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喜宴 (李安,1993)

2021/08/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部故事主線看起來是講「同性戀」題材,但是重點不放在同性之愛的心聲、苦難、拉扯,而是放在儒家傳統底下的家庭制度。
這部片有看過兩個版本的片名,一個是喜宴,一個是囍宴。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後者的名字,覺得更增添意境。身為一部描寫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李安導演並未讓這一部蒙上憂鬱與悲傷陰影,反而給它做了圓滿歡樂的收尾。最後的結局,其實是一種雙喜臨門,所以我才比較喜歡後者用雙囍的名稱。
主角(高偉同)其實是名移居美國有綠卡的男同志,他與伴侶Simon共同經營一間小出粗套房,出租給中國非法入境美國的窮困女藝術家威威。威威想要獲得綠卡,而偉同的父母非常傳統,父親還是軍中的高階人物,因此對於獨子偉同賦予特別高度的期待,希望他能早日娶妻傳宗接代。
為了讓父母放心,偉同、威威、Simon上演了一齣假結婚、真生子的戲碼。威威、偉同在被眾人灌醉後,不小心發生關係,威威沒多久就發現自己有了生孕。
電影中多處對儒家文化對性的壓抑有所著墨,包括這段對話。一位美國客人在囍酒宴會上說:「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跟數學天才」,中國客人回答:「你正見識到五千年來性壓抑的結果」。中國人不是天生壓抑自我,而是被傳統倫理道德、價值觀給深深束縛。這點可以顯現在偉同的父母身上,他們寄望獨子能夠傳宗接代,能夠娶位真正的「老婆」。
可是,什麼才是真正的伴侶?對於偉同而言,與他心靈契合的Simon才是他想共度一生的伴侶。在電影裡,也提到了對於同性戀的觀念,常人以為同性戀是後天才變這樣,所以偉同母親問他是不是被帶壞的,而偉同卻說,這是天生的。這是這部1993年的電影,觀念先進的地方,導演試圖讓這對同志情侶的結局沒有這麼慘烈,最後其實是一個圓滿歡喜的結局。
電影中也看見了父母與孩子間的互相體諒。父親在偉同與Simon吵架時,就已經知道兒子是同志的事實,但他並沒有說破。而偉同也一直為了父親的身體健康,選擇演戲造假。威威更是假戲真做,把偉同父母當成自己父母般對待與敬重。在電影中所看見的情感是很真實的,無一例外。
雖然一開始覺得劇情有點理想化,但是比起沉重而悲傷的性別認同電影、家庭衝突電影,囍宴給了我們一種寬容的諒解、圓滿的願景藍圖。富含幽默感的對白,加上角色間處處為他人著想的溫情,是一部試圖挑戰儒家傳統框架,找尋新路、另闢蹊徑的電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電影裡的國文課
    電影裡的國文課
    高中老師,喜歡分享電影、書籍。 有時分享藝文心得,有時分享教學經驗,有時分享創作 : 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