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退伍之後的我就在台中找工作,一開始本來沒有打算找社工的工作,但是經過三個多月的求職不順之後,最後還是認清自己其實是沒有賺大錢的能力與本事的,只好放棄了賺大錢的夢想,為求溫飽還是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比較實際,於是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幸運地找到一份社工的穩定工作,開始了我的社會工作旅程,這一趟旅程現在已經超過了20年,因為一開始不是很心甘情願地從事社會工作,因此我經常在尋找一個答案,那就是為什麼我要做社會工作,而本書的第一個章節就透漏一部分我的成長經驗與經歷,看完這些經驗與經歷之後,相信讀者就比較容易理解我的脈絡與想法,也更能同理我不想從事社會工作的原因了。
社會工作是一項集合「錢少、事多、工作辛苦、社會地位不高」諸多特色於一身的工作,這些特色我早在進大學第一個月就再清楚不過了,這也是我很早就立志不當社工的主因,但是迫於現實的無奈還是必須從事社會工作,賺不到大錢既然已經是既定事實,那麼社會工作是否至少要讓我有工作的成就感呢?如果它連成就感都無法讓我滿足,無法滿足我對它的期待,那麼我怎麼還有動力從事社會工作呢?因此這20多年來我無時無刻都在尋找從事社會工作的意義。
曾經有一位博幼基金會即將離職的社工員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督導,你為什麼還不走呢?」大概是她看到我在課輔初期每天為了應付從上到下各式各樣的狀況,每天都忙到焦頭爛額,怎麼還不打算離職呢?其實,我是一個常常想離職的人,尤其是當工作不順利的時候,覺得工作沒有成效與成就感的時候更是如此,可是每當想到離職之後,這段時日的堅持與做法可能會馬上消失殆盡,好不容易帶起來的這些弱勢孩子就要送給別人了,下一位督導能夠將他們照顧得一樣好嗎?這其實是我最擔心的事情,也是我最難放下的原因。不是我很自大,是因為我覺得跟孩子與家長的關係還不錯,我自認在埔里中心擔任督導期間表現還不錯,因為有一次我還接到家長準備自殺,打了「託孤」的電話,我不知道別人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但是至少我覺得我可以成為家長託孤的對象,至少我的表現算不錯了!而且最後我們順利的救下這位長期被憂鬱症困擾與折磨的單親媽媽,避免了一個家庭的破碎。
因為這些因素,所以我回答那位社工員說:「因為我還沒有看到我想看到的東西(課輔的成效),我怕我一離開就永遠看不到了,所以我選擇繼續留下來。」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當初服務的小孩都長大了,我把這些故事寫下來,而當初的答案或許就在這些故事當中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