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一次心動一輩子

2022/02/0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還記得最近一次有「怦然心動感」是什麼時候嗎?
那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如果每一天都活在怦然心動的感覺裡,跟現在的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
當怦然心動過後,很難再自我欺騙去接受沒有感覺的事情,因為那像是活在謊言中的人生。
我因為從小泡在書店裡,對書產生深深的情感,我把每一本書當成朋友,理論性的書就像是功課好的朋友,應用性的書就像是一起玩的朋友。
就像許多喜歡交朋友的人,一進去書店像著了魔,因此每到搬家就是我最痛苦的時候,但是這樣的痛苦仍然敵不過看書、買書帶給我的快樂。數十年如一日的在書海中徜徉, 直到「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進入我的世界。
對我來說她被歸類為應用性的書籍,也就是「玩伴」。告訴你她玩過什麼、如何有趣,以及邀請你一起來加入。初始在主題被歸為「收納類」,與「家庭收納術」、「好媽媽就這樣收納」這一類書在一起,本不會出現在我的世界。
因為太過暢銷,聽到好些人在談論,引起了我的注意與好奇,隨著一頁一頁的閱讀,我心裡不斷讚嘆:「這就是教練的精神與手法啊!」
簡單的說,作者近藤麻理惠從小就鑽研「如何將東西井然有序」 的學問,多年的實踐經驗,她現在則是以「指導他人如何將東西井然有序」為生。重要的是「她服務過的顧客沒有一個再回過頭找他。」原因不是服務太差,而正是成效太好,讓這些顧客在體驗過她的服務之後,找到了屬於自己怦然心動的魔法,以後只要靠自己的能力與能量,便能夠「家庭或是辦公室環境再也不亂。」,這境界正是我一直追求的教練效益,通過教練過程滋養客戶的心性與能力;最終客戶不再需要教練,能夠茁壯自己的成長去面對他的世界。
作者在一次此過度的打掃家裡導致體力不支,頭腦昏眩的狀況下,思緒迷糊的想著:「我已經這麼反覆打掃了,怎麼老是覺得還掃不乾淨,不夠整齊呢?到底還應該要丟掉什麼才會更乾淨整齊呢?」,此時她的A-Ha moment發生:「請注意看看,什麼是你想要留下來的東西。」,啊!新的意識從此萌芽,她開始意識到:
原來不斷的清除、丟棄,其實是「焦點錯置」了。真正需要聚焦的是「要留下什麼。」,也因為這個焦點的轉變,「只留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東西」成為最高指導原則。經過作者自身與無數的顧客服務經驗發現,若是能夠落實「自己對身邊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怦然心動的」,如此一來,將生活在「充滿怦然心動的環境裡」,有的人因此更加疼惜自己了,有的人決斷力提昇,有的人發現了內心真正的渴望……………,然後因為這些發生在自身的「魔法」,許許多多的人生轉變開始啟動。
書裡更多有趣細節就不說了,留給大家去細細品味,我要分享的是因為這本書讓我感到好奇,有動機、有意願測試真有那麼神奇?於是我認真按照書的內容開始進行了「整理工程」。
其實很久之前我就曾經「聽過」也「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房間或辦公桌就是這個人的倒影,清理身邊的物品其實也是在整理自己的過程。」,有鑑於此,我還算是一個勤於整理與打掃的人。但若是根據作者上述的經驗,「反覆整理」與「再也不亂」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如果身邊只有讓自己怦然心動的東西,不太需要經常進行大整理或清掃。
然而正是因為周邊還有很多非怦然心動的東西,所以才需要定期的清理,因為心還不夠清淨,還沒有辦法非常細緻的去抓住那份「怦然感」,導致還是會有很多「雜物」進入到我的環境中,所以過一段時間又需要清理與丟棄。
總之,跟著書裡的指示,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按部就班,踏踏實實的做過一回,驗證是否真有怦然心動的魔法這回事!」,我想強調按部就班、踏踏實實真的是很重要,有的時候這一類應用性書籍,我總會自作聰明的跳過一些「我覺得我已經知道的事」。但是這一次,我決定要徹底執行,這樣才能確實驗證。
依照著物件整理順序,終於來到了「書」這一項。我把全部的書都堆放在客廳地板上(一定要全部的書,所以我陶侃搬磚就搞了快兩小時),坐在地上一本一本的拿起來,感受這本書是否讓我怦然心動(絕對不可以翻開書,就拿著,靜下心感受)。
剛開始我還疑問:「就拿著書不打開看會有感覺嗎?」,但是因為堅決要按部就班,我還是認真的靜心,拿著書感受………,一本、兩本、三本…,哎!書實在太多了,到後來我乾脆眼睛閉著,覺得這樣可以更專心。
第四本、五本………..第二十本,第三十本,我發現判斷的速度越來越快,初始的猶豫不決已經被內心明晰浮起的指示:「這本是!」、「這本沒有感覺!」所取代,我閉著眼睛繼續,第四十本…..第五十本…..,不知道時間過了多久,我感覺應該快差不多了,睜開眼睛,身邊的書已經很明顯的分成左右兩堆,剩下三四本還沒能感受的書,我繼續完成。全部感受完之後,我站起來,看著整個客廳的書堆,尤其是剛剛被判斷「沒有感覺了」的那一堆(人的慣性呀!怎麼不是先看讓我有感覺的那一堆呢?)掃過一本又一本的封面,腦海中浮現起我與這本書相遇的場景:也許是某位朋友贈送,也許是某一個時間段特別對什麼知識入迷,又或許是曾經重複看了又看愛不釋手的那一本,也有買到目前為止沒翻過幾頁的新書………,彷彿最後告別時會把所有回憶跑一遍,我瀏覽著每一本書的封面,不時的感到驚訝:「什麼,這本書我也沒有感覺了嗎?我曾經很喜歡呀….」
漸漸有一種很傷感的心情出現:怎麼會有那麼多已經不再讓我怦然心動的書啊?難道,真的緣份已盡?
