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操作策略】單筆投入/定期定額/買在低點 的比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章開始前稍微整理一下思考邏輯:
要創造優於市場報酬的方法有選股策略(擇股)、搭配進出場策略(擇時)
  • 擇股:主動選股,包含個股或產業ETF(QQQ、DRIV...)
  • 不擇股:市場指數,如VT、VTI...
  • 擇時:利用技術面、基本面、總經面...操作方法選擇進、出場時間
  • 不擇時:買進並持有(Buy and Hold),利用時間拉長來平滑掉報酬率的差異
    (筆者在撰文時發現只要時間拉長就平掉報酬率,所以任何策略,只要持有時間拉得夠長,廣義上好像都能稱為不擇時)
raw-image
  1. 四個象限都有各自的擁護者和成功獲利的贏家,重點是要選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2. 考量風險耐受、資金狀況...等因素後,個人目前傾向主被動同時進行,第二象限(擇時擇股)和第四象限(不擇時不擇股)比例約為50/50
  3. 不使用第三象限的原因:雖然愛謝客有說用景氣循環可以增加報酬,但我不擅長抓景氣循環的時機,怕判斷錯誤反而犧牲報酬,乾脆就不擇時到底。



單筆投入(LUMP SUM)、分批投入(DCA)、逢低買入(BUY THE DIP)的比較


前提:討論都是SP500指數,非主動選股
直接講結論
1.績效上:單筆投入>分批投入>逢低買入
2.更準確說:上漲的市場單筆投入下跌的市場定期定額。但前提是上漲下跌趨勢要抓對。


一、分批投入的反直覺

手中有一筆資金,但不敢一次性的投入,原因應該在於:害怕買了之後就下跌。因次如果使用分批投入應該可以取得平均成本,降低風險。

事實上,分批投入的績效在1997-2018間有77.8%的時間輸給了單筆投入。原因很簡單,市場大部分時間是向上的,因此分批投入買到的單位淨值會越來越貴,成本自然就比單筆投入高。分批投入平均輸給單筆投入 8.8%的績效

但是下跌的市場,就是分批投入勝出的時候,但(1)市場下跌的時間比較短、(2)發生次數比較少、且(3)投資人未必敢在下跌的市場堅守計畫持續投入


raw-image

二、分批投入的勝率低、報酬率也低

(以下就美國市場討論)

  1. 單筆投入勝率:分批投入勝率=70%:30%
  2. 分批投入最好的報酬(最左邊),勝出單筆投入的報酬 8.3%。這是下跌市場帶給定期定額買入的優渥報酬。而單筆投入最好的報酬(最右邊),勝過分批投入高達將近15%的差異。這說明了兩個投資方法的報酬並不對稱。
  3. 單筆投入勝率高、報酬率也高,故這個方法的期望值大。
raw-image

三、分批投入隨著分批時間拉長,勝率會下降

如下圖所示,個人建議使用分批進場時,時間不要超過12個月

raw-image


四、風險

  1. 單筆投入所帶來的標準差高於分批投入
  2. 解決辦法:靠資產配置,將單筆投入的組合轉換成60/40的股債比,對比分批投入全股票組合的標準差差不多,但報酬率甚至越高。
  3. 雖說如此,考量過個人狀況,目前暫時不會採用股債配置


五、逢低買入(買在低點、低點加碼)

1.買在低點策略

  • 等待低點的過程,市場依舊在成長。那些使用定期定額所購買的資產,會隨著時間享受著複利成長。詳細數據可以參考文末附的連結。
  • Buy the Dip要贏過DCA的關鍵在於:低點要在投資週期中越早發生越好

2.逢低加碼策略

  • 依據每日價格變化,逢低加碼比起將投入總金額分散至定期定額的投入方式,並沒有顯著的優勢,詳細數據可以參考文末附的連結。
  • 隨著策略使用的時間越長,勝率越低(以20年來看,逢低加碼勝率最高40%,30年後勝率為0%)。


結論

1.對於被動投資(不擇時、不選股),持有20年以上,以勝率和報酬率來看,績效:單筆投入>分批投入>買在低點,所以暫時不考慮買在低點的策略。

2.分批投入的資金打完後,會跟著單筆投入的資金有相同的報酬率。所以兩者的報酬率差異只發生在分批投入的那段時間。若這段時間市場是下跌的,分批投入就會擁有較高的報酬率。

