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改變,我從《法律女王》《RBG:不恐龍大法官》學到的三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如果現實讓我們不舒服,無論現狀如何強大,強大到看似難以撼動,透過有效的策略與執行,還是可以一步步改變;這無關乎性別,只要想要變化,我們都可以跟美國知名大法官,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學到三件事情......
raw-image

因為喜歡閱讀,《方格子》幾位非常精采的作者,「小毛小姐」「姆斯的閱讀空間」「沉溺在經典閱讀中的John Lin」「閱讀筆耕」......我都在接觸過他們的文章之後,立馬成為忠實讀者,有新發文一定必定找時間仔細閱讀,還未讀過的舊文,也會想找時間補讀。自己的待讀清單,因為他們,累積了好多書,但小朋友剛開學,九月份頻繁的會接到各式各樣的繳費單,每次繳完一張想說,這應該是最後一張繳費單了吧,不久又會飄來一張.......;儘管清楚的知道,這個是開學月份的財務必然,但看著戶頭的數字快速的減少,在財務上,還是有很大的緊張感,孩子的食衣住行教育,每一筆都很難省下來,只好從自己身上其他的開銷上去節流。

知道創作不易,在購買書籍與影音產品上的花費,我向來不手軟,但看著荷包快速消瘦,也只好先從這些支出上去節省,還好,只是節省了實體上的花費,最近比較少在網路書店購書,但心靈的食糧,完全不需要因此短少,因為有圖書館;圖書館,讓我仍然可以免費的享受豐盈的精神食糧。

到圖書館借書,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個世紀,我還在念高中時,就常常到圖書館借書,然而,最近看了幾部女性主義的紀錄片,我才知道,在我出生前的幾十年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女性,是不被允許進入圖書館的;我所以為的平常,其實是很多前輩們爭取出來的成果,其中包括,去〈2020〉年9月過世的美國知名大法官,露絲・貝德・金斯伯格,簡稱RBG(Ruth Bader Ginsburg,1933年3月15日-2020年9月18日)

露絲・貝德・金斯伯格是美國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以自由派的立場,在平權上所做的貢獻,為全美所知名,「女權」,更是加在她身上顯著的標籤;然而,在看完2018年上映的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以及依據她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法律女王》之後,我卻覺得,她不是女權的鬥士,而是人權的鬥士,她爭取的平等,不只為女性,也為男性;不只為一般的異性戀者,也為非異性戀的其他愛侶;不只為美國的白人,也為美國的有色人種;露絲・貝德・金斯伯格終生致力的,不只是女權,而是身而為人,不分性別、種族、性向、階級.......都應該具有的平等權力,只是女性佔了世界約一半的人口,在平權的議題上,女性的議題特別明顯罷了。

以我一個年近半百的中年婦女,在看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與電影《法律女王》時,是非常有代入感的,我想到小時候,家裡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媽媽總是把家裡的資源,很大的比例,預先留給弟弟,只因為弟弟是家族裡唯一的男丁;我想到大三暑假,要準備考研究所,媽媽卻非常反對,理由是「女孩子念太多書,以後會嫁不出去」;我想到某次,被男性朋友N口頭性騷擾,我好意提醒共同的女性友人要注意N時,她卻反而要我好好檢討我自己,「一定是做了什麼不檢點的事情,才會讓男性有了非分之想」;我想到我在照顧兩個幼兒,非常辛苦的幾年裡,曾經貶抑過我的「米蟲」、「垃圾」字眼;我還想到幾位女性好友,在婚姻裡面,在身體方面遭受到的不尊重。

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在法庭上說,美國在立憲時的宗旨「人皆生而平等」,這裡面所提到的「人」,並不包括女人跟黑人;我在小時候,因為與弟弟享有的資源不同,曾經激烈的跟母親爭吵過很多次;但成年後,對這些爭執,我已漸漸釋然,因為理解,母親的重男輕女,是整個社會文化下的結果,不是她有意而為的偏袒,比起母親,小學畢業就無法再繼續升學,必須工作賺錢貼補家用,我的阿姨甚至連小學都無法念完,就要幫忙養家,賺取舅舅們的學費,我知道母親已經努力,公平善待我們三個手足,讓我跟妹妹享有跟弟弟幾乎一致的教育資源,直到我們長大成年。

至於在婚姻裡受的委屈,我也與幾位好友互相勉勵,怨懟只是浪費時間,好好認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計畫的安排資源,踏實走好每一步路,努力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正解。

