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與唯一的潛艦 - 漢加爾號潛艦戰史

2021/09/18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全世界只有2次可確認的潛艦擊毀水面軍艦的實戰案例(扣掉天安艦,非實戰且北韓未承認),一次是1981年福克蘭海戰中英軍征服者號(HMS Conqueror)擊沉阿根廷海軍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ARA General Belgrano),另一次則相對不出名,他發生在一場規模巨大卻同樣不出名的戰爭,由一個不出名國家的不出名潛艦締造。
這故事發生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巴基斯坦實際上曾是兩個部分,一個是我們如今熟悉的西巴基斯坦,另一個東巴基斯坦在這場戰爭後獨立為孟加拉。兩個巴基斯坦之間距離長達1600公里,隔著一整個印度,且東西巴基斯坦的文化與宗教有相當大的不同,獨立的傾向也越發強烈。
最終在1971年孟加拉民族主義者爆發大規模遊行,並迅速激化為獨立戰爭。雖然西巴基斯坦駐軍進行強硬鎮壓甚至種族清洗,但東西巴基斯坦的距離基本阻斷了西巴基斯坦境內的軍事力量投放到東巴基斯坦的可能,而且印度支持著種族和宗教更接近的孟加拉民族主義,因此到11月下旬時首都達卡以外地區幾乎都已經被孟加拉解放軍控制。
第三次印巴戰爭態勢圖,可以清楚呈現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阻隔。
眼看著他們即將失去東巴基斯坦,1971年12月,西巴基斯坦對印度發動攻勢,由此引發了第三次印巴戰爭。西巴基斯坦的目標是奪取盡可能多的印度土地作為談判工具,並盡可能嘗試讓東巴基斯坦的駐軍支撐下去;而印度的目標有兩個,其一是阻止西巴基斯坦對印度的進攻,其二是盡快介入東巴基斯坦戰事輔助孟加拉解放軍奪取達卡完成國家的獨立。
而本文主角就是潛艦。在1971年12月時,巴基斯坦共有4艘潛艦,分別是租借自美國的加齊號(PNS Ghazi,前USS Diablo,SS-479),以及3艘法國製月桂樹級(Daphné-class),還有一些侏儒潛艦,但由於尺寸太小而不能攜帶魚雷和水雷;而印度當時則有4艘基於蘇聯641型柴電動力潛艦發展的卡爾瓦里級(Kalvari class)潛艦。
月桂樹級是1960年代中旬法國發展的潛艦,其用戶包含法國、巴基斯坦、葡萄牙、南非和西班牙,總產量高達26艘。其中巴基斯坦於1966年簽約採購3艘,1號艦漢格爾號(PNS Hangor)於1969年12月1日服役,二號艦曼格羅號(PNS Mangro)於1970年1月12日服役,三號艦則於蘇沙克號(PNS Shushuk)號則在同年8月5日服役。
月桂樹級潛艦結構圖,最前方是魚雷管,艦艏上方凸起處就是聲納整流罩,後方是居住區,下方是電池,再來是作戰指揮相關區域,最後則是動力區塊
該型潛艦水面排水量只有866噸,潛航排水量1038噸,採用柴電雙軸推進,實用潛深為300米,乘員50人。該艦早期主要探測設備是最大探測距離5.6公里的DUUA 1A主動聲納、最大探測距離7.4公里的DSUV 2被動聲納、DRUA 31雷達等。該艦的發動機等輔助設備裝置在彈性浮筏上,以避免運作噪音和震動傳遞到船殼外,螺旋槳和上層結構還設置了監聽設備檢查船體內有無異常噪音。
