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有14本個人詩集出版,數量上比前幾個月稍微少了一些,包括臺灣知名小說家黃春明於聯合文學推出的第一本詩集《零零落落》等;在個人詩集以外,本月與詩相關的重要著作還有向陽主編的《新世紀新世代詩選》、孟樊與楊宗翰合著的《台灣新詩史》、翻譯詩合集《徙:臺灣當代詩人十三家》,除了創作更涵蓋了詩史、詩選、翻譯面向,對於當代詩學而言是豐收的一個月。
接續著的6月,臺灣詩人僅有9本詩集出版,包含吳俞萱推出的第三本個人詩集等,整體數量上和之前相比減少了許多。除了個人詩集,詩選的出版還有《可見光:微光現代詩社十屆合集》,外文詩有《拜倫詩選:漫步在美的光影》、韓國詩人鄭明析的《相遇》。以下將按博客來上的出版序,針對這兩個月出版的每本詩集進行簡短的評介。
▍稀客Sick《泡泡小姐》(藍芊涵出版)
從作者簡介中,可以發現這本詩集是作者從「歌手/插畫家/配音員/設計師」的身分跨界投身文學的嘗試。詩壇雷公廖啟余勸人認真寫作的十問之中,提及「沒專攻,玩什麼跨界」;若我們用來審視當前自稱「斜槓」的寫作者,也許可以找出一些分析的切入點。從詩作來觀察,
《泡泡小姐》中的作品有著大量的押韻,節錄〈糖嗜症〉為例:
你在舌尖劃了一刀讓我嘗
告訴我這就是所謂的糖
讓我從此以後忘了傷
然後我也理所當然的將心徜徉
你為我釀了一湖糖漿
親手從帶刺的玫瑰上
摘下一瓣瓣鮮紅為我上妝
姑且不論以疾病作為諧音的倫理學問題(同樣問題也出現在筆名的華英翻譯中),詩作的推進全然建立在散文式敘述的行尾押韻上,除了小單元的修辭使用,沒有任何象徵安排,如此的現象也在其他詩作中層出不窮。若觀察作者的自序,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我眾叛親離的不顧一切的寫出自己想寫的的詞句,然後,就在讓自己一且都歸零的時候,才找到那個赤裸的自己。
寫作者固然可以不被文類框限,但既然提到自己在創作「詩句」,卻沒有足以支撐的文類意識,便無法以「跨界」、「斜槓」等說詞為作品開脫。以這本詩集為引,似乎能夠觀察到一個總體詩集出版的現象:若他人的推薦語時常出現「才華洋溢」、「詩情畫意」或類似評價,卻完全沒有可追索的實際文本作為參照,實際的作品往往會呈現出與推薦人評價完全相反的樣貌。
▍行蘊藻《自導派新詩選》(白象文化)
從作者簡介「新北人,目前正在讀大學」來推測,這本
《自導派新詩選》應為作者的第一本詩集。觀察作者的序:
手上的短刀,
是唯一能被賦予的解脫,
因為像我們這樣的魔鬼配不上名為寬恕的歸宿,
只能在無止盡的漩渦中不斷輪迴、自我安慰。
都怪救贖總是慢了一步,
才無法帶領我們走向光明的道路。
再搭配實際的詩作對照:
玫瑰的刺劃破我的手,
流下的鮮血比花瓣更鮮紅美豔,
盛開的芬芳與我所知的愛情天差地別,
畢竟我們正一點一點的枯萎著,
而這是最後一次,
你教會我何謂真正的心碎。
可以發現創作時採取「以句為行」的敘述方式,而沒有亮點的散文式敘事,也讓詩作成為了實質上的「分行散文」。雖然是第一本詩集,但在文學性未達水準的情況下,尚且無法談及風格的問題。
▍曾國平《查無此人》(新文潮出版社)
相較於本月出版的前兩本詩集,新加坡詩人曾國平(筆名語凡)的這本詩集無論是關注主題或是文類認知,都具有高度的創作意識,從他自陳:「
《查無此人》是一部可以用來演繹(Performance Poetry)的詩集,收錄了六十首詩人對於父親的敬畏、懷念與記憶。通過父親及家族史,試圖還原「下南洋」後的物換星移,並開始重新探索自己的身份認同與文化。」便可觀察出。過去曾出版六本詩集、一本散文集的曾國平,在創作之餘更曾任新加坡文藝協會副會長,主編《新加坡文藝報》等刊物。顯見其在文學場域的深入參與。若翻閱這本詩集的「目錄」:
序一/隱藏與悖論 ◎秀實
