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電背後,一場全球能源政策都需要面對的變革代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疫情在全球的復甦腳步不同,隨著歐美消費需求端恢復,同時東南亞疫情升溫,使得像是越南這樣的製造業重心一度拉高警戒關廠,許多訂單也轉單到中國,大量的需求湧入增加了中國工廠生產的需求。

中國今年的出口額年增率今年每個月幾乎在20%以上

工廠訂單大增,全社會用電量的年增率也飆高,供需不平衡的狀態下,中國政府需要採取比過去更嚴格的限電措施。

Source:Macromicro

供需之所以不平衡,主要是因動力煤的價格高漲,但是電廠不能漲價以免拉高通膨,發電越多就虧損越大。但是以火力發電佔七成的中國燃煤的供給卻是不足,原因是中國自身的原煤產量的增速降低,今年1-8月年增4%,進口的煤炭則下降了10%。但同期的燃煤發電成長14%,使得庫存下降。加上中國北方也要為冬天取暖準備煤炭,加劇了短缺。

Source: 中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是煤礦大國,但產能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在推動降低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能耗雙控」政策。國家設定了減碳目標,中國的長期國策,是要做產業升級在供給側淘汰高耗能低毛利成長的產業,降低內捲的程度,高耗能的鋼鐵、煤電、石化減產就是主要的目標。而如今遇到火力缺煤,中國當然也會有所因應,但是因為煤礦業的整改要更符合環境標準和安全規定,也不是說產就馬上產出來。中國一些金融機構端就已經停止為煤炭企業融資。

而煤礦的另外一個來源是進口,而煤礦短缺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跟澳洲近年的關係快速惡化,導致了中國對澳洲下了進口煤的禁令作為懲罰,但澳洲高品質的燃煤其實過去是中國最主要的進口來源,佔了煤進口近4成。

Source: Reuters

Source: Reuters

從澳洲的角度看,失去中國這個大客戶,印度則補上部分的缺口,以及台韓增加動力煤的進口。澳洲礦業公司由於主要生產供給給日韓台的煤礦,品質要求需要更高,也因此高品質動力煤的價格也拉得更高。

Source: argusmedia

Source: argusmedia

總體來看,動力煤過去一個月漲了超過50%,跟去年的水平比起來更是漲了超過一倍。

中國面臨的不可能三角,是要環保產業升級、要因應需求提高產能、要電價便宜不受供需影響。工業重鎮廣東、江蘇、浙江上半年的能耗都沒有跟上,就需要在下半年補課趕進度開始限電停工。要說中國其實在乎的不是環保,而是希望產業升級能汰換掉低毛利高耗能污染的產業。

中國全國發電量結構,風電和太陽能的成長雖然很快,但是真正的基石還是火力發電。但在國家政策發展上,對火電的投資卻是在減少的。

中國對於電力基礎建設投資,可以看到火電是在逐年顯著減少,風電則是快速增加。

新增的裝機電力結構,主要也是太陽能和風電,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超過六成。和五年前的火力佔一半不可同日而語,而工業為主的中國在工廠訂單需求大增時,其實很難調動很受天氣狀況影響的再生能源,這也造成若要達成環保減碳目標,在景氣好時工廠需要常態性的限電停工。

跟去年比起來,今年上半年中國核准的煤電裝機容量更低。此外今年因為南方的雨季較晚開始,水力發電的發電量也減少,迫使中國需要北電南送,在九月23-25時風電驟減使得電力缺口變大,因此需要緊急拉閘限電。

電價上漲其實不只是中國的問題,歐洲也面臨非常嚴重的電價飆漲


歐洲不同電力市場的電價持續攀升。

Source: AleaSoft

全球天然氣的供應不及需求恢復,北海風速在20年來最低水平,讓風機閒置導致電價飆升,歐洲的天然氣與電力價格都突破紀錄。

歐洲各國都有雄心要關閉燃煤電廠走向再生能源,但是今年由於美國的颶風拖延了液化天然氣的出口,減緩了供應,天然氣庫存低的歐洲國家都經歷了大幅電價上漲。

即便想轉去使用煤炭火電,歐洲港口的庫存也在2016年以來的新低,主要的原因是碳排放的價格高,使得火電發電成本高昂,碳的價格也漲了90%。電價的加溫會傳導轉嫁到下游,形成更高的通貨膨脹,隨著冬天的靠近,天然氣需求進一步上升,情況也可能會繼續惡化。

Source: Bloomberg

去年歐洲經歷嚴寒使得天然氣庫存非常低,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也相對有限,因為他也在重建自己的庫存,歐盟有大約23%的電力來自於天然氣,僅次於核電的26%,由於天然氣儲存不易,因此電價會容易受原物料成本波動,許多再生能源為主的國家越來越依賴電力充足的國家出口電力。

