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金挹注方式的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關於怎麼樣讓自己持有的證券資產市值蒸蒸日上,是從事投資理財的每個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


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由於主動投資涉及對整體環境、投資標的、買賣時機等各方面的客觀分析與主觀推論,因此不在下面內容中多加討論。主動投資常常伴隨的加減碼策略相當多元,例如經典的金字塔加碼策略,甚至也可以採用單注的形式,皆高度仰賴個人投資經驗、知識、操作技巧,以及時運

以下我們只考慮本金如何按期分配,對於投資標的不做任何行情預期



三種常見的本金挹注方式


開始之前,我們先對投資標的之行為模式來做點描述。一般而言,證券價格的變動由不同長短週期的循環所貢獻,加上不同時間點都可能存在的雜訊或隨機跳動;一個將上述各因子貢獻疊加之後的模擬資產價格走勢應該能以假亂真。

為了凸顯出長短期趨勢,以下我建立一個「主人與狗」模式的模擬資產價格走勢。長期趨勢由於時間跨度長,擷取短期間來看會像是直線上升或下降;短期走勢由於能被完整觀察,因此看起來像是正弦波週期走勢。整體看來,持續上升或下降的趨勢反映實體經濟(或是標的基本面),而週期性的擺盪則是證券市場表現(多半與投資人心理有關)。

採用的加碼方式,包含定期定份定期定額,以及定期定值。定期定份在每期會買入相同份額或股數的標的,買入金額則與市價成正比;定期定額則是每期花費相同的金額購買標的,當市價愈高則購買份額愈少;至於定期定值則是預先假定持有該標的每期資產市值的增長,在標的跌價的情形因為資產市值縮水,而必須增加投入金額購買以維持資產市值的增長,而在標的價格高漲時則會因為資產市值增長較快,而減少投入購買的金額甚至會賣掉一部分套現。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這些方法,你的直覺認為哪個方法較佳?


從以下結果觀之,定期定值容易得到最極端的投資報酬率(獲利/投入本金),但容易在行情看好時投入太少本金,而行情轉壞時反而投入太多,因此其相對於可動用資金的報酬率是三者最差。定期定份則是有相反的表現。

另外,定期定份與定期定值投入的現金流並不固定,這會增加實行的困難度。尤其是定期定值體現的是「跌愈多、買愈兇」,跌勢下接近常見的攤平行為;至於定期定份則是行情愈火熱買愈兇,類似常見的追漲表現,因此是持有平均成本最高的方式,當行情反轉時容易被套牢。

因此,以實行風險作為考量的話,定期定額是最好的方法。儘管不一定是績效最優,但是固定現金流的投資較容易規劃「分散投資」策略。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如果實際標的會讓你較有感覺的話,推薦這篇文章作為參考。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我對於行情稍微有自己的看法,我是否可以打造出改良式的定期定額策略?例如在價格偏高時保留本金,價格偏低時加倍買入以彌補先前未投入的部分?

理想狀態而言的確是好方法,然而當價格不如預期,一路飆升或是一路破底時,你有沒有應對策略和足夠的現金在手?這樣的不如預期一旦形成,便會打壞你的如意算盤。如果你完全不認為有這個可能,那根本不需要這篇文章所提及的策略,你只需要一次到位的建倉與砍倉,主動地進行買低賣高

如果是透過標的價格以外的資訊做權重調整,例如當前的景氣位置,在景氣復甦確立時多買,景氣步入衰退時少買,聽起來很合理,但實行難度甚高。如前文所言,景氣都是事後確認的,在被確認的數個月與一兩年前的當下,你面對的是諸多循環類型起伏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以及這些循環自身的短期震盪與產生的雜訊。如果容易當下判斷景氣位置(例如透過景氣領先指標,美國甚至有當週領先指標可供參考,這是最容易被聯想到的),那麼市場上專業投資人的觀點就不會如此分歧了。因此,有此能力的人,建議更主動積極地操作;無此能力的人,面對不如預期時仍可能缺乏應對的手段。



用相同策略的反向手法賣出?


以上只討論到如何分批買進證券標的,那麼要怎麼賣呢?

