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幫忙家計,因而接觸文學

  白靈小時候家中生活困苦,從小他就要幫忙賺錢貼補家用。他在〈探春夢─賣聯記〉中寫道:「小時候家計困難,也曾經手裡提著籃子,盛著一朵朵醬紅或桃紅絨做的頭花,到菜市場嚷嚷過:『太太,買一朵吧,插在頭上最喜氣啦。』那時候一點也不害臊,心裡明白是在替家庭分擔生計,便有一股『男子漢當如是也』的氣概。」除此之外,白靈家中也曾從事賣書的生意,在幫忙整理各種書籍的過程中,他也開始接觸文學,從此以後,進入了文學的世界。

2.遊走文學與理工之間

  白靈曾考過多次大專聯考,重考期間,他讀了將近百本的文學名著,對於書籍幾近狂熱的程度。當時的白靈,寧可把吃飯錢或交通費省下來,也要買到特殊的舊書。除了本土作家的作品,他也讀西方小說,他說:「在那個年代不讀西方的東西,好像就很奇怪的樣子,當你讀了很多的時候,才猛然發覺自己的腦袋好像被換過一個似的。」因此,他在書中汲取了中西文化的精華,為自己的文學之路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後來白靈先後念了臺北工專(今臺北科技大學)的化工科,以及與理工不相關的師大 美術系。對於這樣飄忽的求學經歷,他說是因為年輕的時候,環境封閉、資訊不足,對未來不知所措。後來,他才慢慢在科學與文學中找到答案,為自己找到定位點。

  讀完師大 美術系,白靈赴美攻讀化工碩士,回國後,於母校臺北科技大學任教。儘管每天忙於做研究、教書,但他並未放棄對文學的熱愛,經常一手研究化工,一手寫詩,同時扮演著科學家與詩人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

二、趣聞軼事

1.開始寫詩的原因

  白靈曾說,他之所以會開始寫詩,是因為年少時曾暗戀某個女孩,為了找尋情感上的出口,而引發了寫詩的動機。剛開始,他嘗試寫古典詩,但寫了一段時間,覺得古典詩寫來不過癮,而且也意識到再怎麼寫都難以超越古代人,於是就學著改用新詩來表達心情,結果便一頭栽進新詩的世界裡。出於這樣的經驗,白靈認為,詩並非虛無縹緲,而是對於現代人有實質幫助的,因為詩可以自娛娛人,也可以寄託心志。

2.筆名由來

  白靈年輕時的筆名是「靜生」,原因是小時候家裡窮,全家擠在一個狹小的房子裡,沒有個人空間,他非常渴望能夠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擁有「安靜的生活」。有次他去博物館看展覽,在來賓簽名本上靈光一現,就把「靜」的意念改成「白靈」,意思是自由、飄逸,於是改筆名為「白靈生」。但有一次他參加一個文藝營,有學員說「白靈生」像是武俠小說中的人名,不像詩人的名字,他想想頗有道理,就將筆名改成「白靈」。



三、文學之路

1.以長詩站穩詩壇地位

  白靈於民國五十九年開始寫詩,六十二年首度在詩刊發表作品,這段時期正是新詩論戰之際,為了臺灣現代詩西化的問題筆戰不休。老一代詩人因受西方詩風影響,思想跳接、意象繁複,然而語句散亂、意象晦澀;新生代詩人則希望返歸傳統,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詩。白靈此時於詩壇嶄露頭角,他的詩廣泛接受各家特色,既有意象豐富的優點,又能拋開晦澀僵化的語言,呈現新的氣象。民國六十八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後裔》,同年十二月得到國軍文藝銀像獎的長詩〈大黃河〉,在《聯合報》副刊全文刊出,隔年又以〈黑洞〉一詩獲得《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引起詩壇的注目與肯定,他便以這兩首長詩在詩壇站穩了腳步。

2.極力推廣新詩寫作

  白靈不僅在創作上有很好的成績,他也是一個很好的評論家。他的詩評與詩論,用語平淺,卻能鞭辟入裡,切中要點。更難得的是,在自己的成就之外,白靈努力推行詩歌教育,他認為「寫一首壞詩的樂趣甚於讀一首好詩」,鼓勵每個人都能提筆寫詩,讓世界更接近真、善、美。他曾擔任耕莘青年寫作會常務理事,參與各種文學講座、文藝營和巡迴演講的活動,對於年輕的文學愛好者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他的著作中,經常引用青年學子的作品來說明寫作手法,對嘗試寫詩的人是極大的肯定。