武裝方面,月桂樹級並沒有艦內魚雷裝填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前8後4整整12根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就是全艦可用武裝;其中後方魚雷管長度較短,只用於裝載自衛用魚雷,前方則有較長尺寸可以兼容諸如潛射反艦飛彈等武裝。巴基斯坦的月桂樹級服役時配備的只有E15型魚雷,該型魚雷重1650公斤,配備300公斤戰鬥部,航程12000米,極速25節,採用被動聲納制導。雖然大量發射管賦予月桂樹級相對於噸位仍堪稱優秀的火力,並節約了再裝填機構占用的空間和長度,但艦艏空間幾乎被魚雷管占用殆盡,以至於聲納必須安裝在凸出於艦艏上方與下方的整流罩內,限制了聲納設備體積的同時也增加了阻力與汶流。
同樣由於偏小的艦體,月桂樹級的航速、續航與續戰能力也較低,最高水下航速16節,最高水面航速13.5節,續航範圍是7.5節航速時4300海里,但這是全程使用排氣管航行下才能達到的。理論連續作戰時間是30天。生活機能自然也不會太高,每日人均5-10公升淨水(淋浴則用海水),鋪位為總人數2/3,只有艦長有獨立房間。月桂樹級60噸重鉛酸蓄電池僅足以讓潛艦全速航行1小時。相較之下,巴基斯坦最大的潛艦加齊號原本是二戰時期的美軍遠洋艦隊潛艦,該艦水下排水量超過2453噸,能連續佈署75天,最大續航距離17000公里,而重達350噸的鉛酸電池也賦予更好的水下持續作業條件。
月桂樹級的作戰指揮區域,可以看出空間的狹窄程度。
月桂樹級在巴基斯坦海軍服役以來還暴露出航程未達到帳面標準,以及E15魚雷可靠性不足的缺陷。而到了1971年的戰爭時,戰爭主場在東巴基斯坦,中間隔著老遠,而且當地亦無可以支援潛艦的港口設施,月桂樹級的續戰能力缺陷導致他們根本無法佈署到決定戰爭勝負的地方去影響戰局,只有加齊號可以,月桂樹級就只能留在阿拉伯海活動。
儘管有上述缺陷,月桂樹級在巴基斯坦海軍心中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巴基斯坦海軍相對於印度海軍是非常孱弱的,印度海軍不僅噸位和數量更大,軍艦艦齡較小,甚至還有反艦飛彈和航母(雖然狀態不佳)。而巴基斯坦海軍當時的軍艦基本都是二戰後汰除的英美軍艦,老舊的同時對噴氣機與飛彈的防禦力也近乎是零。
印度採購自英國的維克蘭特號,該艦前方配備的是海鷹(Sea Hawk)戰鬥機,後方則是貿易風反潛機。
作為關鍵主力,漢格爾號於8月就展開了佈署,11月21/22日午夜時,印度軍隊跨越了東巴基斯坦邊境,漢格爾號當時剛出航接替完成佈署的曼格羅號,開始了第二輪佈署前往卡蒂亞瓦爾(Kathiawar)海岸附近巡邏,但在26日因為海水循環系統缺陷。由於故障必須在水面維修,按理漢格爾號只有慢慢潛伏回卡拉奇港才能安全的完成修復,然而艦長認為剛出發就回航太過浪費,即便能立即完成修復也會浪費過多時間在往返。於是他和船上官兵達成共識 - 上浮搶修。
為了避免暴露,漢格爾號艦員在一側水櫃保持較多水量使船身傾斜改變輪廓,隨後在36小時內完成修復。期間一度有一艘印度軍艦於夜晚靠近,但沒有意識到這是一艘敵方潛艦就離開了。
當時印度海軍的艦艇分成兩個主要艦隊,西部艦隊由庫魯維拉(Kuruvilla)少將指揮,下轄斐濟級巡洋艦邁索爾號(INS Mysore)、2艘12型懷特白級(Whitby class)巡防艦、3艘14型布萊克伍德級(Blackwood class)巡防艦、別佳級護衛艦Khadmatt號、R級驅逐艦Ranjit號、黑天鵝級護衛艦Cauvery號和Kistna號和河流級護衛艦Tir號,其中3艘布萊克伍德級組成了F 14反潛中隊。而另一支艦隊則被指定為對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發動攻擊,由科利(Kohli)少將指揮,由2艘潛艦、2艘別佳級護衛艦和4艘黃蜂級(Osa class)飛彈快艇組成,兩支艦隊原則上各自獨立運作且有指定任務區,須經由另一艦隊指揮許可才能跨越任務區。