一個是依據生活上遭逢事件作應對,例如生活上有長期墊高開支的事件存在像是長照開銷、照顧新生兒等,則可以分批賣出。但若是意外大筆資金的需求,大概也只能一刀下去,將部分或全部部位賣出了。注意這種一次賣出切忌非理性下為之,儘管最容易造就非理性拋售的原因是價格崩盤而不是生活上的意外事件。

如果是因為市場上出現了一個值得投資的新標的(例如新發行以國外股市大盤為標的之ETF),對於既有舊標的部位應如何處理?


有幾個方式可以考慮,例如:

  1. 舊標的定期定額賣出後,定期定額買進新標的。但老實說我不知道這麼做的理由和動機為何?如果新標的不遜於舊標的,為何不一次到位?如果不是如此,為何我需要持有新標的?通常會選擇這樣做法的人,可能只是想保留帳戶上漂亮的「未實現獲利」,而不想將其實現後,買新標的後的不久卻看到「未實現虧損」。在執行不預判未來行情的投資策略下,不應該擅自認為賣出舊標的是在放棄獲利(未實現獲利容易讓人起貪念而不自覺地這樣盼望),因為也是有可能不久之後新標的漲同時舊標的跌。
  2. 舊標的賣一部分後立刻全用於買進新標的,然後接下來每期挹注本金依特定比例分別買這兩檔。如果你的資產龐大(例如超過一千萬),日後可以考慮併用資產再平衡(Rebalancing),本金雖然持續挹注,但兩個標的之持有資產市值維持特定比例以將風險最小化,這是效率前緣的應用。然而,這是將價格波動或其標準差視為風險的作為,與先前文章內容相違。
  3. 保留舊標的,然後接下來每期挹注本金都只買新標的。但這隱約透露了「至此以後新標的比舊標的更值得定期定額投資」這樣的矛盾訊息。
  4. 舊標的一次全賣,然後直接全部買進新標的,之後定期定額也只買新標的。這是很有自信地認為新標的較優(有優勢的年均報酬率,或是相同年均報酬率下承擔較低的風險)的作為。

上面四個選擇並不能說明哪個做法日後可以達到最大的報酬或是風險報酬率,然而以決策和行為一致性而言,第2或第4點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總結


  1. 定期定額策略具有穩定現金流的優勢,即便投資績效不一定最佳,但是實務上最容易被正確執行,也最容易實現投資組合策略(Portfolio Trading),進而分散風險。
  2. 除了投資標的的長期存續與年均報酬率需要被審慎評估(因此台灣50相關ETF才備受各方推薦),定期定額理應是不預測未來行情走勢的策略,然而,任何試圖改良它的手法可能都會違背此初衷。
  3. 如果是為了納入新標的進入定期定額投資組合而進行既有標的減碼甚至出場,建議一次到位,這是最合乎不預測未來行情走勢這邏輯的作為。



