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1644-1662 : 南明這一段歷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山高月闊,《1644-1662南明這一段歷史》

(一) 明末政治

在敘述南明這段歷史前,先簡介了明朝敗亡的原因,是君臣共同造成的結果。
崇禎皇帝除了在軍事上瞎指揮,堅持兩個拳頭打人,使大明腹背受敵外。在政治上,他上台伊始就大規模清洗朝臣,打造了「欽定閹黨逆案」,造成朝政混亂[1]。 這是君的原因。而在臣的方面,東林黨其實並非單純的文人集團[2]。而在這場崇禎與東林黨所促成的案件中有多達二百五十八人遭到處斬、戍軍、罷官[3]
上一段說的是政治上的原因,而在軍事上,清代學者全祖望在《明莊烈帝論》中認為是崇禎急於對付外敵,而忽視了各地民亂[4]。而且太祖朱元璋所設立的衛所制度也還是難逃許多朝代都會遇到的弊端:軍事力量過度集中於地方,而且有私兵化的傾向,如明末歷史中所常見的遼東李氏、戚繼光的戚家軍等。

(二) 南明時代

(一)弘光朝(桂王)

在北京被李自成佔領,崇禎自縊後,留守於南方的各藩王與臣子又面臨了新的困境:南方的新朝廷要由誰來領導,也開啟了一輪明爭暗鬥。像是東林黨支持潞王、閹黨支持福王,最後福王雖然成功登位;但桂王廷卻是暗潮洶湧:剛成立便爆發三大案-大悲和尚案、僞太子案、童妃案;每一案都是在質疑福王的正統性。
而除了政治上的危機,在軍事上,弘光政權也是岌岌可危;隨著北方的潰敗,政權更加仰賴藩鎮,而且在戰略上,也是無視江北遺臣以及人民在各地的武裝,重點駐防江南;避免與清軍產生摩擦。
而在如此的局勢下,作為南明屏障的四鎮,也並未同心協力,反而因土地問題內鬥,或死或降;僅餘一鎮;弘光帝更是出逃南京至最後一鎮的駐地(因其深知南京軍民出於三大案對他的質疑)。但隨著此鎮的戰敗,弘光朝滅亡。

(二)隆武(唐王)與魯王

在桂王朝滅亡後。宗室唐王與魯王分別建立政權;但首先要面臨的就是雙方的不互信:唐王要求魯王接受領導以團結力量,魯王不遵;但等到魯王想遣使商討時,使者反被處決。最後雖以魯王接受為結束,但二王其實還是各自為戰、互不相援。
之後清軍決心消滅二王,不費吹灰之力,便使魯王逃竄;唐王為追兵所殺,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唐王欲戰,但無兵、魯王有兵卻欲偏安;致使唐王朝滅的比桂王朝還快。

(三) 紹武與永曆

隆武(唐王)滅亡後,其弟逃至廣州,建立紹武政權與肇慶的永曆朝廷(桂王)相望,但是兩朝仍為誰是正統而爭吵,而給了清軍突襲廣州的機會,紹武滅亡。而清軍也並沒放過殘存的桂王,桂王先是逃往桂林,而後又轉往湖廣。但當桂王行至半路,湖廣危急,只好又在撤回肇慶。而之後永曆(桂王)政權經歷了短暫領有兩廣、雲南、貴州、江西等地,但很快失守,最後桂王朱由榔只得寄望於大西軍餘部。但進入大西軍之後,桂王即被孫可望軟禁,並將其當作驅使李定國、劉文秀等其餘大西軍將領為其作戰的棋子。但李定國的善戰與清軍戰線過長、入關後腐化等等原因,使永曆朝一直存在著。但隨著大西軍內鬥,孫可望降清,告知許多軍事機密;永曆朝終是迎來了最後時刻。而永曆也做出了與其他朝不同的決定:撤出昆明,不讓人民進行守城戰、不焚糧;以人民的安全為首要考量。
但桂王輾轉進入緬甸後,緬方終因清軍壓力以及對南明軍隊的忌憚,將其交給清軍,永曆朝(桂王)滅亡。

