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

2021/09/1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幫忙家計,因而接觸文學
  白靈小時候家中生活困苦,從小他就要幫忙賺錢貼補家用。他在〈探春夢─賣聯記〉中寫道:「小時候家計困難,也曾經手裡提著籃子,盛著一朵朵醬紅或桃紅絨做的頭花,到菜市場嚷嚷過:『太太,買一朵吧,插在頭上最喜氣啦。』那時候一點也不害臊,心裡明白是在替家庭分擔生計,便有一股『男子漢當如是也』的氣概。」除此之外,白靈家中也曾從事賣書的生意,在幫忙整理各種書籍的過程中,他也開始接觸文學,從此以後,進入了文學的世界。
2.遊走文學與理工之間
  白靈曾考過多次大專聯考,重考期間,他讀了將近百本的文學名著,對於書籍幾近狂熱的程度。當時的白靈,寧可把吃飯錢或交通費省下來,也要買到特殊的舊書。除了本土作家的作品,他也讀西方小說,他說:「在那個年代不讀西方的東西,好像就很奇怪的樣子,當你讀了很多的時候,才猛然發覺自己的腦袋好像被換過一個似的。」因此,他在書中汲取了中西文化的精華,為自己的文學之路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後來白靈先後念了臺北工專(今臺北科技大學)的化工科,以及與理工不相關的師大 美術系。對於這樣飄忽的求學經歷,他說是因為年輕的時候,環境封閉、資訊不足,對未來不知所措。後來,他才慢慢在科學與文學中找到答案,為自己找到定位點。
  讀完師大 美術系,白靈赴美攻讀化工碩士,回國後,於母校臺北科技大學任教。儘管每天忙於做研究、教書,但他並未放棄對文學的熱愛,經常一手研究化工,一手寫詩,同時扮演著科學家與詩人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
二、趣聞軼事
1.開始寫詩的原因
  白靈曾說,他之所以會開始寫詩,是因為年少時曾暗戀某個女孩,為了找尋情感上的出口,而引發了寫詩的動機。剛開始,他嘗試寫古典詩,但寫了一段時間,覺得古典詩寫來不過癮,而且也意識到再怎麼寫都難以超越古代人,於是就學著改用新詩來表達心情,結果便一頭栽進新詩的世界裡。出於這樣的經驗,白靈認為,詩並非虛無縹緲,而是對於現代人有實質幫助的,因為詩可以自娛娛人,也可以寄託心志。
2.筆名由來
  白靈年輕時的筆名是「靜生」,原因是小時候家裡窮,全家擠在一個狹小的房子裡,沒有個人空間,他非常渴望能夠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擁有「安靜的生活」。有次他去博物館看展覽,在來賓簽名本上靈光一現,就把「靜」的意念改成「白靈」,意思是自由、飄逸,於是改筆名為「白靈生」。但有一次他參加一個文藝營,有學員說「白靈生」像是武俠小說中的人名,不像詩人的名字,他想想頗有道理,就將筆名改成「白靈」。
三、文學之路
1.以長詩站穩詩壇地位
  白靈於民國五十九年開始寫詩,六十二年首度在詩刊發表作品,這段時期正是新詩論戰之際,為了臺灣現代詩西化的問題筆戰不休。老一代詩人因受西方詩風影響,思想跳接、意象繁複,然而語句散亂、意象晦澀;新生代詩人則希望返歸傳統,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詩。白靈此時於詩壇嶄露頭角,他的詩廣泛接受各家特色,既有意象豐富的優點,又能拋開晦澀僵化的語言,呈現新的氣象。民國六十八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後裔》,同年十二月得到國軍文藝銀像獎的長詩〈大黃河〉,在《聯合報》副刊全文刊出,隔年又以〈黑洞〉一詩獲得《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引起詩壇的注目與肯定,他便以這兩首長詩在詩壇站穩了腳步。
2.極力推廣新詩寫作
  白靈不僅在創作上有很好的成績,他也是一個很好的評論家。他的詩評與詩論,用語平淺,卻能鞭辟入裡,切中要點。更難得的是,在自己的成就之外,白靈努力推行詩歌教育,他認為「寫一首壞詩的樂趣甚於讀一首好詩」,鼓勵每個人都能提筆寫詩,讓世界更接近真、善、美。他曾擔任耕莘青年寫作會常務理事,參與各種文學講座、文藝營和巡迴演講的活動,對於年輕的文學愛好者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他的著作中,經常引用青年學子的作品來說明寫作手法,對嘗試寫詩的人是極大的肯定。
四、新詩理論
1.強調想像力與詩的關係
