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當學生的時候,有沒有經歷過犯校規或者那個時候挑戰權威的事?以也許已經被磨平那菱角的自己回顧年少時那個橫衝直撞的自己,都總有點「如果我還能保留一些這些性格就好了」的想法。看《青春末世物語》除了不免會有點緬懷那個年少輕狂的自己,但對不少朋友而言,當中有些場面,確實很有恍如昨天的感覺。
故事舞台在一家很像「聯合國」的高校,包括仍未歸化的韓裔男生(日高由起刀)、還有裕太(栗原颯人)和其他人基本上都無心向學,每天都在地下音樂會和自己的音樂世界遊走,犯校規已經是家常便飯。某日因為一個學校的「極大玩笑」,加上校長看中了系統,讓這個全方位檢測系統被校長強行安裝。同一時間,日本經常有示威抗議,首相利用經常發生的情況,頒布緊急法阻止示威抗議。偏偏此時,高和裕太的思考方向開始有分歧,二人面對的再不是簡單的事情…
(台灣預計3月上映,如果怕劇透的朋友可以先迴避)
該(裝)睡下去還是醒過來?
看著高和裕太所經歷的,和很多人經歷的都很類似,高在經歷一連串事件後(被大家視為)「覺醒」,但這個過程充滿痛苦卻讓他不知所措;裕太卻仍然每天「醉生夢死」,不問世事,如果以我們的二分法,這就是叫「豬」了。二人明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甚麼,高覺得可以改變未來,但裕太卻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甚麼,不如好好享受當下,無謂讓自己難過…看起來很熟悉吧?面前的舞台我們早就在很多地方看過,但總是不太想想起。《青》也許對日本人而言實在走得太前,但也有朋友說過,《十年》才是真正走得更前 - 《青》是一部如此赤裸的把日本人不想面對的都攤出來。而高和裕太的分野而分開,也是不少人的必經之路 – 總會有些人突然就斷了線,關係就這樣湮滅在這個世界中,議題並不一定是原因。
在覺醒的痛苦與醉生夢死的麻木出現分歧,高與裕太的關係也回不去了。
日本人不會承認自己的說明書人生
之前我們看過《福島50死士》裡面提到日本人的「說明書人生」,多年後在《青》也完全表露無遺 – 大家一聽到地震提示訊號就會立刻找地方躲避,有一幕五人組用假的地震訊號欺騙老師,但老師竟然全盤當真,那一幕確實好笑,但也無奈的是,如果不先相信,是會真的出事的;另外就是跟「系統」有關 – 棒球隊、被逼離開課室去第二個課室的同學,還有畢業典禮時支持與反對的聲音的爭論,我們這群「很會」的觀眾,都明白了發生甚麼事情了。
片中的地震警報系統不時「誤鳴」,究竟這個警報的真正用處是甚麼,就給觀眾自己想像了。
這幾幕確實讓我覺得,《青》在日本難免不會被日本人批評,然後就算是好電影都說走得太前,但當每一幕在我們面前看到的是,這都是日本人不敢觸碰的事實 - 日本就是這樣的國家,大家把太厚的粉紅色鏡片都放到眼前(前幾年寫過的《新聞記者》有提過,不贅了)
日本電影的「失語症」
看完和朋友聊過,日本電影近年都有一種「失語症」的狀況(都很多年了) – 大家總會發現題材上都很單一或者就是缺了一些主題,就算有了(例如《新聞記者》、《福田村事件》)都不一定有好下場,生怕觸碰社會議題就會下場很悲慘的樣子。但空音央在美國生活,呼吸的空氣也和日本不一樣,自然會對這些題材有所思考。
現在看最近的日本對一些真正需要反思的議題真的有向前踏進了一步(我們笑說從Internet Explorer進步到Netscape),但從電影我們看到的失語症,要真正治好,看來還有一段很長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空音央用一個非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日本人的服從性和對權威,自然就有不少日本人不喜歡了,但這是很小但不可或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