印度軍採購蘇聯製黃蜂級飛彈快艇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有出色表現,該型艇曾對巴基斯坦最大港卡拉奇發動襲擊,擊沉多艘巴基斯坦軍艦。
雖然西部艦隊規模大得多,但印度軍已經判斷出數量處於劣勢的巴基斯坦海軍不太可能大規模出動,因此西部艦隊主要任務很可能只剩下阻斷卡拉奇港以及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海運。印度海軍狀態也不是很好,12月3日一艘黃蜂級快艇就故障拋錨必須拖曳回港,之後布萊克伍德級的庫薩爾號((INS Kuthar)鍋爐發生火災,同樣必須被拖曳到孟買修理。而為了拖曳和護送庫薩爾號,另外兩艘姊妹艦基爾潘號和庫克里號也必須隨同抵達孟買。
漢格爾號在12月2日上浮中透過導管效應一度成功追蹤到35英里外以巡洋艦邁索爾號為首的艦隊,但由於還未收到允許交戰的命令,它不能攻擊,隨後漢格爾號冒著暴露的風險向卡拉奇海軍基地發出警告。
漢加爾號
根據巴基斯坦方面的說法,當漢格爾號上浮並警告司令部這支艦隊的動向後,印度成功截獲了訊號,察覺到被跟蹤的印度艦隊也分散行動,放棄原先以飛彈攻擊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口的計畫。然而根據印度方面的紀錄,當時船隊有2艘船故障被迫臨時返航,加上天候惡劣,這才導致行動推遲,而邁索爾號帶領的編隊仍舊在12月8日對巴基斯坦港口發動一次相當成功的攻擊,無法證實潛艦是否對印度軍計畫造成任何影響。
12月4日,漢格爾號接收到指揮部的暗碼,示意漢格爾號可以開始獵殺軍事目標
印度在12月5日截收到孟買附近海域發出的HF波段通訊訊號,並通過三角定位確認了訊號發送點,大約在迪烏(Diu)港西南35英里外 - 有資料指出漢格爾號在12月1日出現空調嚴重故障問題,雖然漢格爾號承擔了巨大風險成功在水面完成修復,但他們曾向指揮部回報他們的狀況,這可能就是導致印度軍定位到漢格爾號的原因。
漢格爾號的存在讓印度軍極度憂慮,但印度軍當時唯一夠近且可用的反潛軍艦就只有F 14中隊,於是高層下令於8日凌晨0500時出動該中隊全部3艘布萊克伍德級搜索漢格爾號。然而庫薩爾號鍋爐還未修復完畢,直到0700時才能啟航,因此只有基爾潘號和庫克里號先行出航。
空中方面,海王式反潛直升機也被派往迪烏附近海域搜索 - 不過海王只有4架,而且這種大型反潛直升機無法在當時印度軍航母以外的艦艇上運作,武器與設備認證也根本還沒完成,暫時只能使用深水炸彈。另一個問題是位置,這些海王的基地實際上在孟買,位置上距離高風險海域較遠 - 但這些稀少且昂貴的直升機面對敵軍空中威脅時太過脆弱,印度軍必須做出取捨。另一個反潛力量是貿易風反潛巡邏機,但該型機大部分都在維克蘭特號航母上,只有3架被佈署到孟買。
法國50年代開發和生產的貿易風反潛機,該機配有雷達和聲納浮標,並可攜帶炸彈、深水炸彈、魚雷、火箭等武裝。
漢格爾號隨後在Kathiawar海岸附近逗留並不時靠近孟買港尋找下手的時機,但由於水域太淺且航速常常不足以搶佔攻擊位置,漢格爾號完全沒能建功。12月9日凌晨漢格爾號根據先前截收的無線電信號往北方行駛尋找目標,成功用被動聲納探測到兩個接觸訊號,距離大約是6-8英里。它追上的正是基爾潘號和庫克里號。
先介紹一下兩艦的由來。布萊克伍德級是英國在二戰結束後為取代大量戰時應對U艇威脅而建造的花級(Flower class)與城堡級(Castle class)護衛艦而啟動的項目,當時已經開工的懷特白級巡防艦造艦偏高工期偏長,經歷過二戰血腥的大西洋絞肉機的英國認為需要一種更可消耗,同時允許在更加分散且簡易的船廠分段建造的低配版應對二戰等級的消耗。該項目多次延宕直到1949年才正式啟動,直到50年代中旬才陸續成軍。而印度在50年代採購了3艘,於1958-59年間成軍。