儘管在觀看《法律女王》《RBG:不恐龍大法官》時,常因性別議題上的深切共鳴,淚流滿面,然而,在兩性平權的範疇以外,更讓我有感的是,關於改變的謀略。

raw-image

如果現實讓我們不舒服,無論現狀如何強大,強大到看似難以撼動,然而,透過有效的策略與執行,還是可以一步步改變;這無關乎性別,只要想要變化,我們都可以跟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學到三件事情:

一、認清自己的特質 做自己最擅場的事情  

露絲・貝德・金斯伯格為女權所做的貢獻,並不是前無古人,她的成績,其實也是奠基在她之前多位女權鬥士的努力之上。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在參加過某場跟女權有關的遊行後,儘管認同他們的理念,但也認為,遊行、抗爭這些較為激進的爭取方式,並不適合她,她的強項是在法律,她可以在這方面,對整個社會制度與文化,發揮更大更長遠的力量。

想要做出巨大的改變,有些時候,破釜沉舟的激烈確實是必要的,然而,每個人的性格與專長不同,不是每個人,都有登高一呼,就有千萬人跟隨的領導魅力,有些人就是適合做細水長流的扎根工作;就像「蘋果公司」雖然有了一個不世出的史蒂夫・賈伯斯,革新了手機的樣貌,但在他過世後,還是要有性格穩健的提姆・庫克,踏實的為「蘋果」的永續經營努力。

應用在個人生涯、職涯的改變上,每個人的個性不同,環境不同,在計畫改變時,他人的方式未必適合自己,有的人膽大包天,爆發力強;有的人膽小保守,但是持續力強;有的人身邊有強大的支援體系,有的人卻只能孤軍奮戰......,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SWOT〈強項、弱點、機會、威脅〉評估,用自己最擅長、最省力的方式,才能較不費力,而且有效率的、長遠的,達到改變的目的。

二、可以大膽的夢想 但要務實地做好每一件關鍵小事

在推動平權的路上,露絲・貝德・金斯伯格並沒有企求,整個社會馬上立刻就接受兩性平等的觀念,她嚴選官司的當事人,策略性的透過一個個關鍵又充滿爭議與可見度的官司,一條條的改變法律規定,一步步改變輿論,一點一點,滲透式的,大幅改變了整個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應用在生涯或職涯的規劃上,大膽的去夢想,不要管別人怎麼想;別人怎麼批評你的夢想有多不切實際,那是他的想像力不足;但,行動是最重要的,策略的規劃與做好每一件關鍵小事,一個個小成功,經過時間的累積,往往可以締造一個難以想像的大改變。

以經營自我品牌為例,我很喜愛的pocast節目,〈徐豫切入點〉、〈心理敲敲門〉都曾經有過好幾年默默無名、乏人問津的日子,然而,靠著持之以恆的,執行著與目標有關的工作,不斷的創作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漸漸的,愈來愈多讀者與聽眾認同他們,而隨著品牌的可見度與辨識度提高,獲利也隨之開展。

三、不設框限、不找藉口 Just Do it!

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的開場,是一堆不同男性對露絲・貝德・金斯伯格的各種難聽咒罵;電影《法律女王》則是哈佛法學院開學,露絲・貝德・金斯伯格跟極少數的幾位女性,與大批成群的男性,一起步入教室的畫面;後來法學院院長餐宴這幾位女學生,甚至還問她們:「為什麼妳們要在這裡,搶走本屬於男性的名額?」

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大學念的是康乃爾大學,她在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中說,她在康乃爾念書的時候,男女學生的比例是4:1,家長都希望女兒可以念康乃爾大學,因為很容易就可以嫁出去;而果然,她在康乃爾就學的第一學期,每次約會的男性都不同;之後在同校遇見了馬丁,金斯伯格,決定與他交往,她說馬丁,金斯伯格是唯一一個看見她有腦袋的男性。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在大學畢業後,與馬丁,金斯伯格結為連理,兩人攜手相伴,直到2010年馬丁,金斯伯格過世。

在這對夫妻幾十年的婚姻生活裡,他們不僅在工作上各自擁有傑出的成就、專業上互相尊重與協助外,家裡的分工也與傳統的家庭不同,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裡,他們的兒女笑著說,他們家有條規定:為預防孩子的味覺感官壞掉,媽媽不准進廚房!

