麼跟他說?」
「蘇士曼嗎?」
「當然!」
「這⋯⋯很重要嗎?」
「這不就是你告訴我的原因嗎?」
「關於牙齒,沒人知道;上帝的徵兆?不知道;幫助他人?沒什麼壞處。」
面對唬爛地無懈可擊的教士,賴瑞只想知道上帝為什麼希望他幫賽的葬禮付錢,他經濟已經非常吃緊了。賴瑞一直想要答案。但上帝不欠我們答案,上帝不欠我們,是我們欠祂。
「若不給我們解答,為什麼讓我們困惑呢?」
「祂沒告訴我。」
賴瑞看不透這些謎,他不知道上帝的旨意藏在生活每個細節中,藏在停車場中,藏在病人牙齒的刻痕中。
沒有人知道上帝的意思,就如沒有人知道片頭的寓言短片中,那名舅舅究竟是不是惡靈、沒有人知道黑函是不是克萊夫所寄、沒有人知道亞瑟是否真的犯了罪、沒有人知道箱子裡的貓是否還活著。就如克萊夫的律師爸爸告訴他的:「請接受這個謎。」
劇情該如何繼續下去呢?如果當個好人行不通,那不做好人總行了吧?賴瑞夢到賽出現在他的物理課上,醒來後去找隔壁女鄰居呼麻打炮。我們可以看到,在觀眾好不容易要接受也許世界上的事情就是沒有任何意義,或至少是我們無法也不該試著去理解的時候,更糟糕的事隨之發生:亞瑟被捕、氣象局發布了暴風雨警報,在賴瑞折磨地將克萊夫的分數由F改為C-的時候,他接到了片頭為他做健康檢查醫生的電話,想當面討論檢查結果。電影好似在告訴我們,做一個正經好人,這幾乎是苦行,你要對結果甘之如飴,你要相信上帝存在,即使你看不到祂,也不知道祂到底要你做什麼。賴瑞做了整部戲好人沒遇上好事,結尾稍微放縱一下報應卻如約而至,這有道理嗎?如果有,我們該如何理解?如果理解,又該如何釋懷?就如小兒子與第三位教士見面時,終於取回被沒收的隨身聽時,教士那看似無厘頭卻貫穿全戲頭尾的台詞,這是傑佛森飛船〈Somebody to Love〉的歌詞:
"When the truth is found to be lies, and all the joys within you dies. "
“And then?“ 老教士問。
細節,一向是讓電影「逼真」的要素,尤其是生活中的小細節。柯恩兄弟的電影一直有種卡通式的幽默感,擅長用鏡頭說笑話,但也絕不是只會說笑話而已,片中不乏許多新奇的轉場與剪接技巧,但又總是輕輕帶過,彷彿對他們來說,這些技巧唾手可得,重點是要自然通順。整部片的手持鏡頭很少,只有為了表示人物視線時才用到,這造成了一種一切皆為命定、乃神的觀察的一種效果,也同步帶來了喜劇與荒謬感,所以我們能像上帝一樣僅是看著賴瑞,而不至於憐憫他。本片的台詞也是一絕,精巧的編排不時引人發噱,處處充滿生活感與真實感。
我們看完一部電影,我們看到賴瑞的生活,然後我們說:「這就是生命。」
柯恩兄弟或許古怪,但惟其長處,其實「平凡」二字而已——平凡,但不落俗套。如小津安二郎所說:「電影以餘味定輸贏」,而多年以後,能讓人回想起來,一直深埋於心靈淨土的,正是這種電影。
Ian
Ian
將心中的好作品記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