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讀:《沙丘之子》

2021/09/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穆哈迪於此時、彼時,闔上真知之眼
在沙丘之後,誰能選擇完美的道路 ? 誰又將帶領這個過於自由的時代?
因為這一次想討論的東西比較多,也想著重書裡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想法,我將此篇文章更改為以「討論重點」為區分的一篇文章。因為就沙丘的故事與角色本身,一定有其他筆者的心得與研究。所以我希望透過提出自己觀察到的重點來進一步闡述那些與其他作品截然不同的獨特思路。

心智空間

首先是最明顯的設定,心智空間。這本閱讀體驗最重要的是體會作者獨樹一格的「心智空間」描寫和獨白。並且能感覺到這個設定對角色和劇情造成多巨大的影響。

這是我在其他小說中從未觸及到的想像。

與「心智空間」相關的情節有滿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段落,像是阿麗亞成為反派的原因(因為遺傳給她的基因中藏有哈克男爵的人格)還有雷托二世和甘尼瑪以自己的親身父母「角色扮演」並「自己教導自己」的橋段。甚至以這個橋段演譯基因人格想佔據主要意識的慾望有多麼強烈。

而且作者以這個兄妹「角色扮演」的橋段,暗示了往後雷拖和甘尼瑪的婚姻關係也同父母那樣,因為大局而使夫妻犧牲「實」與「名」。

「我不是我的父親,但我也不是雷託二世。」

這句話該如何解讀?以一個存在於任何時間點的個體意識來說這是角色的最佳闡述。因為無法區隔因果關係的我們以線性概念理解時間,但他同時存在於專注力所及處的各時間點,因此便沒有所謂的過去未來。橋段上也可以在沙丘救世主中體驗到,那時保羅剛與初誕生的雷拖二世相遇,但已經是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博弈。

說回雷拖二世在沙漠中喚起記憶中的保羅,最有趣的事實是保羅其實在其他地方還活著,他化身傳教士並四處傳教。也就是說讀者能在雷托的故事線同時體驗保羅這角色的思想,而在保羅視角的故事處,體驗他當下的行為。

這個寫法令人佩服,同一部作品裡能同時設定出「空間」和時間的不連續性。

相同巧思下我只想到金凱瑞主演的《王牌冤家》而遊戲則是一款名為《極樂迪斯可》的遊戲。他們同樣藉由細膩剖析角色的心理獨白,將想法藉由角色具體的呈現出來,使價值觀的體現能夠真正成為影響故事的一環,而不只是滿足編劇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事件序列。

期望在維勒納夫的的新版《沙丘》能再次體現這項文本特色。

依舊鮮少的「動作場面」

對決的真正顛峰是說服。THE SEVENTH SEAL
-Ingmar Bergman 1958
沙丘前三冊通篇著重使用「思想博奕」相信讀者一定無法不感受到作者刻意減少的動作場面。如果曾經讀過我前幾篇沙丘書評,一定知道我將這個刻意降低「動作戲碼」的特色當成作者的特色,並宣稱他此舉相當大膽、成功。
而作為保羅旅途的終章,相信作者更願意讓那幾場傳教士的「公開談話」被讀者銘記,而不是廝殺對決。
再來我想談一場較為特殊的「博奕」。
雷托和保羅作為利益關係一致的陣營,卻仍然能使兩個角色進行「思想對決」是我認為沙丘作品裡刻劃的比較細膩的部分。作者透過保羅的溫緩猶豫雷托的堅定激進去辯論出關於人類被先知規劃好的未來。

難以順口下嚥的行文

我不想只提出褒揚部分,這一本難以順暢閱讀是相當明顯,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不斷懷疑新出現的「自造詞」,懷疑這些是表現手法,還是前面章節已經提到但自己沒認真記下的問題。

經過反覆翻看我發現作者在這本書中更加明顯(沒錯,以前就懷疑了)在需要時才增加設定的寫作習慣。

「Deus ex machina 」的創作手法我相當不欣賞。如果將此種創作形式以音樂來說,就像突然聽到與母題(Motif) 不相關的聲音突然硬生生加入然後強制回到熟悉旋律一般。