3.但時間拉長看來,上述的報酬率會被時間給平滑化。舉例:假如資金預計一年內打完,但預計持有20年以上,似乎差異性也還好。

4.如果預計採用單筆投入策略。一次單筆打完,之後每年匯錢去國外持續投入,不就還是定期定額嗎?(笑)

5.所以單筆投入適合突然擁有一大筆資金(ex:繼承),而個人生涯總績效,可能會比較接近定期定額的回測結果(現金流持續投入資本市場)

6.如果以現況來看(2022/4月),聯準會開始升息和史上最劇烈的縮表,預計市場短期會下跌和波動加大,而從過去歷史資料來看<可參考#012縮表的歷史資料和現在位置>,預計這波緊縮時間會持續到2023年Q2,所以個人會將規劃好的指數部位資金,使用分批投入策略,將資金分成10~12個月打入市場

7.下跌時仍然有紀律的買入,並且持有20年時間,會是比較適合自己個性的投資方式。至於市場不好的這段期間,就來研究主動選股的知識,等待機會創造alpha吧!





參考資料:

  1. https://ofdollarsanddata.com/dollar-cost-averaging-vs-lump-sum/
  2. https://www.scribd.com/document/380588493/Invest-now-or-temporarily-hold-cash
  3. https://ofdollarsanddata.com/lump-sum-investing/
  4. https://ofdollarsanddata.com/even-god-couldnt-beat-dollar-cost-averaging/
  5. https://yp-finance.com/do-not-wait-for-droppi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補教老師Eason的投資筆記
43會員
21內容數
喜歡交換彼此的投資邏輯 不用去挑戰彼此信仰或立場 不用完全成為某個人 只需要從別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靈感和元素
2024/09/24
下面在說明財富、金錢、地位、時間的關係 🏆1.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財富是指我們在睡覺時仍然能為我們賺錢的資產。金錢是我們轉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會階級中的位置。 2.不靠偷拐搶騙而致富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暗自鄙視財富,財富就會遠離你。 3. 別去理會那些熱衷於玩地位遊戲的人。
Thumbnail
2024/09/24
下面在說明財富、金錢、地位、時間的關係 🏆1.追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財富是指我們在睡覺時仍然能為我們賺錢的資產。金錢是我們轉換時間和財富的方式。地位是你在社會階級中的位置。 2.不靠偷拐搶騙而致富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暗自鄙視財富,財富就會遠離你。 3. 別去理會那些熱衷於玩地位遊戲的人。
Thumbnail
2023/04/26
Naval Ravikant is an Indian American entrepreneur and founder of AngelList, a platform for anyone wanting to invest in, or work at, a startup. As an i
2023/04/26
Naval Ravikant is an Indian American entrepreneur and founder of AngelList, a platform for anyone wanting to invest in, or work at, a startup. As an i
2022/11/22
先講結論 1.經濟衰退,未必股市是熊市。 2.個人觀察熊市觸底的四個指標:通膨見頂,寬鬆貨幣,合理估值(本益比、席勒本益比),經濟復甦(PMI、消費者信心指數差) 一、歷史數據 1973 年至 2022 年的這 50 多年間,美國 S&P 500 指數總共出現過八次熊市(跌幅超過20%),平均跌幅是
Thumbnail
2022/11/22
先講結論 1.經濟衰退,未必股市是熊市。 2.個人觀察熊市觸底的四個指標:通膨見頂,寬鬆貨幣,合理估值(本益比、席勒本益比),經濟復甦(PMI、消費者信心指數差) 一、歷史數據 1973 年至 2022 年的這 50 多年間,美國 S&P 500 指數總共出現過八次熊市(跌幅超過20%),平均跌幅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存股好幾年,期間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每當股價在相對低點時,因為個人的預判錯誤,導致沒有資金可再買入的困境。所以找了許多方法,想要解決有效控制資金分配的問題。 有一天在一本書上看到二個策略,覺得是長期獲利的好方法,於是在去年8月開始實驗, 沒想到結果竟然……
Thumbnail
存股好幾年,期間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每當股價在相對低點時,因為個人的預判錯誤,導致沒有資金可再買入的困境。所以找了許多方法,想要解決有效控制資金分配的問題。 有一天在一本書上看到二個策略,覺得是長期獲利的好方法,於是在去年8月開始實驗, 沒想到結果竟然……
