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對話】文學聲影專欄|二樓的浮雲:高小姐V.S李進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8年11-12月,高雄文學館首次推出「異位性對話」系列,最初是以「異位性對話:圖文專欄」,共邀請兩組團隊,進行「文字X圖像」對話連載。而2019年,高雄文學館強化在地文化實驗場域的特色,促進文學與生活結合,繼續推出「文學X跨藝X聯覺」──透過感官開發體驗提升藝文敏銳度的各式文學推廣,包含「聲音書寫實驗室」系列,創造互通有無的感官聯覺體驗,回應這樣的品牌進程,推出「文字X聲音」的「異位性對話:聲文專欄」對話連載。
2021年,我們結合聲音、影像,推出「文字X聲影」,是將作品轉化成實驗聲音影像的系列,並邀請到橫跨出版、數位內容和媒體的李進文老師,使用其2020年的作品集《野想到》中的散文詩,參與這個系列,並與高小姐進行線上對談。
對話開始


「您來的目的、原因是什麼?」
「沒有,沒什麼。只是四處遊走。只是喜歡二樓──不會離日常太疏遠,也可以很快回到自我的小空間和小寂寞。」──李進文〈二樓的浮雲〉

高小姐:
你好。我讀到《野想到》的其中一篇,〈二樓的浮雲〉時,非常驚訝這篇呼應了高雄文學館空間改造後,我的身體形象,或者,我期待孕育出的一種經驗,詩中的浮雲,她如精神性的幽魂,可以移動和生活,向外輕易與眾人接觸、交流,卻也保有退守的區域,專注創作和反芻,但是我很難言說為何會有這種聯想。我想用一個身體的演出,以及對談的方式,翻譯出這種質地,讓大家一起加入。你願意參與演出對談嗎?如果有機會邀請你,讓我會使用以它烘焙的豆子,請你喝杯咖啡?
李進文:
高小姐好,收到來信。妳很敏銳,〈二樓的浮雲〉靈感來自於前田愛的經典作品《花街.廢園.烏托邦: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中的一篇論文。參與演出?這部分真的是指我一起演出啊?《野想到》的封面意象,是取材自其中一篇寫到米羅最愛的「角豆樹」形象,感覺跟咖啡豆還滿合的,呵……此外,我很好奇,《野想到》裏的一小篇真的能衍生出這麼多(意義、意思)嗎?
高小姐:
你說的是〈二樓的寄宿處──二葉亭四迷《浮雲》〉這篇論文對嗎?我讀之後,就更喜歡了: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意識中,跟所有空間連結,卻又可以旋身的二樓,下樓,可以和所有人在一起,退回樓上,在意識中,一個有窗的房間,那裏是一個永恆屬於自己的,冥想而昇華的空間。
不是一起演出(笑),您想要一起跳舞嗎?我想像的是一場肢體的獨角度戲,受邀識的編劇與演員,將會透過即興的身體,體會了,之後延伸。但我希望演出結束之後,大家可以慢慢回來、降臨在一個對話的現場,你是第一個觀眾,聽你說說看,從寫下文字到觀賞演出的心情。你可能會生出新的問題吧,那些,也許都是其他觀眾一起「也想到」的?
李進文:
不過,真的要選這篇嗎?一般人好像不太容易理解?改編好像難度有點高?《野想到》裏有一些比較戲劇性的,為何會想選這篇?