序二/詩是文字喊痛的聲音 ◎紀小樣
父親與查無此人 (1至60)
跋/尋找昨天的你和我自己 ◎曾國平
可以發現,這本詩集採取的策略和陳昌遠獲得台灣文學獎金典獎的詩集《工作記事》相同,整本詩集由相同詩題的「組詩」(更精確的分類應為「詩組」)所組成。除了紀小樣和秀實的推薦序,還有馬來西亞詩人冼文光、香港詩人秀實、新加坡詩人陳志銳、臺灣詩人鴻鴻與簡政珍等人的推薦語。觀察曾國平在這本詩集中的60組詩作,可以發現強力的敘事性,以下截選〈12〉為例:
是昨天嗎
他記得的名字
都刻在墓碑上
母親把他的生辰八字
寫在他的衣服上
他不記得的
還在逃難
從盧溝橋到香港
從上海到武漢
他們還在逃難
是昨天嗎
從截選的兩節詩來觀察,「是昨天嗎」與「還在逃難」作為兩個複沓的詞組,除了銜接不同文法、轉換發動行為或被形容的主體(名字、逃難;他不記得的、他們),更在重複的過程中形塑出一種猶疑/游移感,連帶影響了聲音召喚出的抒情感受。詩中寫道「我沒有父親的記憶/我只有父親」,使得這本聚焦於「父親」的詩集無法依憑個人生命經驗來創作,這或許也是曾國平如秀實所言:「詩不作直接抒情的寫作,而是通過一種敘述性﹑諷諭手法或戲劇化處理來書寫。這是作品獨特的形式,也是藝術性所在」的原因。
▍何杉《一個時刻》(新文潮出版社)
中國當代詩人何杉,目前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曾擔任教職的他,推出了他的第一本詩集
《一個時刻》,並獲得廖偉棠、鴻鴻、羅樂敏等詩人推薦,以下節錄〈在港灣〉一詩:
在港灣,這個夜晚燒成灰燼。
我漂在殘骸與水之間,
金紅色天空覆蓋淡藍水面,
沉重的影子被扭曲折彎:
這個瞬間被打斷了,恍如
空酒瓶「咣」地落在空寂的海面上。
這個夜晚,要把我燒成灰。
那些毀壞我的,
並不會讓我更強壯;
但那些無法說出口的孤獨
只會讓我更加孤獨。
鴻鴻認為,何杉向世界擲出毫不保留的提問,卻也立志當世界的最後一人;而羅樂敏則稱何杉的詩「讓人看見一個在城市裡沉默地觀察一切變化的側影,他在觀察中深思、反省」。單就敘事的策略,散文化與口語的表述方式,一方面固然讓詩集易讀,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藝術層次上可能無法達到更深的層次。
▍陳依文《棘冠薔薇》(心靈工坊)
夢中
我們終於走上
那不存在的水上堤防
(略)
驀然發現,往後的人生不再有了
彷彿知道正被命運窺探
走著走著就牽起手
這次
再不急著離開
透過一個完整的敘事結構,陳依文透過語氣形塑出一種安穩的氛圍。在李修慧的賞析中,指出其「意象具有延展性,得以展現張力」、「適當的口語句子,沖淡繁複句子的節奏感」,而詩集《棘冠薔薇》對於情詩、古典美學也有所著墨。
▍黃春明《零零落落》(聯合文學)
說起黃春明,絕大多數人會想到的是他的小說創作;在詩的創作上,可能也只會有印象
〈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心碎篇章。然而,黃春明其實在1990年代就開始創作,並陸續發表於三大報副刊;這次推出的詩集
《零零落落》收錄了他全部的現代詩創作,包含了手稿以及打字稿,可以從中對照黃春明的筆跡。下舉〈一位在加護病房的老人〉一詩為例:
那位老人在加護病房
當透明的塑膠管,變成他
外在的氣管、食道、尿管和血管
夢與回憶的混淆使他陷入迷惘
⠀
他騎著竹馬來到加護病房
往返跑了好幾趟
他重生了好幾回
豈止三生
故鄉是一隻遙遠的搖籃
儘管他學貓的腳步移近
在舉手叩門之前
母親總是先開口:
「你回來了。」
在深夜他捧著螢火回家
在舉手叩門之前
母親又先開口:
「你回來了。」
在遙遠的故鄉
仍然可以聽到兒歌和母親的鼻息
還有荒野中的鳥叫和蟲鳴
都成為萬籟
他悄悄地在門口徘徊又徘徊
門裡的母親又先開口:
「外頭很冷,還不快點進來。」
