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九月接觸的作品

2021/09/30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下輩子更加決定》葉青(詩集,2011)

  情詩詩人是很奇妙的,她同時驕傲、又同時卑微。我在這本詩集裡面,讀到的大多是情詩。與其說一個情詩詩人幾乎只寫情詩,倒不如說情詩詩人寫什麼詩都會像情詩。會給人這種感覺,我想很大程度是因為帶有情詩關懷的作者很容易使用「你我體」來思考,「你啊你啊」的呢喃著,幾句話就讓人情詩起來了。
  很多人將葉青跟邱妙津共同談論,畢竟女同志、自殺者或其他的標籤以及那重重的愛……,當然還有王楚蓁在本書的序裡面明明白白地引用的「高級罐頭工廠考試類的生產線」(這又提醒了我們,她們可都是北一女和台大的「高材生」)。我們知道總會有許多人有意無意地將她們並列,但在文字的使用上,本書並沒有邱妙津作品那麼「濃稠」,雖然在詩這樣的載體下,裡面一些令人難以換氣的長句子似乎也足夠濃稠了。雖然我到底也是將她們共同提起了,但我更想說的是,她們畢竟相當地不同,而葉青的這本詩集也並不是一部旨在談論性別與死亡的書,除非你是相關的研究者,其實不需要優先從那樣的方向解讀。
  同樣有許多人將葉青是為新一代「網路詩人」的先鋒者。這點我有較多的同感。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所謂)網路詩人的確將主題更大程度地轉向了「個人情感」並更加地口語化,而這些部分在本詩集中也能看到。且其中也有許多詩人直接或間接地表達過葉青對其的影響。在我看來,這本詩集或許可以代表台灣新詩在融入網路語言的過渡階段,她的作品已經有新一代詩人的那種好讀,但也還保留了某種前於網路世代的語言使用方式。我並不是「台灣新詩流變與歷史」方面的專家,大概只有能力說到這樣。情感上喜歡這部詩集多於我過去讀過的那些,但畢竟是情詩詩人的作品,讀起來多少有點「哼,反正也不是寫給我的」的心情。但沒辦法,詩人總要有個不看她詩的對象,我們只好幫著看。

《我只擔心與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

徐珮芬(詩集,2017)
  這是徐珮芬的第三本詩集。和我讀過的《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一樣能夠被很快地閱讀完。而內容的主軸和情感風格,讀起來也相當相似。很多時候,彷彿是一個人在用很輕的語氣,訴說著自己有多不幸。你已經差不多知道她的狀況了,但她還是絮絮叨叨,也不管你有沒有專心聽,就那樣一直說一直說。然後明明是在說一些像是挺悲傷的事,偶爾卻又顆顆笑,大概是這樣一本詩集。裏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讓我為你建立一個國家〉,但我挺討厭那首詩的。總體上,我大概不會給這本詩集正面的評價。

《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

吳乃德(書籍,2020)
  本書是吳乃德教授所著,以美麗島事件為核心,講述台灣民主前輩在運動中奮鬥與奉獻的故事。本書大抵上按時間序推進:黨外雜誌、中壢事件、黨外人士的競選活動、美麗島事件、追捕刑求、公開審判、後續影響。為我們栩栩如生地刻劃了那段時間蓬勃的民主進展史。在本書中,吳乃德教授強調了「人」在民主化過程中的重要性。經濟發展與選舉制度的引進或許提供了民主化的契機與土壤,但吳乃德教授認為,要促使這樣的事情發生,人的因素是絕對重要的。而他也在書中幾次提到許多將蔣經國視為民主化推手的學者都不約而同地略過了美麗島事件這段歷史不談,很大的因素在於蔣經國政府在定調與處理這件事時的態度與做法完全不像是一個有志於推動民主的政治家。重新呈現出這段歷史對於我們評估台灣民主化進程的前因後果將會帶來很大的助益。
  在文章的編排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談到一段事件時,也會連帶地提及相關的論述和其他國家的類似事件。這一點,對於不僅僅關心這段歷史,也對相關思想有興趣的讀者來說是不錯的補充。不過它畢竟不是一部學術著作,比起研究者或學習政治理論的學生,更主要是面向關心台灣民主化進程的一般大眾,這部分體現在引用和標註的不完備上。本文在使用一些引文時(無論是引用理論或相關人士的經歷)時常沒有標明出處,如果想要延伸去讀一些相關的論述,就比較需要自己在另外費工夫查找,這一點是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
  在閱讀的體驗上,除了前面說到的,能在了解那段歷史的路途上順帶吸收相關的論述或其他國家的經驗外,由於本書著重強調「人的因素」,在談論事件時會盡量地詳述主要參與的有哪些民主前輩。我們會在書中讀到許多耳熟的以及沒那麼耳熟的姓名,他們中有很多一直到解嚴後都留在政壇上作為重要領袖,也有一些是我們這些世代比較不認識的。就像我們時常會感嘆,臺灣的歷史課花了那麼多篇幅在談論從黃帝夏商周開始的中國歷史,直到現在卻還有那麼多與我們更加貼近的歷史不為多數台灣人所知。吳教授身為經歷過那段時期,也與其中不少人有過實際來往的人,能替台灣人整理出這樣一本保存歷史記憶的書,實在令人感謝。它不是一本嚴厲批判當時政府的書,吳教授在書中提到他會「努力保持適當的距離」。但讀者還是能很清楚地在閱讀地過程中體會到作者不時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與溫度:對那些民主推動者的敬意、以及對他們遭遇不義時的悲憤,這些是即便一個人如何試圖想真實地記述歷史,也難以完全排除的。
  總結來說,這是一本易讀也值得讀的台灣史讀物。作者以平實而不冰冷的文字,將美麗島事件前後台灣民主運動的進程展現在讀者的面前。推薦給對台灣歷史感興趣、想知道我們今日身處的民主社會從何而來的人。