一艘英軍的布萊克伍德級,紅圈處是凌波反潛迫擊砲。
布萊克伍德級的標準排水量1180噸,滿載排水量1456噸。動力相當於懷白特級進行了縮減,兩個小型鍋爐提供最多15000匹馬力與28節極速,雙軸也改為單軸以求最大限度減少成本,這也意味著布萊克伍德級缺乏面對打擊時的生存性,船軸與單一鍋爐室極容易受損後失去動力。布萊特伍德級擁有不亞於懷特白級的反潛裝備配置,包含174、170和162型聲納。
武裝方面,布萊克伍德級有2組Mk 10凌波(Limbo)反潛迫擊砲和2組雙管反潛魚雷管(但由於魚雷開發失敗未曾使用過);然而在更小的船體上安裝同級反潛裝備又需要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布萊克伍德級就缺乏多餘空間和容許成本安裝反水面與防空武器,因此只能配備3門人力操作的40毫米機炮
兩組凌波反潛迫擊砲,紅圈處是再裝填口。
英國原本希望該級艦生產時長能被縮短到僅比花級長約3個月,然而即便縮減過裝備與技術水平,布萊克伍德級仍遠比花級等二戰廉價護衛艦要複雜得多,最後英軍的12艘布萊克伍德級大部分都花了3年左右才完工。此外布萊克伍德級服役時也暴露過艦體強度不足的缺陷。
作為最主要反潛搜索設備的170型聲納是一種二戰時期就已經發展的產品,在問世時被認為是一種突破性進步,它是第一款可以直接測量方位角和深度的聲納。然而到了70年代,布萊克伍德級的反潛設備也已經過時,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效距離,170型聲納有效距離只有4000碼,164型則約3000碼,174型則只有2000碼。相較之下雖然月桂樹級艦體較小侷限了探測設備的體積,但憑藉領先10年以上技術的新型聲納和魚雷,仍實現了探測和打擊距離的雙重壓倒性優勢。
凌波迫擊砲是50年代服役的反潛武器,由一組3連裝發射管與一套再裝填機構組成。凌波發射的是305毫米177公斤重的深水炸彈,深水炸彈的戰鬥部重94公斤,最大射程1000碼,最小射程400碼,理論摧毀半徑為4.6米,下潛速度為每秒13米以上。在3枚待射彈耗盡時,發射器可以偏轉到側面對準再裝填機構完成自動化裝填。凌波迫擊砲的射控計算機直接接收聲納數據,並自動化設定發射時機和引爆深度。
然而凌波的有效射程仍顯得不足,英軍並非沒有注意到這點,他們本希望靠發展自導魚雷彌補遠程反潛的問題。然而配套發展的Mk 20E型反潛魚雷速度實在太慢,沒有服役。雖然英軍也引進了美製反潛魚雷作為替補,但美製反潛魚雷口徑是324毫米,無法相容於為Mk 20E魚雷發展的21英吋(約533毫米)魚雷管。
另一種常被用於替軍艦執行遠程反潛打擊任務的手段是反潛直升機 - 不幸的是布萊克伍德級船體空間太過侷促,兩組凌波迫擊砲佔用了幾乎所有的後半段艦體,根本沒有空間再設置機庫和起降甲板。
漢格爾號開始追趕。第一次嘗試佔據射擊位置的嘗試失敗,隨後漢格爾號決定冒險上浮進行半潛狀態的追蹤換取更快的速度。雖說印度軍艦既沒有注意到漢格爾號,然而漢格爾號能達到的最快速度仍遠不及水面軍艦,雙方距離仍在不斷拉開直到連聲納接觸都失去。
值得慶幸的是在晚上漢格爾號重新建立聲納接觸,他的速度不可能趕得上正常航行的水面軍艦,不過漢格爾號判斷出對方正在以反潛機動航行,這種航行方式會以多次且不規則改變角度的曲折航線行進,由於魚雷航行速度不高,魚雷射控的重點在於預測未來敵艦的位置以求和魚雷交匯;相對的,目標艦每一次航向角度的變化都意味先前計算結果作廢,或降低已發射的魚雷命中機率。然而Z型航線意味著要浪費額外燃料與時間,如果能正確預判對方反潛機動的航線變化規律,潛艦就有可能超越反潛軍艦並埋伏在對方行進路徑上 - 而這就是漢格爾號所做的。
