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解讀-《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2021/08/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到一篇報導,擷取一本書裡的內容,談到關於內向外向⋯
探討了內在自我,於是寫了一點感想和觀點,分享給大家!
今天一早,看到了一篇文章,擷取自一本書的內容~
裡面一段講得很好~
「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
小時候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對事物的定義二分法
抑制了每一個人的可能性,以及好好看待自己的機會⋯
這樣的南極北極,讓我們疲於奔波追求
而且是為了社會價值觀的討好和束縛。
我覺得它表達的重點
最後總歸於「自己」
懂得對待自己、照顧自己~
這是經歷從他人獲取存在感,又面對一切華麗關注逐一殞落後 的一種昇華。


/關於個性/

個性內向和外向是一個呈現狀態,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

我從以前就覺得外向才是對的,內向是不好的~
於是一直都在想辦法讓自己變外向,很想跟內向分道揚鑣,但也等同在排斥真實的自己,因此過得不快樂~

為什麼要讓自己變外向的原因,小時候也不是很清楚,就覺得會因此快樂點。
後來慢慢發現,這樣的快樂,打從一開始就跟內向外向無關;這樣的快樂,其實是來自於符合了社會價值的眼光,在團體中,感到自己是正常的,而感到的一種放鬆~

一直都是為了別人而活著,一直都無法發現自己的內在聲音。

/關於工作/

對於工作的觀點⋯
工作型態很多,不像一定要是朝九晚五、在同一個空間;
更多的是,透過網路、產業制度等等,有更多元的工作模式。
工作時間佔據了人生一半的時間,怎麼規劃就很重要。
其實可以很彈性,工作時間多一點,讓完成的夢想更多;想工作時間少一點,那就減少夢想的選項。


/關於職業/

就業的選擇⋯
出社會對工作的選擇,往往都侷限在學所學的,這樣子更阻礙了發覺自己。
讀什麼科系,不表示一定要從事本科系的工作,因為求學是探索人生的一段過程,了解自己的過程,並不是決定自己人生結局的過程。

/關於性取向/

說到光譜,就聯想到性取向~
性取向也是受到價值觀二分法的制約,
後來才慢慢意識到,同性、雙性、第三行、無性等等更多的現實情況,一直以來都和異性一樣地存在著,而價值觀迫使這群人選邊站,戴上世俗的面具,討好社會的眼球。
很好的是⋯
隨著環境的變遷,促使價值觀新陳代謝,人們從物質上的追求,漸漸轉向更多精神上的滿足,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不管什麼人,生活得如何,富貴貧窮,精彩或樸實⋯
最終目標都是回饋到「自己」。
了解自己,是一種能力
我覺得現在的我們都在學習,而也有更多人甚至還沒有發覺「自己」的存在。
其實世界並沒有絕對~
當體會這一點的時候,人就也是在找到自己、看見自己、愛自己了。

資訊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20 後半,我們都慢慢成為了「後天性內向者」 ‧ A Day Magazine


博客來-《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我的資訊

勝利卷
勝利卷
我是一位素人,從生活經驗中,屬於個人心境上細微的變化,化作文字,描述心靈成長。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擁有相同的內心狀態,只是由於時間、事件的催促,不斷往前,而讓我們容易忽略了內心的感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