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歷程圖:回首你的過去,才知道未來要往哪裡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過去的各種經驗是讓你之所以成為現在樣子的養分

今天想要介紹一個工具:生命歷程圖(也叫生命曲線圖),它可以幫助你回首過去的生命經驗裡,曾經發生什麼重大的正面和負面事件,帶給你怎樣的影響,從這些經驗裡找到共同點,樹立你的人生價值觀。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提到的「生命歷程探索」(“Lifeline Discovery”),我認為是類似的概念,就是透過寫下生命中的重要事件,並加以分析和歸納,找出那些潛意識裡影響你的動力來源。

我自己是用skills converged 這個網站裡的練習,去畫出我過去的生命歷程圖。我會建議大家用手寫的方式,會更有感覺。


請找一個你不受干擾的時間和空間,好好的坐下來,拿出紙和筆,細細回想過去生命中的細節,會讓你對自己有不同的發現。


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進行:

1. 畫出你的生命歷程線



raw-image

先畫好一條時間軸,上半部是正向事件,下半部是負向事件。
列出從你有記憶以來,你人生中重大事件(無論好壞),依時間先排序
依照事件所給你的感受點在時間軸上,越滿意的點在越高的地方,越是失意的點在時間軸下方越低的地方,請盡可能忠於自己的感受。


2. 描述你的人生事件

請簡述當時的情境、你的感受,和事件的結果(請用一兩個動詞描述事件)

試著去想想,這些過去生命中的重大事件,為什麼讓你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開心或難過?


raw-image

舉例來說:我大學英語系畢業之後,雖然喜歡英文但不想當老師,但在自己經過諮商還有選修相關的課程之後,決定去報考諮商研究所。



3. 找出你認同的價值觀

檢視在上一個步驟自己對事件寫下的描述,從高點事件中,圈出類似的關鍵字,試著找出事件的共同點。

把幾個你覺得特別有感覺的高點和低點圈起來,找出這些高點和低點之間有什麼共同點?

raw-image


舉例來說:我的高點都發生在我自發性地想要某些東西,然後努力的去得到它;低點則是發生在覺得自己的價值或好沒有被別人看見。



從高點經驗裡,你可以思考:
如何在未來製造更多的高點,以及如何避免低點再次發生?

透過分析你的過去經驗,去找到未來行走的方向。

歸類也找到共同點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一些重複的行為模式,以找到對你而言重要的價值觀。

除了找到你的生活動機、做什麼事開心;也瞭解自己害怕什麼情境,並且學著去面對它。


生命歷程圖是一個讓你誠實面對自己人生,也找到重要人生價值觀的好工具。

找個時間坐下來,畫一張屬於你自己的歷程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Podcaster|中英翻譯,在不同的生涯探索過程中,發現分享的正向力量是很大的,透過生活中的經驗還有身邊的人教會我的事,寫成我的心的,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追蹤我的粉專 FBIG

🎧 收聽我的節目:不務正業邱總監Podcast

📪歡迎聯繫合作,請合作邀約來信:beceo.erica@gmail.com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在左下方幫我拍手鼓掌,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也歡迎你到我的IG、臉書逛逛,或收聽我的 podc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2023/03/20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Thumbnail
2023/03/20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Thumbnail
2023/03/19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2023/03/19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2022/10/18
#那個焦慮的人就是我 #斜槓也是多重潛能的一種模式 你曾被說是「三分鐘熱度」或「沒定性」的人嗎?或是長久以來對自己無法專心在一項專業上感到困擾? 如果是如此,或許你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 在做諮商工作時,我也發現許多人對於自己換
Thumbnail
2022/10/18
#那個焦慮的人就是我 #斜槓也是多重潛能的一種模式 你曾被說是「三分鐘熱度」或「沒定性」的人嗎?或是長久以來對自己無法專心在一項專業上感到困擾? 如果是如此,或許你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 在做諮商工作時,我也發現許多人對於自己換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