外頭真的很冷很冷
在這首詩中,可以明顯觀察到黃春明嫻熟運用小說的敘事策略。詩中僅有兩個角色:「他」(那位老人)與「母親」,透過母親的三次發話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雖然三次的發話姿態都散發著理解、包容的態度,但母親卻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說出這些話;而無論「他」是落魄或者徬徨,母親都能在還未看到的情況下先一步知道「自己的孩子在門外」,由此也形塑出了「母親」知曉孩子一切的溫暖形象。
然而,若我們回頭檢視詩題與第一節,會發現這首詩其實是由「兩層疊加的敘事結構」所組成。分為三節的詩作,所有情境發生在「加護病房」當中,二、三節「他」與「母親」的互動僅僅是第一節「夢與回憶的混淆」,甚至讓「他」可以超現實地脫離自己躺在加護病房中的肉身,變出另一個分身「騎著竹馬來到加護病房」,甚至「往返跑了好幾趟」。對照現實世界外在的「插管」處境,內心的夢與回憶讓詩中的「他」獲得了「重生」的機會,敘事的設計因為這種曲折而顯得深刻。
從敘事文本的角度來拆解,這是一首關於親情與回憶詩。儘管詩題是「一位在加護病房的老人」,但「疾病」與「高齡」議題在這首詩中並不是敘事的主軸,只是作為一種附加的設定,讓「他」與「母親」之間的親情與回憶更顯深刻而動人。試想,一位「老人」與「他的母親」的故事,或者是「一位在加護病房的老人」與「他的母親」的故事,都會比「他」與「母親」的角色設定,更能讓讀者感受到豐富的情感表現。
透過回憶與現實的雙層敘事結構,黃春明在這首詩中所採取、設計的策略,成功地形塑出詩中人物的鮮明性格,由敘事本身引導詩意的發生。若要說這首詩最動人的詩句,便是立基於前面母親兩次「你回來了」的第三次「外頭很冷,還不快點進來」。詩末母親所說的「外頭很冷」和「外頭真的很冷很冷」,讓整首詩產生了極大的張力——不只是因為外頭「冷」與母親「溫暖」所產生的對比,更同時彰顯出一位重病老人在彌留之際,足以戰勝現實框架的「母愛」是多麼強大、多麼偉大。
⠀
▍鄭茜馨《光是想著你我就詩了》(寶瓶文化)
以諧音、哏、迷因為詩意的詩作近年來隨處可見,但顯然沒有要停止的趨勢,這本詩集可作為印證。在這本「詩集」
《光是想著你我就詩了》中,詩題甚至以「#」表示,下以〈#放下〉一詩為例:
示意圖:高嘉瑜立委的房間。
朋友說
都過這麼久
也該放下了
我環顧自己的心
四處堆滿著你
真的放不下了
除了單一的連結與笑點,在文學性上是什麼讓其得以為「詩」?是形式的分行而已嗎?那是否代表所有文句分行就是詩?是內容的笑點嗎?那是否代表所有早餐店笑話都是詩?借用台灣第一篇現代小說謝春木的〈她要往何處去〉之名,這本詩集可以警醒所有的當代詩創作者:詩要往何處去。
▍黃德偉《火鳳凰的預言》(初文出版社)
曾任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主任的詩人黃德偉,推出了新版的
《火鳳凰的預言》,將其1967年出版的這本詩集重新編排,並加入英譯詩作與後記。以下節錄〈狩獵的季節〉一詩:
當太陽在霧中老去
那嵌在陽光裡的青春呢
且把一疊疊的陽光換來
在來春的額上押下重重的賭注
而在雨季過後,我將裸着林野而去
竚望風與號角凱旋
當鴿聲沙啞說狩獵季已過
我乃彎弓射下一個個絕望的黃昏
從詩集的編排上,「獵人星」、「火鳳凰的預言」、「月聲」三輯的名稱,不難猜想其中「神話私我化」的現象;而就以上所節錄的詩行,也能一窺這位詩人在21歲時的詩想,流露出了神話敘事的濃厚情感。
▍張堃《第三類接觸》(斑馬線文庫)
現居於美國加州的創世紀詩社同仁張堃(張臺坤,1948-)在這個月推出第五本詩集
《第三類接觸》。詩論家簡政珍在其推薦序中,指出張堃有著「清澈明晰的詩想」,而且「不刻意講神秘經驗,卻讓讀者更感受到『第三類接觸』的真實」。以實際的詩作〈練習曲〉為例:
