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檢舉內容
【個股追蹤】Affirm(AFRM)股價一個月漲超一倍!談談「先買後付」的商業趨勢(上)

2021/10/08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https://www.affirm.com/
Buy Now Pay Later(先買後付,BNPL)作為一種商業趨勢,已經聽說過一段時間了,但過去幾個月很明顯感覺到熱度上升不少。先是金融科技公司Square(SQ)在今年八月宣布以290億美元收購澳洲BNPL公司Afterpay,相當於目前SQ整家公司市值的四分之一(1,146億)。另一邊廂,被視為SQ競爭對手的PayPal(PYPL),九月宣布斥資27億美元收購日本初創公司Paidy。該公司讓日本消費者網購之後,可在便利商店或銀行轉帳進行分期付款,據稱擁有600多萬名註冊使用者。
八月底,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AMZN)決定與Affirm(AFRM)合作,為美國消費者推出「先買後付」服務。近日,美國第二大零售百貨集團Target也宣布將Affirm和另一間BNPL公司Sezzle,一同作為選項提供給消費者。此前,與Affirm本來就有合作的公司還有Shopify(SHOP)Walmart(WMT)、Expedia(EXPE)和Peloton(PTON)。去年,Affirm也收購了加拿大BNPL公司PayBright,該公司已分別與蘋果(AAPL)和Samsung的加拿大部門合作,推出「先買後付」服務。在近期連串好消息的刺激之下,過去一個多月Affirm的股價極強勢,由八月時候大概只有60元的水平,近日股價已經來到134元左右,漲幅超過一倍之多。
過去三個月,美國「先買後付」公司Affirm(AFRM)的股價走勢。
所謂「先買後付」,是一種支付機制,可以讓消費者先購買商品或服務,之後再隨著時間推移進行分期付款。消費者可以通過兩種管道接觸到BNPY服務,第一種是找那些有跟BNPY公司合作的商店,它們會在結帳流程中,將BNPY與其他的支付選項,像是信用卡排列在一起,消費者就可以從中選擇他們喜歡的支付機制。第二種是直接到BNPY公司的網頁或應用程式瀏覽產品,像是Affirm網站上就按品牌或商品類型羅列了諸多選項,這跟一般的網購商店是很類似的。
https://www.affirm.com/
當消費者選擇了「先買後付」的支付機制,事實上等同讓BNPY供應商介入了他們與商家之間的交易流程。消費者可直接從商家那裡取得產品,錢則由供應商代替消費者跟銀行融資(雖然消費者完全不必接觸到銀行端),購買貸款來付給商家,而貸款利息變相由商家支付給供應商的手續費來吸收,供應商再賺取多於借貸成本的部分,最後再跟消費者定期收取商品餘下款項,即可完成交易。
BNPY供應商、商家、消費者與銀行的關係鏈
不過,所謂「先買後付」只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雖然一般文章在介紹BNPY時候都會說這是一種無利息的分期付款服務,BNPY供應商的收入改為由商家客戶支付,像信用卡公司一樣按商品金額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不過,嚴格來說,BNPY還是有分為「有利息」和「無利息」兩種模式,一般坊間文章講的那種無息分期付款只限於還款時期較短、金額也較小的產品。若購買較昂貴的東西,還款時期也拉長到一年甚至幾年的話,有些供應商(像Affirm)會要求消費者按年利率支付利息。
https://www.fool.com/the-ascent/research/buy-now-pay-later-statistics/
如果我們看Affirm在2021Q2的財報,其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就超過一億美元,與它透過商家和虛擬卡獲得的網絡收入(Network revenue)大抵相約。而且利息收入佔總營收的比例也高達40%之多,較去年同期的32%提一步提高。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將「先買後付」直接理解為無息分期付款服務,它商業模式的特點根本不在這裡,下文會進一步論述。在Affirm網站上,其實就可以看到一個欄位,專門羅列了可提供低至0%年利率的商品。正因為在一些情況下消費者是需要支付利息,這時候「無利息」才可以成為Affirm推銷的「賣點」。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3161 則留言,收錄於此專題
NT/
440 篇文章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美股投資十日談」主筆,專注研究與追蹤成長型科技股,致力讓投資知識更透明。每月最少四篇訂閱文章,若干公開文章,不時也會分享投資及讀書心得。【歡迎加入Telegram群組討論美股:https://t.me/joinchat/GbX9ewNoBdb1UCOt】
致力成為成長型科技股的投資指南和市場溫度計。透過本專欄,讀者可以:一、掌握投資成長型科技股的心法;二、追蹤會影響成長型科技股的經濟指標;三、徹底理解不同上市公司的營利模式;四、分析財務報告,掌握重點和風險,並透過「歷史縱向估值法」,追蹤公司估值是否過熱,可作為買賣的參考指標之一,以更好地駕馭高波動、高估值的市場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Will Hsieh
你可能也想看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