《新世紀福音戰士》庵野秀明(動畫,1995)

  本作無疑是一部傑出的動畫,就算放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不會令人覺得過時。我們可能曾在這些年之間看過一些啟發自本作的設定,但它仍舊展現出獨一無二的一面,人們並未真正創作出與之相像的經典作品。本作的鏡頭使用令人印象深刻:只包含一或兩人的空曠遠景、停留而無對白的鏡頭、循環播放的內心畫面,其中不乏一些看起來具實驗性質的呈現方式,這都讓我們比起一部商業作品,更願意將之視為一部藝術作品。當然,這部作品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僅是它的一些表現方式,它對於人物心理狀態的聚焦也同樣是動畫作品中少見的,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與互動方式大量影射著心理分析中的情結與病理狀態,這也使得它瀰漫著一種壓抑感。過去在嘗試看這部作品的時候,會有一些較為低迷的情感和投射,這部分到了現在有比較明顯的改善,大概是清楚地理解到了「你不是真嗣」、「你的生命裡沒有人是凌波」這類的事情,所以比較能隔一層地去看故事裡發生的事。「他們辛苦了」的感受取代了自身經歷與心理狀態的投射,也許這是一個人要能比較安穩地看這部作品的條件。
  關於劇情,我會比較想等看完舊劇場版之後再討論,或許那樣會能得到更充分的理解和一些不一樣的觀點。而由於我看的是Netflix版的,沒有辦法隨著不同的劇情發展聽到不同版本的「Fly Me to the Moon」,這對我來說是滿遺憾的事情。觀看這部作品的人應當都能體會到這部作品中的音樂也相當傑出,雖然Netflix版用的鋼琴曲沒有不好,但沒有辦法照原來的樣貌體驗還是比較可惜。總結來說,這是一部值得看的作品,角色的刻畫細膩、劇情與世界觀引人入勝、「機體」與「敵人」的設定都別出心裁,再加上優秀的音樂與畫面表現,實在很難不推薦。

《幸福綠皮書》Peter Farrelly(電影,2018)