全球都在往再生能源轉型之際,其實未來越來越有可能遭遇常態化的缺電或是電價飆漲(這在亞洲許多國家嚴控電力市場防通膨,所以比較可能遭遇電廠限電缺電,歐美電力市場相對自由則比較可能遭遇電價飆漲)在供給變少但需求不變的狀態下,電價和原物料價格自然會提高,更可能推升通膨。

這在未來很可能變成一種新常態,再生能源看天吃飯,火力發電對支援工業產出的重要性更大,而煤炭是多數國家都想要盡量減少的發電方式,也因此對煤電投資降低,這就導致了未來對天然氣的需求,可能會在某些無風少太陽等天氣情況的時刻加大。更容易推升天然氣的價格。

當然,若這一切都只是因疫情產生的短期現象都還好,疫情若能持續減緩,對於一地的尖峰用電需求也可能會降低,就比較不會產生集中訂單加上供應鏈卡關萬物齊漲的連鎖反應。

但是若我們面對的將是從中國、歐洲到美國等區域都大力激進推行再生能源與減碳目標,石化燃料的產出投資減少,那我們也要準備好,未來的電力市場會更常受到天氣與原物料供需行情的牽動而價格大幅波動,這是全世界都要經歷的過渡期。

不過與此同時,在經歷電價飆漲的時刻,其實更會刺激電力的基礎設施和低碳替代能源的加速投入,可能是未來長線的機會,包含儲能設備或是像是氫能這樣能從不同方式生產的儲電發電能源來源,其實也是各國政府與企業在研發投資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孔申-avatar-img
2021/09/28
請問核能發電是否有前景?
avatar-img
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9.3K會員
277內容數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2025/03/30
川普政府的Drill, Baby, Drill 能源政策旨在增加美國石油產量以降低油價,然而,石油公司卻不配合,這個政策沒考量到的經濟邏輯可能讓它事與願違。
Thumbnail
2025/03/30
川普政府的Drill, Baby, Drill 能源政策旨在增加美國石油產量以降低油價,然而,石油公司卻不配合,這個政策沒考量到的經濟邏輯可能讓它事與願違。
Thumbnail
2025/03/27
全球勞動力市場目前擁有約34億人,平均年薪約9,000美元,形成總規模約30兆美元的市場。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將從根本上重塑這一市場結構,這篇整理了高盛和大摩兩份報告的重點,可以看看整個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趨勢和價值鏈組成,目前有哪些難點尚待攻克,以及機器人普及化在未來可能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2025/03/27
全球勞動力市場目前擁有約34億人,平均年薪約9,000美元,形成總規模約30兆美元的市場。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將從根本上重塑這一市場結構,這篇整理了高盛和大摩兩份報告的重點,可以看看整個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趨勢和價值鏈組成,目前有哪些難點尚待攻克,以及機器人普及化在未來可能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Thumbnail
2025/02/26
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已逾兩年,市場正越來越關注一個核心問題:AI硬體的高速成長是否已臨近天花板?Morgan Stanley的報告詳細推估了AI GPU經濟的產業鏈中的關鍵公司和領域,帶來了既有警示也有樂觀的複雜圖景。
Thumbnail
2025/02/26
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已逾兩年,市場正越來越關注一個核心問題:AI硬體的高速成長是否已臨近天花板?Morgan Stanley的報告詳細推估了AI GPU經濟的產業鏈中的關鍵公司和領域,帶來了既有警示也有樂觀的複雜圖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西方為推動全球環保、新能源轉型的圍堵局,對外失去了中東、俄國產油國,對內引發高通脹和金融不穩,但因誤算了中共掌控全球的野心和自身基建能力的缺失,可能變成作繭自縛,為中共做嫁衣的困局。更深入了解中共本性、分清中共和中國,能成為破解之道。
Thumbnail
西方為推動全球環保、新能源轉型的圍堵局,對外失去了中東、俄國產油國,對內引發高通脹和金融不穩,但因誤算了中共掌控全球的野心和自身基建能力的缺失,可能變成作繭自縛,為中共做嫁衣的困局。更深入了解中共本性、分清中共和中國,能成為破解之道。
Thumbnail
歐洲能源價格狂飆,歐洲天然氣價格相比於疫情之前上漲了將近10倍。而電力價格最近也是漲幅驚人,一年以來上漲了5倍以上。然而歐洲面臨的不是能源危機,是經濟危機! 其實歐美的制裁,只是在加劇能源問題。同時,也有產業受益於目前的能源危機。
