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的失語症 - 青春末世物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回想一下當學生的時候,有沒有經歷過犯校規或者那個時候挑戰權威的事?以也許已經被磨平那菱角的自己回顧年少時那個橫衝直撞的自己,都總有點「如果我還能保留一些這些性格就好了」的想法。看《青春末世物語》除了不免會有點緬懷那個年少輕狂的自己,但對不少朋友而言,當中有些場面,確實很有恍如昨天的感覺。

故事舞台在一家很像「聯合國」的高校,包括仍未歸化的韓裔男生(日高由起刀)、還有裕太(栗原颯人)和其他人基本上都無心向學,每天都在地下音樂會和自己的音樂世界遊走,犯校規已經是家常便飯。某日因為一個學校的「極大玩笑」,加上校長看中了系統,讓這個全方位檢測系統被校長強行安裝。同一時間,日本經常有示威抗議,首相利用經常發生的情況,頒布緊急法阻止示威抗議。偏偏此時,高和裕太的思考方向開始有分歧,二人面對的再不是簡單的事情…

(台灣預計3月上映,如果怕劇透的朋友可以先迴避)

raw-image

該(裝)睡下去還是醒過來?

看著高和裕太所經歷的,和很多人經歷的都很類似,高在經歷一連串事件後(被大家視為)「覺醒」,但這個過程充滿痛苦卻讓他不知所措;裕太卻仍然每天「醉生夢死」,不問世事,如果以我們的二分法,這就是叫「豬」了。二人明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甚麼,高覺得可以改變未來,但裕太卻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甚麼,不如好好享受當下,無謂讓自己難過…看起來很熟悉吧?面前的舞台我們早就在很多地方看過,但總是不太想想起。《青》也許對日本人而言實在走得太前,但也有朋友說過,《十年》才是真正走得更前 - 《青》是一部如此赤裸的把日本人不想面對的都攤出來。而高和裕太的分野而分開,也是不少人的必經之路 – 總會有些人突然就斷了線,關係就這樣湮滅在這個世界中,議題並不一定是原因。

在覺醒的痛苦與醉生夢死的麻木出現分歧,高與裕太的關係也回不去了。

在覺醒的痛苦與醉生夢死的麻木出現分歧,高與裕太的關係也回不去了。

日本人不會承認自己的說明書人生

之前我們看過《福島50死士》裡面提到日本人的「說明書人生」,多年後在《青》也完全表露無遺 – 大家一聽到地震提示訊號就會立刻找地方躲避,有一幕五人組用假的地震訊號欺騙老師,但老師竟然全盤當真,那一幕確實好笑,但也無奈的是,如果不先相信,是會真的出事的;另外就是跟「系統」有關 – 棒球隊、被逼離開課室去第二個課室的同學,還有畢業典禮時支持與反對的聲音的爭論,我們這群「很會」的觀眾,都明白了發生甚麼事情了。

片中的地震警報系統不時「誤鳴」,究竟這個警報的真正用處是甚麼,就給觀眾自己想像了。

片中的地震警報系統不時「誤鳴」,究竟這個警報的真正用處是甚麼,就給觀眾自己想像了。

這幾幕確實讓我覺得,《青》在日本難免不會被日本人批評,然後就算是好電影都說走得太前,但當每一幕在我們面前看到的是,這都是日本人不敢觸碰的事實 - 日本就是這樣的國家,大家把太厚的粉紅色鏡片都放到眼前(前幾年寫過的《新聞記者》有提過,不贅了)

日本電影的「失語症」

看完和朋友聊過,日本電影近年都有一種「失語症」的狀況(都很多年了) – 大家總會發現題材上都很單一或者就是缺了一些主題,就算有了(例如《新聞記者》、《福田村事件》)都不一定有好下場,生怕觸碰社會議題就會下場很悲慘的樣子。但空音央在美國生活,呼吸的空氣也和日本不一樣,自然會對這些題材有所思考。

現在看最近的日本對一些真正需要反思的議題真的有向前踏進了一步(我們笑說從Internet Explorer進步到Netscape),但從電影我們看到的失語症,要真正治好,看來還有一段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空音央用一個非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日本人的服從性和對權威,自然就有不少日本人不喜歡了,但這是很小但不可或缺的一步。