四、新詩理論

1.強調想像力與詩的關係

  白靈認為詩比其他文學作品有更高的原創性,強調詩的想像力,他曾說:「詩若缺乏想像,則讀者所讀到的詩必然也『無法想像』那會是詩,詩若缺乏優越的想像,則讀者必然只停留在『散文式的想像』或『低層次的想像』上。」(〈探險夢—詩與想像〉)白靈自己也非常努力經營詩的想像,甚至在書中教人們如何捕捉想像。

2.著重內容的生活化

  白靈認為詩的內容絕對要從生活出發,好詩的內容,是不能離開生活而空虛存在的,從生活中提煉出新觀感和新秩序,才能造就一首好詩,否則讀者讀到的將只是一堆情緒垃圾。



五、新詩特色

1.題材豐富,手法新穎

  白靈詩作題材豐富多元,包括生活偶感、市井小民生活、社會現象、詭譎的政治、離奇的高科技,乃至抒寫大我情懷的地理橫面、歷史縱深等,引領讀者對人生百態、過去、未來作深刻的思索。在呈現手法上也時有新意,運用寓言、對話、書信體、戲劇獨白等形式來表現不同主題。

2.科學素養,人文關懷

  讀化工出身的白靈,對於詩語言的運作有科學的思維,如〈大黃河〉:「不可見的千億顆在想像之中/宛如以冥想俯察體內深處/一粒粒,小小的細胞」,又如〈鐘乳石〉:「當向下的鐘乳與緩緩、向上的石筍/當可知的與冥冥中那不可預知的/在時光的黑洞中,輕輕的/一觸」,充分運用物質和時空的特性來書寫人間事物。他的詩中伴隨的科學素養不是冷硬的科學主題,而大都是深刻的人文關懷,傳達出他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3.深具想像力

  白靈認為寫詩能真摯坦白的說出人生真相,並深富想像力,在現實之中突圍。他認為文學的重要性便在於想像力,它使受拘束的人生變得自由幽默,不完美的人生變完美。因此他的詩作便實踐了這種詩觀,充滿各式奇想與創意,成為想像力的競技場。

六、詩的聲光

  民國七十四年,白靈與羅青、杜十三等人以「詩的聲光」為名,舉辦了一些詩的舞臺表演節目,讓詩與朗誦、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結合,讓詩「站起來」。關於「詩的聲光」,白靈認為:

  躺的詩,指的是用文字印刷出來的詩;站的詩,指的是透過表演者在舞臺上將詩立體展現的那些。它可以非常傳統,也可以非常現代。

  「詩的聲光」經常強調不要只「朗誦」一首詩,而希望能「表演」一首詩,因此自一九八五年以來曾先後「處理」過百來首新詩,只有少數的詩曾「非常傳統」的被朗誦出來,大多數的詩多少都被「加工」過……當詩靜靜躺著時,似乎允許讀者繞著它,從各個角度觀察、想像;當詩站起來、甚至活生生動起來時,讀者觀眾似乎得從特定的角度看它,但這不也是它的面貌或變貌之一嗎?如果這社會人人都願去看躺著的詩時,那麼要不要讓詩站著,是的確值得深究;問題是,如果這時代大多數人都「看不到」躺著的詩時,如果有人讓幾首詩也試著站起來,擋一擋大家的視線,讓他們也能發現一些還不錯的詩,進而去追索更多躺著的詩時,不是也是值得鼓勵的事?

(相關影片可至「白靈文學船」網站欣賞http://www.cc.ntut.edu.tw/~thchuang/body.html)



七、作品欣賞

1.飛 魚

  飛魚追逐你頸間的紅絲巾而來

  躍離潭面,在清晨,搖晃的舷邊

  絲巾的花結是輕悄的手所綰(ㄨㄢˇ)成

  (輕輕綰住你靈魂的瓶口)

  猶如昨日棚架間,我笑著走去

  為新生的葫蘆束好腰

  蝶形的紅緞帶,引來

  過路蝴蝶的驚睇(ㄉㄧˋ)……

  又一隻,再一隻,自

  疊疊的綠波間閃出—


  那飛魚們

  潭的眼睛,瞬著你,瞬著

  落回時,濺起花花的笑珠

  「小心!那邊一隻」像要咬住

  你頸間的紅絲巾

  潑刺一聲,躍過


  雲的倒影

(出自《大黃河》爾雅出版社)