本書作者的理論是,每一項物品其實會來到我們身邊都有它的「任務」,很多時候其實任務早已經達成,令我們不捨的,是腦海中的回憶,並不是這個物品本身。這個時候只要用感恩的心情向這個物品說謝謝,感謝它陪伴你這段時間,感謝它完成了它的任務。如果能釋放它去陪伴另外一個目前需要的人,那麼就捐出去,如果是無法捐出去的東西,就好好的收拾,讓它有尊嚴的離開
對於那些讓我驚愕不解的書,我不死心的決定再試一次,以確定是否真的已經沒有感覺了。我再次坐了下來,這次決定眼睛不閉起來,但是務必堅守「只能拿著、不能翻開」的原則。一本一本的拿起來,這一次我更加慎重的去體會我跟這本書的感情。
當靜下心來再一次感受時,我體驗到了心與腦的鬥爭,我明白了我是真的對它沒感覺了,但是腦中有著許多回憶與不捨,我不捨的是那些回憶,我不想體驗那種不捨,可是,我不能欺騙我的心。
於是我一遍遍承認著這份已經無味、只是不捨的感情,謝謝這本書帶給我曾經美好的體會,然後把這些書一本本裝箱,準備寄出去給公益組織義賣籌款,每一個動作都是離別,這種依依不捨,真是愛書人才懂。
然後,我轉向那些讓我怦然心動的書堆,我看到了許多「老朋友」對我微笑著,我們仍然要相伴一段時間,我的心情開始愉快起來,也帶著感激。同時,也意外的發現有一些可能初識不久就失聯的朋友,此刻它又重新進入了我的世界,過去因為聽不懂或不想懂它的話導致了我們的分隔,然而它一直耐心的等著,此刻重新相識。
把心動的書一一上架,把「任務已完成」的書裝箱完畢,我發現上架的書,數量遠遠低於裝箱的書,原本擁擠不堪的書架,此刻清爽有序、容光煥發的站在我面前。看著一本本摯愛的書安放在它的位置,內心湧出了一股幸福感,能夠這這麼舒舒服服、清清爽爽的愛著我的愛書,真好。
然後我明白了這個整理的過程,是透過外在世界的物質環境將內在世界釐清了、明晰了,是讓心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去注意「什麼是我要留下來的」,去反覆分辨什麼是心動的感覺。
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像心肺復甦術一般,讓心,活了起來。若是能日日帶著鮮活的心,這日子,會多麼不同?

我的「整理工程」竣工已逾8年(不只是書),到目前為止,我持續感受到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威力,也明白了為什麼作者會說:「只要體驗過一次怦然心動的感覺,通常沒有人會再願意放掉它,所以你會很自然的讓自己一直活在這種感覺中。」。
現在購買任何物品之前,我會很自動化的問自己:「這個東西會讓我怦然心動嗎?」,然後停個幾秒鐘,很誠實的,聽聽自己的答案。
曾經,有朋友聽到我的經驗問說:「可是我買東西的時候都覺得很心動呀,就是因為很心動所以才會買嘛!」,我的回應是,先按部就班的經歷一次「整理工程」吧,等到真的經歷過一次之後,我們才能知道。
最後,跟大家分享體驗這個歷程之後,我由衷的靈感:「當怦然心動過後,很難再自我欺騙去接受沒有感覺的事情,因為那像是活在謊言中的人生。這算不算也是一種由奢入簡難呢?就算是吧,也是人生必要的奢華----活得怦然心動。因為這世界需要的,是活著的人。」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