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投資萬萬不可

借錢投資萬萬不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存款不夠且存的慢,反正買入整體市場長期都看漲這麼簡單,
那不就可以借錢來做投資?我朋友真的是浪漫型天才。

真的給我萬萬不可!!!

那些分享的成功案例真的當作偶像劇看看就好,要人借錢來做投資,有很大一部分已經算是賭博的心態了, 再來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力完全不同,有人有錢到可以偶爾進股市玩當沖陪個幾十萬,完全不心疼, 那個心態有點像是我們去買個樂透一樣,有中就賺到沒中當捐錢。

甚至有的還會利用話術,告訴你這屬於高階的方式投資,獲利可觀, 反過頭來想,大多都是要賺你的課程費用,就算他真的有成功過的經驗, 他也只是把過去的績效跟模式包裝好販售給我們,要認清事實,過去是無法百分之百複製到未來的,


萬一遇到股災或是生活上有什麼變化,資源不多的人想必一定會很難熬阿!
更不用說,你借貸的錢是每個月都要還的,不是不用還銀行錢的,
誰能保證工作都能跟股票一樣長期持有然後都有成長?

到時候被追債了話,你很難繼續保有平常心態吧,雖然我被吐槽幹嘛一直唱衰他, 但網路上去搜尋一下借錢失敗的分享,也是相當多借鏡可以參考的喔,
人只要一貪心很容易就失去全部甚至還要倒賠所有未來。

話雖然重了一點,沒有夠多的存款就要想辦法開源節流,
不要學著抄短徑,腳踏實地才能安穩的過日子。

avatar-img
Beck的沙龍
28會員
28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ec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極簡的生活,環保的方式,多少幫助了我許多在消費上的習慣,甚至讓我在很多時候願意好好思考反省,是不是能在消費之中選擇更有利於環境的等等觀點。 明明這些賣場商店自己也很經常去,習以為常到,幾乎像個機器人去挑選然後結帳, 頂多確認一下是不是有額外折扣。 前陣子有一次,突然的有這麼一刻,我被眼前眾多的商品
職場待久了,有時候真的會遇到比鬼還可怕的同事,有一種人雖然說算是神經太大條,就算真的不是故意的但也容易導致闖禍,有一次就是這樣的關係,變成有參與的同事,一個一個輪流唱名進HR大主管辦公室,接連看到幾個面帶臉青得出來,大概就覺得不妙,然後接著我也被叫進去, 本來以為可能是我們工作上可能太吵雜?(因為長
在接觸到了冥想,對我後期的職場上有著相當大的幫助,當時的我常常都是難以入眠的,所幸接觸到了冥想,就試著聽聽看,不曉得是因為那些冥想引導的聲調讓我感覺到很平靜的關係嗎?又或者是那一些讓人很安心的話, 我後來幾乎將冥想當成精神糧食了,每天晚上都要撥放才能稍微平靜下來,就算有時候還是失眠了,但在心靈上
股市投資的領域領,很多人只願意相信過去的績效,跟朋友聊到,都會說要是回到過去一定要買爆,可是無論是個股或是ETF,都要認清現實已經無法回到過去了。 那麼換個角度想,會願意為了未來而現在就買爆嗎? 這個問題,朋友立刻就變得不這麼肯定,甚至質疑,畢竟大部分的人, 只能百分百認同過往的歷史,卻無法相信未
通常離職要提前多久提出,在社會上打滾久的朋友給的數字大約介於1.5~3個月不等,相信這樣的天數來說,對於已下定決先想離開的人多待一天都很難熬。 離職的時間點也是一門學問,是要領了年終跟獎金後年後馬上提辭呈嗎? 雖然這樣顯得很無情,但又不想忍到年中再提, 曾經我跟說好要離職的同事,就因為這個原因而不想
記得以前初入社會,第一天上班不外乎就是到各部門打招呼,介紹自己一番,大概就完成新人手續,後來有鑑於智慧手機的便利性,漸漸地,新人第一天就會軟性的需要加入公司的各個LINE群組,簡單的在公司大群組打聲招呼後,幾乎可以省略去各部門巡迴的動作,這個方式應該讓許多害羞的人覺得放心不少。 只是這個便利性,
極簡的生活,環保的方式,多少幫助了我許多在消費上的習慣,甚至讓我在很多時候願意好好思考反省,是不是能在消費之中選擇更有利於環境的等等觀點。 明明這些賣場商店自己也很經常去,習以為常到,幾乎像個機器人去挑選然後結帳, 頂多確認一下是不是有額外折扣。 前陣子有一次,突然的有這麼一刻,我被眼前眾多的商品
職場待久了,有時候真的會遇到比鬼還可怕的同事,有一種人雖然說算是神經太大條,就算真的不是故意的但也容易導致闖禍,有一次就是這樣的關係,變成有參與的同事,一個一個輪流唱名進HR大主管辦公室,接連看到幾個面帶臉青得出來,大概就覺得不妙,然後接著我也被叫進去, 本來以為可能是我們工作上可能太吵雜?(因為長
在接觸到了冥想,對我後期的職場上有著相當大的幫助,當時的我常常都是難以入眠的,所幸接觸到了冥想,就試著聽聽看,不曉得是因為那些冥想引導的聲調讓我感覺到很平靜的關係嗎?又或者是那一些讓人很安心的話, 我後來幾乎將冥想當成精神糧食了,每天晚上都要撥放才能稍微平靜下來,就算有時候還是失眠了,但在心靈上
股市投資的領域領,很多人只願意相信過去的績效,跟朋友聊到,都會說要是回到過去一定要買爆,可是無論是個股或是ETF,都要認清現實已經無法回到過去了。 那麼換個角度想,會願意為了未來而現在就買爆嗎? 這個問題,朋友立刻就變得不這麼肯定,甚至質疑,畢竟大部分的人, 只能百分百認同過往的歷史,卻無法相信未
通常離職要提前多久提出,在社會上打滾久的朋友給的數字大約介於1.5~3個月不等,相信這樣的天數來說,對於已下定決先想離開的人多待一天都很難熬。 離職的時間點也是一門學問,是要領了年終跟獎金後年後馬上提辭呈嗎? 雖然這樣顯得很無情,但又不想忍到年中再提, 曾經我跟說好要離職的同事,就因為這個原因而不想
記得以前初入社會,第一天上班不外乎就是到各部門打招呼,介紹自己一番,大概就完成新人手續,後來有鑑於智慧手機的便利性,漸漸地,新人第一天就會軟性的需要加入公司的各個LINE群組,簡單的在公司大群組打聲招呼後,幾乎可以省略去各部門巡迴的動作,這個方式應該讓許多害羞的人覺得放心不少。 只是這個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