2.白靈的五行詩

⑴爭 執

  整齣黃昏都是白晝與黑夜浪漫的爭執

       雲彩把滿天顏料用力調勻

         天空再也抱不住的那

      落日—掉在大海的波浪上

             彈 了兩下

⑵老 婦

   沙灘上浪花來回印刷了半世紀

       那條船再不曾踩上來

     斷槳一般成了大海的野餐

  老婦人坐在門前,眼裡有一張帆

         日日糾纏著遠方

⑶野 營

  把冬天搓入柴火堆煮沸

  四野圍進來一群想煨暖的星星

  當風聲將歌聲一首首駝到天涯

  只留幾顆音符,在炭火上滋滋作響

  天地上下,唯一爐燒紅的夢供應著能量

(出自《白靈世紀詩選》爾雅出版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8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安咕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5
一、生 平 1.生於臺南,長於日本 朱耀沂(ㄧˊ)的父親朱昭陽原在日本政府工作。母親懷孕後,專程返臺待產,並在臺南娘家生下了朱耀沂。只是月子尚未坐滿,又帶著甫出世的嬰兒回到日本,與先生團聚。因此,朱耀沂自幼在日本成長、受教育。 2.返臺定居後的中學生活 3.與臺灣大學的因緣 4.退休後仍勤於著作
2022/06/15
一、生 平 1.生於臺南,長於日本 朱耀沂(ㄧˊ)的父親朱昭陽原在日本政府工作。母親懷孕後,專程返臺待產,並在臺南娘家生下了朱耀沂。只是月子尚未坐滿,又帶著甫出世的嬰兒回到日本,與先生團聚。因此,朱耀沂自幼在日本成長、受教育。 2.返臺定居後的中學生活 3.與臺灣大學的因緣 4.退休後仍勤於著作
2022/06/15
1-2-自學二陳幸蕙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寂寞童年與作家夢 陳幸蕙放學回家寫完功課後,就把家裡養的貓放在膝上,把《安徒生童話》拿來讀。這樣的日子雖然寂寞,卻也因此在閱讀的天地裡忘掉寂寞,甚至樂在其中。她曾說:「那時候因為年齡小,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就發願成為一個作家。」 2.選讀中文系
2022/06/15
1-2-自學二陳幸蕙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寂寞童年與作家夢 陳幸蕙放學回家寫完功課後,就把家裡養的貓放在膝上,把《安徒生童話》拿來讀。這樣的日子雖然寂寞,卻也因此在閱讀的天地裡忘掉寂寞,甚至樂在其中。她曾說:「那時候因為年齡小,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就發願成為一個作家。」 2.選讀中文系
2022/06/15
1-2-9王溢嘉 一、經 歷 1.求學階段 2.棄醫從文 後來《健康世界》雜誌創刊,想找一位兼具醫學背景及編輯經驗的人出任總編輯,於是邀請王溢嘉擔任編務。直到退休,王溢嘉致力傳播健康理念、普及醫學知識,未曾懈怠。 二、趣聞軼事 1.淡水姻緣 P141-3 2.「通才」與「四不像」 3.野鵝的故事
2022/06/15
1-2-9王溢嘉 一、經 歷 1.求學階段 2.棄醫從文 後來《健康世界》雜誌創刊,想找一位兼具醫學背景及編輯經驗的人出任總編輯,於是邀請王溢嘉擔任編務。直到退休,王溢嘉致力傳播健康理念、普及醫學知識,未曾懈怠。 二、趣聞軼事 1.淡水姻緣 P141-3 2.「通才」與「四不像」 3.野鵝的故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適合初學者的「萬用寫作入門書」。  
Thumbnail
★最適合初學者的「萬用寫作入門書」。  
Thumbnail
在各種真情實感之後,詩是身心俱傷的紀錄產物。 它既掩蓋又真實,長話可以短說,避開明說,我暗裡說,而展露出來的即使令人摸不著頭緒,卻又保有魅力。 ~《白晝之花》
Thumbnail
在各種真情實感之後,詩是身心俱傷的紀錄產物。 它既掩蓋又真實,長話可以短說,避開明說,我暗裡說,而展露出來的即使令人摸不著頭緒,卻又保有魅力。 ~《白晝之花》
Thumbnail
漫漁透過「唧唧」、「瀟瀟」、「颯颯」、「潺潺」、「簌簌」、「啾啾」等不同級別的風聲水聲蟲聲掃過婚姻和愛情、人生歲月、國家社會、禪意哲思、灰厭世界和宇宙環境,將其一生所遇所思所感所悟,以平易可親的文字、突出新穎的意象,做了「環場一生」似的演出,且皆以截句形式為之,表現可圈句點,為此一小詩形式作了難度極
Thumbnail