(四) 心得

南明坐擁光大領土與兵員,但自1644年以來終究只支撐了10幾年,跟中國歷代以來的割據王朝相比,國祚甚短,我認為是因為:與那些王朝相比,南明一反割據後多會加強中央集權的作法;多王同時並立,但都沒有兵權,只能依賴地方藩鎮。
這並不是說其他割據王朝就沒有地方強於中央的弊端。福唐魯桂四王在聽自己指揮的將領失去力量後,只能不斷的輾轉於還有力量的藩鎮,甚至如桂王最後要求助於大西軍,即使自己會淪為棋子。
但我們在這10幾年中,看到了南明諸王為了國家與人民所做的努力與退讓,如無兵的唐王與隆武朝共存亡、桂王在撤離昆明時,允許人民不戰、也不焚糧等等。
南明雖短,但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所提倡的氣節;當然這只僅限於王室,綜觀南明16年,將領大多都是投降,甚少將領與巡撫與土地共存亡。

(五) 評論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詳細描繪了明朝的最後時刻,諸王以及江南群臣各自的努力、盤算、辛酸等等,對於想了解南明歷史的人,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
但缺點亦很明顯:帶有很多的情緒性字眼;讓人覺得這根本就是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南明君臣、藩鎮、乃至於人民的當下想法。有以現代看古代的問題,總的來說,這本書可以當作入門;但不是一本合格的歷史著作,即使這並非學術用書。


[1] 山高月闊,《1644-1662南明這一段歷史》,(臺北,海鴿文化,2013),14。

[2] 可以詳見第14頁,史家們對其的評價。

[3] 山高月闊,《1644-1662南明這一段歷史》,22。

[4] 山高月闊,《1644-1662南明這一段歷史》,31-32

3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評•評書|與德國《時代週報》比拼改變人生的十本書2021年7月1日的德國《時代週報》刊出了「改變人生的十本書」專題,這對於愛書人簡直是折磨,一方面想知道《時代週報》專題中的這十本書是什麼,一方面又覺得怎麼可能只列出十本書呢,然後,腦海中閃過一本本讀罷無法擱下的書籍和作者⋯⋯ 時代週報 這倒是讓我覺得寫「我最愛的十本書」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試試看,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1-10-10
書評•評書|村上春樹《且聽風吟》之「顛倒🙃️版」《且聽風吟》(或譯《聽風唱歌》、Hear the Wind Sing)是村上的第一部小說創作,一般會與Pinball 1973(或譯《1973年的彈珠玩具》)一起出版,不是什麼新鮮的,然而,有這樣一個版本,是在德國一家小鎮上與郵局相連的書店裡看到的——平裝本,卻是顛倒🙃️的兩面排版。因為不是書籍出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0-09-24
書評•評書|《看不見的瘀傷》之「控制」何其相似Hurt people hurt people. 家庭暴力是存在於家庭這個極小的社會單位裡的暴力。它往往被理解為夫婦親密關係間的暴力,實際上,多數情形下也是這樣,但是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覺是家庭暴力涵蓋了所有身、心尚在家庭裡的人,施暴者不一定一直是/從來都是施暴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倖存者(書裡多選用「s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0-06-21
書評•評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幹嘛躲在英文裡?——房思琪 Finished this book months ago, but I haven't made peace with myself about the book. It was a turbulence on the Internet due to the autho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0-04-26
書評•評書|讀畢淑敏的《花冠病毒》這本書並不難讀,但卻花去了我十多天的時間,也許我錯了,這本書其實真的很難讀。  掩卷遐思,覺得這是本很有趣的書。讀書的時候,人在書里,順著敘述一直走,恍惚間進入了過去一個平行、自己曾深諳的世界,那個世界里人們的一舉一動我都無比明瞭,但也往往覺得迷霧重重。閉卷之時,又不得不注意到自己面前這個真正的世界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0-04-10
書評•評書 |《永久記錄》昨天讀完了Snowden的《永久記錄》(English Version)。三百多頁的一本書,並不難讀,即便對於我這樣對互聯網、電腦懂得不多的門外漢,也是深入淺出,很棒。 讀的是Snowden在Twitter上發佈的簡體版本。由於大陸地區的審查制度,Snowden的譯者把被刪除的地方還原,並用下划線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0-04-09
書評•評書|《我們最…:北韓人民的真實…》Nothing to Envy九年前在澳門買了這本書,竪版繁體,一下子讀完。從來讀書不輕易掉淚,但這本書令我幾乎從頭到尾淚水漣漣。 書是Barbara Demick寫的,英文題目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繁體竪版卻用了「我們最……」這樣的式樣,一直覺得這個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