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學色鉛筆之前,我一直覺得好奇怪,為什麼畫出來的顏色這麼淡,跟畫冊或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啊?
當初找畫畫老師,算是有緣。搜尋一下租處附近的救國團教室,再查一下老師的畫風,就這樣報名了。
我的畫畫老師是美術研究所畢業的,對於學生問的一些外行或無釐頭問題,老師會很認真的對焦、分析,很難從他口中說出僅有寥寥數字的回答。
這也讓我問問題之前,會在腦子中多想幾遍。
老師教學可能有十年了,對於各種學生的疑難雜症,可能看的很多。
印象中,曾有幾名學員對於畫畫充滿了自我審查的壓力,給老師看畫前,會貶低自己的畫作「很爛」、「畫的不像」,然後再補充一堆解釋。
老師為了要引導或鼓勵大家,他會先畫一部分示範給學生看,讓我們回座位畫,再接著下一部分示範。
我才發現,原來色鉛筆要畫的那麼用力,才能填滿所有空隙(像這幅背景有白白一點一點的就不行....)。
我腕力很差,很難長時間做畫。
因為畫得很用力,要擦掉也有難度,所以還有電動橡皮擦這個選項。
而且,色鉛筆也可以疊色製造出立體的效果。
這教學方法非常適合我。
我會仔細看老師的手法,一邊思考為什麼他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加上自己記憶不差,回座位後通常可以很快的臨摹出來。
學畫稍微久一點,我反而會欣賞「畫的不像」的同學。
他們可能是無法複製老師的畫法,也可能是自己有特殊的想法,畫出來的帶有自己的個性。
我也發現,自己實在沒什麼耐性。
若不是老師示範,讓我看見什麼叫耐著性子畫,我真的很難想像,用色鉛筆填滿整幅畫。
這幅南瓜畫,光是畫南瓜,就耗盡了我所有耐性,差點放棄了背景。
雖不甚滿意,幸好最後還是努力完成了。
學習畫畫的過程中,我也學習了面對創作、寫字的態度。
比如說,老師常說:「完成度還不夠。」(剛開始時,我有時會得到這個評語),或者是「這幅畫畫到這裡可以了。」(聽到這句都很開心)。
他的想法是,要追求完美是永遠修不完的,而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如把時間拿來開始下一幅畫。
有次,他問我冰島的文章更新好像停頓了。
我回:「喔?老師你有在看嗎?」然後有點氣餒地說:「我覺得好像沒有人在看。」
老師回:「妳的創作也不是為了誰看而存在的啊。」
這句話敲醒了我,我的確不是為了別人而寫的,而是我想寫。
於是,我又接著寫下去了。
疫情期間畫畫課暫停,我也搬回老家住了幾個月,不禁開始想念畫畫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