空音央用一個非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日本人的服從性和對權威,自然就有不少日本人不喜歡了,但這是很小但不可或缺的一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片探討AI執政的可能性,以日本歷史人物為AI原型,諷刺日本政治現狀與國民的政治冷感。劇情描述AI執政看似有效率,卻也暴露出民眾缺乏承擔勇氣、只求便利的困境,最終差點失控。文章並提及日本政治題材電影的趨勢。
(按:當我寫《如果德川家康是總理大臣》的時候才發現我沒有帶這篇過來,當初沒想過那麼我會寫政治題材的電影,但結果還是寫出來了,2020年我寫下了這篇,也許可以比對一下。)
在最愛拳擊電影的日本,上回三宅唱以16mm菲林,以一個很不一樣的角度紀錄惠子這個拳手的生活日常和一個年代的衰落,而在這次《長夜盡頭的微光》再度以他的16mm菲林,紀錄兩個同在苦難的塵世男女,如何一起走過最黑暗的長夜。
0/5長夜盡頭的微光
上回《Drive My Car》用了三個小時去讓兩個「殺人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這次濱口龍介用了個多小時去說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但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那一道看不見的裂痕,絕對可以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更加撕裂,最終導致崩潰。
看著JASS的冒起當然相當感動(看了兩次還是哭得蠻厲害的)。 不過看著看著卻發現,很多現在不少希望能夠保育活化的事物都在面對很相近的問題,也是我們應該去反思的問題 - 不是每件事情都像《棋魂》一樣能夠空前成功的。
我們的生活正如惠子上擂台一般,而回到生活中,惠子也和我們一樣沒什麼兩樣地平凡。但我們都可以選擇的是,在面對如此苦難的挑戰中,和惠子第一場比賽一樣,狠狠地給對手一下上鉤拳 — 不論輸贏,那一拳都是你存在的證明,對折磨你的生活的一下反擊。
本片探討AI執政的可能性,以日本歷史人物為AI原型,諷刺日本政治現狀與國民的政治冷感。劇情描述AI執政看似有效率,卻也暴露出民眾缺乏承擔勇氣、只求便利的困境,最終差點失控。文章並提及日本政治題材電影的趨勢。
(按:當我寫《如果德川家康是總理大臣》的時候才發現我沒有帶這篇過來,當初沒想過那麼我會寫政治題材的電影,但結果還是寫出來了,2020年我寫下了這篇,也許可以比對一下。)
在最愛拳擊電影的日本,上回三宅唱以16mm菲林,以一個很不一樣的角度紀錄惠子這個拳手的生活日常和一個年代的衰落,而在這次《長夜盡頭的微光》再度以他的16mm菲林,紀錄兩個同在苦難的塵世男女,如何一起走過最黑暗的長夜。
0/5長夜盡頭的微光
上回《Drive My Car》用了三個小時去讓兩個「殺人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這次濱口龍介用了個多小時去說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但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那一道看不見的裂痕,絕對可以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更加撕裂,最終導致崩潰。
看著JASS的冒起當然相當感動(看了兩次還是哭得蠻厲害的)。 不過看著看著卻發現,很多現在不少希望能夠保育活化的事物都在面對很相近的問題,也是我們應該去反思的問題 - 不是每件事情都像《棋魂》一樣能夠空前成功的。
我們的生活正如惠子上擂台一般,而回到生活中,惠子也和我們一樣沒什麼兩樣地平凡。但我們都可以選擇的是,在面對如此苦難的挑戰中,和惠子第一場比賽一樣,狠狠地給對手一下上鉤拳 — 不論輸贏,那一拳都是你存在的證明,對折磨你的生活的一下反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以下有雷 這部就是簡單粗暴純愛青春電影公式: 青春大學生活+帥哥美女+被迫分開遠距+絕症+多年後回憶回不去的初戀 雖然這樣說,但版主跟許多台灣人一樣熱衷於看青春純愛片(到底多缺愛?),只要一有這種片就絕對是馬上點開來看。
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的陰暗面與長大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並從中學習到我們不能效仿的事。 通過兩段故事與兩個方法,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不同價值觀,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幫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青春電影,日系殘酷青春的代表作。千禧世代的電波網路文化完美地鑲嵌進故事裡,高對比的頻閃、高密度文字鋪滿畫面、充滿末日宗教意味的話語,創造出一種獨特且難以歸類的氛圍,疏離感、迷幻感、唯美之下的殘酷。
Thumbnail
六月恰逢畢業潮,這是個惆悵與希望交相而生的季節。但青春匆匆,但「長大」究竟是什麼?從八歲到八十歲,也許有許多人都還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正解。 這時,便是「故事」存在的意義了──《五十嵐與中原的青春交叉口》,這齣清爽、青澀、又青春的校園BL,或許可以成為其中一種回答。