彈奏一室的寂靜
幾朵昏睡的燭光紛紛醒來
在火焰中閃爍著
惺忪的音符
雖然包含散文詩以及行長較長的詩作,但簡政珍認為這本詩集最值得注意的是「短詩」。從後記中,可以觀察出張堃對於「集結成冊」有著縝密的創作意識,包含自覺地指出這是其書「首次以橫排面世」、「後記」的書寫、「名家推薦」的用意等。
▍飛鵬子《小小實驗》(松鼠文化)
曾出版詩集《重要線索》和《雌袋鼠》的詩人,在這本詩集
《小小實驗》中延續了其短詩的嘗試,下舉詩作〈衝突〉為例:
詩跟詞
打架了
受傷的
是隱喻
除了風格類似的短詩,也可以看到以「字形」為發想的詩作,如〈常態〉:
疋㠪㱏正企止
以及〈超越〉:
不
仐
㔻
夲
詩人選擇短詩為著重創作的篇幅,可以見得在敘事與意象間,選擇了更為著重於詩中形象短時間的爆發。然而,如此的寫作策略發展到最後,還能變出什麼不一樣的樣貌?對於短詩而言,類似手法太過氾濫的今天,是著重短詩為創作篇幅的寫作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侯吉諒《連篇交響詩》(時報出版)
以「書法」聞名的詩人侯吉諒推出的第八本詩集
《連篇交響詩》,獲得李瑞騰與向陽兩位老師重磅作序。詩中多為由古典底蘊、文房情思發想的詩作,包含注重敘事特質的長詩,且多篇詩作曾獲得獎項。節錄詩作〈〈蘭亭序〉的春天〉:
筆尖極其細微的顫動,遊絲纏繞著
比不經意的眼神還飄忽
不敢交會而刻意掩藏
如難以察覺的風,在台北
暮春三月,還有一絲冷意
在我八樓的畫室陽台,吹過盆栽上的初葉
落到廣興紙寮新做的仿宋羅紋
楮皮纖維緊緻密實,泛著蠶繭微光
對於這位「堪稱為現代詩壇以書道題材入詩的第一人」,向陽評論這本詩集「既是侯吉諒早期古典、抒情和人文詩風的延續,也有他別開生面、獨力開闢出來的新詩路」。
▍楊淇竹《母親與聲音》(釀出版)
楊淇竹自2016年起,每年出版一本詩集,
《母親與聲音》是他第六本個人詩集。全書聚焦二二八事件,試圖「以詩紀錄受害者女性親屬的聲音」,分為兩輯:「母親‧西拉雅長詩」以及「聲音‧來自二二八遺孀和子女」,不難推測其詩中強烈的敘事性。以下節錄第一輯中的第一首〈序曲:闖進的時間〉:
記憶中意外填滿
是空洞
曾經存在的西拉雅
她們,似母親的手
溫暖
失憶孩子
中間隔閡一片
歷史的父權從來就
不渴望相認
戰爭征戰,奪權,前仆後繼
身世都在權力中
若從實際的詩作來觀察,可能會有些失望。除了重述歷史的現況,有什麼新的內容供讀者思考?有什麼形式上的必要性,讓其必須為詩而不是散文?在以歷史的「傷痛」與「追尋」為主題的作品氾濫成災的今日,這本詩集在語言的使用和主題的構思上,顯得極為可惜。
▍辰啟帆《心情書籤》(集夢坊)
在作者簡介中可以了解到辰啟帆為機械工學博士,曾任經理、資深工程師,現任大學助理教授,過去曾著有《邂逅我的春天》詩文集。在這本詩集
《心情書籤》中,全書採用一張照片搭配一篇新詩,共計128篇;而在其自序便言明:
我並沒有遠大志向一定要做個文學家,對我而言,「寫詩」純粹是一種興趣,是一種藉由文字藝術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形式,更是記錄生命旅程中點點滴滴的重要里程碑。
以下節錄詩作〈嫁給月光〉第一節:
柔軟的月光似彈簧
儲蓄著童話故事
會有一天
釋出夜夜深情
從書名「心情書籤」與其自述來觀察,可以發現作者並未以文學性/藝術性的追求為目標,便難以在這方面要求。
▍王宗仁《春天正在趕路:王宗仁童詩集》(遠景)
這本詩集
《春天正在趕路》分為三輯:昆蟲館、動物園、春天正在趕路,共收入82首詩作。這是他的第七本詩集,以下以〈燕子〉一詩為例:
身上帶了一把剪刀
在天空中
高高低低的飛
剪出了翠茵茵的草原
剪出了綠油油的森林
剪出了蝴蝶的翅膀
剪出了鳥兒的叫聲
原來啊!
