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德國疫苗中心(Impfzentrum)接種疫苗之初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前言/
因為疫情的關係,喜歡的節目暫停錄影也播完預錄的份量,東京奧運也到尾聲,我喜歡的日本男排落敗後我跟著有點失落,沒什麼寫文的動力。幸好沒多久就發現九月有亞錦賽可以看,努力收拾心情之後,回歸寫文。堅持寫文的路上果然有諸多考驗啊。
raw-image

這次要來分享在德國疫苗中心(Impfzentrum)打疫苗的經驗。

說到打疫苗,不瞞各位,有陣子我看台灣吵著要疫苗的亂象,常常有相對剝奪感。我知道不是每個台灣人都在疫情一進入本土感染階段,就叫嚷著政府應該要提供足夠的疫苗,但當時整體的社會氛圍確實相當濃烈地不解政府沒能如預期再次超前部署,然後美國、日本可能基於台灣政治局勢不妙而決定陸續捐贈疫苗,我以為這樣可以暫時杜絕那些唯恐天下不亂之人的口,可是,有也不行,不夠才是問題。然而,大部分國家都疫苗不足,德國自己有藥廠在生產疫苗,但當時我們也一度疫苗不足。

我沒有想評論政治,只是想以一個居留在歐洲的台灣人身份,描述一下這段時間的感受。去年第一波封城的日期我記得很清楚,並不是有意識地記憶,只是很自然地因為印象很深刻而記住了。聽到封城政策的那天是週五,我結束在日內瓦的課,準備搭火車回我住的小鎮,那時大概六點吧,天已經微暗了,往常車馬喧鬧的日內瓦火車站,竟然有些冷清,心裡正納悶,直到在月台等車的時候滑手機發現瑞士宣布下週一(3/16)開始lockdown才理解了是什麼狀況。

一月底從台灣飛回瑞士,基於對強大鄰國過去的認識,警戒心是有的,在飛機、火車、公車上都自主戴了口罩,不過那時歐洲還沒什麼反應,所以交通工具上很容易被盯著看,或者被空出附近的座位,加上教課也不可能戴著口罩,所以漸漸地我也沒那麼積極戴口罩,但心裡隱隱憂慮。慢慢地,疫情在歐洲擴大,這期間課也沒停,眼看每天確診的人數逐步攀升,一天上千人(瑞士的人口只有八百多萬,是台灣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人口數來計算確診密度的話是極高的!),但我還是得出門,要搭大眾交通工具,接觸很多人,雖然大家戴口罩的比例上升了,但戴的方式不正確的人很多,並且中小學的學童也沒被要求戴口罩。

一想到要是不小心確診,幸運的話輕症就在家依賴免疫系統,但若身體不可靠,天價的醫藥費不曉得負不負擔得了,我這個也沒賺多少瑞士法郎的居留者,在沒有家人和全民健保後援的情況下,要自己扛確診之後的風險與成本,生命與經濟的威脅近在眼前,每天出門都戰戰兢兢的。所以看到封城政策的當下,很弔詭地,是先感到如釋重負。當然,那時候也沒料到這一封就是三個月,短暫地開放了暑假讓大家喘口氣後,九月後又開始第二波,來德國後更是一路封到今年六月。前後算算,疫情爆發的生活已經過了一年多,疫苗也是慢慢等(瑞士開放得比德國快),德國是到6/7才開放給所有人登記,登記完再慢慢等通知。

或許是我還看不懂德文報導,所以沒接收到德國人的怒氣。但也明白,沒有哪個政府能預料到疫情變化得這麼快,在疫情一惡化的時刻,就要有足夠的疫苗,在我看來是非常不懂事又自私的心態。「啊⋯⋯不少台灣人真的活在平行世界呢⋯⋯」不得不說,我那時常有這樣的想法。初期是羨慕,台灣是防疫優等生,在台灣的朋友們可以上餐廳、看電影、去演唱會、唱KTV、逛百貨公司,如常的生活,我們是整天窩在家裡,夜裡九點敲鍋打盆地發出聲響來相互鼓勵;後來變成諷刺,看來是不知道台灣以外的地方過去這段時間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才敢這麼理直氣壯地要什麼有什麼。

