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305家人--既然是家,就該有家的功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家人

無家可歸我是誰?無人在乎最可怕;

小孩長大仍是兒,追蹤關心才像家。

我的指導教授跟我說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對我衝擊很大,也深深地影響我的想法與思維,同時更讓我對安置機構小孩的服務有另一種層次的認知與想法。

有一天在上課時老師說到有一個從安置機構離院青少年,他沒有家人了,離院之後只能自己孤單一個人租房子在外生活,因為他已經沒有「家」可以回了。然而,他還是很努力地讀書與認真學技藝,但是因為學業基礎不好,經過很久一段時間的努力才終於考上了一個重要的證照,當這個孩子拿到證照之後,他就很興奮地騎著摩托車回到他曾經住了很多年的「家-安置機構」,希望跟「家人」分享他辛苦努力的一點點成果,這是他的人生當中第一個重要的成功經驗,而在這個重要的時刻他唯一想分享這個好消息的就是曾經在安置機構照顧過他的老師們,或者說這些老師更像是他的「家人」。

但是,很不幸地當他回到多年前曾經是家的安置機構時,他才愕然發現竟然沒有一位工作人員是他認識的,所以,當他離開安置機構之後,隔天這個孩子就自殺了!這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但是它真的在台灣曾經發生過,聽到這個故事讓我很衝擊,這個故事的結局不應該是這樣的,這個故事裡面沒有一個壞人,都是好人,但是,最後卻是孩子自殺了,因為在這個世上已經沒有人「在意」與「在乎」他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5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添翼-培力與轉變的社工路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文炎的沙龍
75會員
228內容數
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主任/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認證社工督導。社福界資深熟男,重度工作狂,喜歡自嘲有過動症,坐不住辦公桌。喜歡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問題,希望用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容易認識社會工作,也希望這些社會工作的故事可以鼓舞需要被協助的個案與社工,努力在社福界裡不斷尋找新世界與新視野。
吳文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7
這個專題預計從2021年8月開始,每月預計至少2篇文章。 1999年8月退伍之後的我就在台中找工作,一開始本來沒有打算找社工的工作,但是經過三個多月的求職不順之後,最後還是認清自己其實是沒有賺大錢的能力與本事的,只好放棄了賺大錢的夢想,為求溫飽還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一趟旅程現在已經超過了20年
Thumbnail
2023/10/07
這個專題預計從2021年8月開始,每月預計至少2篇文章。 1999年8月退伍之後的我就在台中找工作,一開始本來沒有打算找社工的工作,但是經過三個多月的求職不順之後,最後還是認清自己其實是沒有賺大錢的能力與本事的,只好放棄了賺大錢的夢想,為求溫飽還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一趟旅程現在已經超過了20年
Thumbnail
2022/04/25
流動 前幾天(2018.10)參加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所舉辦的督導培訓交流座談會,討論的過程中觸發了我對社工專業累積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2022/04/25
流動 前幾天(2018.10)參加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所舉辦的督導培訓交流座談會,討論的過程中觸發了我對社工專業累積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2022/04/18
團督 什麼是決定社會工作者去留最大的因素呢? 團體督導是我擔任督導的過程中最常使用的督導方式,不論是內部督導或是外部督導皆然。 團體督導在內部督導的功能當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整合內部意見、凝聚共識、確認目標、執行戰術、解決爭議與紛爭……等的重要時刻。
Thumbnail
2022/04/18
團督 什麼是決定社會工作者去留最大的因素呢? 團體督導是我擔任督導的過程中最常使用的督導方式,不論是內部督導或是外部督導皆然。 團體督導在內部督導的功能當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因為這是整合內部意見、凝聚共識、確認目標、執行戰術、解決爭議與紛爭……等的重要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去年12月,我被同事安排到一家兒少家園採訪,園方院長大陣仗的請來三對被稱為「家父母」的夫妻來與我對談,他們都是兒少家園的專業輔導員。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