燕子不知不覺的
剪出了一大片春天
「童詩」與一般現代詩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但仍然還是可以觀察出其作為「詩」的文類特質。在王宗仁這本詩集中的每首詩作,均圍繞著一個主題去敘寫可以思考的點,而非單純描寫景物,如上舉〈燕子〉形象的剪刀、〈蟬之二〉的「擠」字音與字義的歧異、〈兩棵木麻黃〉聲音「窸窸窸 窣窣窣」的擬人。
▍覃合理《覃合理詩歌集》(白象文化)
《覃合理詩歌集》這是覃合理(1966-)的第一本詩集,其在個人簡介自陳「寫詩、歌、散文30多年,致力於網路詩歌創作」。以實際的詩作〈人生〉節錄來觀察:
人生在不斷的希望
和期待中渡過
希望像是美麗的
方向和指標
它鼓舞著我們前進
期待
像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有著像甘露一樣的甜美滋味
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牽引著我們渡過
每一個失望的日子
除了敘事邏輯上就是實際的散文,分行也沒有經過設計,致使其形式上沒有作為「詩」的必要性,內容上整體的文學性也難免呈現低落之貌。
▍米高貓《手柄解鎖:遊戲詩歌集》(布克文化)
中國當代詩人米高貓(本名張公輔)的第一本詩集
《手柄解鎖》以「遊戲詩歌」為名,契合了他過去參與大型公共藝術雕塑、巨幅國畫系列作品的經驗。然而,就實際的作品來檢視,以下節錄〈勇者的榮光〉第一節:
存在即是責任,
在某一天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
便是生命的開始,
排版上,選擇「置中」的設計,加上主題內容、語言形式的貧乏,文學性低落。
▍蕭嫚《從錯置的地方醒來》(遠景)
這本詩集
《從錯置的地方醒來》雖然獲得了蕭蕭、吳鈞堯、彭樹君等人的推薦序,但這本詩集的作品卻有流於過度淺白、散文化之嫌。以下舉〈外遇〉一詩為例:
心飛走了
是多麼危險
把心找回來
又是多艱難
旅行是必要的
人與人的互動
心與心的接觸
擋在外面
走進裡面
都是歷練
說教與描述意味強烈,在詩行中沒有留白,對於詩作而言較為可惜。
▍壹捌零參《我還是被迫從這裡離去》(台灣遊讀會)
壹捌零參(吳定哲,1996-)為典型的IG作家,在宣傳頁面上甚至直接寫道「9.7萬Instagram追蹤的新生代華文作家壹捌零參,首次推出個人創作詩集」。
《我還是被迫從這裡離去》既然明確地以「詩」為創作文類,我們便能夠客觀地檢驗其水準。以詩作〈今日份〉最後兩節為例:
你連一絲懷疑
都沒有的喝下
今日份的喧囂
今日份的孤獨
此時拉長
此時漸弱
你從沒有懷疑過
那可能是一種毒藥
或者是一種鎮靜劑
只是劑量過高
敘事上沒有留白,對於主題的構思和語言的鋪排薄弱,也難以見到對「詩」的文類意識,其他詩作也呈現出相似的現象,整體而言文學性較為低落。
▍廖亦武《屠城》(傾向出版社)
對於這位定居柏林的作家,台灣文學場域可能較為陌生。這本
《屠城》詩選為中英對照,共收錄10首詩作,皆以歷史悲劇如六四事件為主題,以下節錄:
當這一切都結束的時候
你沒有露面
誰也沒有露面
我只好盯牢對面假山下的破門檻
它多像老家的門檻啊
