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解讀-《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到一篇報導,擷取一本書裡的內容,談到關於內向外向⋯
探討了內在自我,於是寫了一點感想和觀點,分享給大家!
今天一早,看到了一篇文章,擷取自一本書的內容~
裡面一段講得很好~
「外向與內向是一個光譜,就和世上許多事物一樣,中間存在著無限排列組合的可能⋯」
小時候的教育,總是教我們對事物的定義二分法
抑制了每一個人的可能性,以及好好看待自己的機會⋯
這樣的南極北極,讓我們疲於奔波追求
而且是為了社會價值觀的討好和束縛。
我覺得它表達的重點
最後總歸於「自己」
懂得對待自己、照顧自己~
這是經歷從他人獲取存在感,又面對一切華麗關注逐一殞落後 的一種昇華。


/關於個性/

個性內向和外向是一個呈現狀態,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

我從以前就覺得外向才是對的,內向是不好的~
於是一直都在想辦法讓自己變外向,很想跟內向分道揚鑣,但也等同在排斥真實的自己,因此過得不快樂~

為什麼要讓自己變外向的原因,小時候也不是很清楚,就覺得會因此快樂點。
後來慢慢發現,這樣的快樂,打從一開始就跟內向外向無關;這樣的快樂,其實是來自於符合了社會價值的眼光,在團體中,感到自己是正常的,而感到的一種放鬆~

一直都是為了別人而活著,一直都無法發現自己的內在聲音。

/關於工作/

對於工作的觀點⋯
工作型態很多,不像一定要是朝九晚五、在同一個空間;
更多的是,透過網路、產業制度等等,有更多元的工作模式。
工作時間佔據了人生一半的時間,怎麼規劃就很重要。
其實可以很彈性,工作時間多一點,讓完成的夢想更多;想工作時間少一點,那就減少夢想的選項。


/關於職業/

就業的選擇⋯
出社會對工作的選擇,往往都侷限在學所學的,這樣子更阻礙了發覺自己。
讀什麼科系,不表示一定要從事本科系的工作,因為求學是探索人生的一段過程,了解自己的過程,並不是決定自己人生結局的過程。

/關於性取向/

說到光譜,就聯想到性取向~
性取向也是受到價值觀二分法的制約,
後來才慢慢意識到,同性、雙性、第三行、無性等等更多的現實情況,一直以來都和異性一樣地存在著,而價值觀迫使這群人選邊站,戴上世俗的面具,討好社會的眼球。
很好的是⋯
隨著環境的變遷,促使價值觀新陳代謝,人們從物質上的追求,漸漸轉向更多精神上的滿足,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不管什麼人,生活得如何,富貴貧窮,精彩或樸實⋯
最終目標都是回饋到「自己」。
了解自己,是一種能力
我覺得現在的我們都在學習,而也有更多人甚至還沒有發覺「自己」的存在。
其實世界並沒有絕對~
當體會這一點的時候,人就也是在找到自己、看見自己、愛自己了。

資訊

《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20 後半,我們都慢慢成為了「後天性內向者」 ‧ A Day Magazine


博客來-《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我的資訊

avatar-img
2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勝利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某一刻的心情,因為一個景象、一個事件、一個人物,觸發我將感受,貼在時間的紙面上;三份情境,簡單呈現,不押期限,和大家分享。 看著雨,就覺得下一幕是海 心 住在北海岸的漁港/ 一推開前方的高樓/ 眼前/ 一片汪洋大海/ 滲入了我微弱的視線/ 身座落城市/ 心在港邊/ 夢到工作
沒有扛起別人的情緒,就沒有重擔需要讓自己放下 這篇內容是關於我跟別人互動後,我的體會跟觀點,我覺得是有療癒作用的文章,分享給讀者們。 人與人互動,一來一往間,有時候會遇到別人對我們的回應是不友善、負面的⋯ 當下的感受也會不好,會錯愕、生氣、委屈、受傷⋯ 我覺得很正常,也允許自己接受當下的感受
| 手邊沒有足夠現金,可能無法應付大環境快速變遷帶來的衝擊 本文是講到關於疫情期間的消費支出,以及我的看法,和讀者們簡單分享。 疫情期間,有讓你改變和調整了什麼呢? 疫情持續到現在一段時間了 「我們」都還好嗎~ 📢今天討論一個生活議題,思考思考……💭 🔻 疫情這段期間一些企業名店因
本文是心靈雞湯,從生活經驗裡,描述我對情緒的觀點和看見 我覺得是有療癒作用的內容,你點進來了,往下拉看看嘍! 下方有資訊分享,提供給大家。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
內在有一個聲音跟我說 他累了想休息 於是我停下腳步 讓自己短暫的遠離 對於有時候我們長期習慣去做的某一件事 有時候選擇不去處理,讓自己關機 看似在逃避,卻是決心好好面對自己 問題的當下沒有急著去處理,其實並不是逃避 只是往往我們都被教導,遇到事情就要去解決,尤其是在這個被時間推著跑的時代
雨,追著我的車子跑/ 沿路蔓延,在後車廂拍打著/
某一刻的心情,因為一個景象、一個事件、一個人物,觸發我將感受,貼在時間的紙面上;三份情境,簡單呈現,不押期限,和大家分享。 看著雨,就覺得下一幕是海 心 住在北海岸的漁港/ 一推開前方的高樓/ 眼前/ 一片汪洋大海/ 滲入了我微弱的視線/ 身座落城市/ 心在港邊/ 夢到工作
沒有扛起別人的情緒,就沒有重擔需要讓自己放下 這篇內容是關於我跟別人互動後,我的體會跟觀點,我覺得是有療癒作用的文章,分享給讀者們。 人與人互動,一來一往間,有時候會遇到別人對我們的回應是不友善、負面的⋯ 當下的感受也會不好,會錯愕、生氣、委屈、受傷⋯ 我覺得很正常,也允許自己接受當下的感受
| 手邊沒有足夠現金,可能無法應付大環境快速變遷帶來的衝擊 本文是講到關於疫情期間的消費支出,以及我的看法,和讀者們簡單分享。 疫情期間,有讓你改變和調整了什麼呢? 疫情持續到現在一段時間了 「我們」都還好嗎~ 📢今天討論一個生活議題,思考思考……💭 🔻 疫情這段期間一些企業名店因
本文是心靈雞湯,從生活經驗裡,描述我對情緒的觀點和看見 我覺得是有療癒作用的內容,你點進來了,往下拉看看嘍! 下方有資訊分享,提供給大家。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
內在有一個聲音跟我說 他累了想休息 於是我停下腳步 讓自己短暫的遠離 對於有時候我們長期習慣去做的某一件事 有時候選擇不去處理,讓自己關機 看似在逃避,卻是決心好好面對自己 問題的當下沒有急著去處理,其實並不是逃避 只是往往我們都被教導,遇到事情就要去解決,尤其是在這個被時間推著跑的時代
雨,追著我的車子跑/ 沿路蔓延,在後車廂拍打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樂樂:「你們知道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有多困難嗎?」 在面對複雜的環境和自我認同掙扎時,每種情緒都是重要的。成長的過程中,情緒會不斷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每個階段的情緒都將成就一個獨特的自己。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樂樂:「你們知道要隨時保持正向思考,有多困難嗎?」 在面對複雜的環境和自我認同掙扎時,每種情緒都是重要的。成長的過程中,情緒會不斷地塑造自己的人格,每個階段的情緒都將成就一個獨特的自己。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什麼時候我們逐漸失去了探照、覺察自己內心狀態的能力了呢?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只是貼一個標籤的話,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及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