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的變遷:日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似乎是已有預見,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運氣已經耗盡的事實。
  • 日本在未來能否繼續保持日本的和平主義?



目前,日本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1世紀也持續保持著這一地位。 在經歷工業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80年代經濟奇蹟期間存在的日本社會結構與工業化以前相同。 也就是說,在經濟、社會政策的大規模變化下,日本也持續保持內在穩定性。
當日本第一次接觸西方世界時,日本人經過幾次的鎖國嘗試,已經徹底意識到西方的工業強國已經可以壓垮像自己這樣的國家,因此日本迅速轉型加速了工業化,達到了令人眼花撩亂的程度。二戰後,日本擺脫了根深蒂固的軍國主義傳統,徹底變成了一個和平國家。此後,日本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長,直到1990年,也因財政失敗而停止經濟擴張,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似乎是已有預見,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運氣已經耗盡的事實。

地緣環境被孤立的日本 〈網路圖片〉

地緣環境被孤立的日本 〈網路圖片〉


由於地理位置上的孤立,日本不僅有具備一定程度能力的政治菁英和一群訓練有素隨時準備追隨菁英的人,也有能力保護自己免受外來社會和文化力量的挑釁。這就是日本即使要輾壓其他國家也能執行其政策的強項。
因為地緣政治的變化,考慮到日本的國家產業和技術基礎,還有已經正在經歷的人口短缺與社會經濟壓力,某種程度的強化國家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那麼以緩解市場和勞動力爲目的,面對著現在已實現一定程度自由同時也出現一定程度分裂的中國,那麼只要日本確保在中國有一定的支配力,就可以使國家的國民在不移民而付出社會、文化代價的情況下,解決國家的人口問題。 因此日本與中國在任何方面都建立著並不脆弱的連結。
也可以看到日本透過經濟手段來獲得國家所需要的東西,但日本並不是唯一一個尋求在不接受大量移民的情況下擴大勞動力或控制海外能源的方法的國家。
國家的生存靠進口原料、出口產品維生的日本,出海港口對於日本的生存是至關重要。因此,日本不得不特別重視保護其海上航線的安全與暢通。這裡已經不難理解,為什麼『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事實上更多是以國家利益為前提的著想。

日本南部距離上海約 800公里。這是從日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薩哈林島以及上海以北的中國海岸的距離。這個半徑範圍是日本軍事利益的外邊界,日本已經做到了擁有強大的海軍、空軍和太空監視系統來保護這個區域,未來也可能可以看到在這個勢力範圍內日本會集中更多地力量驅逐可能阻礙航道且影響國家生存的入侵者。

與日本有著相似地理環境的美國,在自由主義的堅持下欲保持所有海上絕對安全的暢通,日本是可能對美國的戰略利益構成挑戰。然而,日本的崛起不僅威脅到這些利益,而且也有可能成為日本發揮全球影響力的墊腳石,隨著日本的能力以及對亞洲了解與掌握,日本加深和海空軍能力的提高,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很可能使亞洲再掉進一個危險的歷史循環。
還有日本也面對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日本不能失敗"。而日本的國家需求和地理位置,如果欲試圖在東亞地區發揮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從過去的歷史問題到地緣政治,明顯會出現來自各方的憂慮與阻礙,及亞洲周邊國家最擔憂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揭露。

另外隨著中國軍力快速成長,欲在周遭區域發揮影響,在太平洋及沿海海域取得更多地控制,早在上個世紀就進入現代化的日本是不可能後知後覺或坐以待斃,日本也只能將國家軍隊進行強化,這也讓許多人開始擔心,日本在未來能否繼續保持日本的和平主義。
事實上,不僅是日本周邊的國家,就連日本民眾對二戰仍然記憶猶新,因此日本人其實對國家的武裝意願較低,也會盡可能地維持這種態度,。
同樣地,到這裡已不難理解美國在全球海上航道上視為國家安全的絕對要求,那麼美國自身就必須與日本相互綁在一起,美國必須對日本的實力擴張隨時做出反應,無論是施加壓力或分享利益,都是為了遏制日本可能再度出現侵略性的發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閃電訪問烏克蘭〈網路新聞〉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閃電訪問烏克蘭〈網路新聞〉


美日韓大衛營峰會〈網路新聞資料〉

美日韓大衛營峰會〈網路新聞資料〉


日本不是不知道鄰近國家和美國的憂慮,日本深知要掌握國家的生存空間就需緊緊依附著美國,無論如何也必須成為美國的追隨者。另外維持許久和平主義的日本,也欲得到鄰居國家的認可,紛紛向那些可能正在被極權專制主義的國家伸出溫暖地友誼之手。身為台灣人的我們,相信不難感受到,近年日本對台灣的關心與支持。(在先前多篇文章中都有提及,若台灣有危險狀況,最先發起反制的會是日本,這是在地緣政治威脅下幾乎可以確定的事情)