Thumbnail
對於青少年的愛情來說,它可以如此溫柔,充滿煩惱與不成熟,然而也可能是充滿背叛和慾望的故事。這篇文章描述了兩位高中生的愛情故事,由戀愛、暗戀到告白等情節,深刻描寫了青春期的愛所包含的溫柔、無奈和迷失。文章以及一些劇情透漏,請小心服用。
Thumbnail
充滿青春回憶的感動電影。影片跨越時間與空間,呼應香水名“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一個人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跌宕成長之路。
Thumbnail
回想過去青春期的年少歲月,我們是否曾對父母出言不遜,甚至爆發嚴重衝突呢? 或是在學校遭遇到嚴重的人際困擾而對校園生活提不起勁,也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呢? 青春期正是一個人逐漸開始展現出個人主體意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賀爾蒙影響生理與心理的艱難考驗,加上學業繁重更是讓壓力加劇,種種因
Thumbnail
日本社會近年來經歷了各種文化與社會衝擊,編劇宮藤官九郎將這些衝擊寫進劇本裡,再次以「寬鬆世代」的視角,獻給2023年末的日本社會。
Thumbnail
前陣子台灣社會事件,國中生殺同學 然後之後的判刑相關爭議 我立刻想到這個真實社會事件的優秀日本漫畫 同樣都是在探討未成年殺人和相關議題 廢話不多說了,自己點進去看
Thumbnail
層出不窮的自殺案件,充斥著現代人的生活,在學校跳樓、在地鐵臥軌、在車子裡燒炭,早已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新聞。有些痛苦的背後,是一群經歷時代巨變的千禧年小孩,不但要實現父母的期望,還要對抗整個社會。倖存者最終都只能成為麻木的靈魂,像是因他人跳軌而耽誤上班的民眾、或是打開電視台戴上玫瑰色眼鏡的人們,對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以下有雷 這部就是簡單粗暴純愛青春電影公式: 青春大學生活+帥哥美女+被迫分開遠距+絕症+多年後回憶回不去的初戀 雖然這樣說,但版主跟許多台灣人一樣熱衷於看青春純愛片(到底多缺愛?),只要一有這種片就絕對是馬上點開來看。
分享了自己高中時期的陰暗面與長大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並從中學習到我們不能效仿的事。 通過兩段故事與兩個方法,我們應該尊重並理解不同價值觀,並在適當時機提供幫助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青春電影,日系殘酷青春的代表作。千禧世代的電波網路文化完美地鑲嵌進故事裡,高對比的頻閃、高密度文字鋪滿畫面、充滿末日宗教意味的話語,創造出一種獨特且難以歸類的氛圍,疏離感、迷幻感、唯美之下的殘酷。
Thumbnail
六月恰逢畢業潮,這是個惆悵與希望交相而生的季節。但青春匆匆,但「長大」究竟是什麼?從八歲到八十歲,也許有許多人都還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正解。 這時,便是「故事」存在的意義了──《五十嵐與中原的青春交叉口》,這齣清爽、青澀、又青春的校園BL,或許可以成為其中一種回答。
Thumbnail
對於青少年的愛情來說,它可以如此溫柔,充滿煩惱與不成熟,然而也可能是充滿背叛和慾望的故事。這篇文章描述了兩位高中生的愛情故事,由戀愛、暗戀到告白等情節,深刻描寫了青春期的愛所包含的溫柔、無奈和迷失。文章以及一些劇情透漏,請小心服用。
Thumbnail
充滿青春回憶的感動電影。影片跨越時間與空間,呼應香水名“時光的流逝”。表達了一個人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跌宕成長之路。
Thumbnail
回想過去青春期的年少歲月,我們是否曾對父母出言不遜,甚至爆發嚴重衝突呢? 或是在學校遭遇到嚴重的人際困擾而對校園生活提不起勁,也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呢? 青春期正是一個人逐漸開始展現出個人主體意識的關鍵時期,同時也面臨賀爾蒙影響生理與心理的艱難考驗,加上學業繁重更是讓壓力加劇,種種因
Thumbnail
日本社會近年來經歷了各種文化與社會衝擊,編劇宮藤官九郎將這些衝擊寫進劇本裡,再次以「寬鬆世代」的視角,獻給2023年末的日本社會。
Thumbnail
前陣子台灣社會事件,國中生殺同學 然後之後的判刑相關爭議 我立刻想到這個真實社會事件的優秀日本漫畫 同樣都是在探討未成年殺人和相關議題 廢話不多說了,自己點進去看
Thumbnail
層出不窮的自殺案件,充斥著現代人的生活,在學校跳樓、在地鐵臥軌、在車子裡燒炭,早已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新聞。有些痛苦的背後,是一群經歷時代巨變的千禧年小孩,不但要實現父母的期望,還要對抗整個社會。倖存者最終都只能成為麻木的靈魂,像是因他人跳軌而耽誤上班的民眾、或是打開電視台戴上玫瑰色眼鏡的人們,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