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躍遷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作者:古典
CH1 高手的暗箱— 利用規律,放大努力
高手的暗箱:懂得利用底層規律,激發個體跨越式成長
  • 沒有一個人是僅憑努力、天賦、機遇而獲得巨大成功的。
  • 趨勢、方法遠大於技術,舉例:拉斐爾的投影機、戰略上的勤奮
自我躍遷的三種階段:
  • 認知躍遷:持續吸收、閱讀後某一個觀念擊中你,因此打開全新視野,頓悟。
  • 能力躍遷:按照新的領悟持續累積、練習後,發現自己的能力和水準都上升。
  • 能級躍遷 :一種價值由內向外的過程,外界的層次提高的爆炸性成長。
三種時代的溺水者:
  1. 無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2. 無法過濾資訊,找不到重點的人
  3. 不理解系統,無法與陌生人連線協作的人
時代特徵:資訊變多,思考變淺;機會變多,競爭跨界;隨時干擾,永遠線上
外包大腦: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
  • 人的核心競爭力: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
  • 大腦是用來觀察、思考、創造和影響他人,不用來記東西。

CH2 高手戰略—在高價值區,做正確的事
長尾效應/冪律分布/二八法則
  • 可預見的不公平其實符合長尾效應,請接受它!
  • 小糖人的實驗(Netlogo):在一個流動、開放的社會中,階層分化是穩定且可預期的。
  • 長尾效應特徵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型,意味著每件事都要找到槓桿點。
高手戰略1:頭部效應
  •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 頭部是你所在的賽道裡的「高價值」並且「高優勢」的領域。
  • 找到你的頭部,反覆運算它,接著等待機會:例如大蛇的戰略、巴菲特價值投資、王牌打擊者
如何找到頭部?
原則一:從價值出發而非優勢
「不要因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為有價值才做。不要因為便宜而買一件衣服,要因為值得才買。不要因為彼此習慣而結婚,要因為相愛才結。」
「高手總是選擇窄門,高手會暫時放下自己的優勢,思考價值。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確,資源、技能、優勢都是可以累積的。」
原則二:思考差異化優勢
  • 常犯:著急入場,不想優勢,還是要思考本身的競爭力
  • 蠢,是春天的蟲子剛甦醒,到處亂拱,沒有方向
  • 成功是成功之母,成為雞頭是變成鳳頭的捷徑。
原則三:從身邊的頭部做起
  • 誤區:關注不屬於你的機會,眼高手低
  • 戰略是要幫助你自己在當下破局,否則就毫無意義
  • 通過觀察和判斷,搶占高價值、有優勢的頭部,然後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努力的方式:
  • 專注力:上天給你無限的機會,卻只給你有限的時間、經歷和才華,所以越是優秀,越要專注,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less is more!
  • 專注讓你無敵,反覆運算讓你精進。
★日行二十英里 抵達南極點的路程中,兩團隊比賽,一個固定行進、一個依照氣候決定,最後贏的是固定行進無論晴雨的那隊。

CH3 連線學習—找到知識源頭,提升認知效率
提高認知效率、找到知識源頭
  • 學習一手/二手知識:一手研究論文、二手(忠實轉述一手)含金量通常很高的底層邏輯、略為難懂的書和文章。
  • 朋友圈/社群上的,大多是三手、四手資源: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觀點的陳述(例如:已經轉化成大眾可以理解的暢銷書)或是出於各種動機、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四手)。
  • 功利讀書法:帶著極強的目的性去學習,且讀一手資源,從自身遇到的問題出發,從能實踐的領域出發去找合適的認知材料。
萃取知識晶體
  • 知識量不是重點,讓腦子裡的知識形成多少知識晶體才是「知識提取能力」的關鍵。
  • 當知識量與知識點之間形成的穩定架構,知識就形成一個知識晶體,是一種讓你關上書本,仍可以敘述的能力。
  • 看了想不起來,張嘴就忘,代表你腦子裡沒有知識晶體,只有知識豆腐腦
  • 知識晶體的結構:常見樹狀(事物層級)、關聯(相互關係SWOT)、序列(因果)、數據(數量差異)的方式彙整。
  • 練習方法:大量看知識晶體→嘗試模仿→自己創造。
連線思考的學習思路:
  • 連線學習,用答案換答案的連線思考,「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 ex: 學五渣、李小龍,比【學習-思考】的單線學習,更有效。
  • 跨界連線學習:先打磨第一個知識模組→拋出去換別人的行業的→重複→整合自己的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 練習方法:思想夜宴→點子的品質也符合冪律效應
問題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
  • 問題樹vs知識樹,你需要的是用來解決問題的知識,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是你焦慮的根源。
  • 問題樹模型:
  1. 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2.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解結了這個問題?