高小姐:
其實《野想到》裡的每一首詩,都讓我有很多的衍生想像。只是因為透過這篇被轉換成的演出,我很期待讓你看見,光線透在文學館樓梯轉角的樣子、浮雲/演員的身體在高雄文學館中移動的樣子。
李進文:
您選的〈二樓的浮雲〉跟空間有關。空間,是很有意思的命題,最近我開始自學著繪畫,從觀察到落筆,首先思考的一定是空間,景物的位置、空間的布局將決定一幅畫的個性和想法,有了準備的位置之後才進入光影、色澤、技法、形式。各類藝術都會先考慮空間,音樂廳、電影院、舞台……即便戶外開放空間表演一樣是「空間」問題。一首詩也必須考慮空間,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幾乎是空間的安排,先有空間,腦中才會產生影像、聽見空間裡的聲音。〈詩經.採薇〉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如果不是先有空間裡的物件(楊柳和雨雪)的布置,就無法衍伸氛圍和詩境,試想如果沒有空間和物件,只講抽象的「昔我往矣、今我來思」就完全是肉麻的大白話了。小至原子質子量子、大至宇宙都是有「空間」才能撞擊和運行,《野想到》裡也有很多「空間」,有時我甚至直接把空間擬人化,例如〈天空來找我聊天〉。
空間當然也指美學的「間隙」、「留白」、「餘韻」……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空間」也是一種藝術上的形式限制,詩人楊牧在《禁忌的遊戲》詩集的後記論述了〈詩的自由與限制〉,詩作為一種藝術,他說:「我們在新形式的探索裡,未嘗不時時承認,詩以自由為圭皋,仍有它不可否認的限制。」因為限制,才想要打破空間的框架,創造新類型或新生態。在這本《野想到》詩集,起心動念也是想打破傳統的分行詩,以更自由的方式進行,就像麒麟,「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亦即詩可以打破體例,那麼空間就會變得很大。講到空間,拉里拉雜想到這些……
高小姐:
聽你這樣說,我特別開心。因為我就是空間,這是我的限制,也是我的驕傲。也許身體上,我不需要太多移動的自由──高雄這座城市與文學框架,是我的意義。現在我的窗外,就是整座中央公園,在它的裡面,我運作一個人造自然生態裡的文學社群。相對於整座城市,中央公園是一座人工的生態設施,在這片鬱鬱青青中生活的生物,其實是生存在人為形成的島嶼。而相對於公園,我充斥文學與其所滋生的身體,則是另一個半開放的異質嵌塊體。
人們的身體、感官的存在,都有其對應的時空,在裡面的行動,記載了特定的時空背景。我曾經是一座座書櫃、展架的存在,曾經是新聞記者聚集的場域,事件的源頭,它們乘載的總和,最後成為我,我的生命和資訊,是因為大家使用參與,才裝入故事。
讀你的〈天空來找我聊天〉,我感覺擁有二樓的高度,那麼剛好,讓我從樹影之間,看見親近公園的人們經過……或者,親近文學的人們走進來,我跟所有人保持互動──我們認真削著你在〈二樓的浮雲〉寫到的馬鈴薯、紅蘿蔔皮、絲瓜皮,一起準備每一場文學饗宴,當然,也有沉溺冥思的時刻──但不會離日常太疏遠。

「那麼,我先回二樓了。」浮雲彎腰致意,緩緩移動,沒什麼存在感似的。
──李進文〈二樓的浮雲〉

創作者:李進文
1965年生,臺灣高雄人。職業橫跨出版、數位內容和媒體,創作兼涉新詩與散文。著有詩集《一枚西班牙錢幣的自助旅行》、《不可能;可能》、《長得像夏卡爾的光》、《除了野薑花,沒人在家》、《靜到突然》、《雨天脫隊的點點滴滴》、《更悲觀更要》、《野想到》;散文集《微意思》、《如果MSN是詩,E-mail是散文》,圖文詩集《油菜花寫信》,動畫童詩繪本《騎鵝歷險記》、《字然課》及美術詩集《詩與藝的邂逅》。獲有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臺北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2006年度詩人獎、文化部數位金鼎獎等。