露絲・貝德・金斯伯格是1933年出生,相當於我這個中年人的阿嬤,我阿公在我兩歲時過世,聽長輩們說過,阿公是老家鄉村裡的赤腳醫師,阿嬤沒有受過教育,生了好多孩子,一輩子除了農活,就是在生養照顧小孩,嬸嬸為了能誕下男丁,不斷在生小孩,小時候,我印象中的阿嬤,永遠都在照顧嬸嬸的女兒們。

而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即使念到大學,普遍的觀念,還是抱著,女孩去大學,是去找金龜婿的想法;露絲・貝德・金斯伯格雖然也結婚生養了兩個孩子,卻與丈夫平起平坐,在兩性不平等的環境下,踏實地找出自己的獨立之路;而且還透過清晰的思緒,與細膩的心思,有謀有略,自立立人的改變了美國的制度與文化,以及所有美國女性的人生。

在大法官的工作崗位上,即便她自由派的立場,與極端保守派的安東寧・格列哥里・斯卡利亞截然不同,在工作上時常針鋒相對,私底下卻是摯交好友,兩人常常一起去聽歌劇,一起出國旅行。

露絲・貝德・金斯伯格到了八十幾歲,依然活躍,即使生病住院動手術,該出的庭,依然沒有缺席過一次;她獨特的思維與行事風格,即使招來不少謗語,卻吸引更多人注意她喜歡她,包括很多年輕人,其實,我也在看了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之後,馬上被她圈粉,太有魅力的一位阿嬤了。

在這位阿嬤身上,我看到一種不受框限的自由,在她年輕的時候,沒有讓約定俗成的刻板印象束縛住她,用智慧去打破一個個加諸在性別上的限制;在工作、交友的領域,公私分明,即使政治立場極端不同,私領域裡,一樣可以平溫共處;而八十幾歲,依然努力工作,甚至還成為美國文化的顯著符碼,年輕人的偶像,真是無極限到讓人欽慕。

上個月,家人身體有恙,我在寫作上也很低潮,《法律女王》與《RBG:不恐龍大法官》兩部作品,激勵了我;關於人生,關於未來,不要想太多,不要害怕,去做就對了!


