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了近藤麻理惠小姐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針對書籍的節慶式整理,就是我長久以來放在心上、一直想要進行的大工程。但大概是因為萬惡的拖延症使然,遲遲未能開工。終於,某一天早上醒來時,腦海中突然有個念頭「就是今天了」、「我今天就要來好好整理」,秉持著這種擇日不如撞日的衝勁,我總算翻身下床開始動作。
照著近藤小姐在書中傳授的方式,一次性地將所有的書都拿出來,不只是長年放在書架上的、堆疊在書桌邊的、散落在茶几上的、連那些已經收進箱子裡堆放在角落的書,都一一取出攤開擺放在地上。儘管我在前幾年已經分批次斷捨離了好幾大箱用不上也不會想再看的舊書,這兩年也盡量減少購買實體書的數量,這次再度動手整理,清點後居然也還是有上百本之多。
對我來說,書籍是遠比衣服和其他小東西更難整理的一個類別。
特別是經過先前的斷捨離之後,現在還擁有的書,多半都已是幾次過濾篩選後才留下的了,這無疑更是加深了這次整理取捨的難度。
常常每拿起一本書,特別是那些過去閱讀時很喜歡但已經多年未曾再翻閱過的書,就忍不住開始翻看裡面的內容,然後沉浸在文字與回憶之中不可自拔。
我甚至搬了個小凳子坐在客廳的角落,背靠著牆壁調整了個舒服的姿勢,無視腳邊還堆疊鋪滿了一地等待整理的書,手上捧著一本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等到回過神後,已然又過了一個下午。
所謂的怦然心動整理法,是只需要透過觸摸來感受是否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接著就能依此決定這本書或這件物品的去留。然而我一旦碰上了心動的書,就無法克制要打開閱讀的這種壞習慣,簡直嚴重拖累了整理的進度。
就這樣,成堆的書擺在客廳一角過了兩三天,每次經過總看到我是在看書而不是丟書的媽媽,終於開了口…
「像妳這樣,到底要整理到何年何月才能結束?」
這時候我想起了近藤小姐在書中說的:「只要觸摸就好,絕對不要去閱讀裡面的內容。」才驚覺這句話真的是金科玉律。
再三提醒自己無論如何不要去翻開書頁之後,整理的速度果然有了顯著的提升。
留下讓自己愛不釋手的書,這個很簡單。瀟灑地丟掉那些完全不心動的書,也並不困難。
最令人掙扎的,是面對那些買了但卻不知為何沒看完的書、還有總覺得日後會用得上的工具書和語言學習書,在這方面我確實遇到了難以果斷取捨的問題。
為此我又拿起手機點開「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快速翻到書籍整理的那個段落,重新再看一次。
「有些書或許在買得當下是想看的,但買來後卻始終沒有讀,這代表這本書對你來說沒有讀的必要。」
「只讀了一半的書也不需要讀完,因為它們的任務就是讓人只讀到一半。」
「學習用書如果丟了之後,還會想再學習,那就到時候再買回來讀就好。」
「總有一天可能會讀的書,那個總有一天其實永遠不會到來,所以請乾脆地丟棄。」
嗯... 近藤小姐對於這些書的概念大致上是這樣的。
道理我都懂,但是要毫不猶豫地丟書,執行起來還是有點難度啊。畢竟我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再普通不過的普通人嘛。
在前幾次斷捨離中,無法丟棄這類書籍的我,終究還是落入了「總有一天我可能會想看」的陷阱了吧?並且正如近藤小姐所說的,在這幾年內,我依舊沒有等到「總有一天」的到來。
然而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對於這類最難以丟棄的書,除了「總有一天我可能會想讀」之外,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出於一種「害怕浪費」的心態。
「丟了之後如果想再買回來,又要再花一筆錢。那還是姑且先留著再說吧~」
而這種心態也並不只是出現在書本的整理上,在整理衣服和很多其他類別的物品時也同樣如此。
所以歸根結柢,不衝動購物,依然是解決這種困境的不二法門。
抱持著「丟掉這些書等於是繳交了些學費,用來提醒自己往後購買任何物品之前,都務必先仔細思考後再決定」的想法,便也覺得因此丟掉的書(和金錢)並不是白費。在丟書這件事上,總算能夠再加快些速度了。
某種層面上,我其實也是在幫自己尋找一個安心丟書的理由吧。(終於可以跟那些工具書和學習書說再見,心情頓時輕鬆不少。)
但即使如此,仍然會有一部分的未讀完的書,是說不上特別心動但現在仍有興趣一讀、直接丟棄有點可惜的。它們並不屬於「不知何時到來的總有一天可能會想讀」的類別,而是我覺得「現在」或「明天」就可以拿起來讀的。
經過一番仔細考慮和選擇(必要時翻開書目快速瀏覽一下來幫助判斷),我將它們歸入了「暫時保留等我看完再丟」的類別,統一放進一個箱子裡。
再給它們一次被閱讀的機會吧!
畢竟這些書明明都算是自己有興趣的題材,只是過去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沒能一鼓作氣把書看完。趁著這次機會,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也許一個月或兩個月,但不能拖得太久),在時限內把書看完並且處理掉。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在給自己增加一些閱讀的動力。如果期限到了還是沒讀完,那說明這書讀起來可能真的不合我的胃口,到時候再爽快地丟棄就好了。
在近藤小姐的整理法中,不是保留就是丟棄,其實並沒有「暫時保留」、「過陣子再丟」這種曖昧的選項。但是說到整理這件事情,我認為在一個大方向之下,多少還是可以依照個人的情況去做一些調整。在每一次整理、調整、和實際體會之中,都能幫助自己找到更適合自己的那種整理模式,我想這也算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