在我兒時的階沿下
有個老太婆坐北朝南
她傷心地摘下茄子般的舌頭
借著月光久久凝視
詩中並未浮誇地演示傷痛,讓情緒大肆喧嘩;在敘事上也以小見大,單就以歷史為主題的詩作而言,有其特殊之處。
▍陳育律《樓梯間至少有一盞燈不會亮》(釀出版)
橫跨數個文類創作的陳育律,過去曾出版詩集《逐日填滿,不定期氾濫》。這次他推出了第二本詩集
《樓梯間至少有一盞燈不會亮》,並自言「以安徒生童話作為題材,透過現代眼光以及新詩體裁,為古老故事增添新意」。以下節錄〈影子〉一詩:
你在旅程中遇見了詩
笑著對我說那是
值得一場雪和半張霧氣
大肆慶祝的美麗物事,你說
打從遇見詩的隔天開始
你在每日結束那一刻
朝背後拋棄一個詞
雖然多數詩作有流於散文化之嫌,但從若干詩作可以觀察到這位詩人有意識地在調度詞句。作為詩人的第二本詩集,期待接下來的發展。
▍吳俞萱《暮落焚田》(斑馬線文庫)
《暮落焚田》是繼《交換愛人的肋骨》、《沒有名字的世界》後,吳俞萱的第三本詩集。作為一本攝影詩集,書中二十個章節呈現出吳俞萱探訪20個阿美族部落,由當地的神話或地名傳說作為起點。以下節錄〈餵養〉一詩的末節為例,詩中一開始寫道「坐實我的所有恐懼/願我不曾/豐收/不曾在獵路的盡頭/停下腳步//肩上的鹿/還在滴血/為自己留下/重回山林的記號」:
傷口
早已消失
黑暗不知去向
想起一部分的我
留在牠的體內
我必須盡快
盡快返回山林
詩中雜揉了不同文化的內涵,透過嫻熟的筆法與個人語言風格,形塑出令人著迷的情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攝影和詩,吳俞萱在每一首詩之前,附上一小則說明:
從前,壽豐鄉的一處山林水源豐富,動物都來這裡喝水,阿美族的獵人也來這邊打獵。獵人即使身手矯健,捕獲許多野獸,卻也飽受林間的水蛭侵擾。因此,獵人提起此地,叫它「Ciwidiyan滿是水蛭的地方」。後來,漢人以閩南語取Ciwidiyan的諧音而將這個地方稱為「水璉」。
讓讀者在詩與攝影之餘,能夠更加理解這些詩作背後的文化與精神。
▍陳美燕《單單一蕊打碗花》(釀出版)
過去曾出版客語詩集《新竹風》的陳美燕,同時也作詞,在客語文學有所貢獻。這本詩集
《單單一蕊打碗花》共收錄近三年創作的66首詩作,標榜「附海陸腔客語朗讀 QR CODE」,讓不熟悉客語的讀者也能夠從聲音理解文學。以下節錄〈細龜仔〉:
細龜仔慢慢爬
爬到外背尋麼儕
媽媽喊佢轉屋下
佢講愛去摘蕊花
除了實際的朗頌,在詩句間也能感受到其適於誦讀的風格,搭配上富童趣的天真筆法,讓描寫的家庭情境生動而有趣。
▍蔡榮勇《日記,謝謝你》(秀威資訊)
這本詩集
《日記,謝謝你》為漢英日三語詩集,而且是一本「童詩集」。以〈笛子〉一詩為例:
笛子
有許多個嘴巴
每一個嘴巴
都會唱歌
只有一個嘴巴的我
卻可以吹出
笛子每一個嘴巴
會唱歌的歌曲
評論家林鷺認為,這本詩集「從日常生活引導兒童的觀察力」、「觸發兒童的同理心」、「激發愛與感恩的心」、「平常心與愛國心的啟示」。然童詩作為一種次文類,本身的存在便不是以文學為首要目標,較難以和其他詩集一同評斷。
以上為2022年5、6月的詩集導覽與短評,感謝各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