  本片是一部四平八穩的得獎電影。比起說是在處理種族議題,更大程度上它是很典型的「兩種不同階級的人,在旅途中互相理解的故事」。一個生長在上流社會的富人,與一個「沒什麼文化的街頭小子」,原先互看不順眼,卻隨著相處與共患難,逐漸認識彼此並成為知心好友。這樣一描述起來,怕不是太過於俗套。而它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將故事的背景設定在了美國南方諸州還實行著種族隔離的時代,並讓有色人種擔任上流人士、「白人」擔任街頭小子。這使得故事的衝突點能嫁接在過往這類型的電影所沒有的著力點上。使得它不會讓我們覺得那麼了無新意。
  理解了這部片屬於什麼框架之後,我們將不會太意外於它在種族議題上的淺嘗則止,也不會太驚訝它在處理一些刻板印象時的那種過分輕鬆的橋段。就如同我對《孤味》的評論:「不像是一部讓女性發聲的電影」,《幸福綠皮書》也顯然不是一部讓黑人發聲的電影。然而,《綠皮書》中表現的這種淺淺對歧視的批評,在我看來是相當具親和力的。它是一部就算你丟到沒接觸這些議題,甚至有時會不自覺歧視的那群人面前,他們也看得下去,甚至有所體會的那種電影。因為故事裡的東尼,其實就是這樣的人。
  在接觸薛利博士之前,東尼顯然是帶有種族歧視的。然而我們也會發現,他也聽「黑人音樂」,喜歡一些「黑人文化」。的確,他一直是用很刻板印象的方式在認識黑人文化的,但這也是我們多數人對待自己不熟悉的對象時的方式。然而,當他到了南方諸州,看到更多血淋淋的歧視時,他也會感到憤怒,也會覺得不該是這樣。在與薛利博士相處的過程中,他也相信眼前這個黑人懂很多他不懂的事。這些事情是非常淺顯的,本片呈現的方式也不會有重重的說教意味。「我們不該那樣對待任何人」、「我們也有很多事可以向黑人學習」,光知道這些對改善社會上各種族群的不平等顯然是不夠的,但如果是要讓那些並不思考這些問題的人願意踏出第一步,我覺得這會是一個好的起點。
  雖然我不覺得本片的核心是在處理種族議題,但它畢竟將故事的大背景設置在此,它的確會需要在這方面受到檢視。電影引發的爭議主要有兩個部分:「白人中心」與「改編時對角色原型的家人不尊重」。前者我認為是無庸置疑的,他是一部白人拍給白人的、以白人為主角的電影,但東尼並非典型的「白人英雄」。他的確負擔起更多的「成長」,更佔據主角的位置。不過作為一部白人「輕度省思」的電影,這樣做並非不妥。而第二點,作為一部「由真人真事啟發」的電影,製作者有多大程度上必須還原歷史真相?這本就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而在這裡,如果我們將它看作一部議題電影,這將會引起更大的爭議,畢竟當你以你白人的視角,改編了黑人的經歷,這更顯現出某種從過去延續到現在的白人中心,這很可能違背了應該要有的尊重,也和電影的立意背道而馳。就一些劇情表達的衝突性和張力而言,電影中的薛利博士被設定為與家人較為疏遠是很合情合理的。至於歷史上的薛利博士本人,作為一個有特殊身分的藝術家,到底如何看待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我們便無從知曉了。
  最後,我還想談談一件令我覺得有意思的細節。雖然作為「歷史事實」,它也許只是「剛好地發生了」,但在故事的語言裡,擔任「白人角色」的東尼是一名義大利裔,又替這個簡單的「黑白二元」增添了其他思考的空間。電影中除了對黑人的刻板印象,也呈現了不少對義大利裔的刻板印象,義大利式的家族關係、義大利式的黑道情節、對美國人而言繞口的義大利姓、吃一大片披薩的東尼……。當種族歧視的警察因為東尼的義大利姓氏而嘲笑他是「半個黑鬼」時,東尼切身地感受到了受種族歧視的不舒服,而只要這個社會還是容許歧視,這是誰都有可能遇到的。
  作為一部有公路電影框架,描繪不同階層的兩人在旅程中互相理解,並帶有「輕度種族議題」的電影,《幸福綠皮書》是輕鬆且容易入門的。不過如果想從電影中得到更多關於種族議題的探討或思索,本作頂多可以做為一個開端,而絕對不是結尾。

《真愛每一天》

Richard Whalley Anthony Curtis(電影,2013)
  回去改變,或者回去不改變?
  我相信很多人都幻想過回到過去,改變一些決定或行為,來修補錯誤或讓之後的發展更如自己的意。本片就是建立在這樣的設定上。主角提姆從他的父親身上遺傳到了能帶著記憶回到過去的超能力,但他沒有想用這項能力追名逐利或成為超級英雄,而是用來談戀愛。整部電影起伏不大,僅透過幾處轉折給我們帶來了能力的限制,讓主角體會到生命中有些事終究要經歷,並漸漸明白生活本身的美好。似乎是在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心境能從「修正錯誤」轉變到「體驗生命」時,他也就不再需要這樣的超能力了。
  本片並不算是特別精彩,宅男做弊追到女朋友的「爽文」故事並不特別引人入勝,結尾的主角讀白也表現得過於老生常談。後半段對能力的處理面臨邏輯崩塌的危險,劇中幾名故意耍笨的角色也讓人覺得有些沒必要,相對而言是比較平庸的作品。此外,雖然本片花了許多篇幅在談戀愛,但對愛情的刻劃也並不深刻,比起妻子,提姆看起來更愛他的父親,畢竟他才是那個與他共享秘密又亦師亦友的人。這樣的編排會讓我覺得故事裡的愛情橋段過於冗餘,但或許編導者是想表達「雖然年輕時人們重視愛情,但親情更加歷久彌堅」吧。雖然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比較一般,但從數據和網路上的評論看來,台灣喜歡這部作品的人相當多,是僅次於南韓,本片票房最好的地方。所以說不定你也會喜歡。

