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四十八手,正在撩撥台海戰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日本民族性格向來以內斂著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輕易露於言表,然而日本近期對東亞政治局勢的相關表態卻顯得「反常」,進逼台海的意味濃厚,而且一步比一步還露骨。不僅國防預算默默連續增長九年,2021年突破5.3兆日圓,來到史上新高,更對台灣當局猛拋媚眼,包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日領袖峰會中提及台海問題,接著日本內閣又屢屢對外暗示可能為台灣出兵並參拜靖國神社,此外日本還有意在石垣島佈署飛彈。上述諸多大動作都讓外界憂心,日本是否已確立將擺脫戰後和平主義的束縛,奉持右翼路線行「第三次開國」,若是如此,無疑將給詭譎的台海情勢帶來更多變數。
日本第三次開國的潛台詞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佩裡(Matthew Perry)率艦隊進入日本江戶灣岸的浦賀,終結了日本的鎖國時代,並間接促使日本明治維新,被視為日本「第一次開國」。後來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在美國「援助」下完成戰後重建以及經濟復興,則是「第二次開國」。對於日本兩次開國的經歷,不少討論多聚焦在經濟表現層面,包括第一次開國步向工業化,以及第二次開國後日本成為位居世界前茅的經濟體。而當前日本政府對第三次開國的追尋,外界印象也一度停留在經濟面向,例如2010年時任日本首相的菅直人,便將日本有意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定調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三次開國」。
但是回歸到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保守的遺言》一書中所言及的「第三次開國」,是對於日本政治不安、經濟停滯,社會出現危機的一種解方,可是對於「第三次開國」的具體面貌,中曾根康弘並未給出現成的答案,可見「第三次開國」應該存在著多個維度的策略選項,經濟發展只是其中之一。甚至換一個角度來看,日本歷次所謂的「開國」,在經濟的大旗之下恐怕還潛藏著國家戰略方向的變遷,畢竟第一次開國後,日本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侵略東亞,至於第二次開國,軍國主義因為戰敗被迫折戟,只得轉為和平發展。至於眼前日本「第三次開國」的面貌也越趨清晰,從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任內試圖修改戰後的《和平憲法》,乃至於當今菅義偉內閣對台海的踰矩,都顯示著日本右翼保守力量,正試著藉「第三次開國」還魂。
和平失語的「開國」
而這般畫風變化,標誌了日本戰後兩大思潮的消長:緊扣「美日安保」的右翼路線,已逐漸腐蝕「和平主義」涵納的左翼情懷、反戰主張,並在軍國主義復辟的腎上腺作用下,佔據了「第三次開國」舵手之位,挾持日本狂飆駛入台海的驚濤駭浪。
其實細究此前兩次「開國」,亦暗含了反對當下氛圍與政治結構的力道。「第一次開國」標誌了「鎖國」秩序的瓦解,並以薩摩與長州對德川幕府的圍打,確立了天皇中心、軍方掌權的政治體制,為往後的軍國主義崛起、十五年戰爭埋下危險引信。
「第二次開國」則是經歷軍國主義的血腥教訓後,由反戰人士、知識分子帶領的全國大反省,日本不僅自願放棄侵略能力,更接受美國的半殖民宰制,「一億總玉碎」化為「一億總懺悔」,核爆、經濟崩潰、親族流離的苦痛,讓和平主義成為理所當然的國家路線。然而這段期間的思想鬥爭,並未因和平年代的主旋律而消沉,反而滿是血氣方剛的相互碰撞。
