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有些堅持跟習慣,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的?好像沒有那麼重要。開始了,也持續了,也許就會一直影響下去吧。
我有點忘記,從 K 出生後,到底是為了睡眠儀式,還是想要孩子多接觸書本而開始的睡前故事時間。總之,洗澡 => 喝奶/ 喝水 => 故事 => 睡覺,這個流程,大概是 K 有多大,就維持了多久。
剛出生那時候,總是手忙腳亂地在照顧孩子,手機常常不在身邊,所以不太確定是何時開始給她看書。不過很確定的是,有一段五個月大左右的影片,是爸爸唸書給她聽,相對明確地拍到她的眼神在追書中的畫面,唸的書是
轉啊轉:小圈圈一起玩 的日文原版(しましまぐるぐる かしわらあきお)。她去幼幼班之後,學校有幼福出版的
圓滾滾:小橘子一起玩,她也是經常會拿來看。
那時期的愛書還有
喀噹 喀噹-火車來了 (がたん ごとん がたん ごとん 安西水丸)、
じゃあじゃあびりびり 跟其他文字短、重複性高、畫面簡單的寶寶繪本。日文書多,只是因為那時中文的寶寶書資訊我不太會找,日文網頁資訊相對豐富以及我一度不想工作,幻想當日文繪本故事老師的想法有關。
零歲寶寶時期的書,其實要經常重複念,不見得要很多本。根據 じゃあじゃあびりびり的出版社:偕成社分析,這本書能從 1983 年一直賣到現在都是寶寶們的愛書,有 6 個原因(先說了,有些誇張說明是我個人解讀 * w * ,日文影片在下方附上):
- 運用寶寶喜愛的擬聲詞
- 將文字視為畫面內容的刻意安排。例:小狗 汪汪 汪汪 ,向左上斜線延伸的視覺,就像是從小狗嘴巴出來的樣子。
- 厚板書本,圓角裁切。不怕寶寶丟、甩、舔咬等原始手法對待。
- 大小跟寶寶的肩寬相近。簡單來說就是寶寶好上手的意思。
- 寶寶容易辨別的色彩跟形狀對比。其實寶寶的視力在初期還是略為模糊的,色塊跟形狀對比鮮明,會比畫面細緻的圖像更容易辨識。
- 故事沒有連續性,怎麼翻都好看。這個倒是真的,寶寶有時也會試著想翻書,但是小手指還在發展中,常常不照順序翻的。這種亂翻沒關係,不因故事邏輯設限的書,也是蠻好的。
上述這些,既然是寶寶喜愛的原因,照這概念挑書,通常能找到幾本吸引寶寶的書。
還有一些會動的系列,寶寶也會蠻愛的。像
Jo Lodge 的推拉書,台灣上人出版社有出中文版。這種厚紙板的相對耐玩,大人也不會念太累。不過我個人私心更愛Jo 的另一個立體推拉系列:Pounce! Little Kitten (跳!小貓)
這系列還有小貓頭鷹、小牛、小雞之類的,每頁都有小機關,很有趣,孩子也都很想自己動手拉。(噗噗,總之損傷難免,買之前要有覺悟!笑)
至於翻翻書,我覺得
Ingela P Arrhenius 的不織布系列蠻耐翻的。其他各式各樣的翻翻書,有緣看順眼+價錢可接受的話,都可以自行挑選。布書,當然也是選項,但是在我們家,感覺比較像玩具,沒那麼像找大人陪念的讀物。
另外,小學館有出一個
手掌大小心機繪本系列:
てのひらしかけえほん (名稱是我亂翻的喔,不要用這個 google 嘿)書名都是:
とびだす! うごく! ◯◯◯ ( 彈出!會動!◯◯◯ )
◯◯◯ 可以是,昆蟲、海洋生物、食物、植物等,目前有17個主題了。(2021.8月中)這個大小非常適合塞包包裡帶出門,有時候在外頭,寶寶無法坐定、需要轉換心情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擋一下。(當然貼紙之類的,搞不好更能轉換寶寶注意力)拿來當共讀的入門書也很能吸引寶寶目光。
會日文的朋友,可以參考
EhonNavi 網頁,有依歲數蠻多人會評價書本內容。要買的話,可以日本亞馬遜上買了直送台灣(很快,但運費要考量一下),或是台北淳久堂跟紀伊國屋都可以問問。紀伊國屋,我在台灣沒買過書,但是淳久堂可以電話訂書寄超商取貨,我個人因為不住台北,非常喜愛這項服務。而買書匯率每個月不太一樣,先上網或電話詢問,保彼此交易愉快。
個人覺得,嬰兒時期的人聲朗讀機大原則就幾個,不求多,重複念,接受寶寶可能不想聽的狀態,在每天的固定流程持續,自己習慣了,久了(可能是年單位、也可能月單位)孩子也會習慣的。
至於選到哪些書,我現在倒是蠻隨緣的了。在有心的那個當下,自然會遇到寶寶當時有緣的內容。經典都能看過的話,當然很好,但是刻意收集書單或排行榜就沒那麼必須。好些作者都是著作非常豐富,但要放家裡的話,我大概也是挑幾本讓寶寶玩耍而已。不管是買書還是共讀的時光,依照自己當下的能力所及,照顧自己也照顧寶寶,一本也好,重複也沒關係,點點的持續,讓寶寶感受彼此的愛,享受彼此的相處,我覺得也很重要。
有感覺到 K 在看書的眼神嗎?
爸爸浮誇也是蠻重要的 * w *
最後提醒一下,寶寶蹂躪自家購入的書當然就算了,看是要用隱形膠帶修補還是重買,或是好好教訓寶寶(大誤)。如果是去圖書館借的話,請務必愛惜保護。我真的很少看過圖書館的寶寶書,有完整的。雖然經典書目都會有好幾本藏書,但是沒有一本完好,也是......咳!你知道的。有機會的話,在圖書館找本「張開大嘴呱呱呱」,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