  3. 我們會遇到那些挑戰和障礙?
  4. 我們有什麼可能解決的方案?
提問的優點:人的大腦在成年以後,依然還會進一步成長,提問是成長的催化劑。
  • 聚焦:當資訊太多的時候就容易失焦,透過反問問題的方式可以回到主軸。
  • 抗折舊:要不斷的確認這個方法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 多讀不容易折舊的經典(高手思維:夠硬新的知識);不斷更新最新的內容(高手思維:夠新的知識)
  • 增加思考:提問的能力,看出一個人思考的深度。
  • 創造:創造是一個思想組合的過程,問問題的時候,大腦像google網頁一樣透過各種關鍵字協助你找答案。靈感迸發:跨領域組合;厚積薄發:同領域組合;即興發揮:知識和場景的組合
★愛因斯坦說:如果我必須用一小時解決一個重要問題,我會花55分鐘考慮我是否問對了問題
問問題的方式:目標清晰、組合拳(問深入)、輸出答案(一定要整理)
  • 我閱讀本書的重點是:想知道可以透過什麼方法,讓自己在心智及能力上更進步,了解高手都懂得底層邏輯。(p210)
  • 複利是要在把收入反覆運算到下一次增長中去,不要碎片化學習。
  • 可以好好利用放大碎片化價值,#今天學到了什麼#
  • 別列書單,列問題清單
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
  • 提出真實、高價值、能被解決的問題(Input question)
  • 不是要學習知識,而是要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 輸出倒逼輸入(把知識分享出去)(Output)
  • 寫作能把知識變成體系且過程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你有解決這類問題的能力。
  • 反覆運算後,會帶來一輪又一輪的知識躍遷。

CH4 破局思維—升維思考,解決複雜的問題
系統思考能力,你讀完以後會透過新概念看世界,複雜的世界變得清晰簡單,無解的問題開始浮現答案,浮躁的做事方式變得從容。
識別系統:升維,解決那些無解的問題
  • 不是少吃、而是加速代謝 (減肥);不是態度、而是能力問題 (職場) ;不是陪不陪,而是如何陪的問題(伴侶)
  • 系統是由元素、元素與元素間的關係、系統功能而組成,其中元素間的關係最重要。
  • 破局的方法:做到第二序的改變,改變關係,而非改變元素。
☆很多人諮詢職涯發展:「我現在做的不是很專業,喜歡的那個我也不知道能否做好,我該去追尋夢想嗎?」選擇新領域並非壞事,麻煩的是沒找到「做的不是很專業」背後的原因,這樣再投入新產業只會發生第一序改變,還是會重回做的不是很專業的迴圈,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問題,選什麼都不會好,可能還會上癮,因為宣佈「我不合適」太容易了,而認識到「我有問題」很難,所以很多人再選工作、選公司、選感情上,都用選擇代替努力。
「好比三元二次方程式,你只知道一個關係式,一定解不出來,往往會更努力的在那已知的那個關係式裡想破頭,但看懂系統,就知道解法是找出第二個關係式。」
學習系統思考:系統新手看樹木,高手看森林
  • 學習系統思考:社會、心理這種交互性多的領域適用,傳統的單維思考僅適合分析獨立、單點的簡單系統。
  • 洞悉問題從這兩方向切入:迴路(看得遠)、層級(看得透)
迴路:從時間維度看到事務發展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係
  • 簡單的道理,卻往往讓人往裡跳,原因在於短期感受和長期收益總是相悖。
  • 舒適圈、學習圈、不適圈,要有正成長,就要把自己丟到學習圈。
Step1:逆時間反問,打破負迴圈
  • 忙得沒空思考,那麼沒空思考是否讓自己更忙呢?
