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預期聯準會的Taper在Jackson Hole來臨,經過了2013年的緊縮恐慌後,聯準會對於市場的溝通方式越來越成熟。事實上當年的Powell也是聯準會新加入一年的委員之一,參與過當年整個縮減購債緊縮的過程,很能理解聯準會對於市場溝通的方式會影響到市場的反應。
背景還有一點不同的是,當年曾經一度有過聯準會新主席之爭,較為鷹派的Summers對上較為鴿派的葉倫。最後由葉倫職掌聯準會。而如今Powell基本上得到了葉倫的續任支持,很可能會維持當下非常具有彈性的政策。
回顧2013年有幾個重要的時間點
- 2013年5月,聯準會釋放未來要開始taper的訊號
- 2013年10月,聯準會未來確定由鴿派葉倫職掌
- 2013年12月,伯南克宣布開始縮減資產購買
2013年時聯準會跟市場的溝通產生了誤讀,因此在短期利率一度出現了飆升。市場面對的不確定性在於過去從未在如此大規模的資產購買後收縮,因此產生了某種程度的恐慌,認為離全面的緊縮更近反應更大。
但有過上次的經驗後,市場基本上很少人認為緊縮會很快到來,甚至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減少購債規模的速度可能都不會很快。要注意的是,減少購債其實不是緊縮,降低寬鬆印鈔的速度,還是在印鈔。
市場的預期總會先行一步
大部分人會想說,減少購債少了Fed這個大買家肯定會導致需求減弱,債券價格下降,公債殖利率上升。但事實上2013年時,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2013年12月開始縮減購債時升到高點附近後,其實直到2015年開始升息,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下降的。
而就美元指數來說,在聯準會2013年3月釋放taper消息到12月開始減少資產購買時,美元其實反而是在下跌,即便開始每月減少資產購買,美元也沒有進一步走強。直到2014年下半年市場預期美國會在2015年升息,美元才開始飆升。但到了2015年12月正式開始升息時,美元反而就漲勢停滯開始下滑了。
縮減購債和升息會不會殺估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