我當然也很希望台灣的疫情穩定,疫苗也充足,讓台灣的家人和朋友都能免於染疫的恐懼,但台灣也是世界各國的一員,很希望大家有這樣的觀點,不要自外於體系,翹腳看人家庭院著火,等到自己家也遭殃時卻氣急敗壞別人都不來幫忙。


回到正文,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國外接種疫苗,德國6/7開放疫苗讓一般民眾申請,於是我在所屬的邦政府架設的疫苗申請網站上填寫資料後送出,進入不知何時能排到的等待期間。我們邦的疫苗中心只有一個,要施打的人數眾多,因此送出資料後有警語說,請不要再次填寫該表單,並請耐心等待通知。然後,就是民間發揮力量的時刻了呵。

有人架了個網頁跟相應的APP,可以即時顯示哪個邦政府的疫苗中心還有疫苗可以預約,知道的時候已經有10個邦,後來增加到13個邦。德國可以跨邦打疫苗,所以我從朋友那聽說有不少柏林人特地跑到布蘭登堡邦去打疫苗。

raw-image

除了邦政府的疫苗中心,也可以透過家庭醫生和診所預約疫苗施打。家庭醫生這管道囿於我剛來,還沒有找好,只能跳過,所以在等待疫苗中心通知的期間,我試過診所這個途徑。

那時我透過兩個網站查詢,一個是doctolib,另一個是jameda,每天起床就先刷這兩個網站加上述的APP,看住處附近的診所有沒有新增接種疫苗的時段、接不接受新病患預約等等,那時我甚至得看法蘭克福的診所,因為我住的小鎮真的資源不多:疫苗中心只有一間,少數施打疫苗的診所都被約滿,只能找火車四十分鐘遠的法蘭克福,大城市可能預約成功的機率會高一點。住在杜塞道夫的朋友甚至自己寫了個簡單的code,來過濾附近的診所開出的時段,成功預約到疫苗!

六月底時,終於預約到法蘭克福一間診所的AZ疫苗,雖然兩劑中間相隔兩個月!但先預約再說,沒想到隔幾天就收到疫苗中心寄來的通知信,然後先生工作單位也開放給配偶預約接種疫苗。疫苗彷彿說好了一起來似的,但身體只有一個,最後決定去疫苗中心,故取消了診所的預約。


• 疫苗施打情況:7/24(六)完成第一劑
• 攜帶文件:疫苗中心寄發的紙本確認信、居留證、疫苗接種的小黃本、健保卡(但其實沒人看)
raw-image

因為先生前一天才接種第二劑,所以當天自己搭公車前往,疫苗中心在有點偏僻的地區,途中經過一小片工廠群,是我從沒有到過的區域。下公車後陸陸續續看到大家騎車或乘車往疫苗中心走,這是座有點像學校的建物。

有個搭建起來的棚子走廊引導大家走到正確的入口,門口有保全要求大家出示疫苗中心寄來的確認信,進門後有個服務桌,繼續往裡走,就看到排隊人龍,左邊的立牌說明疫苗中心的空間規劃:1.報到;2.等待區;3a.團體諮詢;3b.個人諮詢;4.施打疫苗;5.觀察室。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德國非常在乎個人資料授權與使用,所以報到完要在這個等待室簽署文件同意疫苗中心留存個人資料。照片上可以看到隔間層板上貼著3b.的海報,看來是把個人諮詢換到這個等待室來了,等待室中央的空地上間隔一定距離擺放了若干椅子,等著與小包廂(?)內的醫生談話,當天有四個醫生提供諮詢。

等待室裡也有負責引導民眾的保全,外表看起來是中東人的大叔,稍微會說一點英文,知道我說英文,所以要我坐在牆邊的椅子稍等,等人潮沒那麼多時,他才帶著我去找願意用英文說明的醫生。

老實說,我原先有點擔心自己藥物過敏的體質,沒想到疫苗中心能讓我用英文直接問醫生,真的安心不少,本來很埋怨我們邦政府的,忍不住加了一些分數回來。諮詢的醫生是上圖第一個隔間的那位,蠻年輕的,大概40歲上下,他其實有點猶豫,感覺不太有自信能用英文諮詢,但還是同意保全把我帶過去。