這篇文章也可以在youtube上用聽的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亭安 Ann Lin 的心靈食堂
284會員
225內容數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2025/03/12
每個人身上都同時有好女巫與壞女巫,好女巫是我們應對外在的人格面具,壞女巫則是我們想要隱藏的特質或秘密,在與人為善與獨善其身之間,我們尋找著適切的平衡,在自戀與自卑之間,游移著尋找自己的定位,無論最後的落點在那裡,最終我們要滿足的,不是其他人的期待,而是對自己感覺舒服,與對自己的完整接納。
Thumbnail
2025/03/12
每個人身上都同時有好女巫與壞女巫,好女巫是我們應對外在的人格面具,壞女巫則是我們想要隱藏的特質或秘密,在與人為善與獨善其身之間,我們尋找著適切的平衡,在自戀與自卑之間,游移著尋找自己的定位,無論最後的落點在那裡,最終我們要滿足的,不是其他人的期待,而是對自己感覺舒服,與對自己的完整接納。
Thumbnail
2025/02/19
這是一部看了,很容易會覺得無奈,愛莫能助的短影片,作為觀眾的我們都知道,什麼對阿努佳來說是好的,但身邊拉住她,不讓她提升的力量卻又是那麼的大,或許,這種無力感,也正是導演希望我們有的感覺,這很可能也是製作這部影片的贊助機構,長期陷入的無力困境。
Thumbnail
2025/02/19
這是一部看了,很容易會覺得無奈,愛莫能助的短影片,作為觀眾的我們都知道,什麼對阿努佳來說是好的,但身邊拉住她,不讓她提升的力量卻又是那麼的大,或許,這種無力感,也正是導演希望我們有的感覺,這很可能也是製作這部影片的贊助機構,長期陷入的無力困境。
Thumbnail
2024/10/11
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改變,有的時候,只是檢視自己走過的路。——《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
Thumbnail
2024/10/11
旅行的目的,不一定是改變,有的時候,只是檢視自己走過的路。——《青春18×2 通往有你的旅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金斯伯格的生平貢獻,強調她如何透過法律推動性別平等與社會正義。金斯伯格在艱苦環境中奮起,成為法律界的詞召者,並以其反對意見啟發未來的法律及文化變革。文章還分享金斯伯格的教育背景、職業生涯,以及她的家庭與支持者的重要性,鼓勵讀者堅持信念、追求卓越,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份子。
Thumbnail
探討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金斯伯格的生平貢獻,強調她如何透過法律推動性別平等與社會正義。金斯伯格在艱苦環境中奮起,成為法律界的詞召者,並以其反對意見啟發未來的法律及文化變革。文章還分享金斯伯格的教育背景、職業生涯,以及她的家庭與支持者的重要性,鼓勵讀者堅持信念、追求卓越,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份子。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美國小說家露意莎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在1868年創作了半自傳《小婦人》,該經典之作在不同時期被翻拍成不同版本的電影。首次改編電影於1933年推出,之後,分別在1949、1994和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2019年的最新版本更名為《她們》,加入該時代的樣貌和女性意識的認知
Thumbnail
強烈建議大家有機會一定要透過《RBG:不恐龍大法官》,認識這位美國家喻戶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露絲一直很努力的向社會證明,女性與男性沒有什麼不同。從律師、法學教授,到大法官,她始終在自己的崗位,以「淑女」的方式,為性別平權奮鬥。
Thumbnail
強烈建議大家有機會一定要透過《RBG:不恐龍大法官》,認識這位美國家喻戶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露絲一直很努力的向社會證明,女性與男性沒有什麼不同。從律師、法學教授,到大法官,她始終在自己的崗位,以「淑女」的方式,為性別平權奮鬥。
Thumbnail
如果你平常有在追劇的話,應該不難發現近年來很風行「大女主」戲劇,當中劇情發展會著重在女性的「成長」、「蛻變」。社會大眾可以透過影視作品來同理女性兼顧多種身分的不易,讓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有所鬆動;不過我想,除了「找到愛情的幸福」這個結局,女主角如何憑藉自身的優勢,扭轉局勢,也是一大看點。
Thumbnail
如果你平常有在追劇的話,應該不難發現近年來很風行「大女主」戲劇,當中劇情發展會著重在女性的「成長」、「蛻變」。社會大眾可以透過影視作品來同理女性兼顧多種身分的不易,讓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有所鬆動;不過我想,除了「找到愛情的幸福」這個結局,女主角如何憑藉自身的優勢,扭轉局勢,也是一大看點。
Thumbnail
「為你所在乎的事而戰,但以能讓他人加入你的方式實踐它。」   -露絲金斯伯格 劇情講述年輕的女性律師魯斯·拜德·金斯伯格,與丈夫馬丁透過開創性的案件,在法庭上留下歷史性的一刻,為世人爭取本該存在的性別平權。這部電影也是真人真事改編,紀念美國最高法院的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 《法律女王》預告 謝謝!
Thumbnail
「為你所在乎的事而戰,但以能讓他人加入你的方式實踐它。」   -露絲金斯伯格 劇情講述年輕的女性律師魯斯·拜德·金斯伯格,與丈夫馬丁透過開創性的案件,在法庭上留下歷史性的一刻,為世人爭取本該存在的性別平權。這部電影也是真人真事改編,紀念美國最高法院的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 《法律女王》預告 謝謝!
Thumbnail
金斯伯格的溫和改革,不求一次到位撼動憲法。人權團體上街頭抗爭,形成一股時代風氣,而金斯伯格選擇走向溫和且堅定的路線,在體制內呼應改革。方法各異,殊途同歸。這大概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吧!
Thumbnail
金斯伯格的溫和改革,不求一次到位撼動憲法。人權團體上街頭抗爭,形成一股時代風氣,而金斯伯格選擇走向溫和且堅定的路線,在體制內呼應改革。方法各異,殊途同歸。這大概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吧!
Thumbnail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Thumbnail
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Thumbnail
謹以此文悼念我所尊敬的女士 成為一位獨立的淑女,不要讓自己陷於嫉妒、憤怒的非理性情緒裡;無論是否婚配,都記得不要讓自己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RBG,敬司法界的艾莎女王,永遠的淑女鬥士。
Thumbnail
謹以此文悼念我所尊敬的女士 成為一位獨立的淑女,不要讓自己陷於嫉妒、憤怒的非理性情緒裡;無論是否婚配,都記得不要讓自己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 RBG,敬司法界的艾莎女王,永遠的淑女鬥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