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1

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處於以科學實證主義樹立普世信念正統的當代,我每讀到古典論述裡的「心」,就會有一小陣失措,不知到底該讓概念建立於前科學時代對於人體內部機能結構未明的客觀認識條件下所產生的錯誤,或是乾脆把現代醫學常識直接套用在這古老的二元概念上,定一新義、取一新解。

總之,現代科學對於人類腦機能的認識,足以讓「心與智」、「理性與感性」、「靈與肉」、「精神與物質」這類二元對立為探索範疇的古老命題全數淪為偽命題,但「心」這個概念是不是真的應該服從它錯誤的古典出身,被當作前科學時期人類認識過程中的遺跡,隨著新知的建立而消失呢?

在未有定論之前,我們思及華文語𢑥中的「心意」,會覺得這個詞指涉的是什麼?是一件事,或是兩件事?很有趣的是⋯⋯在讀這篇理論之前,依常識取義,我覺得這個詞裡用的兩個字複合起來指涉的是「感性動機」,是一件事,而在我的審美短論裡,「心」依認識理論直接等於主體於每一當下直覺感官經驗的總和,直接等於那個內容龐雜的經驗資料庫。而在本論中,很明顯地,「心」與「意」則依明確定義被區分,依於各別殊相,分別指涉不同的智性運用的範疇。









avatar-img
胡兒的沙龍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胡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復次應觀五識所依,如往餘方者所乘」
而這些例子跟我方才讀到的例子有什麼不同呢?
若於認識階段任由主觀涉入,很妙的是⋯⋯有些明擺著的客觀特質你就是會無視無感
「復次應觀五識所依,如往餘方者所乘」
而這些例子跟我方才讀到的例子有什麼不同呢?
若於認識階段任由主觀涉入,很妙的是⋯⋯有些明擺著的客觀特質你就是會無視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