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瑜伽師地論詮述

37免費公開

前言

這份文本始於2015年間的一念,綿延至今,每晚一至兩小時,所得一千、八百、五百、三百字不等,累至近七十萬字。其間又經硬碟毀損,原稿遺失的震駭,雖說野人閒餘旁鶩,不敢自珍,卻也生出十分僥倖的心理。旁鶩之外又復生事,就像單獨旅行的人見了精彩瑰麗的風景時,忍不住向誰指出「你看!」。我想,這就是最單純的分享動機了。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胡兒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無記心」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未涉及主觀判斷的狀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什麼是造成事物或狀態的死亡?因為壽量用盡而導致,這又區分為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是什麼促成人們產生擺脫欲望的意願?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審慮所緣」這個智性狀態所能夠知見、審慮的因緣,除了依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之外,還包括其他三種依非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經由理性詮釋所得之真之所以可能使人離他們所僅能掌握的片面真實更加遙遠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顛倒 云何審慮所緣-我們是怎麼樣思及、詮解導致某一結果的種種因果、因緣途徑?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有相分別」-先所受義諸根成就,善名言者所起分別。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這些意識活動所能作的「業」,於最基本、最初,能令人「了別自境所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意識」作為動詞,我們對這種活動的知覺若是再仔細一點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這樣來說,這些應該就不是「作用」,而是「副作用」。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心-阿賴耶識(第八識) 謂一切種子所隨依止性,所隨(依附依止)性,體能執受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意-末那識(第七識)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識-意識(第六識) 「識」謂現前了別所緣境界,彼所依者,等無間依。謂意種子依,謂如前說一切種子阿賴耶識彼所緣者,謂一切法如其所應。若不共者所緣,即受想行蘊無為,無見無對色,六內處及一切種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於此,欲望-行動-結果一致無偏差,是謂「等流」,是以欲望流出及其反饋是否相應為區分前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所謂「意自性」中所包涵的兩種意識特質或狀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胡兒
身處於以科學實證主義樹立普世信念正統的當代,我每讀到古典論述裡的「心」,就會有一小陣失措。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