兩種Z型反潛機動模式,照理說Z型反潛機動應該要盡量避免規律以免被預判,但實務上並不是很容易保證。
在晚上1900時,漢格爾號在推測對方會經過的路徑附近埋伏,接下來就是等待。不久後,印度軍艦送上門了,兩艘軍艦以12節低速航行以便減少航行噪音對聲納的干擾。漢格爾號繼續耐心的等候到1915時才進入理想攻擊陣位,15分鐘後小心的上浮到潛望鏡深度進行測距,雷達顯示距離約9800公尺。漢格爾號艦長下令下潛到55米深度,等待目標近到足以僅憑聲納數據發動攻擊。
1957時,漢格爾號從40米深度向北方發射了1枚導引魚雷,目標是基爾潘號 - 但遲遲沒有聽到爆炸音,漢格爾號無暇思考,庫克里號將從他們後方靠近,距離只有5000米。漢格爾號向東邊轉向後,在2017時朝西南方向的庫克里號發射了第二枚魚雷,並在5分鐘後聽到爆炸聲 - 這枚魚雷成功命中了庫克里號,300公斤的戰鬥部輕鬆摧毀這艘排水量本就不大且設計時就基本沒考慮過抗打擊能力的消耗性軍艦。
漢格爾號沒有確認和慶祝的餘裕,他們很快探測到一艘印度軍艦已經轉向直撲他們而來 - 正是他們第一擊失手的基爾潘號,於是潛艦立刻往西北方向發射第三枚魚雷後就轉向脫離。他們之後又聽到一次爆炸音,無法去確認結果,但巴基斯坦宣稱他們成功命中並重創了基爾潘號。
而在基爾潘號這邊,當他終於發現敵人時,為了避免干擾對漢格爾號的探測,基爾潘號並沒有啟用反制誘餌干擾魚雷,而是一邊發射反潛迫砲一邊加速拉近距離。然而迫擊砲在幾輪開火後故障,且基爾潘號注意到魚雷正直撲他而來,沒啟用誘餌的基爾潘號只好立即往反方向逃跑規避。
當晚的戰鬥過程,該圖所用時間為卡拉奇時間,而筆者內文用的是孟買時間,所以有半小時的差距。
當基爾潘號成功甩脫魚雷時,庫克里號已經沉沒。基爾潘號面對一個艱難的抉擇:救援還是追擊?附近根本沒有可以協助追擊的友軍,不追擊的話必然會放跑漢格爾號 - 但剛才的偷襲證明布萊克伍德級探測設備與反潛武器有效作用距離遠不及月桂樹級潛艦,形單影隻的基爾潘號即便追擊也可能步入友艦後塵;而此時庫克里號生還者亟待救援,但除了基爾潘號沒有可以立即抵達現場救援的單位。
最後基爾潘號決定放棄追擊救援友軍。庫克里號共有67人獲救,包含艦長在內的176名水手和18名軍官死亡,它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唯一損失的印度作戰軍艦,也是二戰後第一艘和唯一一艘可證實損失於傳統動力潛艦和導引魚雷的水面作戰軍艦。
漢格爾號並不知道基爾潘號無意追擊的決定,當然即便他知道,也不難猜測更多印度軍也會開始往這裡集中力量報復他,因此漢格爾號持續往西移動到深水區在那裏隱蔽到對方停止追擊,甚至為了避免因通訊暴露行蹤,遲遲沒有向指揮部回報他的戰果。
而他的判斷也沒也錯,印度集結所有能用的戰力追殺這艘小型潛艦。空中方面,賈姆訥格爾(Jamnagar)的2架貿易風被派往支援反潛任務,孟買的少量海王直升機和貿易風巡邏機不斷出動,貿易風消耗著大量昂貴且稀少的聲納浮標設置了浮標屏障,嘗試阻斷漢格爾號的撤離路線;海上方面,印度軍甚至不惜停止對卡拉奇的第三次飛彈襲擊,以便集中更多艦艇獵殺漢格爾號。而這場大追捕甚至有個專門的行動代號:獵鷹行動(Operation Falcon)。
之後的日子漢格爾號並不好受,呼吸管充電過程經常會遇到印度軍的貿易風(Alizes)反潛巡邏機,隨後巡邏機就會召喚印度水面軍艦圍捕。僅10日印度軍就記錄了反潛深水炸彈的24輪3發齊射,12日也有12輪3發齊射。投入的龐大資源似乎有所回報,有擊沉的報告傳來 - 但不是一個,而是每天都有好幾個。