我一坐下,他先是問我有沒有問題,於是我說了我的擔憂,他起先沒聽懂,直到我舉例我過敏的藥名,他才理解並很肯定地說,那個沒關係、可以打疫苗,雖然我有點狐疑,但轉念想大不了我就在觀察室待個三十分鐘。他接著說明打疫苗可能會出現的症狀,然後叮囑我四小時後會開始出現症狀,如果還沒買菜,打完要立、刻、去買,不要等傍晚才去。然後說不要喝酒、不要運動,確認我沒懷孕、沒服藥等等,就在文件上簽名了。最後還說不好意思我的英文不太好,我趕緊說不不不,很感謝你的說明。

raw-image

文件上紀錄了基本資訊,像是名字、生日、接種日期、疫苗,然後諮詢的醫生必須填上自己的名字並簽名(左側欄位),施打疫苗的醫生也是(右側欄位),這份文件在最後要離開疫苗中心時,會由保全掃描列印影本留存後,將正本交回給接種疫苗者帶回。

raw-image

疫苗接種很快,幾秒鐘的事,女醫生俐落地咻一下就好了,然後帥氣地交還文件給我,我在觀察室裡待了個平靜無波瀾的15分鐘,看天氣好像要下雨了,決定搭車回家。

• 疫苗接種反應: 我只想成為被疫苗認證的老人,希望不要太不舒服。 打完疫苗只是覺得手臂麻麻熱熱的,偶爾有點尖銳的刺感。四小時後,我只希望我的左手臂能像骨折那樣,用三角巾懸吊起來,那個角度正好是不會感受到痛感的角度與姿勢。因為看了很多人的心得,知道要灌水,所以當天並沒有發燒,只是一直很想吃東西,我也確實不斷吃東西哈。隔天醒來,有點疲累,稍微低燒,就吞了一顆止痛藥休息,再醒來就好多了,除了手臂留有餘痛之外,只有胃口大好這樣。看樣子很有潛力成為疫苗認證的老人,希望免疫系統在第二劑也不要太活躍,平常一點就好,感恩。

