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多以來我們因為疫情關係正在經歷很多新常態。特別在電影這回事上 — 我們變成了從在戲院看電影,到了因為戲院被逼封閉而轉到串流,結果很多令我們期待的作品都要變成小螢幕觀看…結果有些東西真的一去不復返。
《電影之神》的原裝小說原本是拯救一本電影雜誌的故事,但到了山田洋次的手上,變成了一套拯救電影和戲院的故事。日本方面看似不太受落,但仔細一想,其實改變了對像也不無他的道理。
人生有種必需的成份叫遺憾
鏡頭一轉,回到六十年代。
年輕的副導演阿鄉(菅田將暉)在片場認識了放映員寺新(野田洋次郎)、還有片場旁邊食堂的「太子女」淑子(永野芽郁),還有很關顧他的同事,前途一片光明。片場機會處處,加上鄉的編劇才能,讓他爬得很快,而這樣的才能讓淑子甚至是當時的當家女演員桂圓子(北川景子)都對鄉很有興趣。
最後鄉得到機會自編自導自己的作品,但拍攝當日發生了太多意想不到的事,結果電影拍不成,鄉也把他的電影夢完了,最後離開了片場,離開了大家,成了今天那個廢老 — 欠了一屁股的債、老婆和女兒阿步(寺島忍)都要忍受這樣的老爸(竟然沒有離婚),老婆老了還要到老朋友的舊影院當兼職。結果在威逼利誘下,這個老人只能到影院看電影過日子,但也慢慢掀開了回顧他的一生。
荒廢了的劇本沒有拍下去,對於自己在意的事情無能為力,讓鄉自暴自棄。但,電影之神並沒有放棄他,結果孫子某個機緣巧合下發現了鄉的劇本,結果終於把鄉的自責中拯救出來。
鄉的經歷會讓人覺得很可惜,很唏噓,但人大了卻慢慢接受萬物有時 — 「電影之神」要鄉經歷過如此的苦難,才會讓他得到他所愛的人,還有對他不離不棄的人。
對於人生,阿鄉大半輩子都在遺憾中渡過,不過,無論阿鄉或是我們都是一樣,在不斷期望又不斷失望地渡過,人生總不能那麼順暢,最後才學懂所有人的人生成分裡面,有很大比例的「遺憾」。
在片場旁邊的居酒屋就是他們的社交場合,阿鄉在這裡帶領大家和自己向理想進發,但誰想到之後發生了那麼多事。
北川景子飾演的女優被指是參考了幾個昭和年代的名女優(當中包括成為傳奇的原節子),這次讓我相當意外的她完美化身成這個年代的女優,實在加了不少的分數。
澤田研二臨危受命,頂替了因為離世的志村健,也是留給大家的一種遺憾,
從拯救電影雜誌到拯救電影院
《電影之神》原本是個電影雜誌存亡的故事,但這次電影化後把雜誌的部分變成主力放在阿鄉拍電影的故事和銀幕戲院的故事拉在一起,日本有朋友表示整個故事幾乎被改得不似人型。不過我覺得這樣改倒是情有可原。
在山田洋次在影圈多年的經歷,「電影之神」早就深深刻在他的人生裡面。這次把小說的故事大副修改,反而會令我覺得,這次是把他對電影的感情全部都放進去。看原著的介紹,主角是女兒阿步,因為失業加上要照顧這個欠債老爸,於是看電影,沒想過因為這次機會,除了為他帶來了新工作,也為爸爸找到了新的樂趣,再延伸到戲院保育和跨國友誼,整個格局很大。這次電影化後就把規模縮小一點,直接以阿鄉的角度(我是覺得有點是山田洋次的自我回憶)去寫他和「電影之神」的故事。
這次我們先不要摸索為甚麼要捨棄電影雜誌這個主線,但我們都知道這個當下,電影院比雜誌更需要搶救,也是這次電影後面追加的劇情。(我倒同意這段有點兀突)
這年多以來我們因為疫情和其他大大小小的理由而被逼適應新常態,電影院被逼關閉而有很多作品要轉到串流放映,對很多觀眾而言沒甚麼大不了,但對不少「以影院為家」的人而言,著絕對是一個比世界末日更災難的事 — 電影是應該要在戲院裏面看的,在小螢幕看的電影都不是電影。我相信電影之神這次大改反而是讓山田洋次替業界或者是影癡發聲。最重要的是,戲院給了他人生的大部分,如果要拿走戲院,那種精神災難真的是難以想像。
成為了廢老的阿鄉(澤田研二)欠了一屁股債,但淑子(宮本信子)一直沒有離棄,因為她堅信阿鄉一定會站起來,但時間方面就......
電影之神
電影中既然說到電影之神,自然一開始就前設為電影是一種信仰。當然喜歡電影就會崇拜電影,片中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每個鏡頭之間都存在著電影之神。」
片中我最喜歡的不是阿鄉,而是他的好友寺新。阿鄉絕對是得到神眷顧的人,但好友寺新就算有多努力都不能到他的水平,只能默默守候著大家。也許你說這樣對寺新的默默努力實在太不公平了,但結果寺新留下來,開了銀幕戲院,默默努力,電影之神也總算看到他了,無形中也給寺新默默守護。
對於熱愛電影、從電影中學到不少東西的人而言,電影之神這個說法應該會深信不疑 — 因為正如介紹所言,電影之神總會眷顧熱愛電影和關顧所愛之人的人。我堅信熱愛電影的人大概不會是壞人,也正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幸得到祂的關愛,能在亂世之中,在不同年代進行光影旅程,從中得到機會去逃離現實,治療每個傷患。
喜歡寺新的原因是他和我們很多人一樣,只有努力沒有才能,但因為他的善良和堅忍,最後得到了電影之神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