Step2:順著時間搭建正迴圈
  • 如果寫作能為你帶來名聲,那麼如何用名聲幫你更好地創作? Ans.知識IPO
  • 如果技能精進能讓你獲得成功,那麼如何用成功讓你更加精進? Ans.連線學習
  • 如果做某件事情能讓你有所收益,那麼如何讓收益帶來更多類似的事情? Ans.複利的力量
  • Bouns:學習一些正迴圈,自動增長的技能,例如:讀寫能力、破英語(可以查就好)、社交能力、解決問題(系統層面的問題)、聰明的善良(非笨拙的善良)
  • 常見好迴圈:「好習慣:學習-成長-增值-學習」「從興趣培養道能力養成:感興趣→練習→提升能力→兌現價值產生回報→更感興趣」
  • 常見壞迴圈:「窮者越窮:物質匱乏→誘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質匱乏,應該要創造想未來-高收益的問題」「做自己:求認同—找不到自己—求認同,真正的注意力是放回自己的身上,關注自己的需求和優勢,在步調方面有自己的洞見。」
層級:看問題很透徹的技術
  • 通則1 上層決定下層:由目標決定方法
  • 通則2 下層無解,向上一層
  • 很多時候不是做不到,而是選擇不做,由此看出,你如何思考「是不是重要(夠迫切)」才是決定行為的重點。
  • 「敢不敢堅持完全是假命題,願不願意裸奔也是,假設裸奔可以救全家就會去做,因為夠重要、夠迫切」
常見勤奮的三種境界:
  1. 低水準勤奮:努力 ★ 快遞小哥VS首富王建林的一天
  2. 中等水準勤奮:方法論「好的方法論不和自己對抗,而是簡單利用人性。
  3. 高水準勤奮:更少目標、戰略勤奮
  • 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最重要的是高效能
  • 思考上層清晰問題樹,利用底層執行力及精力管理
  • ETA思考法:脫困四問「情緒—事件—目標—行動」
在系統中,佈滿控制點:
  • 多層佈點:層層可控,控制點要落在可控區域中。
  • 單層可控:能力>努力>難度>運氣,要把注意力放在內部、穩定的因素上。
  • 放棄控制點的原因:已把握住更好的控制點,舉例:比爾蓋茲拿著IBM的合約放棄哈佛大學學歷例子,勸退想當建築師放棄高考的孩子
  • 接受目標折射,不要求一定要直線 ◎回到前面講的頭部效應、學習的方法論;帶著問題生活,也是一種應對方式。
所謂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複雜性,不在要求一味走直線。在路線問題上,擁抱折射,在最終結果上專注不動,兩點之間,阻力最小的線最快。

CH5 內在修練-躍遷者的心法
連接:現今世界是三維的海洋世界,我們都是活在連接中的人
看世界:開放且專注
  • 要做見得人好的人,學習見得人好的思想
  • 隨喜讚嘆,創造一個開放式的系統
  • 高不高明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眼界
  • 專注和鑽牛角尖的區別是視野,而視野來自開放
如果你沒有看到更大的世界,就會想著「也許會有更好的可能」當你看完了全域,也就更加能夠回來安心做自己。
  • 對水準沒你高的人要寬容,因為你也沒有掌握真理。
  • 留出10%-30%的時間,給自己不懂也不太會接觸的領域
  • 站在更高角度,發現和專注於自己的獨特之處。
  • 專注於自己的人生大問題
看自己:遲鈍而有趣
  • 對不重要的事情,漠不關心
  • 忍住第一反應,等待第二反應
越龐大的系統,回饋的週期越長,越需要更久的耐心和時間。
  • 不追熱點,等要點浮現
  • 尋求整體最優解,站在長周期作判斷
  • 多元,定期做點不靠普、有趣但無用的事情
繁衍時還是會繁殖超過需要的後代數量,通過冗餘對抗環境的不確定性
如果你只過一種生活,怕不確定也怕死甚至覺得可惜,生活中留20%做些不靠普的事,可以避免某個黑天鵝事件。
  • 成功是小機率事件,找到自己的無限遊戲—成長。
蘇東坡精神:榮辱是有限遊戲,才華和品格是無限遊戲。在每一個有限遊戲裡深深入戲,但是依然有跳出無限遊戲的能力。
  • 放下焦慮,不要放下好奇心
  • 生活應該是好玩的。
看人際:簡單善良可激怒
  • 囚徒困境最佳解法(TFT策略Tit For Tat):選擇善良(總是選擇合作),並複製每一次對方的決定