文章縮圖來源:咖啡柚子

本文最新版本:2021.8.25

本文初版發布:2021.8.2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咖啡柚子的沙龍
16會員
36內容數
這裡沒有致富聖杯與操盤建議,有的是一套分析決策的心法用以面對龐大雜亂的資訊量。點滴取自於個人經歷的歸納整合,灌溉於股票理財,以期日後在投資績效與人生成就上結實纍纍。
咖啡柚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27
八個很常聽到的問題,以及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2021/09/27
八個很常聽到的問題,以及我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2021/09/22
這一篇來談談常見的投機交易策略與行為,以相對鮮為人知的觀點視之。
Thumbnail
2021/09/22
這一篇來談談常見的投機交易策略與行為,以相對鮮為人知的觀點視之。
Thumbnail
2021/09/15
過去的內容中多次提及到經驗的累積,本篇略為說明我個人對於累積經驗的看法。如果要將經驗有效地累積,就必須要先有記錄它的方法,還有衡量它的方法。
Thumbnail
2021/09/15
過去的內容中多次提及到經驗的累積,本篇略為說明我個人對於累積經驗的看法。如果要將經驗有效地累積,就必須要先有記錄它的方法,還有衡量它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要不傻的存股--三種定期投資方式,您一定要知道。 很多人想要「定期」投資股票,但其實所謂的定期一般可以分3種,包含「定期定額、定期定股、定期定值」,我們來說明這三種投資方式的比較吧!
Thumbnail
🍀想要不傻的存股--三種定期投資方式,您一定要知道。 很多人想要「定期」投資股票,但其實所謂的定期一般可以分3種,包含「定期定額、定期定股、定期定值」,我們來說明這三種投資方式的比較吧!
Thumbnail
最近很流行投資ETF,總會有些疑問,到底是每個月定期定額好,還是到達自己所認定的價格再買好,其實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以及所選擇的標的。 定期定額是什麼? 定期定額是指在某個時間點投入固定金額,利用長期投入平均價格分攤風險 例如:每個月月初固定投入5000元。
Thumbnail
最近很流行投資ETF,總會有些疑問,到底是每個月定期定額好,還是到達自己所認定的價格再買好,其實這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適不適合自己,以及所選擇的標的。 定期定額是什麼? 定期定額是指在某個時間點投入固定金額,利用長期投入平均價格分攤風險 例如:每個月月初固定投入5000元。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在透過前幾篇的分析,確認「定期定額」是能夠分散風險的投資策略,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在任一時點開始投資的情況下,以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投資優勢。 穩健的投資,是需要時間這個關鍵因子配合方可達成。該如何同樣在不盯盤的情況下,同時能縮短達到本金均為正報酬的時間、增加配息金額、且壓低平均購入成本?
Thumbnail
文章開始前稍微整理一下思考邏輯: 要創造優於市場報酬的方法有選股策略(擇股)、搭配進出場策略(擇時) 擇股:主動選股,包含個股或產業ETF(QQQ、DRIV...) 不擇股:市場指數,如VT、VTI... 擇時:利用技術面、基本面、總經面...操作方法選擇進、出場時間 一、分批投入的反直覺 結論
Thumbnail
文章開始前稍微整理一下思考邏輯: 要創造優於市場報酬的方法有選股策略(擇股)、搭配進出場策略(擇時) 擇股:主動選股,包含個股或產業ETF(QQQ、DRIV...) 不擇股:市場指數,如VT、VTI... 擇時:利用技術面、基本面、總經面...操作方法選擇進、出場時間 一、分批投入的反直覺 結論
Thumbnail
  選定標的後,再來就要談論投資策略。   因為被動投資就是主打不擇時進出,如果是擁有穩定薪水或現金流的人,就可以有下列的進場的策略。
Thumbnail
  選定標的後,再來就要談論投資策略。   因為被動投資就是主打不擇時進出,如果是擁有穩定薪水或現金流的人,就可以有下列的進場的策略。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先簡單講一下3個方式: 定期定股: 定期投資固定股數累積資產,無論價格如個都會買入固定股數 定期定額: 定期投資定額累積資產,無論價格如個都會以固定金額投進市場 定期定值: 定期投資,以符合每期所需的價值,無論價格如何有需要買入當期等值股票 期間有可能買入/賣出資產以符合該期所
Thumbnail
先簡單講一下3個方式: 定期定股: 定期投資固定股數累積資產,無論價格如個都會買入固定股數 定期定額: 定期投資定額累積資產,無論價格如個都會以固定金額投進市場 定期定值: 定期投資,以符合每期所需的價值,無論價格如何有需要買入當期等值股票 期間有可能買入/賣出資產以符合該期所
Thumbnail
同朋友交談後,發現他用月供股票計劃累計資產,而他選擇的是“定期定值“方法 上圖有3個不同的月供方式 定期定股 定期定額 定期定值 定期定股-無論股價高低都買一樣股數,買入成本全由股價主導,供款人完全沒有選擇權,分分鐘傷害原本每月供款預算,雖然與股價平均值相約,但並不算是一個好
Thumbnail
同朋友交談後,發現他用月供股票計劃累計資產,而他選擇的是“定期定值“方法 上圖有3個不同的月供方式 定期定股 定期定額 定期定值 定期定股-無論股價高低都買一樣股數,買入成本全由股價主導,供款人完全沒有選擇權,分分鐘傷害原本每月供款預算,雖然與股價平均值相約,但並不算是一個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