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多重潛能者」的焦慮與釋懷

一位「多重潛能者」的焦慮與釋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那個焦慮的人就是我

#斜槓也是多重潛能的一種模式

你曾被說是「三分鐘熱度」或「沒定性」的人嗎?或是長久以來對自己無法專心在一項專業上感到困擾?

如果是如此,或許你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

在做諮商工作時,我也發現許多人對於自己換領域或找不到自己長久的工作,感到很沮喪或覺得自己有問題。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也曾經或是正在困惑中的你,看到這樣多元潛能的自己,也是「正常」的。

身為多重潛能者是一件美好的事,有機會可以擁抱自己的眾多熱情,不需要逼迫自己一定只能選擇一個。

而當我做了選擇之後,也不代表再沒回頭路。

詳細全文,請看換日線:

https://crossing.cw.com.tw/amp/article/16800


----------------------------------------------------------------------------------

我是不務正業邱總監Erica,也是一位諮商心理師。

如果你對於心理諮商有興趣,歡迎透過我的社群平台交流或討論(臉書、IG、Podcast都有)。

如果你想預約實體的個別諮商或線上諮詢,歡迎點選這裡連結預約或問問題:

我們下次見~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 #本篇沒有要指責孩子或父母純粹只是描述我看到的現象 ⁡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想要一個東西但又不想要的矛盾心情。 ⁡ 我有,也有聽過許多。 ⁡ 很想吃鹹酥雞但又不想這樣長肥肉 很想追尋自己的理想但又擔心父母的期望 很想當自由工作者但又擔心收入不穩定 很想進大公司但又不喜歡公司很多制式規定 ⁡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 #本篇沒有要指責孩子或父母純粹只是描述我看到的現象 ⁡ 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想要一個東西但又不想要的矛盾心情。 ⁡ 我有,也有聽過許多。 ⁡ 很想吃鹹酥雞但又不想這樣長肥肉 很想追尋自己的理想但又擔心父母的期望 很想當自由工作者但又擔心收入不穩定 很想進大公司但又不喜歡公司很多制式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