有一段明顯突然加入設定的例子是,甘尼瑪與雷托二世分開行動,她欺騙自己、封鎖自己某段時間的部分記憶,這稱為「心鎖」。這樣的設定當時是前衛又獨特的,只是在這之前從來沒有蛛絲馬跡讓讀者先行想像有什麼發展的可能性。作者為求方便加入這種強硬解決的能力有點草率。不過,要是往後這設定在其他故事中有繼續發展,便有其價值。

而作者確實有慢慢將設定完成的例子,透過雷托在迦科魯圖首次注射香料時的心靈回憶,我們看到巴特勒聖戰的領導者,他曾經是計算機科學家,他發表演說,開始煽動發起清除智能機械的戰鬥。直到此刻作者才將這一大故事背景正面刻劃,也算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背景設定。

時間、倫理與東方思想的設定

在那個年代對於時間較為主流的想法應該是遵循祖父悖論的,代表作是1985年的經典科幻電影三部曲 — 《回到未來》。而作者在 1976 便已率先開始構思多時間線的概念。
作者對時間的運用也不只存在故事中而已,他運用許多後設的文體當篇張開頭的引文,讓未來的角色對讀者還未知的事情進行簡述或評斷。像哈克艾爾愛達與伊勒瑯公主便擔任該角色。
《沙丘之子》故事結局也揭露哈克艾爾愛達就是法拉肯。而這名字意思是打破習慣的人,表示他在帝國中特殊又扭曲的角色定位。運用書的正文以外做後設,在那個時代是滿前衛的做法,也能加深讀者在閱讀一本真正「聖經」的體驗(詳摩爾門經 — 尼腓一書)。這一點也影響了布蘭登.山得森在《迷霧之子》系列的創作方法。
倫理關係的大膽突破則是描寫皇室成員的互動,令我難忘的是藉由甘尼瑪重新定義「蘿莉塔」的部份。結局也因此讓人難忘。
關於「道」與新浪潮時期的小說淵源其實相當深遠,知名科幻作家娥蘇拉勒瑰恩(著名作品為地海戰記、黑暗的左手)就是西方《道德經》的其一譯者。
東方元素部分,故事文末還提到呂洞賓和「道」。呂洞賓不確定是否為翻譯後同名,還是作者真的有意運用心智空間加入這個來自中國的知名人物。
但是關於道的設定我確定作者是有意為之。根據之前整理沙丘時間線的資料,雷托後來建立「無」室,並且在許多資料裡作者都有提到自己引用東方的神秘主義。

電影的保羅才剛開始他的成長之路,我心中的保羅卻已完成他的一生。
《沙丘》2021電影的到來,對我來說就像期待看著克拉裡茲克到來的雷拖那樣,充滿敬畏,卻興奮不已。克拉裡茲克也稱為終極鬥爭。像北歐神話中諸神黃昏之意,同時也能當作雷托神格化後的代名詞,從這邊看來,便能感受到作者以至高存在帶來毀滅的意謂,保羅是如此,而雷托更義無反顧。
想一想這部電影我自己期待許久,那時候還在軍中,幾乎每次發放手機都會看一次預告並不斷與讀完原著小說的朋友詢問相關的設定。很後悔沒能在更早的時候一口氣全部看完這樣的小說。雖然閱讀時滿疲累的,需要花相當多的精神理解文字背後暗藏的意思,但是透過作者的潛文本我才瞭解到在軟科幻的作品中體現出的是那麼宏大且細膩的哲思。
我愛上科幻是透過黃金時代的科幻作品,我曾經相當排斥飛船外星人的設定,直到預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
那讓我一頭栽入這項人類偉大的文學創作的的形式中。
在工作幾年之後,我才意識到新浪潮的作品正悄悄佔據我腦海裡一大塊地盤,並透過充滿反思的故事和現實,一直不斷折磨、啟發著我。

法蘭克·赫伯特(1920-1986)
總而言之,感謝法蘭克赫伯特與他的《DUNE 》SAGA,他為整個電影工業以及娛樂文化帶來一個無聲卻及其閃亮的驚雷。
那一剎那,照耀了許多顆冉冉而起的巨星。
而這些巨星,將持續以什麼樣的光,帶上數萬碎塵去向何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會員
50內容數
紀錄我認為值得一說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