在右翼陣營內,其不滿戰後的反省敘事,展開了由街頭到文化、政治界的全面鬥爭。早在1955年,日本民主黨(自民黨前身)的右翼派系便發表《可憂慮的教科書》一文,主張把教科書中所載的日本「戰敗日」改為「休戰日」;1958年,日本文部省更直接將教科書中涉及「侵略中國」的語句,改為「進入中國」,暗自為右翼史觀的反撲開道。
1964年,日本作家林房雄出版《大東亞戰爭肯定論》一書,重炮抨擊日本國內流行的「畸形」史觀,主張以帶有軍國色彩的「大東亞戰爭」一詞,取代相對中性的「太平洋戰爭」,並認為一系列暴力實踐了孫中山所提倡的「大亞洲主義」,幫助亞洲擺脫西方列強的帝國主義宰制。
如此論述,成了一代日本右翼經典,並被80年代以東京大學教授藤岡信勝為首的「自由主義史觀」所繼承,高舉對南京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的否認;與此同時,日本文部省也於1982年再度刪改教科書,將日本對亞洲鄰國的「侵略」全數改為「進出」,「南京大屠殺」則改成「佔領南京」。
在此期間,日本左翼則經歷了由勃發到衰退的起伏。1946年,日本共產黨首次投入選舉,取得了5席日本眾議院議員,並在1949年時成長到39席。然而與世界其他左翼組織相同,其面臨了武裝與非武裝、修正與反右傾的路線之爭,並在1952年因支持武鬥而失去所有席次。
此後其雖與日本社會黨結盟,領導了1959年的安保鬥爭,並在1979年拿下了眾議院41席,卻依舊難抗右翼復辟的大勢。經歷中國的文革爆發、社會黨右傾派系崛起、自民黨一黨獨大、蘇聯崩解等一系列事件發酵後,日共與泛左翼陣營徹底淪為日本政壇邊緣勢力。
右翼的危險遊戲
簡言之,日本「第三次開國」的根源,乃是對「第二次開國」的校正,卻也正在步「第一次開國」的後塵。
自日本首相換屆起,麻生太郎、中山泰秀、岸信夫等右翼便輪番上陣,在台海議題上頻頻玩火,就連已經卸任的前首相安倍晉三,也在受訪中表示「希望能來台祭拜李登輝」,由此收穫不少台灣輿論的感恩戴德。
然而台灣各界所不能理解的,是日本右翼活躍背後的心理動因。對安倍等人而言,之所以頻頻扮演「政治方唐鏡」,在台海議題上跳進跳出,乃是出乎兩重需求:第一,其欲替上一輩人的慘敗翻案,走完右翼復辟的最後一哩路,利用「台海有事」的輿論氛圍,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讓自衛隊昇格為正規軍,恢復日本「正常國家」地位。
第二,台海軍事不對等差距漸大,武統門坎亦在降低,仰賴美日安保同盟的日本不可能毫無所感。而在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藍圖中,日本、澳洲、關島、菲律賓,皆屬島鏈一環,一旦武統爆發,其將面臨兩大焦慮:倘若美國在美日安保體系框架下,要求日本共同干涉武統,日本恐將付出慘痛代價;但若兩岸統一,台灣將不再是中美博弈間的地緣樞紐,日本或將成為中美「新前線」。
平心而論,兩重需求看似是唯心與唯物的鬥爭,卻有可能促成日本再次戰敗的假戲真做。如若右翼在中國威脅論氛圍下闖關成功,修改《和平憲法》、升格自衛隊,雖說有了「正常國家」的雛形,卻也同時拆除自我保護的圍籬,一旦美國迫其出兵台海,日本將失去拒絕理由,同時也難平國內右翼的衝刺慾望。
到頭來,日本與台灣差別只在於台灣甘願同時做美日的棋子,日本則一面假作美國棋子,一面被涉入台海的詛咒牽引。右翼主導的「第三次開國」,看似給了日本新出路,實則有可能在一陣玩火自焚後,讓日本直接進到「第四次開國」。

原文發表於2021/8/30《多維新聞》,與楊寓禵合寫: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首相換屆、拜登(Joe Biden)上任起,日本開始了耐人尋味的對外轉向,不僅政府積極擁抱美日同盟路線,各部官員也在台海議題上屢屢突破紅線。 如此發展,既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急速陡降,也「鼓舞」了台灣輿論,從捐贈疫苗到放話「協防台灣」,「台日友好」頻成話題熱點,讓民進黨縱使經受疫情衝擊,仍能憑藉日本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8月9日,中俄聯合軍演在寧夏青銅峽拉開序幕,是為「高加索-2020」(Caucasus 2020)後,中俄于軍演的再聚首。但有別於過往中俄「海上聯合」,以及上合組織的「和平使命」等常態演習,此次軍演透露了些許的不尋常。 首先,是時空背景的特殊性,此為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首度於境內舉行的聯演