漫漁透過「唧唧」、「瀟瀟」、「颯颯」、「潺潺」、「簌簌」、「啾啾」等不同級別的風聲水聲蟲聲掃過婚姻和愛情、人生歲月、國家社會、禪意哲思、灰厭世界和宇宙環境,將其一生所遇所思所感所悟,以平易可親的文字、突出新穎的意象,做了「環場一生」似的演出,且皆以截句形式為之,表現可圈句點,為此一小詩形式作了難度極
Thumbnail
有些書之所以能夠成為文學經典,在於它能歷久常新和跨越地域、時間和文化界限感動人心。昨晚在健民書房聽了教授17分鐘解說白先勇的《臺北人》,對於他提到的故事主旨又有了新體會 — — 人總是很容易被往事所困,懷憂喪志、醉生夢死。懂得活在當下,為未來作好準備其實才是正經事… 臺北人作者:白先勇 [完]
Thumbnail
有些書之所以能夠成為文學經典,在於它能歷久常新和跨越地域、時間和文化界限感動人心。昨晚在健民書房聽了教授17分鐘解說白先勇的《臺北人》,對於他提到的故事主旨又有了新體會 — — 人總是很容易被往事所困,懷憂喪志、醉生夢死。懂得活在當下,為未來作好準備其實才是正經事… 臺北人作者:白先勇 [完]
Thumbnail
當初會買這本《青春無敵早點詩》,官方說法是為了即將升上國中的大女兒,想讓她提早接觸極少在教科書上出現的新詩作品。然而,在女兒還沒認真翻閱之前,我卻忍不住一把搶來讀了好幾篇,或許在買書的那個當下,潛意識的我,是為了滿足青少年時期,在詩的領域,從未被啟蒙過卻又渴望被詩馴服的那個我吧!
Thumbnail
當初會買這本《青春無敵早點詩》,官方說法是為了即將升上國中的大女兒,想讓她提早接觸極少在教科書上出現的新詩作品。然而,在女兒還沒認真翻閱之前,我卻忍不住一把搶來讀了好幾篇,或許在買書的那個當下,潛意識的我,是為了滿足青少年時期,在詩的領域,從未被啟蒙過卻又渴望被詩馴服的那個我吧!
Thumbnail
筆者與詩仙的第一次接觸,應該就在小學時代。筆者接觸的第一首詩仙的詩,就是那首家傳戶曉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短短四句二十字的五言絕句,便驚動了筆者的小小心靈,為何簡短的一首詩,可以如此動人?如此淒美……
Thumbnail
筆者與詩仙的第一次接觸,應該就在小學時代。筆者接觸的第一首詩仙的詩,就是那首家傳戶曉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短短四句二十字的五言絕句,便驚動了筆者的小小心靈,為何簡短的一首詩,可以如此動人?如此淒美……
Thumbnail
在這幾年間,詩人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想」,只因它隨生隨長,又不斷地變幻。我喜歡並且羨慕這種自由。我們本來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定論詩是什麼。⋯⋯一首好詩就是「提醒」,提醒你開始省察,就在讀詩的此刻,你內裡與周遭種種原是浮游不定的狀態。是的,「詩,是與生命的狹路相逢。」詩教會我的事,是「珍惜」。
Thumbnail
在這幾年間,詩人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詩想」,只因它隨生隨長,又不斷地變幻。我喜歡並且羨慕這種自由。我們本來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定論詩是什麼。⋯⋯一首好詩就是「提醒」,提醒你開始省察,就在讀詩的此刻,你內裡與周遭種種原是浮游不定的狀態。是的,「詩,是與生命的狹路相逢。」詩教會我的事,是「珍惜」。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並非是要對這紀錄片作出過多評價。更多的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相互映照的人生進程,並也期許在此映照當中,重新體悟白先勇多年光陰對於藝術以及美的詮釋與追求。被帶領著在白先勇的花園走過一輪後,在我面前的即便依舊是閃爍不明的道路,卻也許總有一天我也中能夠走進自己的花園。而在那裡,將是奼紫嫣紅開遍。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並非是要對這紀錄片作出過多評價。更多的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相互映照的人生進程,並也期許在此映照當中,重新體悟白先勇多年光陰對於藝術以及美的詮釋與追求。被帶領著在白先勇的花園走過一輪後,在我面前的即便依舊是閃爍不明的道路,卻也許總有一天我也中能夠走進自己的花園。而在那裡,將是奼紫嫣紅開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