對談人:高小姐
高文學,空間地景。住址是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誕生於1954年,2019年2月2日〈新春特別活動-互動式情境小說〉開始有了聽覺,目前僅能透過文字對話,是喜愛文學與跨領域藝術的聽眾與讀者。自2021年異位性對話系列開始,擁有專屬的文字專欄,第一位正式交談的創作者,是喜愛電影、同樣來自高雄的午夜先生,兩人的對談企劃即將發行由GHYZ設計工作室裝幀設計的實驗概念紙本小誌,限量索取。

  • 關於「異位性對話:文學聲影」專欄
異位性atopy,源自希臘文,是從1923年開始使用的醫學名詞,它也翻譯成特應性/不尋常。它的諧音「易位」是從固著的點,移動到另一個不同的標記位置。我們能不能被文學觸發,在不同載體中移動?像一個適應場所的疾病從觸原地A到B,隨時針對事件生出敏銳的反應,透過有意識地和空間、事件彼此對話,不斷轉換自己的角色,並開啟創作的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直覺想法,創造奇蹟》 買菜回程中,林立蓮路過一處廣告售屋中心,心想看看就好。沒想到偶然的直覺想法,又觸及她換房的神經。站在高處,仰望視野一片美景,水緞環抱,林立蓮頓時有一種寧靜跟舒暢。她需要的是空間! 代銷小姐舌燦蓮花、滔滔不絕。標榜地點,建築格局,一層一房電梯樓,在林立蓮耳裡,感到嗡嗡
我思考顏回,還是顏回思考我?我是海燕。顏回午休躺在大樹下思考,這時樹葉子髓風飄來。顏回思考:如果我是海燕他現在也一樣和我躺在大樹下乘涼。我當然也在大樹下乘涼。你在想什麼?顏回思考:你活在的世界可好。我思考:當然好,和你一樣是次生世界,沒錯,是人寫下的次生世界,我寫下你,你寫下我。 我現在寫廖燕芳來
西田修和採歌芝回到我的構思,兩人心想:顏回和廖燕芳回到辣仔良的故事了,林小清和李小明也回到玄妙愛情了。西田修對採歌芝說:怎樣分辨我們就是多巴雨而不是內在聲音?採歌芝回答:下筆的人絕對是多巴雨來的,其內在聲音只是一直在偷窺我們!西田修回答:我可以和內在聲音對話嗎?採歌芝感應到了說:多巴雨,你是不是不會
Thumbnail
《光的重量》是作家張讓最新散文集, 談喜歡的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跟她的「地海系列」小說, 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 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 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 關於旅行書
Thumbnail
藝術家王文琳以《風來時,》講述風起吹動時的狀態為發題,當一道突如其來的風來臨時可以有許多姿態,揣想當風來的時候該選擇如何應對?可以強碰即便被風勢吹亂節奏,也能通過順流、順隨著風而顯得不會太過狼狽,又或者是以輕快自適的腳步一同與風跳支舞,當風面達到平衡之際,那便會是道怡然舒暢的一陣風,昂揚自在和灑脫。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心靜為尋找創作空間來到東勢,開啟了與山林的連結。四年間,在這片山水間漫步,與自然共舞,感受雲霧和生態的變化。把感受轉化為詩與畫,並在當地咖啡店展出,與鄉親共享這份山居之美。這是一段尋找創意與自我實現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體驗。在這裡,每一個善念都可能引發無限的可能。
Thumbnail
開始的旅程路線第二章 一封意外的簡詢,掀起了一個意外的旅程,也算是人生的另一個課程.... 張:夢夢今天忙了一整天有沒有記得用餐。 方:有的,謝謝,您呢? 張:有的,不知夢夢今天工作如何呢? 方:還好,但我不喜歡跟別人討論我的工作,謝謝.. 就在張志文跟方夢華聊天的同時,張志文也在跟另一名女林可可