最後說一下整個過程的感想,我有點驚訝於疫苗中心的規劃很有條理,指示很清楚,也有人引導,一關一關進行得很順利,文件上有醫生署名讓人很放心哈哈,什麼都留有文件這點也很德國,總之,以一個居留在德國的外國人來說,有被照顧到的感覺,感謝德國政府(包含邦政府),也感謝那些提供服務的人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Wen / 阿兔的沙龍
92會員
37內容數
在瑞士法語區住了四年之後,搬到大鄰國之一:德國,快一年的時間,不同語區會交織出什麼樣的火花呢,我也很期待。在德國,目前我依然是以外來者觀點在探索和觀察這個有白紙黑字才安心的社會,因此這個專題會透過日夜在他方的我,呈現我在異國生活的片段,可能細瑣可能平淡或許偶爾燦爛的時刻。
2021/10/30
我在秋天的尾巴,思考近日的德語學習有些小小的收穫,不愧是秋藏的季節,收集點東西正當時!
Thumbnail
2021/10/30
我在秋天的尾巴,思考近日的德語學習有些小小的收穫,不愧是秋藏的季節,收集點東西正當時!
Thumbnail
2021/10/03
又是跌宕起伏的一週,有開心的台灣甜點推廣時刻,也有驚險的醫院迷蹤記。
Thumbnail
2021/10/03
又是跌宕起伏的一週,有開心的台灣甜點推廣時刻,也有驚險的醫院迷蹤記。
Thumbnail
2021/09/26
第四篇週記,經過上週的震盪,這週迎來了什麼樣的變化?放學跟摩洛哥同學聊天,為什麼他說了「世界上沒有其他語言這樣的!」?
Thumbnail
2021/09/26
第四篇週記,經過上週的震盪,這週迎來了什麼樣的變化?放學跟摩洛哥同學聊天,為什麼他說了「世界上沒有其他語言這樣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Thumbnail
從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兩年間,生活在疫情下的歐洲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Thumbnail
肺炎已經持續兩年,前陣子剛打完第三劑的BNT(小情報:德國當地規定30歲以下只能施打BNT)。走出疫苗中心,瞬間有種疫情如此漫長,就像部看不見結局的電影似的。 一開始疫情下的柏林,沒有了平時的色彩和活力,沒有每夜燈紅酒綠的趴踢,只剩下空蕩蕩街道,還有找這種理由踏出家門的人們。
Thumbnail
肺炎已經持續兩年,前陣子剛打完第三劑的BNT(小情報:德國當地規定30歲以下只能施打BNT)。走出疫苗中心,瞬間有種疫情如此漫長,就像部看不見結局的電影似的。 一開始疫情下的柏林,沒有了平時的色彩和活力,沒有每夜燈紅酒綠的趴踢,只剩下空蕩蕩街道,還有找這種理由踏出家門的人們。
Thumbnail
看著自己心中從慷慨赴義的堅定心情,轉換到擔心、害怕的緊張情緒,最後卻又有點自大的期待,再來經驗著副作用的不舒服,心中覺得有趣,這就是我,這就是當我面對疫苗這件事的心路歷程,我接納、我欣賞,因為我與自己在一起
Thumbnail
看著自己心中從慷慨赴義的堅定心情,轉換到擔心、害怕的緊張情緒,最後卻又有點自大的期待,再來經驗著副作用的不舒服,心中覺得有趣,這就是我,這就是當我面對疫苗這件事的心路歷程,我接納、我欣賞,因為我與自己在一起
Thumbnail
這算是個紀錄! 在疫情延燒下辦了奧運的日本 從奧運那幾週開始每天的感染人數都是以千在飆升的 很多人都怪罪在政府硬是要辦奧運所以疫情才會這麼一發不可收拾 但我認為真的不應該這樣怪罪 雖然我也覺得日本在防疫上非常的佛系啦… 奧運選手有比賽壓力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把自己關住 日本的民眾們也是有乖乖防疫的人
Thumbnail
這算是個紀錄! 在疫情延燒下辦了奧運的日本 從奧運那幾週開始每天的感染人數都是以千在飆升的 很多人都怪罪在政府硬是要辦奧運所以疫情才會這麼一發不可收拾 但我認為真的不應該這樣怪罪 雖然我也覺得日本在防疫上非常的佛系啦… 奧運選手有比賽壓力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把自己關住 日本的民眾們也是有乖乖防疫的人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在國外接種疫苗。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帶著文件前往疫苗中心,體驗一回人家規劃大規模接種疫苗的流程規劃,以及相關的人力配置與文件設計。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在國外接種疫苗。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帶著文件前往疫苗中心,體驗一回人家規劃大規模接種疫苗的流程規劃,以及相關的人力配置與文件設計。
Thumbnail
時光飛逝,一年一度適合回台灣的長假終於到來!不過,我發揮了我災星的本事,讓這趟旅程充滿變數…
Thumbnail
時光飛逝,一年一度適合回台灣的長假終於到來!不過,我發揮了我災星的本事,讓這趟旅程充滿變數…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5月15日,我施打了第一劑新冠疫苗─莫德納。 我算是疫苗懷疑論者,從最初抱著能不打就不打或是能拖多久就多久的心態,而到今日...
Thumbnail
5月15日,我施打了第一劑新冠疫苗─莫德納。 我算是疫苗懷疑論者,從最初抱著能不打就不打或是能拖多久就多久的心態,而到今日...
Thumbnail
(T in Germany) 身在熱衷於安排一切的德國,2020一月中,我已將行程表一路排到了八月,並且把所有機票都買好了,(關於排計畫這件事,有同事一路已經排到了聖誕節的假期,我只能佩服),並期待著這一年的收穫。 受到COVID-19的影響,這一整年公差或私人的旅行機會一項一項地取消,包含原本預計
Thumbnail
(T in Germany) 身在熱衷於安排一切的德國,2020一月中,我已將行程表一路排到了八月,並且把所有機票都買好了,(關於排計畫這件事,有同事一路已經排到了聖誕節的假期,我只能佩服),並期待著這一年的收穫。 受到COVID-19的影響,這一整年公差或私人的旅行機會一項一項地取消,包含原本預計
Thumbnail
搬到瑞士的頭一年,還沒好好適應這個地方就因疫情被迫關在家。不得不說,在歐洲確診數字爆炸的初期,在這頭看著台灣的嚴格防疫政策,心情起伏真的很大。
Thumbnail
搬到瑞士的頭一年,還沒好好適應這個地方就因疫情被迫關在家。不得不說,在歐洲確診數字爆炸的初期,在這頭看著台灣的嚴格防疫政策,心情起伏真的很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