自首相換屆、拜登(Joe Biden)上任起,日本開始了耐人尋味的對外轉向,不僅政府積極擁抱美日同盟路線,各部官員也在台海議題上屢屢突破紅線。 如此發展,既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急速陡降,也「鼓舞」了台灣輿論,從捐贈疫苗到放話「協防台灣」,「台日友好」頻成話題熱點,讓民進黨縱使經受疫情衝擊,仍能憑藉日本
近來的台灣,瀰漫著山雨欲來的煙硝。 首先,是8月15日的阿富汗變天,既讓美國退得灰頭土臉,也令包括《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內的西方媒體示警,塔利班上台嚴重衝擊了美國的戰略威信,台灣等「西方盟友」勢必質疑美國承諾:倘若台海發生戰事,美軍會否如撤出喀布爾般「愛惜羽毛」?中俄又是否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8月9日,中俄聯合軍演在寧夏青銅峽拉開序幕,是為「高加索-2020」(Caucasus 2020)後,中俄于軍演的再聚首。但有別於過往中俄「海上聯合」,以及上合組織的「和平使命」等常態演習,此次軍演透露了些許的不尋常。 首先,是時空背景的特殊性,此為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中國首度於境內舉行的聯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前文提到過,治台前七年基本上都在弭平抗日勢力,一直到後藤新平的治理方式將抗日勢力逐漸瓦解後日本才真正開始全面統治台灣 後藤新平接任民政長官之後,後藤秉持「生物學原則」,開始大規模地進行的調查與建設。後藤曾說:「殖民地行政計畫,在目前科學進步之下,必須根據生物學的原則,也就是要發展農業、工業、衛生、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年初的這趟瀨戶內之旅雖然看了很多火車,但我在出發之前給自己的題目是要去看看與「改變臺灣的戰爭」有關的地點。臺灣的日本時代始於日清之間的甲午戰爭,終於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被同盟國接管,旅程的第一天我前往了下關參觀當年日清講和的地點,因此最後的行程便是來到迫使日本無條件交出臺灣的原爆之地:廣島平和記念公園
前文提到過,治台前七年基本上都在弭平抗日勢力,一直到後藤新平的治理方式將抗日勢力逐漸瓦解後日本才真正開始全面統治台灣 後藤新平接任民政長官之後,後藤秉持「生物學原則」,開始大規模地進行的調查與建設。後藤曾說:「殖民地行政計畫,在目前科學進步之下,必須根據生物學的原則,也就是要發展農業、工業、衛生、
Thumbnail
英國將舉行大選,改選下議院全部650席次,根據民調,左翼的工黨可望奪下484席,保守黨恐僅獲得64席,結束長達14年執政。與英國同樣2023年Q3Q4連續兩季GDP下滑陷於「經濟衰退」的日本?大摩認為:當前的低成長是轉型期間的短期陣痛,日本將走出失落的三十年!那麼,會換中國步入日本失落三十年的後塵?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12) 我們對日、中已經懷抱著兩極化的情感與意見,更不要談對日中關係有什麼深刻的瞭解了。讓情緒主導我們對鄰近大國的看法,可能是致命的事。它會導致我們在錯誤的時間與場合,帶著違反現實的幻想,做出錯誤的決定。這個判斷其實對日、中兩國來說也是如此。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