也許是對《繁花》印象太深刻了,字句間跳耀出擾亂著話語的竄顫之意象,密密麻麻構成本書最大圖景的無數「不響」。你知道每句「不響」必然藏著更多的心思流轉。於是在那本夢幻小說的華麗雕飾的表面上,讀過,卻陰刻了另一種文明反面。那多像是一個熟稔觀眾心思的表演者,用雙手絢麗的擺出種種擬態手勢,如蝴蝶飛舞、狼狗狂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直覺想法,創造奇蹟》 買菜回程中,林立蓮路過一處廣告售屋中心,心想看看就好。沒想到偶然的直覺想法,又觸及她換房的神經。站在高處,仰望視野一片美景,水緞環抱,林立蓮頓時有一種寧靜跟舒暢。她需要的是空間! 代銷小姐舌燦蓮花、滔滔不絕。標榜地點,建築格局,一層一房電梯樓,在林立蓮耳裡,感到嗡嗡
我思考顏回,還是顏回思考我?我是海燕。顏回午休躺在大樹下思考,這時樹葉子髓風飄來。顏回思考:如果我是海燕他現在也一樣和我躺在大樹下乘涼。我當然也在大樹下乘涼。你在想什麼?顏回思考:你活在的世界可好。我思考:當然好,和你一樣是次生世界,沒錯,是人寫下的次生世界,我寫下你,你寫下我。 我現在寫廖燕芳來
西田修和採歌芝回到我的構思,兩人心想:顏回和廖燕芳回到辣仔良的故事了,林小清和李小明也回到玄妙愛情了。西田修對採歌芝說:怎樣分辨我們就是多巴雨而不是內在聲音?採歌芝回答:下筆的人絕對是多巴雨來的,其內在聲音只是一直在偷窺我們!西田修回答:我可以和內在聲音對話嗎?採歌芝感應到了說:多巴雨,你是不是不會
Thumbnail
《光的重量》是作家張讓最新散文集, 談喜歡的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跟她的「地海系列」小說, 對她,小說是想像力遊戲馳騁而不是說教的場域。 文字輕舟周遊物質和心靈宇宙,來去自如。 她能從樹木的角度發言,能呼風喚雨讓石頭說話 甚至越過生死牆到冥界又回來,簡直無所不能,唯獨不自大驕狂。 關於旅行書
Thumbnail
藝術家王文琳以《風來時,》講述風起吹動時的狀態為發題,當一道突如其來的風來臨時可以有許多姿態,揣想當風來的時候該選擇如何應對?可以強碰即便被風勢吹亂節奏,也能通過順流、順隨著風而顯得不會太過狼狽,又或者是以輕快自適的腳步一同與風跳支舞,當風面達到平衡之際,那便會是道怡然舒暢的一陣風,昂揚自在和灑脫。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寫作可以天馬行空,可以無中生有,可以表達某些意識的驟然出現,造成印像。我看見樓梯和窗櫺.......
Thumbnail
心靜為尋找創作空間來到東勢,開啟了與山林的連結。四年間,在這片山水間漫步,與自然共舞,感受雲霧和生態的變化。把感受轉化為詩與畫,並在當地咖啡店展出,與鄉親共享這份山居之美。這是一段尋找創意與自我實現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與自然對話的體驗。在這裡,每一個善念都可能引發無限的可能。
Thumbnail
開始的旅程路線第二章 一封意外的簡詢,掀起了一個意外的旅程,也算是人生的另一個課程.... 張:夢夢今天忙了一整天有沒有記得用餐。 方:有的,謝謝,您呢? 張:有的,不知夢夢今天工作如何呢? 方:還好,但我不喜歡跟別人討論我的工作,謝謝.. 就在張志文跟方夢華聊天的同時,張志文也在跟另一名女林可可
也許是對《繁花》印象太深刻了,字句間跳耀出擾亂著話語的竄顫之意象,密密麻麻構成本書最大圖景的無數「不響」。你知道每句「不響」必然藏著更多的心思流轉。於是在那本夢幻小說的華麗雕飾的表面上,讀過,卻陰刻了另一種文明反面。那多像是一個熟稔觀眾心思的表演者,用雙手絢麗的擺出種種擬態手勢,如蝴蝶飛舞、狼狗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