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梵谷:消失在鹽礦,那前往塔拉斯孔的畫家

2021/08/0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梵谷檔案》是以荷蘭梵谷博物館所收藏的梵谷書信為基礎寫成的一系列文章,算不上是有系統的介紹梵谷的生平,更像是黑澤明的電影《夢》中的一段。電影中的主角走入梵谷的畫中場景,在蕭邦《雨滴前奏曲》的背景前,行經《隆瓦橋畔的洗衣婦》和《豐收》的麥田,最後走入繪畫的本身,見證了槍響與麥田群鴉的一刻。發表在這裡的《梵谷檔案》則是以文字和圖像為媒介的一場遊歷。
本文是《梵谷檔案》的第十九篇,您可以在這裡讀到先前的文章。
・・・・・・・・
一八八八年八月十三日,畫家文森・梵谷從阿萊城寫信給弟弟提奧,提到一位不久後即將前往拜訪的米勒中尉:
「我整個夜晚都和中尉在一起。他打算週五啟程,會在克萊蒙過一夜,他會在克萊蒙拍電報給你,告知你他的火車抵達的時間。有可能是在週日早上。」
畫家寫信的這一天是週一。不過,兩天後畫家自己拍了電報給提奧,顯然米勒中尉行程有所變更,將在週五抵達巴黎。中尉給提奧帶去的是這段時間以來畫家的三十六幅畫作。畫家本人對其中一些作品「極不滿意」,但還是選擇請中尉帶去,至少提奧能從這些畫作窺見「鄉下的主題有多麼好」。
這些畫作不乏日後知名的作品,如《阿萊城的朗瓦橋與撐傘的婦人》、《前景有鳶尾花的原野》、《魯林先生》等,從風景寫生、人像到靜物,題材非常多樣,可以想像提奧收到畫作的驚喜。那明亮的色彩和生命力,是畫家幾經波折終於在南方找到夢中天堂的明證。
米勒中尉捎去的三十六幅畫當中,包括一幅畫家的自畫像。這幅畫和畫家其他的眾多自畫像都不一樣,不是對著鏡中人畫成的肖像,而是將自己心頭的形象訴諸畫布。畫家為這幅畫取名為《前往塔拉斯孔的畫家》。
梵谷畫作《前往塔拉斯孔的畫家》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5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芳菲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87會員
284內容數
我是一個識字不多的蕃人。出身東台灣,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定居荷蘭,從事翻譯、寫作、研究、原住民運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