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瑜伽師地論詮述

37公開內容

前言

這份文本始於2015年間的一念,綿延至今,每晚一至兩小時,所得一千、八百、五百、三百字不等,累至近七十萬字。其間又經硬碟毀損,原稿遺失的震駭,雖說野人閒餘旁鶩,不敢自珍,卻也生出十分僥倖的心理。旁鶩之外又復生事,就像單獨旅行的人見了精彩瑰麗的風景時,忍不住向誰指出「你看!」。我想,這就是最單純的分享動機了。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Thumbnail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Thumbnail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Thumbnail
「無記心」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未涉及主觀判斷的狀態
Thumbnail
什麼是造成事物或狀態的死亡?因為壽量用盡而導致,這又區分為三:
Thumbnail
「審慮所緣」這個智性狀態所能夠知見、審慮的因緣,除了依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之外,還包括其他三種依非理性為原則運作的因緣。
Thumbnail
經由理性詮釋所得之真之所以可能使人離他們所僅能掌握的片面真實更加遙遠
Thumbnail
顛倒 云何審慮所緣-我們是怎麼樣思及、詮解導致某一結果的種種因果、因緣途徑?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