  白靈認為詩比其他文學作品有更高的原創性,強調詩的想像力,他曾說:「詩若缺乏想像,則讀者所讀到的詩必然也『無法想像』那會是詩,詩若缺乏優越的想像,則讀者必然只停留在『散文式的想像』或『低層次的想像』上。」(〈探險夢—詩與想像〉)白靈自己也非常努力經營詩的想像,甚至在書中教人們如何捕捉想像。
2.著重內容的生活化
  白靈認為詩的內容絕對要從生活出發,好詩的內容,是不能離開生活而空虛存在的,從生活中提煉出新觀感和新秩序,才能造就一首好詩,否則讀者讀到的將只是一堆情緒垃圾。
五、新詩特色
1.題材豐富,手法新穎
  白靈詩作題材豐富多元,包括生活偶感、市井小民生活、社會現象、詭譎的政治、離奇的高科技,乃至抒寫大我情懷的地理橫面、歷史縱深等,引領讀者對人生百態、過去、未來作深刻的思索。在呈現手法上也時有新意,運用寓言、對話、書信體、戲劇獨白等形式來表現不同主題。
2.科學素養,人文關懷
  讀化工出身的白靈,對於詩語言的運作有科學的思維,如〈大黃河〉:「不可見的千億顆在想像之中/宛如以冥想俯察體內深處/一粒粒,小小的細胞」,又如〈鐘乳石〉:「當向下的鐘乳與緩緩、向上的石筍/當可知的與冥冥中那不可預知的/在時光的黑洞中,輕輕的/一觸」,充分運用物質和時空的特性來書寫人間事物。他的詩中伴隨的科學素養不是冷硬的科學主題,而大都是深刻的人文關懷,傳達出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3.深具想像力
  白靈認為寫詩能真摯坦白的說出人生真相,並深富想像力,在現實之中突圍。他認為文學的重要性便在於想像力,它使受拘束的人生變得自由幽默,不完美的人生變完美。因此他的詩作便實踐了這種詩觀,充滿各式奇想與創意,成為想像力的競技場。
六、詩的聲光
  民國七十四年,白靈與羅青、杜十三等人以「詩的聲光」為名,舉辦了一些詩的舞臺表演節目,讓詩與朗誦、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結合,讓詩「站起來」。關於「詩的聲光」,白靈認為:
  躺的詩,指的是用文字印刷出來的詩;站的詩,指的是透過表演者在舞臺上將詩立體展現的那些。它可以非常傳統,也可以非常現代。
  「詩的聲光」經常強調不要只「朗誦」一首詩,而希望能「表演」一首詩,因此自一九八五年以來曾先後「處理」過百來首新詩,只有少數的詩曾「非常傳統」的被朗誦出來,大多數的詩多少都被「加工」過……當詩靜靜躺著時,似乎允許讀者繞著它,從各個角度觀察、想像;當詩站起來、甚至活生生動起來時,讀者觀眾似乎得從特定的角度看它,但這不也是它的面貌或變貌之一嗎?如果這社會人人都願去看躺著的詩時,那麼要不要讓詩站著,是的確值得深究;問題是,如果這時代大多數人都「看不到」躺著的詩時,如果有人讓幾首詩也試著站起來,擋一擋大家的視線,讓他們也能發現一些還不錯的詩,進而去追索更多躺著的詩時,不是也是值得鼓勵的事?
(相關影片可至「白靈文學船」網站欣賞http://www.cc.ntut.edu.tw/~thchuang/body.html)
七、作品欣賞
1.飛 魚
  飛魚追逐你頸間的紅絲巾而來
  躍離潭面,在清晨,搖晃的舷邊
  絲巾的花結是輕悄的手所綰(ㄨㄢˇ)成
  (輕輕綰住你靈魂的瓶口)
  猶如昨日棚架間,我笑著走去
  為新生的葫蘆束好腰
  蝶形的紅緞帶,引來
  過路蝴蝶的驚睇(ㄉㄧˋ)……
  又一隻,再一隻,自
  疊疊的綠波間閃出—
  那飛魚們
  潭的眼睛,瞬著你,瞬著
  落回時,濺起花花的笑珠
  「小心!那邊一隻」像要咬住
  你頸間的紅絲巾
  潑刺一聲,躍過
  雲的倒影
(出自《大黃河》爾雅出版社)
2.白靈的五行詩
⑴爭 執
  整齣黃昏都是白晝與黑夜浪漫的爭執
       雲彩把滿天顏料用力調勻
         天空再也抱不住的那
      落日—掉在大海的波浪上
             彈 了兩下
⑵老 婦
   沙灘上浪花來回印刷了半世紀
       那條船再不曾踩上來
     斷槳一般成了大海的野餐
  老婦人坐在門前,眼裡有一張帆
         日日糾纏著遠方
⑶野 營
  把冬天搓入柴火堆煮沸
  四野圍進來一群想煨暖的星星
  當風聲將歌聲一首首駝到天涯
  只留幾顆音符,在炭火上滋滋作響
  天地上下,唯一爐燒紅的夢供應著能量
(出自《白靈世紀詩選》爾雅出版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安咕醬
安咕醬
謝謝朋友一起的樂活、慢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