《寂寞拍賣師》Giuseppe Tornatore(電影,2013)

  本作的導演是《海上鋼琴師》的導演托納多雷。這兩部片雖然大相逕庭,但卻也處理了很多相似的主題,關於藝術家、也關於「無法離開」。主角Oldman是一位專業的鑑賞家與拍賣師,他對藝術、真品與贗品有著強烈的眼光和獨到的見解。這份能力與執著為他帶來成功的事業,也將他自己形塑成一個孤僻又苛刻的獨行俠。而當一件估價委託,其背後的事件和女主人具備了奇特的神祕感與藝術感時,他深深陷入其中。他相信那當中具有的某種獨特價值,同時,他也潛在地渴望自己能被估量。
  本作全片瀰漫著一股懸疑感,不願露面的女子、遺落的機械零件,她們吸引著主角,也一再向觀眾暗示著「存在有謎題」。隨著劇情的推展,主角與女子有了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的互動。而人的互動和情感,也像藝術品一樣能被鑑賞、估量嗎?另一方面,這些情感與互動,又有多大程度不是一件精心策畫後展示給對方看的作品呢?
  這是一部關於真假、關於建構的電影,主角所相信的「贗品的作者會在贗品中投入情感並留下個人的痕跡」提供了反覆思考電影情節的一個方向。由於本片很不適合被劇透,所以寫起來的時候有些綁手綁腳,或許之後再寫一篇劇透版本的。本片的氣氛營造是比較成功的,一直給人一種不協調感,並且我們能在電影結束之後明白這樣的不協調感是什麼。此外,無論導演有意或無意,我寧可相信這部作品對《海上鋼琴師》的故事帶有強烈的諷刺,多了這個角度,會讓我覺得故事整體的設計更加有趣。我相信對一些人而言,本片能從劇情上帶來一些衝擊或至少驚愕,不是《海上鋼琴師》那種關於人類情感的深刻感受,相對之下是會更讓人著重於其戲劇表現的那種作品。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有匠氣的電影,你能在裡面看到它想要營造的藝術氛圍,也能看到大家喜聞樂見的愛情和懸疑要素。算不上傑出,但會是一部看了不會太失望的電影。

《黑鏡》(第五季)Charlton "Charlie" Brooker(劇集,2019)

  我並沒有看過前面的四季,在Netflix上直接點下去看,看完才發現自己看的是第五季。這季的三部片並沒有給我太多的科幻感,甚至科技在故事中都不像是主題,給我一種「因為這是黑鏡所以必須圍繞著科技編劇」的感覺。在劇情中,科技產物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要討論的主題,基本上是拿掉這些科技玩意也能夠成立的。或許可以這樣為之開脫:「即便科技如何進步,人類生活還是會面對同樣的命題。」但呈現出來的結果卻是,三部片都不怎麼深刻。
"Striking Vipers"的主題應當是談論虛擬世界中的性與情感如何對現實家庭生活造成影響,然而它這裡提了一下丈夫思索自己的性傾向、那裡提了一下妻子在酒吧對陌生人的邀約也感到心動,加上最後的處理:兩人訂下了一天「作弊日」。這些處理把故事弄得零散,原來這個故事是在說一對夫妻嚮往著典型異性戀中產家庭生活,但同時又對這樣的生活感到無趣。有沒有那種虛擬世界的科技彷彿根本沒差。"Smithereens"與科技的關係就更幽微了,主角相信是自己害死了未婚妻,認為自己會發生車禍是因為開車時看了一眼手機上的社群網站通知,於是計畫好綁架科技公司職員來要脅跟老闆對話。同樣的,我們完全可以將社群網站通知替換成有人打電話給他、他看了一眼網路電視、甚至任何可能讓他分心的非電子產品,同樣的故事依然可以成立,或者,更嚴厲一點來說,這個故事的角色動機非常薄弱,這個故事根本就不該成立。同時,編劇還幫主角做了一個同樣具有科技背景的設定,似乎從另一個方向幫他添加了「背景年齡都相仿,但對方是大老闆而自己什麼都沒了」這樣的對比,然而這除了讓角色看起來更可悲之外,沒有起到任何實際的作用。另外,本片又強調了一個對比,社群網站對人的資訊的掌控比傳統的警察查案快又準確,但這是要探討隱私權問題?或者嘲諷公家單位還在用落後的方式運作?也沒有往任何方向深入挖掘。"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直接不裝了,編劇表明了我就是要做一部卡通化的故事。前半段彷彿要提出「AI能不能取代真實的人際?」這個問題,但畫風一轉,變成了小粉絲帶著分身機器人拯救被邪惡控制的大明星,故事歡樂輕鬆並沒有不好,但前半段的鋪成完全被捨棄,因為小機器人的設定一揭露:完全不是AI而就是一個被裝在機器裡的人類思想。更不用提這裡面的科技元素幾乎都像兒戲一般。雖然說三部片都不至於難看,但都讓人感覺沒有聚焦,也不符合觀眾看《黑鏡》時會抱持的期待。看完這三集的人,應該都會感受到它們不符合《黑鏡》的口碑。或許之後我會從第一季開始看,或者挑些得獎的集數,希望它們不會同樣令人失望。