Thumbnail
大綱: 1.分散投資的六大原則 2.定期定額怎麼維持獲利? 語音網誌: https://sndn.link/willyfc5566/803DH6 怎麼消除投資股票風險? 1.投資是心理戰,當股市跌到谷底,正式投資的好機會,卻有不安的感覺不敢進場,另一種心態是剛好相反,當股市升到頂點正是危險時候,卻又
Thumbnail
大綱: 1.分散投資的六大原則 2.定期定額怎麼維持獲利? 語音網誌: https://sndn.link/willyfc5566/803DH6 怎麼消除投資股票風險? 1.投資是心理戰,當股市跌到谷底,正式投資的好機會,卻有不安的感覺不敢進場,另一種心態是剛好相反,當股市升到頂點正是危險時候,卻又
Thumbnail
假設將資金分別以單筆買進,或分五年分批買進,或分十年分批買進做比較...
Thumbnail
假設將資金分別以單筆買進,或分五年分批買進,或分十年分批買進做比較...
Thumbnail
文章開始前稍微整理一下思考邏輯: 要創造優於市場報酬的方法有選股策略(擇股)、搭配進出場策略(擇時) 擇股:主動選股,包含個股或產業ETF(QQQ、DRIV...) 不擇股:市場指數,如VT、VTI... 擇時:利用技術面、基本面、總經面...操作方法選擇進、出場時間 一、分批投入的反直覺 結論
Thumbnail
文章開始前稍微整理一下思考邏輯: 要創造優於市場報酬的方法有選股策略(擇股)、搭配進出場策略(擇時) 擇股:主動選股,包含個股或產業ETF(QQQ、DRIV...) 不擇股:市場指數,如VT、VTI... 擇時:利用技術面、基本面、總經面...操作方法選擇進、出場時間 一、分批投入的反直覺 結論
Thumbnail
  選定標的後,再來就要談論投資策略。   因為被動投資就是主打不擇時進出,如果是擁有穩定薪水或現金流的人,就可以有下列的進場的策略。
Thumbnail
  選定標的後,再來就要談論投資策略。   因為被動投資就是主打不擇時進出,如果是擁有穩定薪水或現金流的人,就可以有下列的進場的策略。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在過去的文章中提過,透過主動投資提高年均報酬率、複利,與持續的本金挹注是縮短財富自由距離的方式。使用的計算模型是定期定額的變形,即初期本金來自未長年積蓄,而後續的加碼金額來自每期收支結餘的一部分且金額固定,一般而言每期加碼金額皆小於初期本金。這裡要談的是:有沒有其他更有利的本金挹注方式?
Thumbnail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去年疫情,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入,該有多好啊!現在已經翻好幾倍了 。 預留股市加碼金逢低買入,和我們之前強力推薦的「
Thumbnail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去年疫情,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入,該有多好啊!現在已經翻好幾倍了 。 預留股市加碼金逢低買入,和我們之前強力推薦的「
Thumbnail
為什麼大家都會怕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單筆一次性投入市場呢?因為會擔心現在股市是不是已經到高點了?因為怕賠錢的關係,很多投資人不是在場外痴痴等待猶豫不決,不然就是分批進場試水溫。 在上篇文章我們分析了六大國家的股市,平均下來大約有2/3的時間單筆投入會贏過定期定額,我們也分析了單筆贏跟輸的時候報酬不對稱的
Thumbnail
為什麼大家都會怕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單筆一次性投入市場呢?因為會擔心現在股市是不是已經到高點了?因為怕賠錢的關係,很多投資人不是在場外痴痴等待猶豫不決,不然就是分批進場試水溫。 在上篇文章我們分析了六大國家的股市,平均下來大約有2/3的時間單筆投入會贏過定期定額,我們也分析了單筆贏跟輸的時候報酬不對稱的
Thumbnail
在大多研究文獻當中,比較分批投入以及一次性投入這兩種方式,比較常用到的說法是DCA(定期定額)以及LSI(單筆投入)。標題下的有點聳動,定期定額注定賠錢指的是有高機率輸給單筆投入。   (1)DCA是Dollar-Cost Averaging的縮寫,代表定期定額、平均成本法、分批投入。 (2)LSI
Thumbnail
在大多研究文獻當中,比較分批投入以及一次性投入這兩種方式,比較常用到的說法是DCA(定期定額)以及LSI(單筆投入)。標題下的有點聳動,定期定額注定賠錢指的是有高機率輸給單筆投入。   (1)DCA是Dollar-Cost Averaging的縮寫,代表定期定額、平均成本法、分批投入。 (2)LSI
Thumbnail
定投,定期定額投資,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我今天要拆穿一些市面上的謊言。
Thumbnail
定投,定期定額投資,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但我今天要拆穿一些市面上的謊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