讓我們再次回到19世紀初,我們可以發現從19世紀日本開始出手干預中國,而歐洲介入中國的19世紀中葉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混亂時期,日本持續對中國行使影響力,其目的主要是爲了獲得經濟利益。坦白說,中國人對1930年代時期日本人的行爲有著歷史痛苦的回憶,只是這些帶著痛苦的歷史回憶應該都不影響中國接受被中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的「具有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條件最優惠」的日本對華援助,日本這項對華援助從1979年一直進行到了2022年。〈這又是另一個類型的政治問題了〉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榮幸獲得你的【愛心】❤️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機會獲得你的【追蹤】✅
你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你在茫茫文海中看見我

(不曾特別寫關於日本的國際政治,因為深怕自己知識能力不足,謝謝正在閱讀的你)
〈哈哈哈,學期結束.....〉這是甚麼猖狂的發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木九崎-avatar-img
2023/12/15
恭喜學期結束~!原來韓國這麼早放寒假嗎有一個小建議,日本軍隊改成日本自衛隊用詞會比較精確(雖然自衛隊看起來也差不多是軍隊了)但受憲法第九條第束縛,不得有攻擊行為或持攻擊武器,只有在出現不法立即情勢,國民生命安全受到外國武裝威脅時為保護國民才得以採取自衛行動。以前對發動自衛權條件的解釋只限於日本國土遭受攻擊時才可以,安倍之後提出擴大自衛隊行使權解釋(見圖)嗯....也算是二戰後遺留下來的問題之一吧~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6
宇木九崎 是的。 日本自衛隊,我們台灣人會更偏向這個用詞。因為在韓國我們課堂上討論時還有教授們還是直接說軍隊。我就沒有改回來。😅
彼得-avatar-img
2023/12/20
我還沒出國過,但日本是我最想去的國家。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21
彼得 方格子有許多關於日本的旅遊文章,可以多加參考,到時做好準備後,就可以收拾行李出發了。🤩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3/12/16
近年日本是個有事的地方,台灣就別給她添亂了。(其實,世界到處都「有事」,渴求平安已是癡夢。末日到啦!〔哈,現在世界本來就每天都像末日啊!〕)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6
向日葵大叔 是的,世界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問題。 真的很謝謝您的閱讀 💘❤️
avatar-img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
152會員
152內容數
這些有的沒的,看似遙遠卻又如此貼近身邊的大小事,想透過每次學習,透過每次交換分享,每次思緒的整理,來自各方的文字,然後搭乘載有歷史脈絡,可以去未來的時光機。
2024/09/24
9月17日,黎巴嫩真主黨發生重大爆炸事件,導致數千人傷亡,卻也撼動了人們對通訊設備的信任。爆炸後,人們驚恐地關閉手機,反映出在戰爭中,科技與日常設備被轉化為潛在威脅的現實。現代戰爭中我們需要了解利用通訊設備及心理戰的雙面性,何其恐懼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Thumbnail
2024/09/24
9月17日,黎巴嫩真主黨發生重大爆炸事件,導致數千人傷亡,卻也撼動了人們對通訊設備的信任。爆炸後,人們驚恐地關閉手機,反映出在戰爭中,科技與日常設備被轉化為潛在威脅的現實。現代戰爭中我們需要了解利用通訊設備及心理戰的雙面性,何其恐懼所帶來的心理壓力。
Thumbnail
2024/05/21
巴黎時隔100年再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法國奢華品牌如愛馬仕、LV參與了獎牌和運動服的設計製作。然而,全球正陷於兩場激烈的戰爭中,這些戰爭相關國家的選手也將參加奧運會,可能對順利舉行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和平呼籲背後對俄羅斯的隱藏支持引發爭議,奧運安全問題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Thumbnail
2024/05/21
巴黎時隔100年再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法國奢華品牌如愛馬仕、LV參與了獎牌和運動服的設計製作。然而,全球正陷於兩場激烈的戰爭中,這些戰爭相關國家的選手也將參加奧運會,可能對順利舉行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和平呼籲背後對俄羅斯的隱藏支持引發爭議,奧運安全問題仍是一個巨大挑戰。
Thumbnail
2024/04/19
和平派」形象:對南北對話的迷戀 從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韓國民主化之後,到現任尹錫悅總統,這些總統當中,不論左派右派,保守或是進步,有哪一位能夠真正理解國際政治赤裸裸的一面?
Thumbnail
2024/04/19
和平派」形象:對南北對話的迷戀 從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韓國民主化之後,到現任尹錫悅總統,這些總統當中,不論左派右派,保守或是進步,有哪一位能夠真正理解國際政治赤裸裸的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似乎是已有預見,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運氣已經耗盡的事實。 日本在未來能否繼續保持日本的和平主義?