Thumbnail
歐洲能源價格狂飆,歐洲天然氣價格相比於疫情之前上漲了將近10倍。而電力價格最近也是漲幅驚人,一年以來上漲了5倍以上。然而歐洲面臨的不是能源危機,是經濟危機! 其實歐美的制裁,只是在加劇能源問題。同時,也有產業受益於目前的能源危機。
Thumbnail
「碳中和」議題下最受益的商品「銅」金屬,2020年在中國宣布「雙碳」目標後,台灣、日本、韓國等國家相繼做出承諾,甚至「美國也宣布重回巴黎協定」全球應對氣候變遷行動正在全面加速,「碳中和」、「綠色經濟」成為一種不可迴避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碳中和」議題下最受益的商品「銅」金屬,2020年在中國宣布「雙碳」目標後,台灣、日本、韓國等國家相繼做出承諾,甚至「美國也宣布重回巴黎協定」全球應對氣候變遷行動正在全面加速,「碳中和」、「綠色經濟」成為一種不可迴避的發展趨勢。
Thumbnail
 在剛出版的《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有一篇由Jason Bordoff和Meghan OSullivan兩位分別在美國頂尖大學任教的能源政策學者所合寫的好文,題目是"綠色動盪:能源的新地緣政治學",文中勾勒出如果能在2050年達到零排碳目標時各國因為新能源帶來的權力消長和朝此目標會遇的各種障礙
Thumbnail
 在剛出版的《外交事務》雙月刊上,有一篇由Jason Bordoff和Meghan OSullivan兩位分別在美國頂尖大學任教的能源政策學者所合寫的好文,題目是"綠色動盪:能源的新地緣政治學",文中勾勒出如果能在2050年達到零排碳目標時各國因為新能源帶來的權力消長和朝此目標會遇的各種障礙
Thumbnail
近日中國跟印度相繼傳出缺電、缺煤的狀況,讓我們看到,傳統發電方式其實也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穩定」。到底綠能跟傳統能源的「穩定」差在哪裡?
Thumbnail
近日中國跟印度相繼傳出缺電、缺煤的狀況,讓我們看到,傳統發電方式其實也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穩定」。到底綠能跟傳統能源的「穩定」差在哪裡?
Thumbnail
中國限電,其實不只是中國遭遇到的問題。同個時期,歐洲、日本、韓國都面臨電價高漲的威脅,這背後其實是大家在全力推動再生能源時,要付出的變革代價
Thumbnail
中國限電,其實不只是中國遭遇到的問題。同個時期,歐洲、日本、韓國都面臨電價高漲的威脅,這背後其實是大家在全力推動再生能源時,要付出的變革代價
Thumbnail
倫敦的環保智庫 Ember 近日發佈《全球能源轉型報告》,發現儘管 2020 年風電跟太陽能發電的強勢成長讓全球煤電比例下降,然而這只是因為疫情暫時抑制了煤電需求的成長趨勢;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發電產業的碳排放量已大幅反彈,甚至突破紀錄,比疫情前的排放標準還高了 5%。 全球用電需求再次成長,電力
Thumbnail
倫敦的環保智庫 Ember 近日發佈《全球能源轉型報告》,發現儘管 2020 年風電跟太陽能發電的強勢成長讓全球煤電比例下降,然而這只是因為疫情暫時抑制了煤電需求的成長趨勢;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發電產業的碳排放量已大幅反彈,甚至突破紀錄,比疫情前的排放標準還高了 5%。 全球用電需求再次成長,電力
Thumbnail
8月1日起至年底俄羅斯針對要出口的鋼鐵、鎳、鋁和銅課徵至少15%的臨時稅,目的在減少鋼鐵產業的出口量,藉此穩定俄國境內的原物料價格。無獨有偶的中國也在8月1日起取消冷軋鋼捲、鍍鋅及電池鋼片等鋼品的出口退稅,並且針對鉻鐵提高出口關稅到40%、高純生鐵出口關稅提高到20%。
Thumbnail
8月1日起至年底俄羅斯針對要出口的鋼鐵、鎳、鋁和銅課徵至少15%的臨時稅,目的在減少鋼鐵產業的出口量,藉此穩定俄國境內的原物料價格。無獨有偶的中國也在8月1日起取消冷軋鋼捲、鍍鋅及電池鋼片等鋼品的出口退稅,並且針對鉻鐵提高出口關稅到40%、高純生鐵出口關稅提高到20%。
Thumbnail
英國金融智庫 Carbon Tracker 日前公佈了一項報告,他們發現全球 80% 新建的燃煤電廠都集中於亞洲的 5 個國家,並表示這將對各國的氣候目標造成嚴重阻礙。 亞太佔全球燃煤使用總量的 3/4,其他已開發國家則加速淘汰燃煤 根據 Carbon Tracker 報告,就算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經
Thumbnail
英國金融智庫 Carbon Tracker 日前公佈了一項報告,他們發現全球 80% 新建的燃煤電廠都集中於亞洲的 5 個國家,並表示這將對各國的氣候目標造成嚴重阻礙。 亞太佔全球燃煤使用總量的 3/4,其他已開發國家則加速淘汰燃煤 根據 Carbon Tracker 報告,就算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