《spongebob idle adventures》

Kongregate Inc(移動遊戲,2021)
  九月才上架的新遊戲,是機制相當簡單的放置類遊戲。事實上放置遊戲並不好玩,但卻與手機這個平台有非常高的向性。首先,放置類遊戲的操作非常簡單,而且沒有動作性。同時,「離開遊戲也能獲得收益」這件事也很符合手機遊戲隨拿隨放的特性。這使得這幾年手機遊戲排行榜上放置類遊戲一直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名字中有"idle"或"tycoon"的放置遊戲,它們的玩法都很相似,不外乎就是在地圖上提供數個設施,你必須累積資源、解鎖並升級這些設施以累積更多資源。說到底就是「按幾個鍵,然後看數字越來越多」,這樣的流程聽起來很無聊,卻是一大部分電子遊戲的核心。而在之上加入放置則意味著,在你不按按鍵時,數字也會自己成長,你操作的目的便被轉化為「使得不操作時能有更多收益」。
  本作也同樣建立在這個常見的放置機制上,但它還加入另一個手機遊戲常見的要素--「角色收集」。這一點當然不是首創,我們至少能在去年推出的《idle mafia》上看到過這樣的嘗試(本作與該作的許多UI也有相似之處,很可以想像它們之間至少存在著借鑒關係)。而本作的優點顯然在於,我們能蒐集的角色是比奇寶裡那些可愛的卡通人物!不過一但我們將之與《idle mafia》做比較,我們也將清楚看見它可能的缺陷,它的系統(像多數的放置遊戲一樣)過於單調,去除掉了《idle mafia》中的戰鬥機制,角色的作用只剩下提高自動化收益。較為限縮的遊戲玩法以及有限的角色池讓它看起來像是一部炒短線遊戲。現階段來說,就是有著可愛海綿寶寶人物的一般放置遊戲,算是中規中矩。比較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在角色上,除了海綿寶寶、派大星、章魚哥這些主要角色,連飛行荷蘭人、泡泡老哥這些非主角群的角色也被加入到這個遊戲當中,這一點是相當有誠意的。但若後續更新沒有帶來一些較有變化性的機制,將會很容易讓遊玩的人失去耐心。
  這個月看了三本書、一部動畫、三部電影和一部劇集,《下輩子更加決定》是一本令人喜歡的詩集,《我只擔心與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令人感覺作者沒有突破。《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則推薦給對台灣民主發展有興趣的讀者。
  影視方面,《幸福綠皮書》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帶人入門種族議題,《真愛每一天》則用生活化的超能力故事來跟我們講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寂寞拍賣師》用懸疑的氛圍展示了對於「人際關係」和「藝術」的一種思考。《黑鏡:第五季》沒有展現出太好的科技設定,給出了不太深刻的三篇故事。《新世紀福音戰士》則是即便到了今天也不會過時的經典動畫。
  這次寫起來,對其中幾部作品有比較多的想法,也花了比較多的篇幅,或許應該要將它們獨立成篇。另外我也嘗試了不少這個月新出的手機遊戲,但都不是令人想花太多時間進去的作品,放在這裡感覺也不大合適,或許有機會再另外開篇去介紹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末梢閱讀筆記
末梢閱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