Thumbnail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日本人似乎是已有預見,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運氣已經耗盡的事實。 日本在未來能否繼續保持日本的和平主義?
Thumbnail
日本從冷戰結束後,社會就處於一種和平的鈍性狀態,這種鈍性狀態可以說是多年來美國負責日本防務與後冷戰熱觀情緒的結果,但是隨著舊時代的結束,這種鈍性狀態也就毫無意外地朝向瓦解前進,在瓦解的過程中,一種新的心態與社會變化也悄悄的到來了。
Thumbnail
日本從冷戰結束後,社會就處於一種和平的鈍性狀態,這種鈍性狀態可以說是多年來美國負責日本防務與後冷戰熱觀情緒的結果,但是隨著舊時代的結束,這種鈍性狀態也就毫無意外地朝向瓦解前進,在瓦解的過程中,一種新的心態與社會變化也悄悄的到來了。
Thumbnail
在美國眼皮底下,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約束下,在日本的國家安全思維從陸地擴張轉型成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下,在民選政府的控制下,都會使得日本的重整軍備不至於發展成以前的那種軍國主義。本文探討日本的軍事重新崛起的內容,為什麼中共打台灣之前會先打日本的軍事基地,以及台灣的戰略角色。
Thumbnail
在美國眼皮底下,在美日安保條約的約束下,在日本的國家安全思維從陸地擴張轉型成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下,在民選政府的控制下,都會使得日本的重整軍備不至於發展成以前的那種軍國主義。本文探討日本的軍事重新崛起的內容,為什麼中共打台灣之前會先打日本的軍事基地,以及台灣的戰略角色。
Thumbnail
日本追求「國家正常化」,要修憲,要有自己的正規軍,而不是自衛隊,要把國防預算從目前佔GDP的1%提高到2%,甚至更多。於是,人們很自然會問,那日本走回軍國主義的可能性如何?基於日本的國家戰略與國家利益,日本會希望比美國更對台灣好,希望把台灣從美國手裡爭取過來,希望與台灣形成命運共同體。
Thumbnail
日本追求「國家正常化」,要修憲,要有自己的正規軍,而不是自衛隊,要把國防預算從目前佔GDP的1%提高到2%,甚至更多。於是,人們很自然會問,那日本走回軍國主義的可能性如何?基於日本的國家戰略與國家利益,日本會希望比美國更對台灣好,希望把台灣從美國手裡爭取過來,希望與台灣形成命運共同體。
Thumbnail
日本民族性格向來以內斂著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輕易露於言表,然而日本近期對東亞政治局勢的相關表態卻顯得「反常」,進逼台海的意味濃厚,而且一步比一步還露骨。不僅國防預算默默連續增長九年,2021年突破5.3兆日圓,來到史上新高,更對台灣當局猛拋媚眼,包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日領袖峰會中提及台海問題,接著日
Thumbnail
日本民族性格向來以內斂著稱,內心真正的想法不輕易露於言表,然而日本近期對東亞政治局勢的相關表態卻顯得「反常」,進逼台海的意味濃厚,而且一步比一步還露骨。不僅國防預算默默連續增長九年,2021年突破5.3兆日圓,來到史上新高,更對台灣當局猛拋媚眼,包括日本首相菅義偉在美日領袖峰會中提及台海問題,接著日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復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協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眼下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台海問題再成焦點。有別於川普(Donald Trump)對一中紅線的猛烈衝撞,拜登(Joe Biden)更加偏好同盟戰略,選擇聯合日本的回潮右翼,於台海議題上反覆試探中國底線。與此同時,美國亦逐步撤出在中東的軍事部署,好讓戰略重心更加聚焦印太,並加大對東盟與印度的拉攏力道,各式
Thumbnail
今天我們所碰到的大多國家或國際上的重大議題,其實都是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所累積形成造成的結果。
Thumbnail
今天我們所碰到的大多國家或國際上的重大議題,其實都是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所累積形成造成的結果。
Thumbnail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Thumbnail
是說德國目前的親中態度,讓許多人很意外,不過這其實是有跡可循,因為過去的日本,也曾選擇一樣的策略與路線,只是地緣問題,讓兩國最後走向不同的方向。或許精確一點來說,德國距離中國比較遠,因此德國比較晚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問題。德國現在就像二十年前的日本,認為與中國加強關係將有助國家的經濟與戰略利益....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中關係的快速惡化,雙方越來越劍拔弩張,原本應該是東亞地區重要國家之一的日本,近來的角色卻越來越模糊。在這場牽動整個地區情勢的新競爭中,日本不止態度低調,甚至頗有局外人之姿。對比歐巴馬時代美中關係還如膠似漆之時,安倍首相就率先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政策,希望拉攏盟邦,以暗中圍堵中國與俄羅斯.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中關係的快速惡化,雙方越來越劍拔弩張,原本應該是東亞地區重要國家之一的日本,近來的角色卻越來越模糊。在這場牽動整個地區情勢的新競爭中,日本不止態度低調,甚至頗有局外人之姿。對比歐巴馬時代美中關係還如膠似漆之時,安倍首相就率先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政策,希望拉攏盟邦,以暗中圍堵中國與俄羅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