  • 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以和為貴
  • 既往不咎,面向未來
  • 讓人看透,足夠簡單
  • 多溝通,不要複雜、不要讓人猜
高手戰略應用:用性價比篩選我們的關係,只維持高價值的關係。
找高價值、有優勢的關係(頭部效應)
  1. 親人
  2. 價值觀和夢想和你一致的人,幫他們就是幫自己
  3. 能理解你、支持你的情感的人
  4. 有實力、主動幫助過你的人
  5. 和你一起成長的人
找關係可以反覆運算的(知識IPO、系統)
  1. 成長加速度和你一樣,甚至比你快的人
  2. 懂得互惠、互相支持的人
  • 從很功利的角度切入,結果往往會是極致的聰明和善良
  • 利他的基金流傳至今,利他行為同時,身體釋放大量激素,讓我們更加幸福平靜
在你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學習知識;如果知識也不能解決,那就善良些吧。
最後附上與朋友開讀書會時,朋友繪製的心智圖
    2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摘】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投資大師奉行的致富金律:第一章 複製巴菲特的人PART1小樂導言: 本章作者在介紹知名的價值投資者莫赫尼什·帕布萊如何透過借用別人的頂尖構想(如巴菲特、查理·蒙格等人)來獲得成功。
    Thumbnail
    avatar
    小樂的生存之道
    2021-09-26
    【書摘】更富有、更睿智、更快樂:投資大師奉行的致富金律:前言我為富比士、金錢、財星和時代等雜誌,訪問了許多傳奇投資人,也一再遇到一個令我好奇至今的大哉問:是哪些原則、程序、洞察力、習性和個性,讓這一小群人最後擊敗大盤,變得出奇富有?更重要的是,透過研究這些特異的投資人,以及「逆向工程」學習他們的致富之道,你我該如何獲利?這些問題就是這本書的核心。
    Thumbnail
    avatar
    小樂的生存之道
    2021-09-21
    書摘《生存的12條法則》你可以思考這句話:人生沒有什麼問題......或許你想要的東西阻擋你看到別的可能性
    Thumbnail
    avatar
    司馬儀
    2021-08-11
    書摘《精準回饋》:用回饋力創造正向連結、成長心態的職場人生本書作者Chandler及Grealish長期以來協助非營利組織及跨國企業改善「績效管理」的制度,發現績效管理不彰的重點就在於缺乏回饋。HR除了改善績效管理制度面向外,也應該教育主管使用正確的回饋方式,讓績效管理功能得以發揮。
    Thumbnail
    avatar
    鄭智維 Wesley
    2021-08-07
    書摘|安息作為新共同體的可能—《安息有時》第四章讀冊筆記有趣的是,布魯格曼在《安息有時》的中間篇章,談論起排他主義,我原先無法理解,後來才恍然大悟。
    Thumbnail
    avatar
    Hiroshi LIM
    2021-07-26
    書摘《成長駭客》:從網絡產業借鏡,以成長為中心的新世代工作思維自從上次看了商業思維學院產品經理Final Pitch後,覺得同學們的報告也太強,不僅透過市場規模了解潛在商機、蒐集需求設計APP原型,或針對現有APP的用戶使用體驗作改善、各個決策的步驟都輔以用戶心理及數據做佐證,讓我不禁懷疑,產品經理平常的工作內容,是什麼養成他們信手拈來跨學科的思考。
    Thumbnail
    avatar
    鄭智維 Wesley
    2021-07-25
    書摘《教練:價值兆元的管理課》-人性管理中的正面價值管理與領導技巧固然重要,這都是工作技能的一部份。然而真正的教練與頭銜無關。你可以是自己的教練、也可以是同事的教練、朋友的教練。但謹記這些管理叢書的原則是人實踐出來的,而非唯一參照準則。真正重要的是在異化的職場中,不論遭受到多少的批判、掙扎、落在何種困境,你都能在自我對話中保有自己、練習先回到「人性」
    Thumbnail
    avatar
    鄭智維 Wesley
    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