事實是殘酷的,無論印度軍投入多少兵力,漢格爾號仍然緩慢但安穩的在往巴基斯坦海域靠近。這是因為印度軍反潛巡邏機和水面軍艦的通訊與協調效率不佳,印度海軍艦艇通常要花不少時間才能抵達,漢格爾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差拉開距離,而印度軍艦與飛機普遍缺乏對潛艦的廣域搜索和打擊能力。根據巴方記錄,這些攻擊中僅有2次爆炸的距離勉強足夠讓潛艦發生晃動。
最終印度軍的搜索獵殺也在漢格爾號於12月13日進入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後不得不停止,而漢格爾號則在12月18日回到卡拉奇港。這段時期內漢格爾號至少3度被印度軍以電磁訊號排放、雷達或聲納探測到,然後基爾潘號、庫薩爾號和一艘別加級護衛艦開展過至少2次圍剿,多次宣稱擊殺成功,但他們仍然沒能摧毀漢格爾號。
不過在同時面對三艘軍艦的情況下,漢格爾號也難以再現先前的成功,即便幸運的偷襲摧毀一艘,並嘗試在第二艘追擊時再用射程優勢搶先發射魚雷擊沉或至少打斷追擊,也未必能爭取到足夠空檔對付第三艘;而這也證明了庫薩爾號缺席9日反潛行動的遺憾,如果當時在場的是三艘布萊克伍德級,他們就有希望同時救援庫克里號倖存者的同時維持對漢格爾號的追蹤。
獵鷹行動期間印度軍反潛作戰與漢加爾號逃生之路示意圖
印度軍並非毫無損失,12月10日下午一架貿易風在返回孟買之前被召喚去偵查賈庫(Jakau)附近的巴基斯坦軍艦與空中活動,然而它正好遭遇一架返航中的巴基斯坦F-104戰鬥機,緩慢笨重且缺乏自衛設備的海巡機被敵機攜帶的空對空飛彈輕易擊落。
庫克里號的沉沒在當時引起國內外的震驚,2艘已有戒備執行反潛中的反潛巡防艦,被敵方潛艦偷襲已經夠糟糕了,更糟糕的是對方第一擊失手的情況下居然還是被擊沉一艘後甩脫追蹤,甚至一路躲過印度軍圍剿安然返航。此後印度軍對遠程反潛手段的重視度大增,其中主要項目包含艦載反潛直升機、遠洋反潛巡邏機、新型反潛魚雷、遠程反潛聲納等,這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仍大幅影響印度海軍軍艦設計、裝備採購與戰術學說。
如今的漢格爾號已經是紀念艦,艦艏魚雷管艙門拆除以便展現魚雷。
而月桂樹級也不完美,除了魚雷可靠度仍然不足外,過小的艦體也有另一個不能佈署到東巴基斯坦以外的侷限 - 值勤時間。巴基斯坦只有3艘月桂樹級,而他們顯然不能等戰爭爆發才出動,因此必須提前佈署 - 然而一艘潛艦最多只能在海上待30天左右(雖然漢加爾號第一次佈署超過30天),加上潛艦抵達巡邏區的耗時,實際上能留給潛艦修整和巡邏的時間相當少。
更糟糕的是,巴基斯坦能用的潛艦不是3艘而是2艘 - 3號艦蘇沙克號第一次佈署後就暴露出魚雷管等機械問題不得不進入乾塢修理,錯過了整場戰爭。其結果就是巴基斯坦能同時佈署在海上的潛艦數量嚴重不足,漢格爾號擊沉庫克里號後一直在被印度軍追殺難以活動,連返航都相當艱難;而曼格羅號在12月4日出勤,14日才抵達指定巡邏區,結果根本沒等到任何一個目標上門,戰爭就在16日因東巴基斯坦守軍投降而結束。過少的潛艦結合過短的戰爭時間,巴基斯坦潛艦對戰局的影響力仍然有限。
一艘巴基斯坦海軍的奧古斯塔級潛艦
此後巴基斯坦海軍雖然水面艦艇規模仍受限,但相當重視潛艦戰力發展,70年代晚期巴基斯坦引進了2艘法國製奧古斯塔級(Agosta class)潛艦,該艦水下排水量增加到1750噸;隨後又引進和授權生產3艘改進的奧古斯塔B型潛艦,該型潛艦增加了絕氣推進設備可延長水下持續作業能力,2015年更是一口氣向中國採購整整8艘水下排水量高達2660噸的039B型潛艦外銷型。在可預見的未來,潛艦仍會是實力較弱的巴基斯坦海軍震懾印度海軍的最重要手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